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湘教版讲义:必修Ⅲ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5
展开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典例1 (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岱海位于内蒙古凉城县,是内陆封闭型湖泊,地处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图Ⅰ为“岱海面积变化示意图”,图Ⅱ为“岱海流域人口、流域耕地面积与岱海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岱海面积萎缩速度最快的方向是( )
A.正东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2)导致岱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淡水养殖业的迅速发展
B.人口增加,入湖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D.过度砍伐,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1)C (2)B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案 岱海各方向面积均有缩减,西南方萎缩最严重;岱海流域人口增加;岱海是内陆封闭型湖泊;位于内蒙古,属半干旱季风气候,草原植被为主。
典例2 下图模拟某流域在人类开发前后的变化,该模拟可为日后流域开发提供参考。据此完成(1)~(2)题。
(1)此模拟研究主要针对的是( )
A.植被破坏 B.蒸发减少
C.湿地调蓄 D.降雨增加
(2)人为改变后造成的流域各项特性变化包括( )
①河流流程缩短 ②流水侵蚀加强 ③河流流速加快 ④流域面积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1)A (2)D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案 原始地面植被覆盖率高;只有一条河流;开发后,森林减少、河流增多,出现沟谷。
典例3 (2019·湖北七市州联考)一年一度的冬季世界经济论坛举办地——瑞士旅游名镇达沃斯,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海拔1 529米,是全球知名的温泉度假、会议、运动度假胜地,20世纪起成为国际冬季运动中心之一。达沃斯还是瑞士经典火车路线——“冰河列车”(因其沿途雪景较多故名)必经的一站,“冰河列车”贯穿了阿尔卑斯山的绝色美景。下图为该镇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1)乘坐“冰河列车”在达沃斯镇可见( )
A.山舞银蛇,冰峰雪山四季常驻
B.俯瞰群山,林涛云海莽莽苍苍
C.山河相间,越岭穿涧惊心动魄
D.湖光山色,蓝天白雾袅袅炊烟
(2)达沃斯因具有干洁清新的空气,在20世纪初期被欧洲人视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天堂”。在当时,达沃斯的这一吸引力对下列哪一国家居民表现最强烈( )
A.英国 B.法国
C.俄罗斯 D.意大利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瑞士名镇达沃斯海拔相对较低,并不会出现“冰峰雪山四季常驻”的现象。由图可知,达沃斯镇位于河谷中,所以“俯瞰群山”不能实现。该铁路沿河谷修建,地势相对平坦,故不会出现“越岭穿涧惊心动魄”的现象。阿尔卑斯山区冰川作用显著,形成很多冰蚀地貌,积水成湖;由于河湖众多,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夜晚暖湿空气遇冷易凝结成雾;铁路经过镇区,所以会见到袅袅炊烟;达沃斯镇工业污染较轻,空气清新,可见蓝蓝的天空。第(2)题,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空气湿度大。20世纪初期英国工业发达,工业生产排放的废弃物质多,大气污染严重,容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所以达沃斯干洁清新的大气环境对英国人最具吸引力。
思考:你从上述材料中解读到了哪些信息?
答案 达沃斯镇海拔1 529米;多条河流汇聚;应处于山谷之中;20世纪初期,英国工业发达。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
典例4 (2019·吉林百校联盟联考)下图示意某国家土地利用类型分布,该国西部及西南部为温带荒漠。据此完成(1)~(2)题。
(1)该国西部及西南部形成土地沙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距海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
B.地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C.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旺盛
D.太阳辐射强,地表土质疏松
(2)近年来,该国甲地区草地退化、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
①建设人工草场 ②控制载畜量 ③实施退耕还草
④发展草原旅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国为南美洲的阿根廷,阿根廷地处安第斯山的东侧,大部分地区地处盛行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土地沙漠化严重。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为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潘帕斯草原草场退化、土地沙化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建设人工草场、控制草原载畜量,恢复原有的草原生态系统,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
答案 经纬网定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降水少的原因;焚风效应;土地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典例5 (2018·昆明质检)呼伦湖(图1)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西部,湖内有30余个泉点出露,其东岸、南岸有河流注入,是内蒙古第一大湖,被誉为“草原之肾”。图2为“1975~2011年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与呼伦湖被誉为“草原之肾”无关的是( )
A.湖泊面积大,与多条草原河流相通
B.纬度高,气温低,浮游生物少
C.出露泉点多,地下水补给量大
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入湖水体洁净
(2)据材料可知( )
A.1975~2011年水体面积持续减小
B.1993年湖区降水量最大
C.2000~2002年平均变化率最大
D.2011年湖区蒸发量最小
(3)呼伦湖水体面积变化可能导致( )
①湖水盐度增加 ②温差增大 ③周边草场退化 ④水土流失加剧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1)D (2)C (3)D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
答案 河流的补给;水循环;湿地的作用;统计图的判读。
典例6 (2018·厦门质检)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1)~(3)题。
| 孔隙度 (%) | 含水量 (%) | 有机质 (g/kg) | 氮含量 (g/kg) |
封山育林 | 48.5 | 14.5 | 15.2 | 1.17 |
乔灌结合 | 42.6 | 13.8 | 13.8 | 0.95 |
林草结合 | 42.5 | 14.1 | 15.2 | 1.12 |
乔木纯林 | 39.4 | 13.4 | 12.8 | 0.94 |
撂荒地 | 39.1 | 12.2 | 12.3 | 0.87 |
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并充满于土壤孔隙中。
(1)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 )
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
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
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
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
(2)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 )
A.封山育林 B.乔灌结合
C.林草结合 D.乔木纯林
(3)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 )
A.增加土壤矿物质 B.提高土壤紧实度
C.增强抗旱涝能力 D.减少地下径流量
答案 (1)B (2)A (3)C
解析 第(1)题,封山育林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该流域选择种植刺槐,应该是因为刺槐生长迅速,且固氮作用明显。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知,减轻水土流失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封山育林。第(3)题,结合表格信息知,除减轻土壤侵蚀外,该退耕还林工程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增强抗旱涝能力。
思考:你在解答上题时用到了哪些知识?
答案 水土流失的成因;森林的作用;土壤的构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
典例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河西走廊(下图)地处祁连山脉以北、北山以南、乌鞘岭以西,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海拔约在1 100~1 500 m,大部分地方为祁连山北麓冲积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引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而形成了武威、张掖、酒泉三大绿洲农业区。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段线路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到西域。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新丝绸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据材料分析古丝绸之路东线选择河西走廊的原因。
答案 ①河西走廊以北有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等,气候干旱,地势起伏较大,行走困难,沿途缺水等,补给困难;②河西走廊以南是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冰川广布,商队通行困难,补给不足;③河西走廊地形平坦、有充足的祁连山冰雪融水、自然条件较优越,农业发达;④人口密度相对较大、聚落分布较均衡,商业较发达,补给充足。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和描述?
答案 河西走廊的北面是沙漠,气候干旱,不适合通行;河西走廊的南面是青藏高原,地形、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合通行;河西走廊处于山麓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典例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岸边的沼泽面积广阔……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当地一家公司拟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后因面临较多问题而暂时放弃。
(1)分析图示地区植物繁茂的自然原因。
(2)分析内格罗河沿岸形成沼泽的自然原因。
答案 (1)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气温高(热量丰富),盛行上升气流(热带雨林气候影响),降水丰富。
(2)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水位高);地形低平,河水泛滥(土壤含水量大)。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和描述?
答案 从位置、热量、降水等方面分析植物繁茂的自然原因;从沼泽的补给来源、排水条件来分析热带地区沼泽的成因。
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典例9 (2018·湖北八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藏雪莲生长在海拔4 800~5 800 m的高山流石滩上(高山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过渡地带),这里空气稀薄,经常出现霜冻、雪雹和强风。雪莲种子在0 ℃发芽,3~5 ℃生长,幼苗能经受零下21 ℃的严寒。藏雪莲生长速度缓慢,从种子发芽到开花结籽,需要3至5年时间,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8个月。雪莲花不易采摘,数量有限。藏雪莲药用价值大,被人们奉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据生态学者调查,近些年来野生藏雪莲数量锐减,有灭绝的危险。
结合材料分析野生藏雪莲面临灭绝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
答案 原因:自然生态环境恶劣,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生长缓慢,产量少;药用价值大,过度采挖。
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培育,增加产量。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 从材料的描述中概括气温低、生长慢、药用价值大;保护面临灭绝物种的措施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和人工繁育。
典例10 (2019·河北邯郸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基伍湖位于卢旺达和刚果(金)两国交界处,湖区周边生活着约200万人口。该湖湖床坐落在东非大裂谷带内,周围群山环抱。基伍湖从下而上分成明显而稳定不变的层次,越是往下,湖水密度越大,水深250m以下的湖水完全处于静止状态,湖底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目前,卢旺达与邻国刚果(金)合作开发湖中的甲烷气体。下图为基伍湖位置图。
(1)与世界其他深湖相比,基伍湖深水区被称为“生物荒漠”,试分析其原因。
(2)科学家认为基伍湖看似平静,却杀机重重,如同一个可怕的恶魔,给在周边生活的数百万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试说明原因。
答案 (1)基伍湖湖水密度上小下大,阻碍表层水体与底层水体之间的交换,底层水体相对静止,不利于湖水的更新;水体流动性差,水体含氧量少,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和盐类物质集聚在湖底,破坏湖底生物生存环境,导致水生生物无法生存。
(2)大量二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气体聚集在湖底;湖区附近火山活动频繁,喷发的熔岩流可能造成湖底甲烷燃烧爆炸,导致湖水水位猛涨,淹没湖区周围的低地和城市;甲烷爆炸的同时将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氢,对湖泊周边居民生命造成威胁(缺氧窒息或中毒)。
思考:解答上题,你想从哪些方面分析?
答案 从材料中概括不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一是水体层次分明,不利于湖水交换;二是湖底有大量有害气体,不适合生物生存。据材料和图分析可知,火山喷发会威胁生命,可燃性气体爆炸会威胁生命,洪水泛滥会威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