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19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新坐标》2019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学案:第9章第1节工业区位因素
展开
第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118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运输、科技、劳动力、政策等。
2.主导因素与区位选择
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
工业布局原则
典例
原料导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接近原料产地
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
市场导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接近市场
啤酒、家具制造业
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电解铝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技术导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
[特别提醒]
工业导向类型的特殊案例
一般原则
具体条件
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于劳动力导向型
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于技术导向型
石化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
大庆的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有色冶金工业属于动力(能源)导向型
铜矿品位低,运输量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炼铜需要布局在能源地
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宜长途运输需要接近市场布局
伊春家具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原料;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设立高档家具分厂则是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降低成本
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布局
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乳品生产一般需靠近市场布局
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
[理解—要点突破]
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
(2)明确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工业区位的选择
(2016·全国卷Ⅲ)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1.D 2.C 3.B [第1题,从材料可知,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因此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是利用当地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区位优势,D项正确;越南不是世界上主要的棉花生产国,因此A项错误;K企业总部位于杭州,纱线要运回国内加工,说明市场在国内,无论在国外哪里建厂都不是考虑市场因素,B项错误;美国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生产率高,C项错误。第2题,注意材料中提到“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只要是在国外,原料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原料价格,A项错误;美国劳动力价格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因此B项错误;美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创新力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投资环境优越,C项正确;产品运至杭州,说明不是利用美国市场,D项错误。第3题,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且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纺纱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减少劳动力数量,因此B项正确;作为纺纱厂原料的棉花,在加工过程中基本没有废弃物,即使工业技术水平再提高,原料使用量也很难降低,A项错误;运输量的多少取决于纺纱厂产量的多少,与工业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工业技术水平提高,设备费用降低,不只局限于美国,且设备费用不是纺纱厂的主导区位因素,D项错误。]
[规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1)对工厂区位进行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分析: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土地(是否平坦、广阔,是否适于建筑)、水源(是否丰富、近便)、原料、燃料(丰富的程度)。
(3)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
市场
前景是否广阔
劳动力
数量多少(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科技
科技是否发达或科技水平高低
交通运输
是否方便、快捷
信息
信息、网络通达性
⊙考向2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据此完成4~6题。
4.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劳动力
C.资源 D.技术
5.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
A.居民收入 B.文化传统
C.国家政策 D.气候
6.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产品销量 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
【思维流程】
[答案] 4.B 5.D 6.A
[解题技巧]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
图a中,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术,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图b中,甲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投入,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乙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产品运费,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图c中,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市场,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①运输环节:
a.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布局在原料地附近,主导区位因素为原料。
b.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的产业,布局接近消费地,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
②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的产业,主导区位因素为科学技术。
③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
(3)根据分布地区判断
①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消费市场,但伊春家具厂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则是原料。
②新疆的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③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而其在北京、大庆的液态奶基地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确定后,在工业布局时应优先考虑,并对其他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考点二|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对应学生用书第120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读宝钢工业区位图,回答问题。
(1)区位因素变化: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2)案例: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间
主导因素
区位布局
19世纪
煤炭资源
靠近大煤田
20世纪初
铁矿资源
靠近大铁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市场
靠近沿海消费区
2.环境因素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的区位选择。
污染类型
布局原则
大气污染
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及最小风频上风地带
水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易误点拨]
(1)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区位因素都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影响工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中的土地、水源、能源等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2)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是没有污染
高新技术产业也会产生污染,如固体废弃物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污染等。
[理解—要点突破]
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原因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其区位选择亦有所差异。
(1)考虑工业的环境要求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
自来水厂、啤酒厂
(2)考虑污染程度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库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3)考虑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已知主导风向,则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钢铁厂
季风气候区,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
已知最小风频的,则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火电厂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1)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018·漳州一模)“工业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下图是德国制造业进步的四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21490101】
1.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
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
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
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
2.“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1.A 2.C [第1题,图中显示由机械生产,依次过渡到流水线生产、可编程序生产、网络物理系统生产,这个过程中,生产更加灵活和便利,对技术和信息,以及设备要求更高,故A项正确。第2题,网络物理系统生产就是智能生产,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使工业生产更加分散和灵活布局。]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下图是二战前后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转变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响钢铁厂区位因素的强弱。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X、Y依次为( )
A.燃料、市场 B.燃料、环境
C.劳动力、市场 D.交通、环境
(2)二战后至今,下列地域中发展钢铁工业优势与图中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日本太平洋沿岸 D.中国辽中南
(1)A (2)C [第(1)题,与二战前相比,二战后工业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交通运输趋向大型化、快速化,原料、燃料的利用率提升,钢铁工业的资源消耗量下降,钢铁工业逐步远离原料、燃料产地布局;科技、市场和交通运输对钢铁工业的影响超出原料、燃料的影响。第(2)题,二战后至今,美国“硅谷”以微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而非钢铁工业,选项A错误。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的燃料、原料优势依旧较大,选项B错误。日本太平洋沿岸钢铁工业的原料、燃料条件较差,而市场广阔,科技和交通条件有利,选项C正确。中国辽中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较显著,选项D错误。]
⊙考向2 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2018·东北三校二模)读中国造纸业分布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知,影响我国造纸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技术、政策 B.原料、交通
C.水源、市场 D.能源、劳动力
4.从环境角度分析,造纸厂应布局在( )
A.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B.河流的下游
C.远离居民区的位置 D.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3.C 4.B [第3题,读图可知,造纸厂主要集中在河流附近,而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影响我国造纸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和市场,故选C项。第4题,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所以布局时要远离生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
5.(2014·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解析] 赞同或反对都要言之有理,主要从两地的人口多少、经济活动程度和环境保护措施强弱等方面对比分析。
[答案] 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方法技巧]
工业区位选择中的“风、水、宝、地”
(1)“风”: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水”:有水污染的工业布局在河流下游;对水质要求高的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上游;运输量大的工业可利用水运条件。
(3)“宝”:原料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市场附近;动力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电站附近;技术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科技发达地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劳动力充足地区。
(4)“地”:工业应布局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
地理图表专攻(十三)|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122页)
工业区位模式图多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通过影响工业生产的各种区位因素的所占比重的比较,由此可确定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进而可确定工业类型。
[识记—常考图示]
图1 柱状图 图2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图3 雷达图 图4 直角坐标图
[领悟—判读技巧]
1.判读此类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科技、信息、环境等。
(2)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导向类型,主要有五种导向类型,分别是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
(3)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4)不同区域,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差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
这类图在判读上并不难,关键是掌握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从统计图中读出各生产要素的比重大小,然后根据比重最大的要素确定为主导因素,由此可知该工业部门的所属类型(即五种导向型的工业类型)。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1)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如图1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如图2中①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原料导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如图3中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例最大,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市场导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3)依据坐标轴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4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应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④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价劳动力,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运用—母题迁移]
[母题示例]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解图流程】 “用工荒”→影响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1)D (2)B [第(1)题,所谓“用工荒”是指企业招不到工人的现象,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图中④劳动力成本比重最高,达到60%,对劳动力的依赖性最强,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所以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第(2)题,“用工荒”会刺激企业科技创新,优化工业结构,降低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迁移应用]
(2018·青岛二模)下图为某企业成本与产量变化曲线图(利润=总收入-总成本),下表是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企业成本上涨的因素统计表。据此回答1~3题。
影响因素
很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太重要
重要程度得分
原材料价格上涨
12
16
4
2
81.8
劳动力成本上涨
26
8
2
0
98.8
其他成本上升
6
12
7
9
66.2
管理费用上升
4
10
9
11
69.1
1.据表分析,最先从该区域迁出的企业类型是( )
A.资金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劳动力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1~Q2企业成本低于收入
B.Q2~Q3企业成本增加最快
C.Q3~Q4企业成本低于收入
D.Q4~Q5企业收入增加最快
3.该企业要获得最大利润,需要维持的生产量是( )
A.Q1 B.Q2
C.Q3 D.Q4
1.C 2.C 3.D [第1题,从表中可看出,劳动力成本上涨是最重要的因素,故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上升最大,利润逐渐减小,最终不适合布局在此区域,故会最先从此区域迁出。第2题,直接看图中总收入和总成本线即可得出结论,Q3~Q4企业成本低于收入,Q4~Q5企业成本增加最快。第3题,用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得出利润,则图中显示,企业生产量在Q4时,利润最大。]
(四)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 [学科素养提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123页)
[命题特点]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某地发展某种工业的工业区位条件
常用“指出”“说明”“分析”“评价”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及相关统计图表,明确工业类型或工业区特点,进而形成条件评价类设问
评价某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并指明原因
[命题示例]
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导学号:21490102】
材料 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
从自然因素考虑,在让蒂尔港建木材加工厂有哪些优势?
【解题过程】
审读
设问
限定了分析方向“从自然因素考虑”,点明了地点“让蒂尔港”,指定了工业类型“木材加工厂”,明确了设问方向“优势”
提取
信息
加蓬位于非洲热带地区,森林资源丰富;让蒂尔港属沿海港口,沿海平原地形,种植业落后,说明剩余劳动力多
调用
知识
影响工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
形成
答案
靠近热带雨林,森林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利于建厂;临近海洋,气候较凉爽,便于工人工作。
[技法点拨]
角度一 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其思维流程为:
(1)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条件建立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原料 燃料
水源 土地
××等原料丰富(缺乏);××等能源丰富(缺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农业基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农业基础好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
环境要求
政策支持;环境优美(污染严重)
(2)根据主导因素建立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劳动力导向型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
市场导向型
靠近消费市场,节省成本
动力导向型
多分布在水电站、火电站等能源较丰富的地区
技术导向型
考虑环境、科技和交通等因素
原料导向型
接近原料产地
[迁移应用]
(2014·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可从交通、原料、市场、资金、能源等方面分析回答,而上述方面在图文材料中都有体现,关键是通过认真分析材料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第(2)题,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而甲地位于内陆干旱沙漠区,因而水源缺乏、劳动力不足、工业基础差等成为限制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选择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工业区位因素
(对应学生用书第118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区位因素:土地、水源、原料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运输、科技、劳动力、政策等。
2.主导因素与区位选择
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
工业布局原则
典例
原料导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接近原料产地
制糖工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罐头加工业
市场导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接近市场
啤酒、家具制造业
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电解铝工业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技术导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
[特别提醒]
工业导向类型的特殊案例
一般原则
具体条件
电子装配、服装加工属于劳动力导向型
微电子(集成电路)、高级时装则属于技术导向型
石化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
大庆的石化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南京、北京的石化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有色冶金工业属于动力(能源)导向型
铜矿品位低,运输量大,粗铜冶炼宜接近原料产地;精炼铜需要布局在能源地
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宜长途运输需要接近市场布局
伊春家具生产的主导因素是原料;跨国公司在珠江三角洲设立高档家具分厂则是利用土地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降低成本
瓶装饮料厂一般要接近消费市场布局
从长远来看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乳品生产一般需靠近市场布局
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
[理解—要点突破]
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要求
(1)总体要求
(2)明确主要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工业区位的选择
(2016·全国卷Ⅲ)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离消费市场较近
C.劳动生产率较高 D.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设备费用
1.D 2.C 3.B [第1题,从材料可知,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因此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是利用当地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区位优势,D项正确;越南不是世界上主要的棉花生产国,因此A项错误;K企业总部位于杭州,纱线要运回国内加工,说明市场在国内,无论在国外哪里建厂都不是考虑市场因素,B项错误;美国经济发达,机械化水平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劳动生产率高,C项错误。第2题,注意材料中提到“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只要是在国外,原料价格一般都比较低,因此没有必要考虑原料价格,A项错误;美国劳动力价格高于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因此B项错误;美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创新力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投资环境优越,C项正确;产品运至杭州,说明不是利用美国市场,D项错误。第3题,纺纱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而且美国劳动力价格较高,纺纱业要想获取利润,必须减少劳动力数量,因此B项正确;作为纺纱厂原料的棉花,在加工过程中基本没有废弃物,即使工业技术水平再提高,原料使用量也很难降低,A项错误;运输量的多少取决于纺纱厂产量的多少,与工业技术水平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工业技术水平提高,设备费用降低,不只局限于美国,且设备费用不是纺纱厂的主导区位因素,D项错误。]
[规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区位选择的方法
(1)对工厂区位进行选择时主要从以下思路分析:
(2)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主要考虑土地(是否平坦、广阔,是否适于建筑)、水源(是否丰富、近便)、原料、燃料(丰富的程度)。
(3)经济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
市场
前景是否广阔
劳动力
数量多少(是否丰富)、素质高低、是否廉价
科技
科技是否发达或科技水平高低
交通运输
是否方便、快捷
信息
信息、网络通达性
⊙考向2 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据此完成4~6题。
4.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
A.交通 B.劳动力
C.资源 D.技术
5.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
A.居民收入 B.文化传统
C.国家政策 D.气候
6.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
A.增加产品销量 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
【思维流程】
[答案] 4.B 5.D 6.A
[解题技巧]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判断
图a中,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技术,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技术。图b中,甲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投入,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乙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产品运费,则其主导因素是市场。图c中,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市场,则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市场。
(2)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①运输环节:
a.原材料运量大(如制糖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布局在原料地附近,主导区位因素为原料。
b.产品运输要求高(如食品厂)的产业,布局接近消费地,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
②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多的产业,主导区位因素为科学技术。
③工业布局转移中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后,海洋运输的优势增强,主导区位因素是交通。
(3)根据分布地区判断
①普通家具厂因其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需接近消费市场,但伊春家具厂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则是原料。
②新疆的棉纺织工业属于原料导向型,而上海的棉纺织工业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③伊利集团呼和浩特乳品生产基地属于原料导向型,而其在北京、大庆的液态奶基地则属于市场导向型。
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确定后,在工业布局时应优先考虑,并对其他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考点二| 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对应学生用书第120页)
[识记—基础梳理]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影响工业的区位选择
读宝钢工业区位图,回答问题。
(1)区位因素变化:交通和科技的发展降低了工业对原料和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增强。
(2)案例: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间
主导因素
区位布局
19世纪
煤炭资源
靠近大煤田
20世纪初
铁矿资源
靠近大铁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市场
靠近沿海消费区
2.环境因素已成为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主要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工业和对环境十分敏感的高技术产品及食品等企业的区位选择。
污染类型
布局原则
大气污染
布局在居民区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地带或垂直盛行风向的郊外及最小风频上风地带
水污染
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
固体废弃物污染
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易误点拨]
(1)并不是所有的工业区位因素都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影响工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中的土地、水源、能源等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2)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是没有污染
高新技术产业也会产生污染,如固体废弃物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污染等。
[理解—要点突破]
1.工业区位因素变化及其原因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环境质量已成为影响工业的一个重要区位因素,不同类型的工业对环境的要求和污染程度不同,其区位选择亦有所差异。
(1)考虑工业的环境要求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对大气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需要清洁水源的工业,应布局在市区河流的上游
自来水厂、啤酒厂
(2)考虑污染程度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规模小,基本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库
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3)考虑污染类型
区位选择要求
典例
已知主导风向,则应布局在当地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水泥厂、酿造厂、火电厂、钢铁厂
季风气候区,则应布局在与当地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区
已知最小风频的,则应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尽量布局在河流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钢铁厂、火电厂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
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深刻影响人与环境的关系。
2.不利影响
(1)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2)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2018·漳州一模)“工业4.0”是一个将生产原料、智能工厂、物流配送、消费者全部编织在一起的大网,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下单,网络就会自动将订单和个性化要求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采购原料、设计并生产,再通过网络配送直接交付给消费者。下图是德国制造业进步的四个阶段。读图回答1~2题。
【导学号:21490101】
1.有关德国制造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市场信息的依赖度提高
B.对交通运输条件要求下降
C.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变大
D.对资源的配置要求将降低
2.“工业4.0”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提高工业生产的整体成本
B.工业生产由分散走向集中
C.可实现工业的个性化生产
D.扩大传统制造业生产规模
1.A 2.C [第1题,图中显示由机械生产,依次过渡到流水线生产、可编程序生产、网络物理系统生产,这个过程中,生产更加灵活和便利,对技术和信息,以及设备要求更高,故A项正确。第2题,网络物理系统生产就是智能生产,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定制生产,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使工业生产更加分散和灵活布局。]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下图是二战前后钢铁工业区位因素的转变示意图,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影响钢铁厂区位因素的强弱。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X、Y依次为( )
A.燃料、市场 B.燃料、环境
C.劳动力、市场 D.交通、环境
(2)二战后至今,下列地域中发展钢铁工业优势与图中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 B.德国鲁尔区
C.日本太平洋沿岸 D.中国辽中南
(1)A (2)C [第(1)题,与二战前相比,二战后工业技术取得了快速进步,交通运输趋向大型化、快速化,原料、燃料的利用率提升,钢铁工业的资源消耗量下降,钢铁工业逐步远离原料、燃料产地布局;科技、市场和交通运输对钢铁工业的影响超出原料、燃料的影响。第(2)题,二战后至今,美国“硅谷”以微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而非钢铁工业,选项A错误。德国鲁尔区钢铁工业的燃料、原料优势依旧较大,选项B错误。日本太平洋沿岸钢铁工业的原料、燃料条件较差,而市场广阔,科技和交通条件有利,选项C正确。中国辽中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较显著,选项D错误。]
⊙考向2 环境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2018·东北三校二模)读中国造纸业分布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知,影响我国造纸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技术、政策 B.原料、交通
C.水源、市场 D.能源、劳动力
4.从环境角度分析,造纸厂应布局在( )
A.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B.河流的下游
C.远离居民区的位置 D.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3.C 4.B [第3题,读图可知,造纸厂主要集中在河流附近,而且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人口密集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所以影响我国造纸业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水源和市场,故选C项。第4题,造纸厂会造成水污染,所以布局时要远离生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
5.(2014·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解析] 赞同或反对都要言之有理,主要从两地的人口多少、经济活动程度和环境保护措施强弱等方面对比分析。
[答案] 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方法技巧]
工业区位选择中的“风、水、宝、地”
(1)“风”:工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水”:有水污染的工业布局在河流下游;对水质要求高的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上游;运输量大的工业可利用水运条件。
(3)“宝”:原料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原料产地;市场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市场附近;动力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电站附近;技术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科技发达地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应布局在劳动力充足地区。
(4)“地”:工业应布局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的地区。
地理图表专攻(十三)| 工业区位模式图的判读
(对应学生用书第122页)
工业区位模式图多以统计图的形式呈现,通过影响工业生产的各种区位因素的所占比重的比较,由此可确定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进而可确定工业类型。
[识记—常考图示]
图1 柱状图 图2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图3 雷达图 图4 直角坐标图
[领悟—判读技巧]
1.判读此类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影响工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
①自然因素: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科技、信息、环境等。
(2)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导向类型,主要有五种导向类型,分别是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
(3)不同时期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4)不同区域,由于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差异,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2.此类图的判读技巧
这类图在判读上并不难,关键是掌握统计图的判读方法,从统计图中读出各生产要素的比重大小,然后根据比重最大的要素确定为主导因素,由此可知该工业部门的所属类型(即五种导向型的工业类型)。具体判读方法如下:
(1)依据图示信息,找出占成本比例最大的因素,即为影响该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如图1中甲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丙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丁为市场导向型工业。
(2)读准不同坐标的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找出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如图2中①工业能源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②工业原料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原料导向型工业;③工业劳动力投入比重约为70%,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如图3中模式一的科技因素约占40%,比例最大,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模式二的市场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市场导向型工业;模式三的原料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原料导向型工业;模式四的劳动力因素比例最大,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3)依据坐标轴含义和数值变化趋势,判断各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如图4中②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多(人才与人员数量不同),应为技术导向型工业;③工业的能源投入最多,应为动力导向型工业;④工业的人才投入最少,即对技术要求不高,一般需大量廉价劳动力,应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运用—母题迁移]
[母题示例] 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用工荒”局面。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
B.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C.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
D.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
【解图流程】 “用工荒”→影响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1)D (2)B [第(1)题,所谓“用工荒”是指企业招不到工人的现象,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图中④劳动力成本比重最高,达到60%,对劳动力的依赖性最强,为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所以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第(2)题,“用工荒”会刺激企业科技创新,优化工业结构,降低工业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
[迁移应用]
(2018·青岛二模)下图为某企业成本与产量变化曲线图(利润=总收入-总成本),下表是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企业成本上涨的因素统计表。据此回答1~3题。
影响因素
很重要
比较重要
一般
不太重要
重要程度得分
原材料价格上涨
12
16
4
2
81.8
劳动力成本上涨
26
8
2
0
98.8
其他成本上升
6
12
7
9
66.2
管理费用上升
4
10
9
11
69.1
1.据表分析,最先从该区域迁出的企业类型是( )
A.资金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劳动力密集型 D.技术密集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Q1~Q2企业成本低于收入
B.Q2~Q3企业成本增加最快
C.Q3~Q4企业成本低于收入
D.Q4~Q5企业收入增加最快
3.该企业要获得最大利润,需要维持的生产量是( )
A.Q1 B.Q2
C.Q3 D.Q4
1.C 2.C 3.D [第1题,从表中可看出,劳动力成本上涨是最重要的因素,故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上升最大,利润逐渐减小,最终不适合布局在此区域,故会最先从此区域迁出。第2题,直接看图中总收入和总成本线即可得出结论,Q3~Q4企业成本低于收入,Q4~Q5企业成本增加最快。第3题,用总收入减去总成本得出利润,则图中显示,企业生产量在Q4时,利润最大。]
(四)工业区位条件评价类题目 [学科素养提能]
(对应学生用书第123页)
[命题特点]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某地发展某种工业的工业区位条件
常用“指出”“说明”“分析”“评价”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及相关统计图表,明确工业类型或工业区特点,进而形成条件评价类设问
评价某地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或不利条件,并指明原因
[命题示例]
加蓬石油、森林资源丰富,但种植业较落后,已耕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面积的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导学号:21490102】
材料 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
从自然因素考虑,在让蒂尔港建木材加工厂有哪些优势?
【解题过程】
审读
设问
限定了分析方向“从自然因素考虑”,点明了地点“让蒂尔港”,指定了工业类型“木材加工厂”,明确了设问方向“优势”
提取
信息
加蓬位于非洲热带地区,森林资源丰富;让蒂尔港属沿海港口,沿海平原地形,种植业落后,说明剩余劳动力多
调用
知识
影响工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主要有土地、水源、原料、动力等
形成
答案
靠近热带雨林,森林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利于建厂;临近海洋,气候较凉爽,便于工人工作。
[技法点拨]
角度一 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区域工业发展条件的评价,其思维流程为:
(1)从自然、经济、社会三个条件建立模板:
区位因素
关键词
答题思路
自然因素
原料 燃料
水源 土地
××等原料丰富(缺乏);××等能源丰富(缺乏);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科技
农业基础
靠近××,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劳动力丰富(不足)、科技水平高(低)、农业基础好
社会因素
国家政策
环境要求
政策支持;环境优美(污染严重)
(2)根据主导因素建立模板:
关键词
答题思路
劳动力导向型
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的地区
市场导向型
靠近消费市场,节省成本
动力导向型
多分布在水电站、火电站等能源较丰富的地区
技术导向型
考虑环境、科技和交通等因素
原料导向型
接近原料产地
[迁移应用]
(2014·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运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1)分析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工业的区位优势条件,可从交通、原料、市场、资金、能源等方面分析回答,而上述方面在图文材料中都有体现,关键是通过认真分析材料将有效信息提取出来。第(2)题,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而甲地位于内陆干旱沙漠区,因而水源缺乏、劳动力不足、工业基础差等成为限制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答案] (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