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十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展开第十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单元质检卷第20页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2018湖南岳阳一中模拟)中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饮食文化,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方人的口味也千差万别。下图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景观一致
C.无具体自然标志 D.圈内地理差异显著
2.国界外的虚线表示( )
A.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布
B.现实中无该圈饮食文化地域
C.形成与该圈不同的饮食文化
D.饮食文化传播受政区的限制
3.吃生肉、冻菜、冻水果可避免一味吃热食导致维生素缺乏,冬季吃雪糕的嗜好最可能为( )
A.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 B.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
C.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D.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
答案1.C 2.A 3.A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由于地域性的差异,不同地区人的口味也千差万别。图示中国区域饮食文化圈是依据不同地区人的口味划分,有划分指标依据,A错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一定影响,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但地域文化中的饮食文化与自然景观并不完全一致,B错误。该地域文化的划分属于人文因素指标,无具体自然标志,C正确。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圈内地理差异不明显,D错误。第2题,国界外的虚线表示现实中饮食文化的地域分布,该文化圈不仅分布在国内,A正确。现实中,相邻国家有该圈饮食文化地域,B错误。区域是按一定指标来划分的,因此国界外也有部分相邻区域形成与该圈相同的饮食文化,C错误。饮食文化传播主要靠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不受政区的限制,D错误。第3题,地域饮食文化圈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吃生肉、冻菜、冻水果可避免一味吃热食导致维生素缺乏,冬季吃雪糕的嗜好最可能为东北地区饮食文化圈,与当地多冰雪的寒冷环境关系密切,A正确。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区,降水少,西北地区饮食文化圈缺少冰雪环境因素影响,B错误。西南地区饮食文化圈、东南地区饮食文化圈冬季气温较高,缺少冰雪环境,C、D错误。
(2018西南名校联盟模拟)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达到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角,这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草原辽阔,物产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但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读下图,完成4~6题。
2007—2013年伊犁河谷地区
三次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趋势
4.该地区第一、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B.丰富的灌溉农业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5.该地区第一和第二、第二和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低主要受制于( )
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
C.工业化水平低 D.基础设施落后
6.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效应,应该( )
A.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第二产业
B.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C.以各产业技术升级来增强产业联动效应
D.加大第三产业开发,打造优势龙头产业
答案4.D 5.C 6.C
解析第4题,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三产业为服务业。该地区为新疆地区,第一、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大是源于新疆丰富的旅游资源,受气候条件影响,特色农业地位突出。利用特色农业,与旅游业有效结合,因此联动程度高,D正确。一般较少利用矿产资源发展旅游业,A错误。灌溉农业相对来说比较普遍,其与旅游资源结合的可能性比较低,B错误。矿产资源主要利用来发展工业,与特色农业直接的结合性低,C错误。第5题,图示表明第一、三产业联动大,区域农业、旅游资源都很丰富,矿产丰富,但工业化水平低,工业联系少,导致区域的第二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都要低,C正确。生态环境恶化,跟第一、二产业、第二、三产业结合之间的关联度不高,A错误。干旱缺水主要影响第一产业,相对来说,对第二、三产业影响比较小,B错误。基础设施对产业间的联动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D错误。第6题,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优先发展第二产业,对生态环境破坏大,不利于产业联动,A错误。发展高科技产业,推动的是第二产业的发展,对产业间联动作用不大,B错误。通过对各产业加大科技投入,使特者更特,优者更优,必定能带动产业的联动发展,C正确。若不以第一产业和二产业为前提,单单只发展第三产业,会造成区域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难以产生联动效应,D错误。
(2018湖南省师大附中质检)安平桥,始建于南宋时期,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修建,即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下图为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据此完成7~9题。
7.安平桥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8.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
A.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 B.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C.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 D.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
9.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 )
A.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 B.海湾宽阔,便于躲避台风
C.桥面平整,利于货物堆放 D.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
答案7.A 8.B 9.D
解析第7题,采用“睡木沉基”方法建桥墩时,一般都会选择在浅水时进行。安平桥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季是枯水期,采用“睡木沉基”方法修建桥墩的最适宜月份是1月,A正确。其他月份水位较高,不是最适宜时间,B、C、D错。第8题,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处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B正确。目的是保护桥墩,保护石桥,减少桥底的泥沙淤积不是主要目的,A错误。船形桥墩,对水流的影响小,不能提高上游枯水期水位、不能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C、D错误。第9题,安平桥位于浅滩区域,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桥下水深,利于船只停泊,D正确。桥梁坚固,不如两岸陆地利于马车通行,A错误。海湾宽阔,不便于躲避台风,B错误。桥面平整,不如河岸面积宽阔,利于货物堆放,C错误。
(20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在重庆,常常能看到停靠在江边的“不动船”(如下图),这些船就是“趸船”,作为浮码头使用。由于需要大量的缆绳和船锚将趸船固定在河流浅滩,其也被戏称为“万足之船”。据此完成10~12题。
10.重庆江边停靠大量趸船,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风力大 B.水流急
C.河床浅 D.汛期长
11.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趸船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于装卸货物的浮码头 B.供行人上下的浮码头
C.用于商业、娱乐等场所 D.作为货船来运输货物
12.重庆趸船虽然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导致其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结冰期 B.河流水位
C.河流含沙量 D.河流流向
答案10.C 11.D 12.B
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趸船是停靠在河流浅滩的不动船,作为浮动码头使用,说明该水域河床较浅,其他货船难以靠岸,因此使用这样的浮动码头作“跳板”,C正确。趸船是用来作码头之用,与风力大小、水流急缓、汛期长短无关,A、B、D错误。第11题,趸船本身最初就是用于装卸货物的浮码头,供行人上下的浮码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部分功能仍然存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趸船也可用作水上商业、娱乐场所。根据材料,大量的缆绳和船锚将趸船固定在河流浅滩之上,因此不可能作为货船来运输货物。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第12题,该地位于长江,河流没有结冰期,A错误。由于该船固定在河流浅滩之上,因此在汛期水位较高时,会对船舶上浮造成影响,带来安全隐患,B正确。河流含沙量大小、流向与趸船安全没有关系,C、D错误。
(2018河南新乡模拟)2017年10月,日本某著名相机制造企业,突然宣布关闭位于无锡的工厂,并且裁减2 000余名员工。2018年1月,日本某著名的电工企业也宣布中国苏州工厂停产,数千名员工全部解散。据此完成13~14题。
13.日本电工企业最可能( )
A.向美国转移 B.回迁日本
C.向欧洲转移 D.向印度、东南亚转移
14.从短期来看,多家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对苏州产生的影响有( )
①失业率上升 ②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③财政收入下降 ④房产价格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3.D 14.C
解析第13题,日本电工企业在苏州的工厂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我国劳动力价格上涨,因此其最可能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美国、日本、欧洲均属于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更高,不是日本电工企业的转移方向。印度、东南亚等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因此最可能成为日本电工企业转移的目的地,D正确。第14题,根据材料,外资企业撤离苏州导致员工被裁,失业率上升,①正确。同时因企业撤离,不再缴纳赋税,导致财政收入下降,③正确。短时间内不会影响商品价格,②错误。苏州经济发达,可借机进行产业升级,房产价格下降的可能性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
二、综合题(2小题,共44分)
15.(2018贵州凯里第一中学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下图所示),该国面积不大,但气候东西有较大差异,该国是世界上最大鲜菠萝出口国,种植面积达4.5万公顷,因其品质优良深受各国喜爱,主要出口国为美国和欧洲国家,2017年5月正式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1)分析该国地形对气候差异的影响。(6分)
(2)描述该国城市分布的特征并分析原因。(8分)
(3)评价该国菠萝出口中国的条件。(6分)
答案(1)地势中部高东西低(山脉呈西北—东南向),东(东北)部为信风的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西(西南)部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2)特征: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高原地区。原因:山地多,平地少,沿岸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对外交通便利;该地气候湿热,不适居住,高原气候凉爽。
(3)有利条件:该国菠萝品质好,产量大;受自然灾害相对较小,菠萝生产稳定;纬度较低,菠萝上市时间较早。不利条件:哥斯达黎加距我国远,菠萝需远距离海洋运输(菠萝运输量大,附加值低,需海洋运输),时间长(耗时长);远距离运输需解决冷藏保鲜问题;运输成本较高,菠萝价格较高。
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候差异形成的影响。根据等高线,该国地势中部高东西低,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东或东北部为信风的山地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西或西南部为山地背风坡,降水较少。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城市分布及影响因素。影响城市分布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交通等。根据图示,该国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高原地区。分布在平原区的原因是该国山地多,平地少,沿岸平原地形平坦,利于城市建设,对外交通便利。但是,该国纬度低,平原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居住,高原气候凉爽。第(3)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联系相关知识。该国菠萝出口的有利条件主要从品质、产量、上市时间分析。不利条件主要从运距、成本、时间、附加值等分析。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气候条件较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省近60%的人口、52%的耕地和70%的工业分布于湟水流域。该区域在柴达木盆地开发和青海经济发展中占据“强东拓西”的战略位置,是国家开发大西北的重要窗口。随着人口增加和国民经济发展,湟水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突出。图1示意湟水流域,图2为西宁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
(1)根据西宁的气候统计资料,分析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7分)
(2)说明湟水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8分)
(3)分析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给湟水流域带来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9分)
答案(1)湟水流域属于半干旱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整个流域径流量较少,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降水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季节变化很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
(2)有利影响:自古以来湟水流域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水资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
不利影响:湟水流域径流量较少,难以满足该流域当前的生产与生活用水;径流量年际和季节变化大,加重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湟水流域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垦殖、放牧和樵采规模扩大,工业、交通和城市用地面积扩大,易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会产生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若无节制排放,则使湟水流域遭受污染,导致水质性缺水现象;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多,人们过度开发,水资源面临枯竭。
解析第(1)题,读西宁的气候统计资料图可知,湟水流域属于半干旱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300~400毫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而整个流域径流量较少,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降水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季节变化很大,因而河流径流量夏秋多,冬春少,季节变化大。第(2)题,主要考查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影响分两大方面。有利影响为当地生产和生活提供水资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不利影响是流量较少,年际和季节变化大,难以满足该流域当前的生产与生活用水,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3)题,主要考查区域人口、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人口和经济不断增长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多,水资源面临枯竭;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导致水质性缺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