还剩2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1版高考鲁教版地理大一轮复习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版鲁教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部分第7单元第1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展开
第一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的含义
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区位
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能结合实例一一列举
剖析某种农业生产方式,考查农业区位及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结合所见所闻进行分析
结合农业生产的统计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及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
准确判断主导因素
分析农业布局示意图,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地域的含义、形成
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特点,考查农业地域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在区域图中,找准位置、分析特点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联系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
分析某种农业生产的发展,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特点
评价某地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1.结合区域分布图或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点
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形成条件、特点
区分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差异
2.结合相关示意图,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3.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乳畜业的形成条件、特点
总结归纳乳畜业的分布特征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
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3.主导因素的阶段变化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特别提醒]
自然条件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因素,相对较为稳定,但可以被人类活动改造和利用。农业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较快,如交通运输条件的完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会促进农产品销售地域范围的扩大。
二、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分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①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
③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
④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较低。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①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
②地势较平坦。
③丰富的劳动力。
④市场需求量大。
⑤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
3.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商品谷物农业的显著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3)分布: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4.混合农业
(1)概念: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也属于混合农业。
[特别提醒]
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国外有很大不同,我国是以国营农场为主,而国外的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2.不利影响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农民“靠天吃饭”,说明农业生产中,自然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 (×)
2.我国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 (√)
3.我国没有出现商品谷物农业区。 (×)
4.北京、上海城市周边的畜牧养殖属于乳畜业。 (√)
二、区域认知——读图填空
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珠三角”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气候(热量)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水源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立体农业
地形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
市场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科技
2.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农业生产
限制因素
中亚地区发展棉花种植
水源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气候(热量)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种植粮食作物
气候(光照)
三、地理实践力——趣味思考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了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是典型的大牧场放牧业,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目前还是传统的畜牧业,还不具备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等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2.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推进,各地都出现了许多的种粮大户,请分析这是商品谷物农业的表现吗?
[提示] 不是,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条件之一是地广人稀,其特点应该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这些种粮大户所进行的农业生产,生产规模增大,商品率提高,但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并不是很高。
(2018·海南高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❶。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❷。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❷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教材
寻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取得区域农业竞争优势,每个区域应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❶可知,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与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荷兰纬度较山东高,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荷兰在交通上与山东相比无优势
(2)由信息❶和❷可知,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山东蔬菜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可拓展欧洲市场。荷兰与中国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若要运到中国,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提高研发水平不是根本目的;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
[尝试解答] (1)A (2)B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产生的影响
3.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区域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③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3)发展分析法
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命题视角一 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莼菜完全靠手工生产。浙江杭州西湖、湖北利川市和重庆石柱县是我国三大莼菜生产基地。据此回答1~2题。
1.最适宜莼菜生长的环境是( )
A.湿寒的山谷 B.肥沃的土壤
C.池塘湖沼 D.多雨的丘陵
2.重庆石柱县农业发展经历了水稻—黄连—莼菜种植的变化。重庆石柱县农产品种植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市场需求
1.C 2.D [第1题,由莼菜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可知,最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为池塘湖沼。第2题,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故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当地种植业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
命题视角二 剖析某种农业生产方式,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2019·成都模拟)“空中菜园”是指以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读图,完成3~5题。
3.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 ( )
A.铺煤渣节约土壤
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
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4.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
A.光照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5.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
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3.D 4.B 5.C [第3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第4题,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楼顶、阳台多为水泥面,因此限制性自然因素是土壤。第5题,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需求,C项对。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A项错。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与城市蔬菜价格高有关,B项错。将花园改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D项错。]
命题视角三 结合农业生产的统计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2019·成都模拟)如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据此回答6~8题。
6.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光照
7.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积温的年际波动 B.生态退耕的需要
C.灌溉技术的改良 D.市场需求的变化
8.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 )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棉花价格下降
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D.土壤盐碱化加剧
6.B 7.D 8.C [第6题,棉花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新疆南部属于暖温带,新疆北部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热量不足。棉花是耐旱作物,地形、水源、光照不是主要限制因素。第7题,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温的年际波动变化不大。生态退耕的需要、灌溉技术的改良不影响播种面积比例。第8题,新疆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是引水灌溉。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2019·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❶。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❷。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❸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该村庄位于我国中部平原地区;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均分,某农户分到了①②③④四块农用地
❷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蔬菜种植投入的劳动力较多
❸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
❹图中示意了宅基地与某农户分到的四块农用地的位置关系及距离远近
教材
寻因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总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❷可知,蔬菜种植所需的劳动力较多,劳动时间长,频次高,结合信息❶、❹可知,该农户分到的四块地中,②地块距离宅基地最近,便于为蔬菜种植提供充足的劳动投入
(2)由信息❶可知,该村农用地是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均分,该农户分到了四块地,结合信息❹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四个地块面积不大,比较分散,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
(3)由信息❸可知,因农民进城,该村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说明该村人口减少,但农用地面积不变,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尝试解答] (1)B (2)C (3)A
1.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分析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①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②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地区。
水稻
玉米
棉花
甘蔗
甜菜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地区
b.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柑橘: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c.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d.渔业:主要分布在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农业地域的形成分析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混合农业(以墨累—达令盆地为例)
①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②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图所示:
命题视角一 分析农业布局示意图,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生产的布局往往因城市而发生变化,距城市远近不同,也往往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如图为我国某大平原地区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示意图,该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外围甲、乙、丙、丁布局的农业生产合理的是( )
A.甲—花卉、蔬菜种植业
B.乙—甘蔗、油菜种植业
C.丙—大牧场放牧业
D.丁—菠萝、柑橘等水果种植业
2.影响该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寒潮、台风灾害严重
B.7、8月伏旱天气
C.旱涝、盐碱灾害严重
D.对外交通落后,市场狭小
1.A 2.C [第1题,由该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图来看,甲地离城区较近,应当发展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花卉、蔬菜种植业单位产值高,所以合适,A正确。该城市位于我国大平原地区且大面积种植冬小麦,所以该地应该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甘蔗、油菜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B错误。平原地区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大,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误。菠萝、柑橘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适宜在暖温带种植,D错误。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寒潮严重,但受台风影响小,A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B错误。华北地区旱涝、盐碱灾害严重,属于不利条件,C正确。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小,人口稠密,市场广阔,D错误。]
命题视角二 分析某种农业生产的发展,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影响
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地区,2009年以来发展迅速。读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方向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反映我国( )
A.茶园面积重心东移幅度最小
B.名优茶产量重心西移幅度最大
C.茶叶产值重心西移幅度最大
D.茶叶产量重心东移幅度最小
4.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的重要驱动力是( )
A.政策的支持 B.科技进步
C.西部劳动力廉价 D.西部交通便捷
5.与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地价较低,生产水平高
B.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C.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D.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
3.B 4.A 5.D [第3题,读图可知,名优茶产量重心西移幅度最大。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茶叶生产重心,即茶叶产量重心存在西移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我国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相关。第5题,从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经济水平、交通等方面分析。和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显著优势是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
(2017·海南高考)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6~8题。
6.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 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 D.单位面积产量低
7.乙类村落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 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8.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甲类村落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落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落地形较平坦 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6.D 7.B 8.A [第6题,由材料“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故1980年后红米稻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低。第7题,由图可知,乙类村落属于观光农业类村落,而红米稻品种独特、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是开发特色旅游的好产品。第8题,由图可知,甲类村落属于自给自足类村落,农作物类型较多,位置可能较偏;乙类村落属于观光农业类村落,应坐落于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红米稻、杂交稻、玉米比重较大,不可能在山顶;由于哈尼梯田位于山坡,丙类村落属于商品农业类村落,反映不出地形较平坦;由农作物类型可知,当地商品粮以水稻最多,以水田作物为主。]
命题视角三 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特点,考查混合农业
(2019·南京模拟)下图示意加拿大多伦多市约翰农场土地利用情况,约翰家五口人,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9~11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降雨量/mm
45.6
45.5
56.9
64
66
68.9
76.6
84.2
74.2
63
70.3
65.5
月均温/℃
-6.7
-6.1
-0.8
6
12.3
17.4
20.5
19.5
15.2
8.9
3.2
-3.5
降雨日数/天
14
12
13
12
11
11
10
11
10
12
13
15
9.有关该地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合理的描述是 ( )
A.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均匀
10.该农场生产的特点有 ( )
①商品率高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精耕细作 ⑤专业化程度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11.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好处是( )
A.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
B.家庭农场经营,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C.热量条件改善,以便于提高复种指数
D.增加经营种类,以提高生态效益
9.D 10.C 11.A [第9题,通过表格各月气温和降雨量数据可知,该地1月气温较低,7月气温不是很高;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全年降水比较均匀。第10题,根据图示农舍和耕地面积对比,可判断约翰家农场面积较大,但只有五口人,推测该农场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高;苜蓿、玉米等作物种植集中连片,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说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高。第11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畜牧业规模,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收入。]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图示区域位于亚洲的东南亚地区,乙地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从热量带看主要为热带地区
教材寻因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具有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
综合判断
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平原地带,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尝试解答] B
1.季风水田农业(以亚洲东部、东南部为例)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
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先进的农业科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及主要影响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因素分析
①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部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气候温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土壤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水源充足(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
②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
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了支撑)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2)具体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知识拓展]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以潘帕斯草原牧牛业为例)
①分布
②区位: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③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④典型地区: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a.气候:图中牧牛带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优良的天然草场。
b.土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c.交通: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2)乳畜业
命题视角一 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考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9·潍坊模拟)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1~3题。
1.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2.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涝灾害频繁 B.种植经验缺乏
C.劳动力 D.机械化水平低
3.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湖众多 ②政策引导 ③兴修水利 ④科技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D 2.A 3.B [第1题,水稻生长耗水量较大;材料显示该地“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则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水源充足。第2题,由“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决定“治水”等信息,以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旱涝灾害是最大制约因素。注意“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山东人口密度大而劳动力丰富,水稻对机械化要求不高。第3题,“县委县政府决定”体现了政策因素;“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体现了兴修水利;故B正确。]
(2019·西宁模拟)如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5.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4.D 5.C [第4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而地广人稀不是自然条件。第5题,中美两国玉米带都地处地广人稀的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量大,两地交通线稠密,交通条件便利。]
命题视角二 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考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9·乌鲁木齐测试)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季风水田农业 B.自给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7.依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 )
A.英国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德国
6.C 7.B [第6题,从图中的农事安排可知,该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机械化程度较高,并对产品进行售卖,所以为商品谷物农业。第7题,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命题视角三 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9·开封模拟)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是( )
A.夏季气候温暖 B.土地辽阔,地势平坦
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D.草类茂盛
9.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8.C 9.D [第8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港,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其他三项均属两牧区共同的区位条件。第9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洋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
场。]
大题规范解答(四)|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评价类题目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常用“分析”“说明”“归纳”“评价”“指出”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点明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方式,确定设问方向及内容,主要落脚于“……条件”“……原因(理由)”两个方面
探究某地发展某种农业的原因
评价某地某种农业活动发展的利弊
(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角度一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
以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进行考查,该类型试题的思维流程一般为:
角度二 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以某农业区为载体,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状况进行考查,该类型试题的思维流程一般为: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低(高),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观点
有利 效益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不利 影响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将带来×××不利影响
1.(2019·北京高考·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解析] 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可以结合农业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老挝地处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适于玉米、香蕉、咖啡豆生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为传统农业国家,农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工业不发达,工业污染较少,生态环境较好,化肥、农药使用量少,农产品品质优良。
[答案]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2.(2019·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
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
[解析] 主要从油橄榄树生长习性角度分析我国亚热带地区种植油橄榄树的不利自然条件。例如,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而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红壤酸性强;油橄榄树喜光、忌涝,而我国亚热带地区为较湿润的季风气候,雨季长且降水量大,光照条件差,土壤水分含量大,低洼地易涝等。
[答案] 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3.(2019·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析]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热量、光照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第一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考纲
考点
知识细化
能力要求
应用实践
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区位的含义
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区位
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
能结合实例一一列举
剖析某种农业生产方式,考查农业区位及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结合所见所闻进行分析
结合农业生产的统计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及变化
农业区位选择与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
准确判断主导因素
分析农业布局示意图,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农业地域的含义、形成
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特点,考查农业地域
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
在区域图中,找准位置、分析特点
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联系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
分析某种农业生产的发展,考查农业区位选择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特点
评价某地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1.结合区域分布图或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点
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的分布、形成条件、特点
区分大牧场放牧业与我国传统畜牧业的差异
2.结合相关示意图,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3.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农业地域类型
乳畜业的形成条件、特点
总结归纳乳畜业的分布特征
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农业生产的特点
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2.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
气候、水源、地形、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资金、管理
技术条件
冷藏、良种、化肥、机械
3.主导因素的阶段变化
(1)古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
(2)现代: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特别提醒]
自然条件是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因素,相对较为稳定,但可以被人类活动改造和利用。农业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较快,如交通运输条件的完善和农产品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会促进农产品销售地域范围的扩大。
二、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地域类型
(1)概念: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较稳定的、成型的区域性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2)分类
2.水稻种植业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2)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①需投入大量劳动力。
②单位面积产量高。
③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
④机械化水平和商品率较低。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①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
②地势较平坦。
③丰富的劳动力。
④市场需求量大。
⑤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丰富的种植经验。
3.商品谷物农业
(1)概念:一种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产品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商品谷物农业的显著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3)分布: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4.混合农业
(1)概念:种植业和畜牧业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
(2)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也属于混合农业。
[特别提醒]
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和国外有很大不同,我国是以国营农场为主,而国外的经营方式一般以家庭农场为主。
三、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如果能保持合理的强度,土地资源可以为人类持续利用。
2.不利影响
一、综合思维——正误判断
1.农民“靠天吃饭”,说明农业生产中,自然因素始终占主导地位。 (×)
2.我国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受气候的影响而形成的。 (√)
3.我国没有出现商品谷物农业区。 (×)
4.北京、上海城市周边的畜牧养殖属于乳畜业。 (√)
二、区域认知——读图填空
读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
“珠三角”的三季稻、海南岛的天然橡胶、松嫩平原的甜菜、青藏高原的青稞
气候(热量)
河西走廊的粮棉、南疆的棉花
水源
横断山区、五台山的立体农业
地形
城郊的乳牛、花卉、蔬菜
市场
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
科技
2.分析影响下列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农业生产
限制因素
中亚地区发展棉花种植
水源
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
气候(热量)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种植粮食作物
气候(光照)
三、地理实践力——趣味思考
1.“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了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是典型的大牧场放牧业,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目前还是传统的畜牧业,还不具备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等大牧场放牧业的特点。
2.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推进,各地都出现了许多的种粮大户,请分析这是商品谷物农业的表现吗?
[提示] 不是,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条件之一是地广人稀,其特点应该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高,商品率高,这些种粮大户所进行的农业生产,生产规模增大,商品率提高,但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并不是很高。
(2018·海南高考)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❶。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❷。据此完成(1)~(2)题。
(1)荷兰吸引山东蔬菜生产企业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生产技术先进 B.交通运输便捷
C.自然条件优越 D.生产成本低廉
(2)山东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的根本目的是( )
A.满足国内需求 B.拓展国际市场
C.提高研发水平 D.增强国际影响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利用温室无土栽培方式种植花卉、蔬菜,技术先进
❷山东某蔬菜生产企业在荷兰投资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同样采用温室种植
教材
寻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取得区域农业竞争优势,每个区域应综合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综合
判断
(1)由信息❶可知,荷兰的区位优势为生产技术先进。与荷兰相比,山东生产成本更低,荷兰纬度较山东高,自然条件并不优越;荷兰在交通上与山东相比无优势
(2)由信息❶和❷可知,在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中,市场因素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山东蔬菜企业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可拓展欧洲市场。荷兰与中国相距遥远,产自荷兰的蔬菜若要运到中国,其运输和保鲜成本较高;提高研发水平不是根本目的;在荷兰兴建蔬菜生产基地不会增强国际影响
[尝试解答] (1)A (2)B
1.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决定某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分析时可依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去分析,具体总结如下: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现代农业中,市场、交通运输、科技、政策等决定农业生产的方式、水平和效率,所以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是决定性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2.农业区位因素变化产生的影响
3.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分析方法
(1)整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或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即从有利、不利两方面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关键因素法
①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②主导因素:影响某区域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③限制性因素:类似于木桶原理的短板,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此条件为限制性因素。
(3)发展分析法
①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市场是最富于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区位、产品的价格、竞争对手以及政府政策等都从不同侧面影响市场的需求量,进而影响农业区位。
②交通运输、技术条件的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大大缩短了产品运输时间,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市场和农产品生产地在地域上出现分离,逐渐形成跨地区以致世界性的农业区域专业化。
命题视角一 分析区域环境特征,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莼菜,又名湖菜,具有深绿色椭圆形叶子,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叶可供食用,是一种珍贵的蔬菜。莼菜完全靠手工生产。浙江杭州西湖、湖北利川市和重庆石柱县是我国三大莼菜生产基地。据此回答1~2题。
1.最适宜莼菜生长的环境是( )
A.湿寒的山谷 B.肥沃的土壤
C.池塘湖沼 D.多雨的丘陵
2.重庆石柱县农业发展经历了水稻—黄连—莼菜种植的变化。重庆石柱县农产品种植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地形 D.市场需求
1.C 2.D [第1题,由莼菜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可知,最适宜其生长的环境为池塘湖沼。第2题,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的类型和规模,故市场需求的变化是当地种植业进行调整的主要原因。]
命题视角二 剖析某种农业生产方式,考查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及变化
(2019·成都模拟)“空中菜园”是指以楼顶或阳台为依托,建设出来的蔬菜种植园。在自家的楼顶、阳台利用泡沫箱或其他箱体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空间,还能在夏天获得降温防暑的功能。城市的“空中花园”发展为“空中菜园”,它既是放心食材的自供地,也是舒缓都市压力、回归绿色自然的快乐园地。读图,完成3~5题。
3.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这种做法的原因主要是 ( )
A.铺煤渣节约土壤
B.铺煤渣增加土壤中的空气
C.铺煤渣增加土壤肥力
D.铺煤渣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
4.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
A.光照 B.土壤
C.水源 D.热量
5.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B.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
C.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3.D 4.B 5.C [第3题,在箱体底部铺上煤渣,然后在煤渣上再铺土壤种植蔬菜,主要是为了导水、箱底储水,实现储水自引功能。第4题,开辟城市“空中菜园”是在楼顶、阳台上,楼顶、阳台多为水泥面,因此限制性自然因素是土壤。第5题,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多元化、个性化需求,C项对。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应以花园为主,A项错。与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无关,与城市蔬菜价格高有关,B项错。将花园改为菜园对调节局地小气候影响不大,D项错。]
命题视角三 结合农业生产的统计分析,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
(2019·成都模拟)如图示意近50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明显长于小麦和玉米。据此回答6~8题。
6.与新疆南部相比,新疆北部大规模种植棉花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光照
7.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积温的年际波动 B.生态退耕的需要
C.灌溉技术的改良 D.市场需求的变化
8.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 ( )
A.粮食总产量下降 B.棉花价格下降
C.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D.土壤盐碱化加剧
6.B 7.D 8.C [第6题,棉花种植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新疆南部属于暖温带,新疆北部纬度较高,属于中温带,热量不足。棉花是耐旱作物,地形、水源、光照不是主要限制因素。第7题,促使新疆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积温的年际波动变化不大。生态退耕的需要、灌溉技术的改良不影响播种面积比例。第8题,新疆气候干旱,农业生产主要是引水灌溉。不同作物需水量不同,农业种植结构的变化最可能导致新疆农业耗水结构改变。]
(2019·海南高考)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❶。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❷。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❸据此完成(1)~(3)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❶该村庄位于我国中部平原地区;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均分,某农户分到了①②③④四块农用地
❷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蔬菜种植投入的劳动力较多
❸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
❹图中示意了宅基地与某农户分到的四块农用地的位置关系及距离远近
教材
寻因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人们总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综合判断
(1)由信息❷可知,蔬菜种植所需的劳动力较多,劳动时间长,频次高,结合信息❶、❹可知,该农户分到的四块地中,②地块距离宅基地最近,便于为蔬菜种植提供充足的劳动投入
(2)由信息❶可知,该村农用地是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均分,该农户分到了四块地,结合信息❹可以看出,①②③④四个地块面积不大,比较分散,不利于大型机械化作业
(3)由信息❸可知,因农民进城,该村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说明该村人口减少,但农用地面积不变,人均耕地面积增加,利于提高农产品商品率
[尝试解答] (1)B (2)C (3)A
1.农业的区位选择分析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分析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一般来说,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社会经济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导区位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分析和选择
首先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他信息确定各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等信息,分析各地的地形特征,再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区位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①考虑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形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与分布,可结合下图理解。
②考虑气候条件的影响:不同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作物生长,这种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a.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地区。
水稻
玉米
棉花
甘蔗
甜菜
水热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节较长的平原地区
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地区
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气候凉爽的中温带地区
b.林业: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柑橘: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亚热带丘陵地区。
苹果: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暖温带地区。
c.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d.渔业:主要分布在湖泊、水库、池塘、沿海海域等地区。
(2)从微观角度对小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在进行局部地区农业区位选择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农业地域的形成分析
(1)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2)混合农业(以墨累—达令盆地为例)
①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地形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土壤
土壤肥沃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社会经济因素
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
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
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
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政策
政府鼓励扶持
②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图所示:
命题视角一 分析农业布局示意图,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生产的布局往往因城市而发生变化,距城市远近不同,也往往形成不同的农业生产类型。如图为我国某大平原地区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示意图,该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冬小麦。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外围甲、乙、丙、丁布局的农业生产合理的是( )
A.甲—花卉、蔬菜种植业
B.乙—甘蔗、油菜种植业
C.丙—大牧场放牧业
D.丁—菠萝、柑橘等水果种植业
2.影响该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寒潮、台风灾害严重
B.7、8月伏旱天气
C.旱涝、盐碱灾害严重
D.对外交通落后,市场狭小
1.A 2.C [第1题,由该大城市周围农业生产布局图来看,甲地离城区较近,应当发展单位产值高的农业类型,花卉、蔬菜种植业单位产值高,所以合适,A正确。该城市位于我国大平原地区且大面积种植冬小麦,所以该地应该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地区,属于暖温带,甘蔗、油菜属于热带、亚热带作物,B错误。平原地区土地价格高,人口密度大,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C错误。菠萝、柑橘属于热带、亚热带水果,不适宜在暖温带种植,D错误。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寒潮严重,但受台风影响小,A错误。伏旱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江淮地区,B错误。华北地区旱涝、盐碱灾害严重,属于不利条件,C正确。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对交通建设的限制较小,人口稠密,市场广阔,D错误。]
命题视角二 分析某种农业生产的发展,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影响
西南茶区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地区,2009年以来发展迅速。读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方向示意图,完成3~5题。
3.图中反映我国( )
A.茶园面积重心东移幅度最小
B.名优茶产量重心西移幅度最大
C.茶叶产值重心西移幅度最大
D.茶叶产量重心东移幅度最小
4.我国茶叶生产重心移动的重要驱动力是( )
A.政策的支持 B.科技进步
C.西部劳动力廉价 D.西部交通便捷
5.与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地价较低,生产水平高
B.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C.交通发达,运输便利
D.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
3.B 4.A 5.D [第3题,读图可知,名优茶产量重心西移幅度最大。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茶叶生产重心,即茶叶产量重心存在西移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我国推进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密切相关。第5题,从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经济水平、交通等方面分析。和江南茶区相比,西南茶区发展茶叶生产的显著优势是生态环境好,多高山茶。]
(2017·海南高考)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脉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据此完成6~8题。
6.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 )
A.技术要求高 B.劳动力投入大
C.种子成本高 D.单位面积产量低
7.乙类村落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 )
A.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 B.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C.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 D.满足村民膳食需要
8.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推断目前( )
A.甲类村落位置较偏僻 B.乙类村落坐落于山顶
C.丙类村落地形较平坦 D.当地商品粮以旱地作物为主
6.D 7.B 8.A [第6题,由材料“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故1980年后红米稻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低。第7题,由图可知,乙类村落属于观光农业类村落,而红米稻品种独特、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是开发特色旅游的好产品。第8题,由图可知,甲类村落属于自给自足类村落,农作物类型较多,位置可能较偏;乙类村落属于观光农业类村落,应坐落于交通比较便利的地方,红米稻、杂交稻、玉米比重较大,不可能在山顶;由于哈尼梯田位于山坡,丙类村落属于商品农业类村落,反映不出地形较平坦;由农作物类型可知,当地商品粮以水稻最多,以水田作物为主。]
命题视角三 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特点,考查混合农业
(2019·南京模拟)下图示意加拿大多伦多市约翰农场土地利用情况,约翰家五口人,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9~11题。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降雨量/mm
45.6
45.5
56.9
64
66
68.9
76.6
84.2
74.2
63
70.3
65.5
月均温/℃
-6.7
-6.1
-0.8
6
12.3
17.4
20.5
19.5
15.2
8.9
3.2
-3.5
降雨日数/天
14
12
13
12
11
11
10
11
10
12
13
15
9.有关该地农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合理的描述是 ( )
A.全年气候温和,降水分配均匀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D.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降水均匀
10.该农场生产的特点有 ( )
①商品率高 ②水利工程量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精耕细作 ⑤专业化程度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11.该农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原因及好处是( )
A.适应市场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
B.家庭农场经营,以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
C.热量条件改善,以便于提高复种指数
D.增加经营种类,以提高生态效益
9.D 10.C 11.A [第9题,通过表格各月气温和降雨量数据可知,该地1月气温较低,7月气温不是很高;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全年降水比较均匀。第10题,根据图示农舍和耕地面积对比,可判断约翰家农场面积较大,但只有五口人,推测该农场商品率和机械化水平高;苜蓿、玉米等作物种植集中连片,农事活动主要雇用季节工人完成,说明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和专业化程度高。第11题,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畜牧业规模,以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收入。]
(经典高考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思维流程]
信息提取
图示区域位于亚洲的东南亚地区,乙地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从热量带看主要为热带地区
教材寻因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具有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等特点
综合判断
由图中信息可知,乙地位于亚洲的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平原地带,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
[尝试解答] B
1.季风水田农业(以亚洲东部、东南部为例)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2)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人均耕地少
集约经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单产高
精耕细作
商品率低
农村人口多,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增强商品意识
机械化水平低
经济水平低,田地规模小
大力发展工业,加快机械化发展
科技水平低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低,凭经验生产
加大科技宣传与投入
水利工程量大
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大力投资建设水利工程
2.商品谷物农业(以美国为例)
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和机械化水平高是大规模经营的条件,先进的农业科技是现代化生产的保证。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及主要影响具体分析如下所示:
(1)因素分析
①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地势平坦开阔(位于美国中部平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气候温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土壤肥沃(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
水源充足(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
②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因素分析
形成条件评价
市场广阔(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交通便利(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的水运与铁路、公路交织)
便于商品集散,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地广人稀(中部平原,人口密度小,土地租金低)
有利于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机械化水平高(发达的工业提供了支撑)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农业科学技术先进(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系统)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科技化
(2)具体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知识拓展]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以潘帕斯草原牧牛业为例)
①分布
②区位: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草场广阔,适宜放牧牲畜。
③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④典型地区: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
a.气候:图中牧牛带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优良的天然草场。
b.土地: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为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
c.交通:距海港近,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2)乳畜业
命题视角一 结合具体区域的农业生产,考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9·潍坊模拟)山东省鱼台县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水稻种植面积少,产量低。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农业几乎绝产。当时的县委县政府决定在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水稻种植业发展良好,所产“鱼台大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此完成1~3题。
1.鱼台县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地形平坦
C.土壤肥沃 D.水源充足
2.在1964年之前,制约鱼台县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旱涝灾害频繁 B.种植经验缺乏
C.劳动力 D.机械化水平低
3.在1964年之后,鱼台县水稻种植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河湖众多 ②政策引导 ③兴修水利 ④科技进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D 2.A 3.B [第1题,水稻生长耗水量较大;材料显示该地“东临南四湖,河流众多”,则发展水稻种植的基础条件是水源充足。第2题,由“1964年鱼台县遭受特大水灾”、决定“治水”等信息,以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可判断旱涝灾害是最大制约因素。注意“历史悠久”说明种植经验丰富,山东人口密度大而劳动力丰富,水稻对机械化要求不高。第3题,“县委县政府决定”体现了政策因素;“治水的同时大力发展水稻种植”“目前排灌设施齐全”,体现了兴修水利;故B正确。]
(2019·西宁模拟)如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5.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4.D 5.C [第4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而地广人稀不是自然条件。第5题,中美两国玉米带都地处地广人稀的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量大,两地交通线稠密,交通条件便利。]
命题视角二 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考查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9·乌鲁木齐测试)下图为“北半球某农场的工作历程(农事安排)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季风水田农业 B.自给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混合农业
7.依图示信息可知该农场可能分布在 ( )
A.英国 B.加拿大
C.马来西亚 D.德国
6.C 7.B [第6题,从图中的农事安排可知,该地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机械化程度较高,并对产品进行售卖,所以为商品谷物农业。第7题,多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和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
命题视角三 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2019·开封模拟)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8~9题。
8.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条件是( )
A.夏季气候温暖 B.土地辽阔,地势平坦
C.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D.草类茂盛
9.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B.甲牧区主要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羊肉到北美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乙牧区种植饲料作物或牧草,补充天然牧草的不足
8.C 9.D [第8题,根据两牧区的区位图可知,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远离海港,而潘帕斯牧区临近海港。其他三项均属两牧区共同的区位条件。第9题,呼伦贝尔牧区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皮、毛、肉、奶的重要供应地,其产品靠铁路或公路运输,牧区内普遍存在“靠天养畜”和“超载放牧”的现象;为我国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的主要是农耕区畜牧业。潘帕斯草原的牛肉主要依靠海洋运输,出口到欧洲国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
场。]
大题规范解答(四)|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评价类题目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某地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常用“分析”“说明”“归纳”“评价”“指出”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点明区域的农业生产活动方式,确定设问方向及内容,主要落脚于“……条件”“……原因(理由)”两个方面
探究某地发展某种农业的原因
评价某地某种农业活动发展的利弊
(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下图)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 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 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 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剑麻纤维生产: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用于种植剑麻的土地较少,产量低;我国热带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季节差异大,种植的剑麻质量较差。
剑麻纤维需求:我国船舶、汽车制造等规模大,对剑麻纤维需求量大。
(2)离沿海(首都、港口)较近,临铁路(便于剑麻纤维运输),临河流。
(3)在热带气候条件下,收割的剑麻极易腐烂、变质,影响纤维质量。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角度一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农业区位选择
以某种农作物的分布图或区域图为载体进行考查,该类型试题的思维流程一般为:
角度二 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布局特点、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以某农业区为载体,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状况进行考查,该类型试题的思维流程一般为:
(1)农业区位条件评价(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自然因素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纬度低(高),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强(弱),昼夜温差大(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地形平坦(起伏大),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种植历史
政策支持;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开放性区位条件评价模板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观点
有利 效益
支持,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将产生×××效益
不利 影响
反对,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将带来×××不利影响
1.(2019·北京高考·节选)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老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工业薄弱。近年来,该国优质玉米、香蕉、咖啡等农产品出口量增加。
分析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
[解析] 老挝发展多种优质农产品的有利条件可以结合农业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老挝地处热带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适于玉米、香蕉、咖啡豆生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为传统农业国家,农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工业不发达,工业污染较少,生态环境较好,化肥、农药使用量少,农产品品质优良。
[答案] 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环境污染小,农耕历史悠久。
2.(2019·天津高考·节选)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中欧班列路线示意图
橄榄油是我国通过中欧班列从西班牙等国进口的商品之一。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喜光、耐旱、忌涝。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亚热带很多地区不适宜种植油橄榄树的自然条件。
[解析] 主要从油橄榄树生长习性角度分析我国亚热带地区种植油橄榄树的不利自然条件。例如,油橄榄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地区偏碱性土壤中,而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红壤酸性强;油橄榄树喜光、忌涝,而我国亚热带地区为较湿润的季风气候,雨季长且降水量大,光照条件差,土壤水分含量大,低洼地易涝等。
[答案] 土壤偏酸性;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地势低洼处易涝;云量较多,光照不足。
3.(2019·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析]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热量、光照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