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一册第四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及自然灾害第14讲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一册第四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及自然灾害第15讲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一册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学科关键能力提升1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一册第二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学科关键能力提升2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一册第三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学科关键能力提升3 学案 0 次下载
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第一册第四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及自然灾害第16讲
展开
第16讲 自然灾害
[课程内容]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等成灾的原因;
结合实例,说出常见自然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
[思维导图]
考点一 洪涝
1.自然灾害概况
(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2.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象因素: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河湖因素
③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④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
(2)人为原因
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知识拓展 分析洪水灾害的形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3.防御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2)非工程措施
4.避灾措施
(1)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
(2)在洪水中可抓住有浮力的物体如木盆、木椅、木板等,必要时爬上高树暂避。
(3)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不爬到泥坯房屋顶。
(4)设法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考向一 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1.(2016·全国文综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解析 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的南北方过渡地带,所以该省的气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尤其是降水方面。从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显著的特征作为切入点,结合图示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2.(2015·全国文综Ⅰ)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解析 M城位于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水患灾害(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根据气候资料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M城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导致洪涝灾害严重。
考向二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3.(2016·全国文综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指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 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的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非工程措施主要有预报、管理、保险、宣传教育等。
考点二 台风
1.概念及分布
(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分布
①世界:西北太平洋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②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补充点拨 西北太平洋海域称为台风,其他海域称为飓风。
2.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3)及早转移出低洼地和危房住房。
3.避灾措施
(1)海上渔船回港避风。
(2)对房屋和易吹倒的树木、雨棚等进行加固,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3)关好门窗,取下悬挂物。
特别提醒 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此处风平浪静,天气晴朗,但受其控制的区域不宜逗留,因为台风眼过后将有最大风力出现。如下图:
考向一 台风的成因和时空分布
(2019·湖北七校联考)秋台风通常是指9月~11月生成的台风。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以上),破坏更大。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下表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表,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据此回答1~2题。
项目统计
夏季
秋季
生成台风数
783
755
超强台风数
128
211
超强台风百分比
16.3%
27.9%
1.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
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2.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
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
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
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北部吹东北风,东部吹东南风。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的位置由台风北部转变为东部,风向的变化为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A对。B、C、D错。第2题,海洋气温最高值比陆地晚,出现在8月份,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①对。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南,②错。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③对。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破坏更大,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出现时,秋收作物未收获,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更大,④错。B对,A、C、D错。
考向二 台风的防御、避灾措施
3.下图所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向,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是四艘轮船的逃生路线,比较合理的是哪条路线,请说明理由。
(2)试分析广东、福建等地多台风的原因,并列举两项预防台风的措施。
答案 (1)乙路线。乙路线远离台风中心,甲、丁向着风力最大的台风中心附近方向,丙沿着台风移动的方向。
(2)原因:广东、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离台风源地较近。
措施:利用卫星和雷达加强监测、及时发出警报,人员远离台风登陆、经过的地区,紧闭房屋门窗等。
考点三 寒潮
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寒潮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
(3)产生的原因:冬半年有很强的冷气团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是冷锋活动。
(4)发生季节:多发生在冬半年,但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春秋两季。
2.寒潮的防治措施
(1)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3)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考向 寒潮的判断和危害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遭受“霸王级”寒潮侵袭,局部地区降温达20°C以上。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山东、台湾、海南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2.对于华北南部地区来说,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 )
A.冬半年 B.春末夏初 C.秋季 D.秋末冬初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的急剧降温,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最大,南方受其影响则较小。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受寒潮影响也较小。第2题,华北南部地区以旱作农作物种植为主,秋末冬初突然爆发的强冷空气对晚秋作物影响极大。
考点四 地震
1.地震的定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分类及成因
(1)构造地震——岩层断裂。
(2)火山地震——火山喷发。
(3)人工诱发地震——修建水库、人工爆破。
3.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的主要参数
(1)震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2)震源、震中等如下图所示:
5.防震避震措施
(1)提高地震灾害监测预报水平。
(2)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提高抗震自救意识,加强逃生演练。
考向 地震的成因和防御
1.汶川地震从成因上属于( )
A.人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诱发地震 D.构造地震
答案 D
解析 汶川地震从成因上属于构造地震,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挤压形成。
2.我国地震台准确地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大地震,而一年后的唐山大地震却没能预报出来。这一事实表明( )
A.地震活动无规律可循,致使地震预报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B.地震预防的准确程度与天气预报水平相当
C.预报地震的基础工作是观察地震的前兆
D.人类对地震的形成、发展与成灾规律的认识不足
答案 D
解析 地震活动具有规律性,其发生的区域一般呈带状分布,其发生的时间有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的现象。但由于人类对地震的形成、发展与成灾规律的认识不足,具体到某一次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地点往往难以确定,对地震预防的准确程度远不如天气预报水平。由此可知,A、B项错误,D项正确。对地震的监测和预报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对地震前兆的观察是预报地震的基础工作,但C项与题意不符。
课时作业
1.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带来的暴雨和风速
D.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转移工作
答案 B
解析 根据台风的特点和危害可知,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有利于防洪,但不是最重要的措施,A错误;应在台风来临前做好沿海居民的转移工作,D错误;目前技术不能对台风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因而不能减弱台风带来的暴雨和风速,C错误;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B正确。
2.我国是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下图为“台风卫星影像”。从卫星影像可以看出,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其气流旋转呈逆时针方向,这与( )
A.地球公转有关 B.地球自转有关
C.月球引力有关 D.太阳活动有关
答案 B
解析 台风是低气压中心发展的强热带气旋,空气是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也会发生偏转现象,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使得北半球的气旋在运动时就形成逆时针由外向内的辐合运动;与地球公转、月球引力及太阳活动无关。选 B正确。
3.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来临前,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答案 B
解析 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临时建筑物大多不太牢固,所以不要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以免发生危险。故B符合题意。
读图,完成下题。
4.C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道弯曲,支流多 ②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可减轻洪涝
③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④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C地区位于长江荆江河段,由于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导致洪水多发。对河道裁弯取直、清淤,加固堤防是减轻荆江河段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①②说法正确。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不能有效防治洪涝灾害;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的应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③④错误,故A正确。
2017年10月10日,智利北部(19°S,70°W)当地区时1时32分发生了6.3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90千米。据此完成5~6题。
5.此次地震发生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6.智利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位于( )
A.环大西洋火山地震带 B.印度洋火山地震带
C.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岩石圈在大陆部分厚度约80千米,岩石圈下面是上地幔。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90千米,发生在上地幔,B对,A错。下地幔范围是400~2 900千米深度,地核是2 900千米到地心,C、D错。第6题,智利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C对,A、B、D错。
7.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③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⑤将发生过大地震地区的人员全部迁移到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居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①正确;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②正确;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③正确;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④正确;将发生过大地震地区的人员全部迁移到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居住不切实际,⑤错误。故选A。
旱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图甲示意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趋势,图乙示意1949~2015年我国旱灾趋势。据此完成8~10题。
8.根据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可以确定的是( )
A.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呈现同步性特征
B.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C.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D.2001~2015年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9.关于我国洪涝灾害、旱灾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旱灾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
B.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大的年份,旱灾平均受灾面积都较小
C.洪涝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旱灾平均受灾面积
D.有的年份旱灾、洪涝平均受灾面积都大
10.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西高东低的地形 B.植被覆盖率的高低
C.多条大河东流入海 D.夏季风的强弱
答案 8.B 9.D 10.D
解析 第8题,根据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1970~2015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明显不同步,A错。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B对。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C错。2001~2015年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D错。第9题,我国洪涝灾害、旱灾的关系,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多数年份大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A错误。1991~1997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大,旱灾平均受灾面积也较大,B错误。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一般小于旱灾平均受灾面积,C错误。有的年份旱灾、洪涝平均受灾面积都大,D正确。第10题,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的年份,南旱北涝,反之,南涝北旱,D对。西高东低的地形,植被覆盖率,大河东流入海不是影响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A、B、C错。
3月1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强冷空气再度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B.寒潮影响的范围小
C.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
D.寒潮影响范围在陆地
12.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
A.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 11.C 12.A
解析 第11题,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春秋两季,A错误;寒潮影响的范围较大,B错误;寒潮发生能够造成暴风雪、冰冻、冻雨、大风、风暴潮等多种灾害,C正确;寒潮影响的范围不仅在陆地,还有海洋,D错误。故答案选C项。第12题,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故答案选A。
2012年12月7日,日本东北(33.0°N,144.6°E)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若下图表示本次地震的时距曲线(地震波随时间而传播距离差异),回答下题。
13.关于此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距震中越远,a、b传播速度越快
B.距震中越近,逃生的准备时间越少
C.本次地震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
D.汕头接收到本次地震a波比b波早
答案 B
解析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横波的传播速度慢。横波造成的破坏严重,纵波与横波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间隔时间短,逃生的机会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通过的介质有关,与距震中的远近无关,A错误;距震中越近,纵波和横波的时间间隔越短,越不利于逃生,B正确;本次地震应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C错误;由图知a传播速度慢,b传播速度快,汕头接收到本次地震b波比a波时间早,D错误。故选B。
二、选择题
14.读“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示意图”,每组数据表示某年发生的次数和所占比例,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台风发生区域的分布特点。
(2)简述台风的形成原因。
答案 (1)台风发生在低纬度(或热带)海域;太平洋最多。
(2)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低纬度海域为台风提供丰富的热量和水汽;太平洋在热带地区的面积最广阔,热量和水汽多。
15.2016年1月23日,“霸王级”寒潮如期而至,“速冻”全国。据统计,本次寒潮南方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北方,尤其是农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本次寒潮对我国南方农业造成危害较大的原因。
(2)列举应对寒潮、减少农业危害的措施。
答案 (1)降温幅度大,速度快;正值农产品上市季节,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和运输,经济损失较大。
(2)加强对冻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培育和推广耐寒防冻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在果园地面铺设稻草等覆盖物;给果树树干包裹稻草等。
16.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及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均易发生洪涝灾害,结合图分析此时两地可能发生暴雨洪涝的地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甲、乙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答案 (1)乙地。此时乙地位于低压槽附近,有可能受锋面气旋的影响形成暴雨。
(2)甲地: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溢;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排水、分洪等水利工程。乙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威胁。
[课程内容]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等成灾的原因;
结合实例,说出常见自然灾害防御的措施和避灾方法。
[思维导图]
考点一 洪涝
1.自然灾害概况
(1)概念: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
(2)分类
2.洪灾的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
①气象因素:强降雨;大量冰雪快速融化。
②河湖因素
③流域汇水速度:地面坡度越大,土壤含水率越高,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
④河道排水速度:河谷越顺直、越通畅,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的速度越快。
(2)人为原因
①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减小。
②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
③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河道排水的速度。
知识拓展 分析洪水灾害的形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地形地势。一般来说,地势越低洼,排水越不畅,越容易发生洪涝灾害。(2)降水的集中程度。降水越集中,强度越大,越容易引发洪涝灾害。(3)地区人口密度与经济状况。地区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则同样强度的洪水造成的损失越大。(4)抗灾能力。抗灾能力越强,造成的损失越小。
3.防御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
②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
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
④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
(2)非工程措施
4.避灾措施
(1)尽快向山上或较高地方转移。
(2)在洪水中可抓住有浮力的物体如木盆、木椅、木板等,必要时爬上高树暂避。
(3)不可攀爬带电的电线杆、铁塔,不爬到泥坯房屋顶。
(4)设法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取得联系,报告自己的方位和险情,积极寻求救援。
考向一 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及原因
1.(2016·全国文综Ⅲ)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
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解析 根据经纬度信息可知,河南省位于我国的南北方过渡地带,所以该省的气候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南北差异,尤其是降水方面。从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显著的特征作为切入点,结合图示进行对比分析即可。
2.(2015·全国文综Ⅰ)图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解析 M城位于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该地水患灾害(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从气候、地形地势、河流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根据气候资料可知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由图可知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M城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导致洪涝灾害严重。
考向二 自然灾害的防御措施
3.(2016·全国文综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指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答案 开挖入海新河,改造河网,分散水流;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洪涝期间排水;修筑蓄洪工程(水库),加强湖泊对洪水的调节能力;退耕还湖;加强预报监测;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解析 主要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分析。结合材料可知该地四周高,缺少入海河道,因此通过河道整治、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的建设等扩大河道的泄洪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非工程措施主要有预报、管理、保险、宣传教育等。
考点二 台风
1.概念及分布
(1)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漩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2)分布
①世界:西北太平洋是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②我国: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补充点拨 西北太平洋海域称为台风,其他海域称为飓风。
2.防御措施
(1)加强监测预报。
(2)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3)及早转移出低洼地和危房住房。
3.避灾措施
(1)海上渔船回港避风。
(2)对房屋和易吹倒的树木、雨棚等进行加固,将露于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
(3)关好门窗,取下悬挂物。
特别提醒 台风眼位于台风中心,此处风平浪静,天气晴朗,但受其控制的区域不宜逗留,因为台风眼过后将有最大风力出现。如下图:
考向一 台风的成因和时空分布
(2019·湖北七校联考)秋台风通常是指9月~11月生成的台风。秋台风的数量虽不如夏季台风数量多,但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以上),破坏更大。2018年9月16日登陆我国的强台风“山竹”就是典型的秋台风。下表为1949~2014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统计表,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据此回答1~2题。
项目统计
夏季
秋季
生成台风数
783
755
超强台风数
128
211
超强台风百分比
16.3%
27.9%
1.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风向的变化为( )
A.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
B.由东南风转为东北风
C.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
2.下列关于秋台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
②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北
③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
④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性较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1.A 2.B
解析 第1题,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在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北部吹东北风,东部吹东南风。受台风“山竹”影响,9月16日12:00至9月16日20:00深圳的位置由台风北部转变为东部,风向的变化为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A对。B、C、D错。第2题,海洋气温最高值比陆地晚,出现在8月份,秋季易出现超强台风,是因为夏季向秋季过渡时,太阳直射点由北向南移动导致海温偏高,①对。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点更偏南,②错。秋季台风登陆时若大陆冷空气活跃,会导致风更大雨更强,③对。秋季更易生成超强台风,破坏更大,与夏季台风相比,秋台风出现时,秋收作物未收获,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更大,④错。B对,A、C、D错。
考向二 台风的防御、避灾措施
3.下图所示圆圈为台风系统,该系统分成四个区域,短箭头表示风向,长箭头表示台风整体移动方向。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是四艘轮船的逃生路线,比较合理的是哪条路线,请说明理由。
(2)试分析广东、福建等地多台风的原因,并列举两项预防台风的措施。
答案 (1)乙路线。乙路线远离台风中心,甲、丁向着风力最大的台风中心附近方向,丙沿着台风移动的方向。
(2)原因:广东、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离台风源地较近。
措施:利用卫星和雷达加强监测、及时发出警报,人员远离台风登陆、经过的地区,紧闭房屋门窗等。
考点三 寒潮
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概念:冬半年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现象,并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2)寒潮标准:当冷空气过境后,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以上,并且在这一天内,最低气温又在5℃以下。
(3)产生的原因:冬半年有很强的冷气团自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移动形成,是冷锋活动。
(4)发生季节:多发生在冬半年,但是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是春秋两季。
2.寒潮的防治措施
(1)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
(2)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采取措施,做好防寒准备。
(3)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考向 寒潮的判断和危害
2016年1月21日至25日,全国大部分地区遭受“霸王级”寒潮侵袭,局部地区降温达20°C以上。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地区是( )
A.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
B.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山东、台湾、海南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2.对于华北南部地区来说,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主要发生在( )
A.冬半年 B.春末夏初 C.秋季 D.秋末冬初
答案 1.D 2.D
解析 第1题,寒潮是北方冷空气南下引起的急剧降温,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最大,南方受其影响则较小。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受寒潮影响也较小。第2题,华北南部地区以旱作农作物种植为主,秋末冬初突然爆发的强冷空气对晚秋作物影响极大。
考点四 地震
1.地震的定义: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分类及成因
(1)构造地震——岩层断裂。
(2)火山地震——火山喷发。
(3)人工诱发地震——修建水库、人工爆破。
3.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的主要参数
(1)震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
(2)震源、震中等如下图所示:
5.防震避震措施
(1)提高地震灾害监测预报水平。
(2)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提高抗震自救意识,加强逃生演练。
考向 地震的成因和防御
1.汶川地震从成因上属于( )
A.人造地震 B.火山地震
C.诱发地震 D.构造地震
答案 D
解析 汶川地震从成因上属于构造地震,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受板块挤压形成。
2.我国地震台准确地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大地震,而一年后的唐山大地震却没能预报出来。这一事实表明( )
A.地震活动无规律可循,致使地震预报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B.地震预防的准确程度与天气预报水平相当
C.预报地震的基础工作是观察地震的前兆
D.人类对地震的形成、发展与成灾规律的认识不足
答案 D
解析 地震活动具有规律性,其发生的区域一般呈带状分布,其发生的时间有平静期和活跃期交替的现象。但由于人类对地震的形成、发展与成灾规律的认识不足,具体到某一次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和地点往往难以确定,对地震预防的准确程度远不如天气预报水平。由此可知,A、B项错误,D项正确。对地震的监测和预报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对地震前兆的观察是预报地震的基础工作,但C项与题意不符。
课时作业
1.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带来的暴雨和风速
D.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转移工作
答案 B
解析 根据台风的特点和危害可知,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有利于防洪,但不是最重要的措施,A错误;应在台风来临前做好沿海居民的转移工作,D错误;目前技术不能对台风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因而不能减弱台风带来的暴雨和风速,C错误;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B正确。
2.我国是受台风侵袭最频繁的国家之一。下图为“台风卫星影像”。从卫星影像可以看出,影响我国东部沿海的台风,其气流旋转呈逆时针方向,这与( )
A.地球公转有关 B.地球自转有关
C.月球引力有关 D.太阳活动有关
答案 B
解析 台风是低气压中心发展的强热带气旋,空气是由高压向低压流动,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也会发生偏转现象,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使得北半球的气旋在运动时就形成逆时针由外向内的辐合运动;与地球公转、月球引力及太阳活动无关。选 B正确。
3.台风过境前后,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台风来临前,搬走窗口等处的花盆
B.大风雨来临前,就近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
C.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D.台风中心刚过,仍需留在安全地带
答案 B
解析 台风过境时,带来的狂风、暴雨可以引起山洪暴发,毁坏房屋,临时建筑物大多不太牢固,所以不要在临时建筑物旁躲避,以免发生危险。故B符合题意。
读图,完成下题。
4.C地区是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河道弯曲,支流多 ②清淤河道,加固堤坝可减轻洪涝
③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④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C地区位于长江荆江河段,由于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导致洪水多发。对河道裁弯取直、清淤,加固堤防是减轻荆江河段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①②说法正确。通过绿化工程将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不能有效防治洪涝灾害;洪涝集中于春季和夏季的应为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③④错误,故A正确。
2017年10月10日,智利北部(19°S,70°W)当地区时1时32分发生了6.3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90千米。据此完成5~6题。
5.此次地震发生在( )
A.地壳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地核
6.智利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位于( )
A.环大西洋火山地震带 B.印度洋火山地震带
C.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地中海火山地震带
答案 5.B 6.C
解析 第5题,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岩石圈在大陆部分厚度约80千米,岩石圈下面是上地幔。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90千米,发生在上地幔,B对,A错。下地幔范围是400~2 900千米深度,地核是2 900千米到地心,C、D错。第6题,智利多地震的原因主要是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C对,A、B、D错。
7.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③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 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
⑤将发生过大地震地区的人员全部迁移到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居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 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应该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①正确;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②正确;制定地震灾害应急预案,③正确;④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④正确;将发生过大地震地区的人员全部迁移到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区居住不切实际,⑤错误。故选A。
旱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图甲示意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趋势,图乙示意1949~2015年我国旱灾趋势。据此完成8~10题。
8.根据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可以确定的是( )
A.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呈现同步性特征
B.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C.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D.2001~2015年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9.关于我国洪涝灾害、旱灾的关系,正确的是( )
A.旱灾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
B.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大的年份,旱灾平均受灾面积都较小
C.洪涝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旱灾平均受灾面积
D.有的年份旱灾、洪涝平均受灾面积都大
10.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西高东低的地形 B.植被覆盖率的高低
C.多条大河东流入海 D.夏季风的强弱
答案 8.B 9.D 10.D
解析 第8题,根据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1970~2015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明显不同步,A错。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B对。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C错。2001~2015年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下降趋势,D错。第9题,我国洪涝灾害、旱灾的关系,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多数年份大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A错误。1991~1997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大,旱灾平均受灾面积也较大,B错误。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一般小于旱灾平均受灾面积,C错误。有的年份旱灾、洪涝平均受灾面积都大,D正确。第10题,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的强弱,夏季风强的年份,南旱北涝,反之,南涝北旱,D对。西高东低的地形,植被覆盖率,大河东流入海不是影响旱涝灾害多的主要原因,A、B、C错。
3月1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橙色警报,强冷空气再度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寒潮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暴发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B.寒潮影响的范围小
C.寒潮能够引发多种灾害
D.寒潮影响范围在陆地
12.预防寒潮的首要工作是( )
A.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
B.随时做好防寒准备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 11.C 12.A
解析 第11题,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最严重的季节是春秋两季,A错误;寒潮影响的范围较大,B错误;寒潮发生能够造成暴风雪、冰冻、冻雨、大风、风暴潮等多种灾害,C正确;寒潮影响的范围不仅在陆地,还有海洋,D错误。故答案选C项。第12题,只有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信息和警报,人们才能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寒潮带来的危害。故答案选A。
2012年12月7日,日本东北(33.0°N,144.6°E)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若下图表示本次地震的时距曲线(地震波随时间而传播距离差异),回答下题。
13.关于此次地震叙述正确的是( )
A.距震中越远,a、b传播速度越快
B.距震中越近,逃生的准备时间越少
C.本次地震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相碰撞形成
D.汕头接收到本次地震a波比b波早
答案 B
解析 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横波的传播速度慢。横波造成的破坏严重,纵波与横波之间有一个时间间隔,间隔时间短,逃生的机会少。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通过的介质有关,与距震中的远近无关,A错误;距震中越近,纵波和横波的时间间隔越短,越不利于逃生,B正确;本次地震应是由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形成的,C错误;由图知a传播速度慢,b传播速度快,汕头接收到本次地震b波比a波时间早,D错误。故选B。
二、选择题
14.读“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示意图”,每组数据表示某年发生的次数和所占比例,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台风发生区域的分布特点。
(2)简述台风的形成原因。
答案 (1)台风发生在低纬度(或热带)海域;太平洋最多。
(2)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而形成的;低纬度海域为台风提供丰富的热量和水汽;太平洋在热带地区的面积最广阔,热量和水汽多。
15.2016年1月23日,“霸王级”寒潮如期而至,“速冻”全国。据统计,本次寒潮南方的危害程度远远超过北方,尤其是农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本次寒潮对我国南方农业造成危害较大的原因。
(2)列举应对寒潮、减少农业危害的措施。
答案 (1)降温幅度大,速度快;正值农产品上市季节,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和运输,经济损失较大。
(2)加强对冻害的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培育和推广耐寒防冻品种,提高农作物的抗灾能力;在果园地面铺设稻草等覆盖物;给果树树干包裹稻草等。
16.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及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均易发生洪涝灾害,结合图分析此时两地可能发生暴雨洪涝的地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甲、乙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答案 (1)乙地。此时乙地位于低压槽附近,有可能受锋面气旋的影响形成暴雨。
(2)甲地: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漫溢;退耕还湖;疏浚河道;修建排水、分洪等水利工程。乙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修建水库,削减洪峰威胁。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