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2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展开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判读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全球气候不断变化
(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①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②主要原因: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③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农业生产
有利影响: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国家
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国家
影响水循环
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废弃物排放。
(2)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易误点拨]
(1)温室气体不只包括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臭氧(O3)等都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2)全球气候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加快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
(3)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是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理解—要点突破]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b.有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了植物的生产率。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农业的影响
②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全球气候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B [B对,A、D错:阴影所示部分年平均陆面温度变化曲线和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变小,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而海平面仍在上升。C错: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
(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4题。
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2.C 3.D 4.C [第2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第3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第4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加餐训练](教师备用题)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D [D对:永冻层上界下降,活动层厚度变大,会造成已有建筑地基不稳定。A、C错: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温上升,故活动层的厚度将变大,永冻层上界下降。B错:气温升高,春耕播种的时间应该提前。]
⊙考向2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2018·云南模拟)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5~6题。
【导学号:21490038】
温室
气体
浓度(mg/m3)
年增长率(%)
生存期(年)
温室效应强度(CO2=1)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1750年
1990年
CO2
280
353
0.5
50~200
1
55
氟氯烃
0
0.000 85
2.2
50~102
3 400~15 000
24
CH4
0.8
1.72
0.9
12~17
11
15
NO
0.000 29
0.000 31
0.25
120
270
6
5.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6.下列有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D.禁止砍伐森林,积极植树造林
5.D 6.B [第5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第6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会产生大量CO2气体,因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量。]
[规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框图解析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点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大气环流: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控制各地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3)海陆位置
(4)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
(5)洋流
(6)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
2.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凉爽
(4)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盲区扫描]
(1)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
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全年温差小,全年降水均匀,湿润。深居内陆的地区,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一般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大陆气团控制。
(2)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的区域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教师备用资料]
借图巧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因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气候类型:
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
[理解—要点突破]
1.深度分析气候的关键要素之一——气温
(1)气温分布规律
时间分布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北半球海洋气温2月最低,8月最高。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谷地>高地、裸地>绿地、少云雨区>多云雨区
日变化
一般情况下,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原>平原、晴天>阴天
空间分布
水平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降低6 ℃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2.深度分析气候的关键要素之二——降水
(1)降水的形成
大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且出现气流上升运动,使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降雨的类型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表现
大气环流
决定性因素
决定了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分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均与其所处位置的大气环流有关
海陆位置
使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与其深居内陆有关。②同一气候类型区,年降水量随距海远近渐变。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西分布较宽,德国的降水量少于英国
地形
使降水短距离内发生突变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
②信风受地形的抬升变湿润:如10°~20°的大陆东岸的热带雨林气候
洋流
辅助增强作用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如北大西洋暖流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中低纬地区大陆西岸的寒流使沿岸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较长
人类活动
城市雨岛效应
[教师备用资料]
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具体分析:
降水较多
降水较少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分析
(2018·湖北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解图流程】
1.A 2.B [第1题,读数值——根据经纬度、等温线数值可知,该区域位于温带地区,海洋温度整体在22 ℃以上,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看弯曲——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说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相反。第2题,看弯曲——图中39°纬线上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差异是由于海陆分布不同造成的。判断局部闭合——在39°纬线西部,等温线呈半封闭状,且越向中心气温越低。由此推测应该是地势高,气温低所致。]
[解题技巧]
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考向2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分析
(2018·宣化模拟)读海南年降水量分布(单位:毫米)图,回答3~4题。
3.海南年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多内陆少 B.西北多东南少
C.南部多北部少 D.东部多西部少
4.海南省西部热带滨海沙漠的成因是( )
A.地处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
B.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地处夏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
D.海水侵蚀形成
3.D 4.C [第3题,海南年等降水量线大体呈闭合曲线,其中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可达2 400毫米,西部地区只有1 000毫米左右,故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第4题,根据降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结合海南地理位置可知,其受东南季风、东北风的影响强烈,而西部地处东南风和东北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故形成热带滨海沙漠。]
[变式训练](教师备用题)
图中的昌化降水相对较少,下列与其降水较少的原因相似的地区是( )
A.秘鲁沿海地区
B.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区
C.澳大利亚的珀斯地区
D.非洲的纳米布沙漠地区
B [昌化的降水较少,主要是因地处当地盛行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秘鲁沿海地区、非洲纳米布沙漠地区及澳大利亚的珀斯地区均降水少,但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且沿岸流经的是寒流,故降水少,而南美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因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而降水少。]
[解题技巧]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方法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
(2)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
⊙考向3 气候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1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2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5.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6.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5.B 6.C [第5题,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北部为山地且地处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第6题,甲区域位于天津主城区及其附近,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的人为热量多,气温高于周边地区。]
地理图表专攻(六)| 气候统计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49页)
气候统计图借助对降水及气温的各月统计,通过图表的方式直观展现给人们,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对其分析可以确定气候类型,反映气候特征等内容。
[识记—常考图示]
图1 图2
图8
[领悟—判读技巧]
1.判读气候统计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气温高低对应月份反映气候区域所在的半球
(2)最冷月、最热月的月均温可以反映所属温度带
月均温状况
温度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0~15 ℃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 ℃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0 ℃
寒带气候
(3)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对应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的分布
气候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
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2.气候统计图的解读流程
依据该流程对上面的8类图示判读如下: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折线代表各月气温,以圆心为起点的放射粗线代表降水量,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8中P点所示气候类型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运用—母题迁移]
[母题示例]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图流程]
[解析] 第1题,甲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由于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大气环流形式不同,造成气候特点的差异。
【尝试解答】 1.D 2.B
[迁移应用]
读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1~2题。
【导学号:21490039】
1.图1所示季节( )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2.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图1所示为地中海地区,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故图示季节应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华北地区玉米收获季节为秋季;夏季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有变化,信息不足,无法判断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青海湖海拔较高,油菜花盛开时间为北半球夏季。选D。第2题,甲地纬度较低,位于西风的迎风地带,因此冬季气温应高于乙、丙两地,且甲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由此可知②应为甲地气候资料;乙地距海较远,降水相对较少,所以①为乙地气候资料;丙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量要多于乙地,由此可知③为丙地气候资料。故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②①③。选B。]
(二)气候特征类问题的解答 [学科素养提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
[命题特点]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单纯描述气温特征
常结合区域地图,联系相关的统计图表,多用“描述”“说出”“分析”“判断”等行为动词,引领设问方向
单纯描述降水特征
综合描述气候特征
[命题示例]
(2017·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题过程】
审读
设问
设问明确了比较区域是莱斯布里奇和温尼伯,比较内容是“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提取
信息
题中显示两地所在经纬度,图中显示莱斯布里奇位于背风坡位置,统计图中显示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较高,年温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少
调用
知识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冬季气温较低,年温差相对较大,降水较少;地形对气候影响较大,海拔影响气温,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
形成
答案
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技法点拨]
一、快解题按思维流程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思维流程为:
二、得高分用答题术语
气候特征类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答题要素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注:
高温—月均温>20 ℃;
温和—月均温0 ℃~20 ℃之间;
寒冷—月均温<0 ℃;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
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
丰富—月降水量>100 mm
[迁移应用]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解析] 第(1)题,据美国西部等降水量线南北延伸、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点可得出其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而这主要是由距海远近以及地形对水汽深入的显著影响造成的。第(2)题,气温差异包括气温值高低的差异和年较差大小的差异。而分析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则应从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着手。根据材料二,不难得出甲城比乙城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而两地纬度相当,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就应从两地不同的大气环流、沿岸洋流、地形的影响着手分析。
[答案] (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全球气候变化及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全球气候不断变化
(1)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
①特点:气候有波动,总趋势在变暖。
②主要原因: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③升温原理:二氧化碳能够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
2.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影响
具体表现
海平面上升
改变海岸线,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农业生产
有利影响: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国家
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农作物减产,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国家
影响水循环
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导致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以及地表径流变化,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3.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1)节能减排: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消费,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废弃物排放。
(2)保护生态:防止森林火灾;大力植树种草。
(3)积极应对: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易误点拨]
(1)温室气体不只包括二氧化碳
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的一些气体,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臭氧(O3)等都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2)全球气候变暖不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与人为两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地质时期来看,地球恰处在间冰期,气温是在上升,只不过近百年来气温上升的加快是由于人类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所致。人类活动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
(3)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在不停地变化着,始终处于冷暖干湿交替中,呈周期性变化,是一种客观变化。而全球变暖仅是指全球均温明显上升,属全球气候变化的各种表现之一。
[理解—要点突破]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a.不利影响:破坏生态系统,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使得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b.有利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增强,二氧化碳的施肥效应提高了植物的生产率。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农业的影响
②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气候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影响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题。
全球气候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1.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中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B [B对,A、D错:阴影所示部分年平均陆面温度变化曲线和年平均海面温度变化曲线斜率变小,说明地球表面增温趋缓,而海平面仍在上升。C错: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
(2016·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2~4题。
2.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大气温度 B.降水量
C.积雪厚度 D.植被覆盖度
3.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年降水最少 B.冬季气温最低
C.年日照最少 D.冬季风力最大
4.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2.C 3.D 4.C [第2题,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积雪厚度。一般来说,坡度越大,积雪厚度越小,故选项C正确。第3题,冻害是由气温过低造成的。长白山西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与其他坡向相比,西北坡冬季风力最大,冻害多发,故选项D正确。第4题,积雪对地表植被具有保温作用,全球气候变暖,降雪期推后,导致积雪对植被的保护作用下降,冻害加剧,故选项C正确。]
[加餐训练](教师备用题)
(2017·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D [D对:永冻层上界下降,活动层厚度变大,会造成已有建筑地基不稳定。A、C错: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温上升,故活动层的厚度将变大,永冻层上界下降。B错:气温升高,春耕播种的时间应该提前。]
⊙考向2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
(2018·云南模拟)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5~6题。
【导学号:21490038】
温室
气体
浓度(mg/m3)
年增长率(%)
生存期(年)
温室效应强度(CO2=1)
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1750年
1990年
CO2
280
353
0.5
50~200
1
55
氟氯烃
0
0.000 85
2.2
50~102
3 400~15 000
24
CH4
0.8
1.72
0.9
12~17
11
15
NO
0.000 29
0.000 31
0.25
120
270
6
5.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
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6.下列有利于我国减少CO2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大量进口石油,减少煤炭使用量
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
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
D.禁止砍伐森林,积极植树造林
5.D 6.B [第5题,对比表中数据可知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因此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第6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会产生大量CO2气体,因此,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有利于减少CO2的排放量。]
[规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框图解析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点二|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2)大气环流: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汽分布。控制各地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
(3)海陆位置
(4)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
(5)洋流
(6)人类活动: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大气成分等影响区域气候。
2.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大致在10°N~25°N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气温高,旱、雨两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凉爽
(4)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
全年酷寒,降水少
[盲区扫描]
(1)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
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全年温差小,全年降水均匀,湿润。深居内陆的地区,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一般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大陆气团控制。
(2)分布在南回归线附近的区域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教师备用资料]
借图巧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与影响因素
因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气候类型:
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上图确定气候类型。
[理解—要点突破]
1.深度分析气候的关键要素之一——气温
(1)气温分布规律
时间分布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北半球海洋气温2月最低,8月最高。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谷地>高地、裸地>绿地、少云雨区>多云雨区
日变化
一般情况下,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原>平原、晴天>阴天
空间分布
水平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降低6 ℃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2.深度分析气候的关键要素之二——降水
(1)降水的形成
大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且出现气流上升运动,使气温降低、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降雨的类型
(3)影响降水的因素
影响因素
作用
表现
大气环流
决定性因素
决定了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分布。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其降水季节分配特点均与其所处位置的大气环流有关
海陆位置
使降水从沿海向内陆减少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与其深居内陆有关。②同一气候类型区,年降水量随距海远近渐变。如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东西分布较宽,德国的降水量少于英国
地形
使降水短距离内发生突变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
②信风受地形的抬升变湿润:如10°~20°的大陆东岸的热带雨林气候
洋流
辅助增强作用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如北大西洋暖流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泛;中低纬地区大陆西岸的寒流使沿岸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延伸较长
人类活动
城市雨岛效应
[教师备用资料]
全球降水的分布规律
具体分析:
降水较多
降水较少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分析
(2018·湖北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解图流程】
1.A 2.B [第1题,读数值——根据经纬度、等温线数值可知,该区域位于温带地区,海洋温度整体在22 ℃以上,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看弯曲——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说明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相反。第2题,看弯曲——图中39°纬线上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差异是由于海陆分布不同造成的。判断局部闭合——在39°纬线西部,等温线呈半封闭状,且越向中心气温越低。由此推测应该是地势高,气温低所致。]
[解题技巧]
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2)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3)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两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4)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考向2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分析
(2018·宣化模拟)读海南年降水量分布(单位:毫米)图,回答3~4题。
3.海南年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是( )
A.沿海多内陆少 B.西北多东南少
C.南部多北部少 D.东部多西部少
4.海南省西部热带滨海沙漠的成因是( )
A.地处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
B.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地处夏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
D.海水侵蚀形成
3.D 4.C [第3题,海南年等降水量线大体呈闭合曲线,其中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大,可达2 400毫米,西部地区只有1 000毫米左右,故东部降水多,西部降水少。第4题,根据降水分布东部多、西部少,结合海南地理位置可知,其受东南季风、东北风的影响强烈,而西部地处东南风和东北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故形成热带滨海沙漠。]
[变式训练](教师备用题)
图中的昌化降水相对较少,下列与其降水较少的原因相似的地区是( )
A.秘鲁沿海地区
B.巴塔哥尼亚沙漠地区
C.澳大利亚的珀斯地区
D.非洲的纳米布沙漠地区
B [昌化的降水较少,主要是因地处当地盛行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秘鲁沿海地区、非洲纳米布沙漠地区及澳大利亚的珀斯地区均降水少,但是因为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且沿岸流经的是寒流,故降水少,而南美的巴塔哥尼亚沙漠因地处盛行西风的背风地带而降水少。]
[解题技巧]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方法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同纬度地区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随高度增加,降水呈现少—多—少的变化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呈现由多到少的变化规律。
(2)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一侧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应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读原则。
⊙考向3 气候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5~6题。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图1 天津市等高线和古海岸线分布图
图2 天津市年平均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5.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锋面过境频繁 B.地处迎风坡
C.空气对流旺盛 D.多气旋活动
6.图2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海拔低 B.降水少
C.人口密度大 D.距海远
5.B 6.C [第5题,天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东南风从海洋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北部为山地且地处东南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第6题,甲区域位于天津主城区及其附近,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强度大,排放的人为热量多,气温高于周边地区。]
地理图表专攻(六)| 气候统计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49页)
气候统计图借助对降水及气温的各月统计,通过图表的方式直观展现给人们,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对其分析可以确定气候类型,反映气候特征等内容。
[识记—常考图示]
图1 图2
图8
[领悟—判读技巧]
1.判读气候统计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气温高低对应月份反映气候区域所在的半球
(2)最冷月、最热月的月均温可以反映所属温度带
月均温状况
温度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0~15 ℃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 ℃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0 ℃
寒带气候
(3)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对应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的分布
气候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
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
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2.气候统计图的解读流程
依据该流程对上面的8类图示判读如下: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折线代表各月气温,以圆心为起点的放射粗线代表降水量,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8中P点所示气候类型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运用—母题迁移]
[母题示例]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图流程]
[解析] 第1题,甲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由于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大气环流形式不同,造成气候特点的差异。
【尝试解答】 1.D 2.B
[迁移应用]
读世界某区域某季节等压线图(图1)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图2),完成1~2题。
【导学号:21490039】
1.图1所示季节( )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2.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 )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②①
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图1所示为地中海地区,根据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地中海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故图示季节应为北半球夏季。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华北地区玉米收获季节为秋季;夏季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有变化,信息不足,无法判断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情况;青海湖海拔较高,油菜花盛开时间为北半球夏季。选D。第2题,甲地纬度较低,位于西风的迎风地带,因此冬季气温应高于乙、丙两地,且甲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由此可知②应为甲地气候资料;乙地距海较远,降水相对较少,所以①为乙地气候资料;丙地纬度较高,受西风影响时间较长,降水量要多于乙地,由此可知③为丙地气候资料。故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图2中的②①③。选B。]
(二)气候特征类问题的解答 [学科素养提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
[命题特点]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单纯描述气温特征
常结合区域地图,联系相关的统计图表,多用“描述”“说出”“分析”“判断”等行为动词,引领设问方向
单纯描述降水特征
综合描述气候特征
[命题示例]
(2017·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游客感觉到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气温不同。试比较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题过程】
审读
设问
设问明确了比较区域是莱斯布里奇和温尼伯,比较内容是“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提取
信息
题中显示两地所在经纬度,图中显示莱斯布里奇位于背风坡位置,统计图中显示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较高,年温差较小,年降水量较少
调用
知识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冬季气温较低,年温差相对较大,降水较少;地形对气候影响较大,海拔影响气温,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
形成
答案
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少(温尼伯冬季气温低;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年降水量较多)。 落基山东麓地区频繁受到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
[技法点拨]
一、快解题按思维流程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思维流程为:
二、得高分用答题术语
气候特征类答题模板
思考方向
答题要素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注:
高温—月均温>20 ℃;
温和—月均温0 ℃~20 ℃之间;
寒冷—月均温<0 ℃;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
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
丰富—月降水量>100 mm
[迁移应用]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解析] 第(1)题,据美国西部等降水量线南北延伸、自沿海向内陆递减的特点可得出其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而这主要是由距海远近以及地形对水汽深入的显著影响造成的。第(2)题,气温差异包括气温值高低的差异和年较差大小的差异。而分析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则应从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因素(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着手。根据材料二,不难得出甲城比乙城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的特点。而两地纬度相当,造成气温差异的原因就应从两地不同的大气环流、沿岸洋流、地形的影响着手分析。
[答案] (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
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
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
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