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0《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7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8讲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差异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0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1讲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2讲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2020《创新设计》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29讲区域经济联系
展开
第29讲 区域经济联系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掌握我国主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消费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理解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综合思维)
3.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4.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程评价及其影响。往往对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连带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
2.以区域图、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形式多样,考查频率高。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
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线路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起点
扬州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终点
天津、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主要
特点
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
基本自流
需开凿过巴颜喀拉山等的输水隧洞
2.西气东输
(1)主气源: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
(2)消费市场:我国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一线工程最后到达上海,二线工程最后到达广东。
(3)意义
①社会效益: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品质。
②经济效益:推动了新疆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冶金、建材、石化、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③环境效益:沿线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了大气质量;促进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疑难辨析1】 天然气是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吗?
提示 天然气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3.西电东送
(1)电力输出区: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等省区。
(2)电力输入区: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
(3)西电东送的可能性: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4)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①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②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相当大。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西部地区煤炭资源调配为例)
(1)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等。
(2)调入区: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
(3)总体: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三、产业转移
读中国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沿海企业和台湾产业的转移
转入地
原因
沿海企业
内地
廉价资源、低成本
台湾产业
大陆
投资环境改善
2.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2)产业转移与环境问题。
【疑难辨析2】 区域产业发展有怎样的转变过程?以及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提示 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由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转变。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表现为: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先转移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再转移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例1】 (2019·豫南九校联考)2017年12月12日,来自中亚和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到达福建省,标志着“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建成通气,西气东输三线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结合西气东输线路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三条线路都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准噶尔盆地 ②河西走廊 ③渭河平原 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西部天然气的输入给福建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为福建省“绿色生态”建设增添动力
B.气取代煤,将改变福建省的能源消费结构
C.带动了与天然气相关的产业的发展
D.有效缓解了福建省能源短缺状况
[尝试自解] (1) (2)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来自中亚和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到达福建省,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能源,缓解了福建省能源短缺状况,同时能带动与天然气相关产业的发展。
(2)西气东输三线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输入到福建省的天然气远小于300亿立方米,因而不可能改变福建省的能源消费结构。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1)从图中信息①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三条线路都经过了河西走廊地区。
(2)从图中信息②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三条线路都经过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答案 (1)D (2)B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举例论证:
①针对水资源调配工程,主要分析调出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等;调入地区的气候特征、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等。
②针对水电输送工程,主要分析水电输出地区的地理特征等,包括河流流量、落差、交通等;水电输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③针对天然气输送工程,主要分析天然气输出地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天然气输入地区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①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④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技法点拨]
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2019·湖北八校联考)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两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章。按照构想,该工程从雅鲁藏布江中游开始,沿着青藏高原的边沿连通中国大江大河上游,输水至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缺水地区。“红旗河”长约6 100多公里,几乎等于长江的长度;预计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相对欠缺 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 D.气候条件恶劣
(3)“红旗河”两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
解析 第(1)题,“红旗渠”西部调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缺少地区调水,这些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但生活和农业需水量较大,故需要调入更多的水。春季气温较低有积雪融水;冬季严寒,生活和农业需水量都不大;秋季为农作物成熟季节,需水量较小。第(2)题,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我国有多项重大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已经成功实施,经验丰富, 技术不是其主要障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金和气候也不是该项工程的主要障碍。第(3)题,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在夏季(洪水期)调水,减少了洪水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结合材料可知,该工程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建成后全程自流,运营成本较低。
答案 (1)B (2)C (3)A
素养一 区域认知:天然气的开采及影响
1.[2018·全国卷Ⅰ,36(2)、(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2)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项目工程量巨大,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可缩短生产工期。模块运至项目现场拼装,可避免受自然条件限制,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和难度。第(2)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两国能源合作各具优势。中国具有资金充足、制造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等优势。俄罗斯具有资源丰富且开采技术先进等优势。
答案 (1)(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2)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素养二 人地协调观: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2.[2015·广东文综,41(4)、(5),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考点二 产业转移
【例2】 (高考全国卷)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尝试自解] (1) (2) (3)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由题干“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获取我国目前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从事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低的信息,中国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信息。
(2)由题干“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获取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的信息。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 (2)B (3)C
1.转移主体
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
(1)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
(3)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4)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3.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
(1)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
(2)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4.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当地市场、地价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5.产业转移的变化及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技法点拨]
分析产业转移的方法
1.读“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产业可能是( )
A.碳酸饮料生产 B.计算机软件开发
C.电子装配 D.汽车制造
(2)承接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往往( )
①科技发达 ②劳动力丰富 ③工业基础好 ④市场广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调整促进了东莞的产业升级
B.第一次调整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
C.加剧了图示区域的产业竞争
D.降低了硅谷的失业率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产业转移最早地区为“硅谷”,可推断该产业可能是电子装配工业。第(2)题,劳动力丰富和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产业转入的优势;科技发达程度台湾和广东都不如硅谷;台湾和广东的工业基础不如美国,因而工业基础不是优势。第(3)题,第一次调整是由美国硅谷到台湾新竹,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但提高了硅谷的失业率。
答案 (1)C (2)D (3)B
2.(2019·太原一模)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据此完成6~8题。
(1)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 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
C.传统工业部分复兴 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
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
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3)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 )
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
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
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
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
解析 第(1)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第(2)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留在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正确。第(3)题,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一般会发展新型工业,我国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提升我国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答案 (1)D (2)A (3)B
素养一 综合思维:工业发展过程分析
1.(2018·全国卷Ⅱ,1~3)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图可知,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A选项正确;关闭自有生产厂是为了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不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B选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并不是为了缩小企业规模,C选项错误;加强合作并不是关闭自有生产厂的目的,D选项错误。第(2)题,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和大量的高端人才,对比上海和温州可以发现,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D选项正确;上海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比温州好,但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不是总部和研发中心布局考虑的首要因素,A、B选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故上海的销售市场规模对总部和研发中心的迁入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第(3)题,从M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司在1994年成立后两年内开设专卖店、关闭自有生产厂,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人才多、信息通达的上海市,可得出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A选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并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关于产品款式多少的信息,C选项错误;根据图可知,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可知其市场集中在国内,D选项错误。
答案 (1)A (2)D (3)A
素养二 区域认知:产业转移的状况分析
2.(2016·课标Ⅱ,3~5)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第(1)题,家电组装是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其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第(2)题,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远大于越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越南,所以消费市场规模更大,故选A。第(3)题,中国家电产业要发展,要占领市场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故选D。
答案 (1)B (2)A (3)D
素养三 综合思维:产业转移的影响
3.[2015·浙江文综,37(3),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10分)
解析 讨论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答案 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考点三 产业转移图的判读(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二十一)
【例3】 (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之间的转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尝试自解] (1)
(2)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产业转移图的判读流程
第一步:判断转移方向
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转出地和转入地及产业转移的方面。图示转出地主要位于苏南地区,转入地主要位于苏北地区。
第二步:判断产业类型
图示Ⅰ类产业和Ⅱ类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低,Ⅲ类产业主要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高。
第三步:分析影响因素
图示产业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接纳产业转移要考虑产业转入地的产业基础、与转出地的经济联系、生产成本、市场潜力等因素。
第四步:分析转移影响
产业转移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区域合作、就业、环境变化等方面分析,注意区域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区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素养 综合思维:产业转移状况分析
下图示意相邻国家的基本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国家最有可能是( )
A.印度、巴基斯坦 B.法国、德国
C.印度尼西亚、日本 D.墨西哥、美国
2.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有( )
①资金 ②技术 ③劳动力 ④原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关于两国家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国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乙国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甲国,以降低成本
③乙国向甲国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国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乙国向甲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甲国城市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甲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能为发达国家。且甲、乙两国是相邻国家。第2题,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送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送劳动力和原料。第3题,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成本高,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化。
答案 1.D 2.B 3.D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州一模)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川
C.珠江三角洲 D.新疆、陕西
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 )
A.2002~2005年 B.2005~2008年
C.2008~2011年 D.2011~2014年
解析 第1题,图示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重心向西北大幅移动,说明西北地区增长快,则D正确。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使东南部天然气消费增加,受其影响,天然气消费重心应向东南移动;图示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南移动幅度最大,故B正确。其他时段重心移动距离小,或移动方向与西气东输方向不一致。
答案 1.D 2.B
(2019·湖北仙桃一中期中)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水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读图完成3~4题。
3.“引江济汉”水利工程有利于( )
①缓解汉水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③增大汉水下游流量,减少汉水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 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
A.取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C.无须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解析 第3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有利于缓解汉水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①对。该工程不能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②错。该工程有利于增大汉水下游流量,减少汉水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③对。该工程不能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④错。第4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D对。该工程选线主要考虑取水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要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该工程还要考虑地势,顺地势引水,无须依靠泵站提水,可以节省能源消耗。
答案 3.B 4.D
(2016·海南地理,7~9)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5~7题。
5.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 D.欧洲市场
6.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7.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解析 第5题,从材料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故选C。第6题,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故选C。第7题,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故选B。
答案 5.C 6.C 7.B
(2015·海南地理,6~7)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9.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美国近 B.通关税率低
C.生产成本低 D.生产技术高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逐渐下降,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美国相比,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成为美国主要的服装进口地,随着上述地区劳动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美国进口服装逐渐转向其他地区。第9题,和美国相比,墨西哥劳动力成本较低,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产品的通关税率大幅度降低,导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服装逐渐增多。
答案 8.C 9.B
富士康项目的成功引进,标志着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幅提升。富士康的入驻,已相继引来30余家配套企业的跟进。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箭头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A地区可向B地区提供( )
A.资金和技术 B.劳动力
C.工业产品和市场 D.资源和能源
11.下列有关图中所示现象将对A地区造成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B.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C.减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困难程度
D.有利于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制造业基地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人均收入水平高,工业化水平高,属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B地区人均收入和工业化水平均较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为经济较落后地区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支持。第11题,随着制造业的外迁,A地区可以充分集聚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出,会带来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制造业基地主要是针对经济较落后的B地区来说的。
答案 10.A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8分)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6分)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 笫(1)题,南水北调对于输入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态角度回答。第(2)题,技术难度大需要从克服自然条件的困难角度回答。第(3)题,缓解水资源短缺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 (1)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3)修建水库;人工增雨;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
13.(2019·湖南三湘名校联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三省市发展应各有侧重,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图1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图。
材料二 3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地区相邻城市“1.5小时轨道交通圈”。图2为京津冀“1小时轨道交通圈”。
图1
图2
(1)简述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原因。(6分)
(2)许多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试分析原因。(6分)
(3)分析“1小时轨道交通圈”的形成对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意义。(12分)
解析 第(1)题,注意河北相比京、津,优势体现在资源、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第(2)题,注意材料中关于北京的定位,能体现其优势。第(3)题,可围绕缩短了区域间的时间距离来分析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案 (1)紧邻京津,距离近;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较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任答三点)
(2)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任答三点)
(3)经济意义: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加区域内短途旅游业的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任答三点)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掌握我国主要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消费分布特点。(区域认知)
2.理解区域资源调配的意义及影响。(综合思维)
3.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规律。(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4.掌握产业转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以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工程评价及其影响。往往对相关区域的地理特征进行连带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
2.以区域图、统计图等为背景,考查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形式多样,考查频率高。
[梳 理 知 识 体 系]
[再 现 基 础 知 识]
一、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
2.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线路
东线工程
中线工程
西线工程
起点
扬州
丹江口水库
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终点
天津、烟台、威海
北京、天津
黄河上游
主要
特点
可利用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可自流
基本自流
需开凿过巴颜喀拉山等的输水隧洞
2.西气东输
(1)主气源: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
(2)消费市场:我国东部沿海及中部地区,一线工程最后到达上海,二线工程最后到达广东。
(3)意义
①社会效益: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品质。
②经济效益:推动了新疆及中、西部沿线地区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冶金、建材、石化、电力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③环境效益:沿线城市使用清洁能源,改善了大气质量;促进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疑难辨析1】 天然气是没有污染的清洁能源吗?
提示 天然气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
3.西电东送
(1)电力输出区: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陕西和山西等省区。
(2)电力输入区: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北京、天津等。
(3)西电东送的可能性: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4)西电东送的必要性
①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
②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相当大。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西部地区煤炭资源调配为例)
(1)调出区:煤炭资源减少、地面沉降、产业层次偏低等。
(2)调入区:大气污染、废渣处理等环境问题。
(3)总体: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三、产业转移
读中国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1.沿海企业和台湾产业的转移
转入地
原因
沿海企业
内地
廉价资源、低成本
台湾产业
大陆
投资环境改善
2.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3.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产业发展与环境问题。
(2)产业转移与环境问题。
【疑难辨析2】 区域产业发展有怎样的转变过程?以及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提示 区域产业发展经历了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的过程;由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的类型向知识、技术、服务类型逐步转变。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表现为: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先转移劳动、资金密集型产业再转移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考点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和意义
【例1】 (2019·豫南九校联考)2017年12月12日,来自中亚和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到达福建省,标志着“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建成通气,西气东输三线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结合西气东输线路图,回答(1)~(2)题。
(1)“西气东输”三条线路都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准噶尔盆地 ②河西走廊 ③渭河平原 ④长江中下游平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西部天然气的输入给福建省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为福建省“绿色生态”建设增添动力
B.气取代煤,将改变福建省的能源消费结构
C.带动了与天然气相关的产业的发展
D.有效缓解了福建省能源短缺状况
[尝试自解] (1) (2)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来自中亚和新疆塔里木的天然气到达福建省,为福建省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质能源,缓解了福建省能源短缺状况,同时能带动与天然气相关产业的发展。
(2)西气东输三线设计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输入到福建省的天然气远小于300亿立方米,因而不可能改变福建省的能源消费结构。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1)从图中信息①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三条线路都经过了河西走廊地区。
(2)从图中信息②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三条线路都经过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
答案 (1)D (2)B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资源配置状况入手,分析如下:
2.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②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③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
(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①本地少;②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③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3)举例论证:
①针对水资源调配工程,主要分析调出区的气候特点,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等;调入地区的气候特征、河流水文和水系特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限制等。
②针对水电输送工程,主要分析水电输出地区的地理特征等,包括河流流量、落差、交通等;水电输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化石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等。
③针对天然气输送工程,主要分析天然气输出地区资源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等;天然气输入地区的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意义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入手。分析如下:
4.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调入地区的意义
对调出地区的意义
①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④改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气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技法点拨]
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2019·湖北八校联考)2018年2月11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关于“红旗河”两部调水工程设想(如图)的文章。按照构想,该工程从雅鲁藏布江中游开始,沿着青藏高原的边沿连通中国大江大河上游,输水至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等缺水地区。“红旗河”长约6 100多公里,几乎等于长江的长度;预计年调水量600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西部调水工程分为一条主线、三条支线,选线各取水点的水位依次降低,通过“山区打隧洞、河道修水库、平原开明渠”的方式实现全程自流。读图,完成(1)~(3)题。
(1)推测“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设计调入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面临的最大障碍是( )
A.资金相对欠缺 B.技术水平较低
C.地质环境复杂 D.气候条件恶劣
(3)“红旗河”两部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会( )
A.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
B.加剧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C.加剧调入区荒漠化程度
D.运营成本高导致受水地用水成本较高
解析 第(1)题,“红旗渠”西部调水工程主要向新疆、宁夏、甘肃、内蒙古等缺少地区调水,这些地区夏季气温高、降水相对较少,但生活和农业需水量较大,故需要调入更多的水。春季气温较低有积雪融水;冬季严寒,生活和农业需水量都不大;秋季为农作物成熟季节,需水量较小。第(2)题,读图可知,“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沿线主要经过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地质环境复杂,极大地限制了调水工程的实施;我国有多项重大调水工程(如南水北调)已经成功实施,经验丰富, 技术不是其主要障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金和气候也不是该项工程的主要障碍。第(3)题,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促进新疆地区农业增产;调水工程在夏季(洪水期)调水,减少了洪水期水量,有利于减轻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调入区水资源增加,会减轻荒漠化;结合材料可知,该工程虽然建设成本较高,但是建成后全程自流,运营成本较低。
答案 (1)B (2)C (3)A
素养一 区域认知:天然气的开采及影响
1.[2018·全国卷Ⅰ,36(2)、(4),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2)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分析可知,该项目工程量巨大,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可缩短生产工期。模块运至项目现场拼装,可避免受自然条件限制,减少现场施工的时间和难度。第(2)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能源出口国,两国能源合作各具优势。中国具有资金充足、制造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等优势。俄罗斯具有资源丰富且开采技术先进等优势。
答案 (1)(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2)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素养二 人地协调观:跨流域调水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2.[2015·广东文综,41(4)、(5),14分]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 第(1)题,南水北调工程对该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既有自然方面(水量、气候、生物),又有社会经济方面(航运、养殖、旅游),要注意答题的完整性。第(2)题,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工业布局、强化监督制度、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答题中要注意与当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考点二 产业转移
【例2】 (高考全国卷)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产品的价格构成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M公司的电子产品生产厂可以在全球选址,主要是因为( )
A.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产品技术要求高,需要多国合作
C.异国生产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D.能降低原材料成本,扩大国际市场
(2)M公司将电子产品生产厂由美国转移至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广阔 B.劳动力价格低
C.交通运输方便 D.原材料丰富
(3)我国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下列措施最有利的是( )
A.扩大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B.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利益比重
C.加大电子信息产品高附加值环节的投入
D.限制电子信息产品生产环节的国际引进
[尝试自解] (1) (2) (3)
[审题能力培养]
第1步 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
(1)由题干“美国M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某电子产品生产厂”,获取我国目前电子信息产业主要从事加工环节,产品附加值低的信息,中国有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信息。
(2)由题干“零部件依靠进口,产品全部销往美国”,获取产品和零部件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的信息。
第2步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A (2)B (3)C
1.转移主体
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轻工业重工业高科技工业
(初期) (中期) (后期)
2.转移方向
(1)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2)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
(3)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4)严重污染工业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向发展中国家或落后地区。
3.生产要素流动的规律
(1)由发达地区流入欠发达地区的主要是资金和技术;
(2)由欠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的一般是劳动力和原料。
4.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当地市场、地价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5.产业转移的变化及影响
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迁出区和产业迁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
[技法点拨]
分析产业转移的方法
1.读“某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产业可能是( )
A.碳酸饮料生产 B.计算机软件开发
C.电子装配 D.汽车制造
(2)承接该产业转移的地区往往( )
①科技发达 ②劳动力丰富 ③工业基础好 ④市场广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下列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调整促进了东莞的产业升级
B.第一次调整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
C.加剧了图示区域的产业竞争
D.降低了硅谷的失业率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产业转移最早地区为“硅谷”,可推断该产业可能是电子装配工业。第(2)题,劳动力丰富和市场广阔是我国吸引产业转入的优势;科技发达程度台湾和广东都不如硅谷;台湾和广东的工业基础不如美国,因而工业基础不是优势。第(3)题,第一次调整是由美国硅谷到台湾新竹,增加了新竹的就业机会,但提高了硅谷的失业率。
答案 (1)C (2)D (3)B
2.(2019·太原一模)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下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据此完成6~8题。
(1)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 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
C.传统工业部分复兴 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
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
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3)应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我国应( )
A.大量承接低端产业的转移
B.大力推进新型工业的发展
C.从“走出去”转向“引进来”
D.逐步取缔中小型民营企业
解析 第(1)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第(2)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留在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正确。第(3)题,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一般会发展新型工业,我国应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发展,提升我国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答案 (1)D (2)A (3)B
素养一 综合思维:工业发展过程分析
1.(2018·全国卷Ⅱ,1~3)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 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 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 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 D.增强国际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图可知,1994年M公司在浙江温州设厂,此时是自己加工服装。1995年有多家生产厂加盟并开设第一家专卖店,据此可判断M公司是自己设计服装。1996年该公司关闭了自有生产厂,能够集中精力进行服装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A选项正确;关闭自有生产厂是为了调整企业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并不是为了降低人工成本,B选项错误;关闭自有生产厂并不是为了缩小企业规模,C选项错误;加强合作并不是关闭自有生产厂的目的,D选项错误。第(2)题,研发中心和总部需要获取市场信息和大量的高端人才,对比上海和温州可以发现,上海经济发达,高端人才多,而且信息通达,更方便掌握市场信息,D选项正确;上海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比温州好,但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不是总部和研发中心布局考虑的首要因素,A、B选项错误;M公司的销售网络覆盖全国,故上海的销售市场规模对总部和研发中心的迁入影响较小,C选项错误。第(3)题,从M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公司在1994年成立后两年内开设专卖店、关闭自有生产厂,随后将总部和研发中心搬迁到人才多、信息通达的上海市,可得出M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主品牌,A选项正确;M公司1996年关闭了自有生产厂,并没有扩大生产规模,B选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关于产品款式多少的信息,C选项错误;根据图可知,M公司2008年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可知其市场集中在国内,D选项错误。
答案 (1)A (2)D (3)A
素养二 区域认知:产业转移的状况分析
2.(2016·课标Ⅱ,3~5)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第(1)题,家电组装是劳动力指向型产业,其不断转移是为了寻找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故选B。第(2)题,因为中国的人口数量远大于越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越南,所以消费市场规模更大,故选A。第(3)题,中国家电产业要发展,要占领市场必须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含量,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故选D。
答案 (1)B (2)A (3)D
素养三 综合思维:产业转移的影响
3.[2015·浙江文综,37(3),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10分)
解析 讨论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答案 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考点三 产业转移图的判读(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二十一)
【例3】 (高考海南卷)下图示意制鞋业在两个地区之间的转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制鞋业在M、N两地区之间的转移情况。
(2)分别简述制鞋业转移对M地区和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尝试自解] (1)
(2)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M地区制鞋业企业把生产企业都转移到N地区,在M地区只保留研发中心。
(2)对M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减轻,环境质量改善。对N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加重了环境污染,环境质量恶化;工业化发展,地理景观人文化增强(增加了大量的厂房、道路等景观)。
产业转移图的判读流程
第一步:判断转移方向
根据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转出地和转入地及产业转移的方面。图示转出地主要位于苏南地区,转入地主要位于苏北地区。
第二步:判断产业类型
图示Ⅰ类产业和Ⅱ类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低,Ⅲ类产业主要是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层次高。
第三步:分析影响因素
图示产业转移由经济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转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影响该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接纳产业转移要考虑产业转入地的产业基础、与转出地的经济联系、生产成本、市场潜力等因素。
第四步:分析转移影响
产业转移的影响从产业结构、区域合作、就业、环境变化等方面分析,注意区域对转出地和转入地的影响,区分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素养 综合思维:产业转移状况分析
下图示意相邻国家的基本情况,读图回答1~3题。
1.甲、乙国家最有可能是( )
A.印度、巴基斯坦 B.法国、德国
C.印度尼西亚、日本 D.墨西哥、美国
2.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有( )
①资金 ②技术 ③劳动力 ④原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关于两国家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甲国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乙国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甲国,以降低成本
③乙国向甲国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国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乙国向甲国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甲国城市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甲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可能为发展中国家;乙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可能为发达国家。且甲、乙两国是相邻国家。第2题,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输送资金和技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送劳动力和原料。第3题,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成本高,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也有利于促进城市化。
答案 1.D 2.B 3.D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广州一模)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
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川
C.珠江三角洲 D.新疆、陕西
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 )
A.2002~2005年 B.2005~2008年
C.2008~2011年 D.2011~2014年
解析 第1题,图示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重心向西北大幅移动,说明西北地区增长快,则D正确。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使东南部天然气消费增加,受其影响,天然气消费重心应向东南移动;图示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南移动幅度最大,故B正确。其他时段重心移动距离小,或移动方向与西气东输方向不一致。
答案 1.D 2.B
(2019·湖北仙桃一中期中)与南水北调中线配套的“引江济汉”工程每年向汉水输送31亿立方米的水。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广华镇。读图完成3~4题。
3.“引江济汉”水利工程有利于( )
①缓解汉水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 ②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提高运输效率 ③增大汉水下游流量,减少汉水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 ④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确保中线供水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 )
A.取水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B.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C.无须依靠泵站提水,节省能源消耗
D.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
解析 第3题,“引江济汉”水利工程有利于缓解汉水流量减小而导致的饮用水安全问题,①对。该工程不能缩短天门至武汉段的水运里程,②错。该工程有利于增大汉水下游流量,减少汉水下游“水华”现象的发生,③对。该工程不能增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④错。第4题,对“引江济汉”工程选线影响不大的是利用原有湖泊,减少土方开采量,D对。该工程选线主要考虑取水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要绕开江汉油田,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该工程还要考虑地势,顺地势引水,无须依靠泵站提水,可以节省能源消耗。
答案 3.B 4.D
(2016·海南地理,7~9)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据此完成5~7题。
5.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
A.吉林省市场 B.东北市场
C.全国市场 D.欧洲市场
6.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
A.减少运输成本 B.降低生产成本
C.获取更多利润 D.扩大市场占有率
7.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 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 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
解析 第5题,从材料信息汽车企业“总部设在长春市”“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说明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市场并不止吉林省或者东北,应为全国市场。相比欧洲,长春在高档车型生产中并不占优势,所以市场定位为欧洲市场不合理。故选C。第6题,根据产业转移的规律看,一般产品附加值较小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对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影响不大,保留附加值较大的能达到追求更高利润的目的,但对扩大市场占有率起的作用不大。故选C。第7题,相比长春基地,其他汽车生产基地由于建设历史比较短并不具备科技优势。成都基地位于我国内陆,相比长春基地,不具备交通优势。佛山基地,经济较发达,劳动力成本较高。综合各大基地区位和“产业转移目的是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消费市场,追求更高的利润”这一规律判断,该汽车企业在其他地区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占领当地市场。故选B。
答案 5.C 6.C 7.B
(2015·海南地理,6~7)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下图示意相关国家和地区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据图示信息推测,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业( )
A.自主品牌越来越多 B.原材料越来越短缺
C.人力成本不断上升 D.设计能力不断下降
9.1995~2000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更多服装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美国近 B.通关税率低
C.生产成本低 D.生产技术高
解析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1~2000年间,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的服装占美国进口服装份额逐渐下降,服装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和美国相比,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和韩国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成为美国主要的服装进口地,随着上述地区劳动力成本(人力成本)的上升,美国进口服装逐渐转向其他地区。第9题,和美国相比,墨西哥劳动力成本较低,1994年1月1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生效,墨西哥向美国出口产品的通关税率大幅度降低,导致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服装逐渐增多。
答案 8.C 9.B
富士康项目的成功引进,标志着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幅提升。富士康的入驻,已相继引来30余家配套企业的跟进。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人均收入与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箭头表示制造业近几年的迁移方向,则A地区可向B地区提供( )
A.资金和技术 B.劳动力
C.工业产品和市场 D.资源和能源
11.下列有关图中所示现象将对A地区造成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B.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C.减少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困难程度
D.有利于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制造业基地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区人均收入水平高,工业化水平高,属于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B地区人均收入和工业化水平均较低,经济水平相对落后。在产业转移过程中,经济较发达地区可为经济较落后地区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支持。第11题,随着制造业的外迁,A地区可以充分集聚各种社会经济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迁出,会带来就业困难等社会问题。产业集聚形成新的制造业基地主要是针对经济较落后的B地区来说的。
答案 10.A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这个横跨上千千米,被称为“天河”的宏伟工程,历时11年终告完成。工程建设中攻克了很多技术难题。右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述南水北调对华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8分)
(2)分析中线工程建设技术难度大的原因。(6分)
(3)多位专家表示,尽管南水北调来水后将提高沿线城市供水保障率,却仍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北方严重缺水的困局。为缓解北方缺水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 笫(1)题,南水北调对于输入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可从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工农业生产)、生态角度回答。第(2)题,技术难度大需要从克服自然条件的困难角度回答。第(3)题,缓解水资源短缺需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回答。
答案 (1)可缓解华北地区城市居民缺水状况,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保障农业用水,有利于农业发展;有利于缓解工业用水短缺状况,有利于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恢复沿途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2)穿越黄河等多条河流;穿越多条山脉,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3)修建水库;人工增雨;提高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生活中要倡导人们文明节水的生活方式。
13.(2019·湖南三湘名校联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三省市发展应各有侧重,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图1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图。
材料二 3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市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0.5~1小时交通圈,京津冀地区相邻城市“1.5小时轨道交通圈”。图2为京津冀“1小时轨道交通圈”。
图1
图2
(1)简述京、津将河北作为其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原因。(6分)
(2)许多企业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把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了北京,试分析原因。(6分)
(3)分析“1小时轨道交通圈”的形成对京津冀地区的社会经济意义。(12分)
解析 第(1)题,注意河北相比京、津,优势体现在资源、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第(2)题,注意材料中关于北京的定位,能体现其优势。第(3)题,可围绕缩短了区域间的时间距离来分析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答案 (1)紧邻京津,距离近;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较低;资源丰富;重工业基础好。(任答三点)
(2)地处中心地带、交通中心、信息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社会协作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任答三点)
(3)经济意义: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增加区域内短途旅游业的收入;加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系,增加商贸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社会意义:增加就业机会;疏散大城市的人口,缓解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问题;促进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群;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任答三点)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