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8章第2节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展开第二节 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对应学生用书第114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季风水田农业
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布:主要分布在A南亚、B东南亚、C东亚等的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2)作物:以水稻种植为主,种植历史悠久。
(3)特点
2.商品谷物农业
读美国本土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2)作物:主要以A小麦和B玉米为主。
(3)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
社会经济条件 | 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
(4)主要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高。
[易误点拨]
(1)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并不都低
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一般较低,但东亚的日本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较高。
(2)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不一定为商品谷物农业
商品粮基地是以产粮为主,能稳定地提供大量粮食的农业生产地区,其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如我国东北地区;也可能为其他农业地域类型,如我国长江流域的季风水田农业。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中的两个小麦区的种植方式并不相同
美国中部大平原的商品谷物生产中,小麦区有两个,其中北部的为春小麦区,南部的为冬小麦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中,小麦为冬小麦。
[理解—要点突破]
1.季风水田农业
(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2)季风水田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商品谷物农业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区位因素 | 区位条件 | 主要影响 | |
自然因素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平坦开阔,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
土壤 |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 ||
水源 |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 ||
气候 |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 ||
社会经济因素 | 交通 |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
市场 | 市场广阔,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
(2)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
①相似之处: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有水源灌溉;地广人稀,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②不同之处:
a.纬度不同:我国纬度高于美国。
b.气候类型不同:美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c.经营方式不同:我国是国营;美国是家庭经营,高度发达的工业、先进的科技、农工商一体化是其特殊的区位条件。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及特点分析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地所在国家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科技发达
C.劳动力丰富 D.工业化水平高
2.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1.C 2.B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所在国家位于东南亚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气候湿热,人口众多,因此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劳动力丰富。第2题,乙地位于东南亚地区,该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该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有: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水利工程量大、生产规模小等。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
3.下图是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发展该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拉萨河谷地种植水稻是否可行?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季风气候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可以从人口、粮食需求、种植历史等角度回答。第(2)题,水稻是喜湿热的农作物,种植水稻对气候的要求是高温多雨,拉萨河谷地热量、水分条件可能不足。
[答案] (1)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2)不可行 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水热条件不能满足水稻生长需要(如答可行,须提出解决水热条件不足的可行方法)
⊙考向2 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及特点分析
下图是我国玉米生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导学号:21490097】
4.与丙地相比,甲地能够进行玉米生产的规模化种植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地广人稀
C.劳动力丰富 D.水源充足
5.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有( )
A.扩大播种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提高复种指数 D.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4.B 5.D [第4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该地的纬度较高,水热条件比不上纬度较低的丙地,甲地玉米的规模化种植说明其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优势条件是地广人稀。第5题,在乙地扩大玉米的播种面积,提高复种指数,都会增加玉米总产量,但不能提高单产,提高机械化水平,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也不能提高单产。]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2018·西宁模拟)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1)D (2)C [第(1)题,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而地广人稀不是自然条件。第(2)题,中美两国玉米带都地处地广人稀的地区,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线稠密,交通条件便利。]
考点二|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
(2)区位因素
(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
(4)典型地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①区位优势: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距海港近。
②发展措施:
2.乳畜业
(1)主要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程度高。
(2)生产对象:奶牛。
(3)主要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4)主要分布
世界 | 北美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
中国 | 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围 |
(5)典型地区:西欧
[轻巧识记]
1.“2233”数字法记忆大牧场放牧业
两大牲畜:牛、羊。
两大气候区: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三大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三大区位因素: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
2.“123”数字法记忆乳畜业
一种牲畜:奶牛。
两大区位因素:饲料因素和市场因素。
三大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集约化程度高。
[理解—要点突破]
1.两种典型畜牧业为主的地域类型对比分析
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都属于畜牧业,但区位条件、生产特点等都有所不同。具体对比分析如下:
类型 | 大牧场放牧业 | 乳畜业 |
主要分布 | 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等国 | 美国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 |
主要产品 | 牛肉、羊毛 | 牛奶及其制品等 |
气候类型 | 干旱、半干旱气候 |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温和湿润 |
主要特点 |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 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
区位条件 |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 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先进的科技 |
市场 | 以外地市场为主 | 以本地市场为主 |
2.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与西欧乳畜业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1)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对我国牧区的借鉴意义
①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的压力;②改善牧区生态环境;③改善牧区交通运输条件;④完善畜产品加工体系,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组织形式,向商品畜牧业发展。
(2)西欧地区乳畜业生产对我国乳畜业生产的借鉴意义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完善生产的社会服务体系;根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生产结构,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1.世界其他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
类型 | 分布地区 | 生产特点 |
地中海 式农业 | 地中海沿岸及北美洲、南美洲的地中海气候区 |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面向城市市场的园艺业、时鲜业比较发达 |
热带种 植园农业 | 橡胶种植园:主要在东南亚和巴西。 咖啡种植园:主要在南美洲及非洲。 马来西亚:世界上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榈油出口国 | 以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
市场园 艺农业 | 一些大城市周围 | 随着长途运输和保鲜技术的发展,在远离城市但气候条件优越的地区,也发展了这种农业 |
游牧业 | 在非洲和亚洲中部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 随季节变化迁移放牧、自给农业 |
热带迁 移农业 | 在热带雨林的低地与丘陵地区,亚马孙热带雨林是最典型的地区 | 农民通过砍伐、焚烧,在森林中整理出一片土地,用原始的方法种植作物 |
2.我国重要农业区和农业地域类型分析总结
农业地 域类型 | 典型地区 | 区位因素 | 不足 | |
自然因素 | 社会经济因素 | |||
灌溉 农业区 |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 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等灌溉水源 | 机械化水平较高,种植业生产经验丰富 | 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盐碱化等 |
商品谷物农业 | 东北地区 |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 热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
季风水 田农业 |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 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劳动力丰富;国家政策扶持 | 人多地少;受伏旱、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 |
畜牧业 | 内蒙古高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 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 | 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广阔;国家政策扶持 | 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
郊区农业 | 上海郊区农业 |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市场消费量大;交通方便;生产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 受市场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农药污染等环境问题 |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特点的判断分析
(2018·银川模拟)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上,主要由南、北二岛组成,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经济发达,鹿茸、羊肉、奶制品、粗羊毛出口居世界前列。据此并读下图回答1~3题。
【导学号:21490098】
1.新西兰粮食以小麦为主,其小麦生产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传统谷物农业
C.现代商品谷物农业 D.乳畜业
2.新西兰乳畜业发展区位与欧洲西部具有明显差异的是( )
A.气候条件更为优越,更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B.地势平坦广阔,草场更广阔
C.交通条件更为优越,有利于产品运输
D.本地市场相对狭小,对外依赖更强
3.图中A为新西兰葡萄和葡萄酒的主产区。它位于莫尔伯勒区河流中游的河谷地带。有关其成为新西兰葡萄主产区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处山地背风地带,降水较少,光热较充足 ②冬温夏凉,降水充足,有利于葡萄生长 ③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葡萄园的建设管理 ④河谷有砾石堆积,有利于增大昼夜温差,提升葡萄品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C 2.D 3.D [第1题,小麦生产属于谷物生产,有现代与传统两种类型,而新西兰是发达国家,其谷物生产属于现代商品谷物农业。第2题,乳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饲料,新西兰与欧洲西部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则A不符;新西兰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虽然海运较便利,但没有欧洲西部便捷,B、C不符;新西兰虽然经济发达,但只是岛国,人口稀少,本地市场相对狭小。第3题,A地位于山地背风地带,降水较少,光热较充足,所以①符合,②不符;此外,该地位于河流中游河谷地带,可能有砾石堆积,而砾石可以增大地表昼夜温差,有利于优质葡萄的生长。]
[解题技巧]
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气候判断
①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可以发展季风水田农业;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需兴修水利,工程量大。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较丰富,热量、光照不足,不利于谷类作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适宜发展乳畜业。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干旱区可以通过解决灌溉问题发展优质农产品,如温带水果、棉花等的生产,因而多为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半干旱区可利用天然牧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2)根据分布来判断
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域性明显稳定,首先根据经纬度和陆地轮廓进行区域定位,根据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联系其分布范围,确定该区域的具体农业地域类型。
(3)根据农业生产结构、产品性质判断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均属于种植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属于畜牧业。再结合其产品的商品率来判定。而混合农业是两者兼而有之,而且产值构成相当。
(4)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判断
抓住各种农业的生产特点,关键要看该区域的生产对象和生产目的,要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如下表所示:
判断依据 | 判断结论 | ||
生产对象 | 生产目的 | 生产规模 | 地域类型 |
水稻 | 自给 | 小农经营 | 季风水田农业 |
牛、羊 | 面向市场 | 大牧场 | 大牧场放牧业 |
小麦、玉米 | 面向市场 |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 商品谷物农业 |
谷物、牲畜 | 主要面向市场 |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 混合农业 |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 面向国际市场 |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 种植园农业 |
⊙考向2 我国典型区域畜牧业发展条件的分析
(2018·武汉调研)草食家畜能将非粮饲料资源转化为畜产品。近30年来,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下图示意1990~2011年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重心变迁图,据此完成4~6题。
4.与甲地相比,有关我国草食家畜养殖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北部增量快于南部 B.重心以向东部移动为主
C.甲地东部增量快于西部 D.甲地南部增量为负值
5.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集聚区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
A.市场距离 B.资源禀赋
C.政府决策 D.粮食单产
6.该时期我国草食家畜养殖数量、重心的变化表明( )
A.缓解了北部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压力
B.为我国温室气体的减排作出了贡献
C.南部地区草食家畜养殖增产潜力大
D.北部地区草食家畜养殖能力接近极限
【思维流程】
4.A 5.B 6.C [第4题,图示重心总体上由甲地向北移动,说明北部增量快于南部,故A正确。同时重心总体上有向西部移动的趋势,说明西部增量快于东部,则B、C错误。由材料中“我国草食家畜养殖量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说明D错误。第5题,草食家畜养殖依赖于草料资源,故该类集聚区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草类资源,即B正确。第6题,重心向西北移动,表明西北部比重增大、南部比重下降,我国南部自然条件优于北部,现在比重较低,说明南部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故C正确。北部比重增大,会给北部草场带来更大的压力,故A错误。由图看不出北部是否接近极限,故D错误。发展草食家畜养殖,因动物呼吸作用会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故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