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地理新导学大一轮鲁教非新高考地区专用讲义:第二册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第23讲
展开第23讲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考纲呈现]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考纲解读] 1.掌握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以某个区域内的城市(镇)为例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重难点) 3.以某个城市为例分析影响其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重点) | [思维导图] |
考点一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 | 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 |
自然因素 | 河流 | 供水和水运功能(两河交汇处、河口位置、水陆联运) |
气候 | a.中低纬地区气温适宜,沿海地区降水丰富(适度);b.城市地处热带高原(高山)地区,气候凉爽宜人 | |
地形 | a.平原地区:自然环境优越,农耕发达,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且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城市的兴起与发展;b.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势平坦,供水充足 | |
矿产资源 | 矿产开发促进工矿业发展 | |
社会经济因素 | 交通区位 | 沿海、沿江、铁路干线、高速公路沿线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的地带;不同的交通运输时代城市区位不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影响城市的兴衰 |
经济发展 | 农业为城市提供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工业发展是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经济布局调整促进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如深圳 | |
政治 | 首都、省会促进城市发展 | |
军事、宗教 | 军事中心促进城市的发展与政治地位的提高;宗教中心会促进城市形成;它们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力已减弱 | |
旅游、科技 | 影响力在增强,促进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新因素 |
1.判断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方法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等。我们在判断影响一个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时,首先应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这样就能找到某一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具有普遍性,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具有决定性。比如矿业城市的产生,从自然地理环境来分析,往往不适宜城市的发展,而矿产资源的开发则成为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
下表是按照影响城市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不同,对部分城市的分类:
城市 | 主导区位因素 |
伯明翰、纽卡斯尔、匹兹堡等 | 自然资源(依靠煤矿发展起来) |
阿伯丁、大庆、玉门等 | 自然资源(石油资源的开发) |
约翰内斯堡等 | 自然资源(金矿开发) |
鞍山、包头、攀枝花等 | 自然资源(铁矿开发) |
石家庄、蚌埠、郑州、宝鸡、株洲等 | 交通(铁路枢纽) |
扬州、济宁等 | 交通(京杭运河) |
合肥等 | 行政中心 |
巴西利亚、华盛顿、堪培拉、伊斯兰堡等 | 政治(首都,政治中心) |
麦加、梵蒂冈、拉萨等 | 宗教 |
桂林、黄山、承德等 | 旅游资源 |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等 | 知识和技术 |
2.综合分析、评价城市区位因素的方法
分析、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文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如下图所示。在这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
以下以武汉市为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②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③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一方面,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①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
②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武汉,带动了武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经济、文化中心。
④近年来,武汉市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建有我国的“光谷”—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考向 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下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2题。
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该城市临河而建,水运便利,水源充足;同时陆路交通也比较便利,故水陆交通便利,D项正确。第2题,从材料可知该城市为北宋都城,是当时的政治中心,故以行政职能为主,A项正确。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3~4题。
3.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4.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答案 3.D 4.D
解析 第3题,根据题干材料,该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甲地有港口,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好,容易发展成城市,故选D。甲地与周围地区相比,没有气候或者地形方面的优势,甲地是因港口建设发展起来的,其公路交通的枢纽地位不显著,故不选A、B、C。第4题,甲地由于港口发展带动了经济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这是其成为首都的最重要条件。
考点二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城市体系
1.城市作用:区域服务和管理中心;区域经济增长中心。
2.城市体系: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3.城市等级与服务功能、服务范围之间的关系
城市等级 | 职能级别 | 服务种类 | 服务范围 |
高 | 高 | 多 | 大 |
低 | 低 | 少 | 小 |
4.城市等级体系特征
(1)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距离关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
补充点拨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
思维建模 城市区位选择分析模板
分析因素 | 关键词 | 满分术语 |
自然因素 | 位置、气候、地形、河流、资源 | ××位置优越;××气候优越(恶劣);××水热适中(不足);××地形平坦(崎岖);河流为××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资源丰富(缺乏) |
社会经 济因素 | 经济、交通、政策、宗教 | ××经济发达,有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经济欠发达,不利于人口和产业集聚);××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优惠政策的促进和吸引;××宗教圣城 |
考向 城市等级体系与服务功能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下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答案 B
解析 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周边的人流量,周边人流量越大的站点,需要的配套服务和设施越齐全,综合服务等级越高,故选B。
(2016·全国文综Ⅰ)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2~4题。
2.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4.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答案 2.A 3.B 4.D
解析 第2题,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使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说明各核心城市的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各不相同,即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等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口是难以通过空间规划限制的。第3题,各城市服务职能和服务种类分工明确,必然会促进同类产业活动在同一城市的空间集聚,以获取规模效益。第4题,该区的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乡村地带)的周围,且城镇之间设置的绿地不可侵占,既有利于城市群的发展,又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充分说明了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
课时作业
埃及沙漠广布,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5年3月,埃及宣布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兴建新首都。新首都作为政治中心,规划容纳500万居民,提供175万个长期工作职位。下图为“埃及略图”。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埃及兴建新首都的首要目的是( )
A.平衡地区发展
B.提升国家形象
C.分散开罗人口
D.吸引国家投资
2.与开罗以北地区相比,在开罗以东地区建设新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
A.农业发达
B.用地充足
C.基础设施完善
D.交通便利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信息“埃及沙漠广布”可知,大部分地区生存条件较差,人口稀少,导致人口“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首都开罗人口约1 800万”。据此推测,埃及兴建首都的首要目的是分散开罗人口。第2题,新首都选址在开罗以东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人口少,农业不发达,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差,但是用地较为充足。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a、b、c、d四个位置,最容易形成城镇的是( )
A.a B.b C.c D.d
4.在上述城镇的城市化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 )
A.土地生产力大小 B.水资源的多少
C.基础设施的建设 D.经济规模的设想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的地方利于城市的形成、发展。a、b、c、d四个位置,b处位于绿洲地带,又位于河流、铁路相交处,因而易形成城镇。第4题,该区域位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城镇发展的制约因素。
(2019·咸宁质检)下图示意某区域高等级公路分布。读图,完成5~6题。
5.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是( )
A.E市 B.F市 C.Y市 D.X市
6.两地之间汽车客运往返班次最少的是( )
A.X—M B.X—N C.X—H D.X—F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X和Y位于沿海地带,且有港口,便于对外联系,可能形成国际化城市。X市陆地交通更加发达,经济腹地更加广阔,因此最可能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第6题,城市等级越高,人口越多,城市之间的客运量越大,汽车客运往返班次越多;反之越少。图中N为县城,等级低,人口少,且交通通达度不高,因此X市来往于此地的汽车客运班次最少。
(2018·福州联考)读“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完成7~8题。
7.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水源 B.交通 C.地形 D.能源
8.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该区域包含10个城市等级
B.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C.银川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吴忠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 7.A 8.C
解析 第7题,该区域降水较少,受水源影响城市多沿黄河分布。第8题,银川为行政中心城市,等级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从图例可知,该区域城市分为三级,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吴忠市的等级高于青铜峡市,因而吴忠市的服务范围包含青铜峡市。
(2019·郑州模拟)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9~11题。
9.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资源 C.交通 D.政治
10.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
A.服务门槛
B.服务种类
C.服务等级
D.服务范围
11.“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
A.空间结构
B.规模结构
C.产业协作
D.城市化进程
答案 9.D 10.D 11.B
解析 第9题,材料中提及巴黎一直是法国政治中心,人口高度集中于巴黎,则主导因素是政治。第10题,通过扩大边缘城市的服务范围,来吸引周边人口集聚在边缘城市附近,从而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图示阴影部分为“平衡城市”影响范围,没有提及服务种类和服务等级。第11题,“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体现的是城市规模结构的差异。
12.(2019·新余调研)读图甲(“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和图乙(“武汉部分大学分布示意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武汉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数量超过100万人,在校大学生数量在世界城市中排名前列,2009年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图甲中C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大学在武汉集聚的社会经济因素。
(3)武汉的高校林立、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对武汉城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1)该城市为武汉市,位于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地处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京广铁路、高速公路、长江水运等水陆交通便利;武汉市是湖北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各高校空间位置接近)优势互补,学科互补,便于联合办学(培养复合型人才);利于学校间人才与信息的交流,提高学校创新能力;共享基础设施,节约办学成本。
(3)高校的技术与人才集聚,促进了武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过百万学生集中在武汉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解析 第(1)题,从气候、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和交通、政治等社会经济条件分析。第(2)题,高校集聚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人才和信息交流、共享基础设施等作用。第(3)题,一方面为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城市人口、扩大城市规模、促进城市消费等。
13.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体系。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材料二 德清位于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人口49.2万(2010年),有铁路、高铁、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12年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7.0∶57.2∶35.8。
(1)描述长三角大都市圈的城市体系。
(2)据图,从城市之间的距离、城市数量、城市服务范围,分析城市等级高低之间的差异。
(3)分析浙江省德清县就地城市化的区位条件。
(4)提出“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协调发展的合理建议。
答案 (1)按城市规模可分四级:第一级上海为全国性中心城市;第二级南京、杭州为省级行政中心;第三级地级市如宁波、苏州、无锡等;第四级为县如德清县等。
(2)城市等级越高,城市之间的距离越远,城市数量越少,城市服务范围越大;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
(3)德清位于上海和杭州两大都市圈交会处,受两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地形平坦;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工业较发达。
(4)“长三角”大都市圈中的大中小城市之间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要分工协作,各城市经济发展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优势互补;同时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