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19高考鲁教版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讲义()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鲁教版通用)一轮复习讲义:第2单元第5节 水圈和水循环
展开
第五节 水圈和水循环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对应学生用书第6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水圈的组成
(1)特点
(2)组成各水体间相互转化
2.水循环
(1)水循环示意图
(2)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类型
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①蒸发,②降水
海陆间循环
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地下径流,⑦下渗
陆上内循环
④降水,⑧蒸发,⑨植物蒸腾
3.意义
(1)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调节各圈层间的热量传输。
(3)改造着地表形态。
(4)促使了地球表层各种化学元素的迁移。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方式
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调水等。
[理解—要点突破]
1.水循环类型的主要环节及特点
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可列表总结如下:
类型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例证
海陆
间循环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
内循环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海上
内循环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未登陆的台风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增加。
(2)不利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3.水循环类型的判读方法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地理意义
下图表示岩石圈与水循环的关系。A、B、C表示三大类岩石,甲、乙、丙、丁为海陆间循环各环节,箭头a、b、c、d为岩石圈与水循环各环节的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C—海陆间循环 ②B—海陆间循环 ③B—陆地内循环 ④C—陆地内循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若乙为水汽输送,a、b、c、d的含义和下列地理现象成因相符的是( )
①a—四川盆地多夜雨 ②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③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④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D 2.B [第1题,据图可判断得出:A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C为沉积岩;几种岩石中,只有沉积岩的形成受外力作用影响,与海陆间水循环、陆地内循环中的地表径流有密切关系。第2题,若乙为水汽输送,则甲应为降水,丁为径流,丙为蒸发。东非高原因地势高而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云贵高原因石灰岩广布,裂隙发育,多地下河。]
(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一)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Ⅰ所示。图Ⅱ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98510064】
3.图Ⅰ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4.读图Ⅰ和图Ⅱ,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3.D 4.D [第3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第4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内,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考向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018·郑州模拟)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导学号:98510065】
5.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
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
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
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6.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
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
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
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
5.D 6.A [第5题,自然循环包括②地表径流、④蒸发和蒸腾、⑤下渗、⑥水汽输送等环节;社会循环包括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人工降水,结合图示可知,①、③、⑦分别为跨流域调水、管道输水、人工降水;因此选择D项。第6题,人类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下渗,即增加⑤,A对;大量开采地下水,④蒸发和蒸腾可能减少;污水回收利用,地表径流使用量减少,②增加;城市绿地建设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植物蒸腾的面积,进而增加⑥水汽输送。]
扎龙湿地位于乌裕尔河下游的闭流洼地(内流区)。该区春季干旱风大,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霜早,冬季寒冷漫长,年均降水量为418.7 mm。结合扎龙湿地水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8.修建中部引嫩干渠的主要目的是( )
A.调蓄湖泊水库水量
B.增加湿地生态用水
C.满足农业灌溉需水
D.治理土地的盐碱化
[思维流程]
第7题,
第8题,
7.A 8.B [第7题,扎龙湿地位于内流区,春季干旱风大,故蒸发是扎龙湿地水量支出最大的水循环环节。第8题,引嫩干渠的主要作用是引嫩江的水补充扎龙湿地的水分,增大湿地面积。]
◎考向3 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2015·全国卷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9~10题。
【导学号:98510066】
9.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10.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9.D 10.B [第9题,树皮覆盖层位于最上层,远离根系,显然不是为了提供养分;雨水渗漏速度最慢的是种植土层,因此树皮覆盖层不能控制雨水渗漏速度;树皮覆盖层与其他各层都有水体净化作用,但不是其主要作用;树皮覆盖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故选D。第10题,雨水下渗后,密度较大的种植土层和砂层可对雨水起到净化过滤作用。雨水经过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时下渗速度快,净化效果差。故选B。]
11.为了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读图,回答问题。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解析】 大盐湖属于内流湖,气候干旱,大陆冰川消融,故补给减少,蒸发旺盛,随着水分的减少,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 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解题技巧]
利用水循环分析自然现象成因
(1)沼泽地的形成
(2)干旱地区内流河断流成因
考点二| 河流特征
(对应学生用书第6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常见的三种补给方式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
雨水
补给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主要
在夏
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2.全年普遍存在的两种补给方式
补给类型
主要影响因素
河流流量季节变化示意图
湖泊水补给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易误点拨]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理解—要点突破]
1.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气候类型判断:大气降水为河流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根据径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判断: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
2.河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分析思路
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水位
水位高低,水位变化的大小
取决于河水的补给类型:①分布在湿润地区,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②分布在干旱区、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的高低决定
流量
流量大或小
①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的多少;②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含沙量
含沙量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覆盖率及降水集中程度
结冰期
有或无,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