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第二讲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第二讲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01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第二讲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02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第二讲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03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第二讲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

    展开
    第二讲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
    [考试说明] 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一、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1.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世界人口迁移的阶段划分及特点:
    阶段
    影响因素
    特点
    人类社会早期(原始社会)
    自然条件
    经常迁移流动
    古代农业社会
    土地开垦、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


    15~19世纪
    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通与殖民主义扩张
    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由已开发地区向未开发地区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新兴城市的出现,旅游业的兴起,政治避难,地区经济差异等
    永久性定居移民比例减少,迁移形式趋于多样化

    [温馨提示]
    人口迁移的条件

    2.人口流动
    (1)概念:因某种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主要形式:民工流和外籍劳工。
    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1.最主要原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
    2.其他原因:地区间距离、国家政策、文化背景等。
    三、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环境的影响
    (1)迁出地: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2)迁入地:会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建立起一批以移民为主体的国家。
    (2)促进了经济发展。
    (3)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四、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2.环境人口容量
    (1)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它是一个警戒值。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
    (3)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温馨提示]
    在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资源是最主要的因素,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通过资源供应能力影响环境人口容量。
    3.人口合理容量
    (1)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途径:
    ①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
    ②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对资源的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

    二、核心问题想一想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哪些影响?


    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区别与联系?




    考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学法:研一题·悟一法·通一类] 

    (2016·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如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量/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干解读
    关键词:“养老目的地”“气候条件”“地理原因”
    知识迁移
    人口流动的原因
    获取信息
    文字信息
    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老年人冬季怕冷
    图表信息
    信息1:从表中获得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晴天多,光照充足,对老人生活有利。
    信息2:从图中获得高速公路、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便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答案] 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1.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的综合反映。从推力和拉力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如表所示: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
    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2.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个人动机的变化:个人对生活和职业需求的变化。
    (2)环境支撑的变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
    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2)重具体
    对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它们的原因和动力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解析:1.C 2.B 第1题,读图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异常偏大,说明该国产业对男性劳动力需求大,从而导致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故选C。第2题,北美和西欧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南美洲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且三地的男女性别比较均衡;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而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选B。
    出生地与登记地发生分离的人口被称为终身迁移人口。如图为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抽样数据)图。读图,回答3~4题。

    3.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  )
    A.西南地区 B.华东地区
    C.北方地区 D.周边省(区、市)
    4.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程度差异
    B.地域开放程度差异
    C.人口迁出数量差异
    D.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差异
    解析:3.D 4.D 第3题,武汉市终身迁移人口主要来自周边省(区、市),只选西南地区、华东地区、北方地区不全面,A、B、C错,D正确。第4题,安徽、河南两省迁往武汉市的终身迁移人口数量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与沿海较发达地区距离远近不同。安徽距离沿海发达地区近,人口迁往沿海发达地区数量多,到武汉的人口少,D对。
    (2018·全国卷Ⅰ)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如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5.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解析:选C 该直辖市近十年来户籍人口数量多于常住人口数量,说明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量增加,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口在本地就业,C对。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误。
    考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学法:通知识·提能力·融会贯通] 

    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人口迁出地、迁入地、城市化和就业结构的影响上。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方法技巧]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的分析思路
    (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2016·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学审题析题] (在“____”上填关键点)
    题干解读
    关键词:“攀枝花‘阳光花城’”“积极影响”
    知识迁移
    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信息
    获取
    信息1:迁移人口以老年人为主。
    信息2: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促进攀枝花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答案] 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2019·苏北四市一模)本地农民工是指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农民工。下图为2010~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增速、外出农民工增速以及本地农民工增速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10年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总量相等
    B.2011年外出农民工增速降低值等于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值
    C.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低于外出农民工增速
    D.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以及本地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
    2.该图表明我国农村(  )
    A.常住人口持续增加 B.未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
    C.居民收入增速变慢 D.劳动力回流现象明显
    解析:1.D 2.D 第1题,2010年农民工总量增速和外出农民工总量增速相等并不表示总量相等。2011年外出农民工增速降低值大于本地农民工增速上升值。2010~2014年农民工总量增速高于外出农民工增速。2010~2014年外出农民工以及本地农民工数量逐年增加。第2题,该图表明我国农村外出农民工总量增加,常住人口减少。劳动力人口迁出,农村地区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可能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外出农民工人数增加,当地居民收入相应增速变快。本地农民工增速快,外出农民工增速减慢,说明劳动力回流现象明显。
    (2019·镇江一模)我国人口众多,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图为我国各省新增城镇人口与商品房销售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图中反映2011~2015年的情况正确的是(  )
    A.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最多
    B.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低的都为西部省份
    C.经济发达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多
    D.江苏、广东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导致新增城镇人口多
    4.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B.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
    C.提高城镇老年人口比重
    D.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
    解析:3.D 4.A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是山东省,但是商品房销售面积最多的是江苏;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低不都是西部省份,如海南、吉林、上海等;经济发达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不都是较多,如天津。第4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降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产生迁入区社会治安问题但不会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
    考点(三)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 

    (2019·苏锡常镇模拟)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均设定了人口“天花板”。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 300万以内,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500万以内。下图为2013~2016年北京和上海常住外来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1.北京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短缺       B.矿产资源枯竭
    C.土地资源紧张 D.生物资源减少
    解析:选A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地区,水资源短缺,则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问题,不是该市设定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
    (2019·江苏押题预测)下图为我国两省区某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题。

    2.西藏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开放程度 B.气候
    C.消费水平 D.水资源
    解析:选B 西藏环境人口容量较小,主要是因为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寒气候,自然条件恶劣,很多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
    (2019·通徐扬泰淮宿六市模拟)下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完成3~4题。(双选)

    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A.平原高于山区 B.沿海高于内陆
    C.东北高于华北 D.青藏高于西北
    4.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
    A.自然条件好 B.土地面积广
    C.开发时间早 D.人口自然增长快
    解析:3.AB 4.AC 第3题,我国人口密度平原高于山区,沿海高于内陆,经济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等。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原因有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早。

    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区别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人口数量
    意义
    生存
    发展
    数量


    共同点
    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2.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分析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
    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
    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4)考虑该区域的消费水平:
    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水平也较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锁定命题热点——备考超人一步]
    [热点关注]
    1.聚焦不同时期的人口流动现象,如“走西口”“闯关东”“燕南飞”及“民工流”等,考查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尤其关注近期“民工倒流”和“用工荒”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空巢老人”“空巢家庭”“留守儿童”等是人口流动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现象,关注、关心、关爱这一部分弱势群体是我国实现人口协调发展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高考一般会从具体社会现象为命题背景,考查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及其相应解决措施。                  
    [热点押题]
    1.2016年10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6》。报告指出,2015年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47亿人,占总人口的18%,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预计到2020年我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呈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大,以“90后”为主
    B.流动时间短,季节性返乡规模大
    C.北京、上海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D.以个体流动为主,家庭化流动未成趋势
    (2)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条件是(  )
    A.城市教育水平较高    B.城市教育费用较高
    C.城市生活条件较好 D.户籍地居住条件较差
    解析:(1)C (2)B 第(1)题,由图可知,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平均年龄约33岁,可推断流动人口不以“90后”为主,所以A选项错误;读图可知,流动人口6~15岁子女随同父母流动的比例为62.5%,说明以家庭化流动为主,故季节性返乡规模小,所以B、D选项错误;图中显示,特大城市人口聚集态势加强,跨省流入人口东部地区所占比例为90.5%,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吸纳跨省流入人口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第(2)题,城市教育水平较高、生活条件较好,有利于人口流动;户籍地较差的居住条件会增加子女随迁的概率;但城市教育费用较高,会阻碍流动人口子女随迁。
    2.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目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 (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原因 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
    (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
    A.0.2亿 B.0.7亿
    C.1.0亿 D.1.3亿
    (3)“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析:(1)C (2)B (3)D 第(1)题,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家庭越来越多,而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最主要原因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故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与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15.5亿×19%-14亿×16%≈0.7亿)。第(3)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但不能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家庭负担不会持续加重;出生人口性别比可能会下降;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读热点素材——认知多人一点]
    1.用工荒
    用工荒,也称为用工难,是指用工短缺现象,主要发生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相对于持续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现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既包括农民工的一些权利没有很好的得到保障,一些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落实,也包括现代农业的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导致的大量民工回流等。
    2.空巢家庭
    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空巢家庭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进步的体现及人们价值观念改变的结果。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我国的家庭正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课时跟踪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2018·盐城三模)读北京、上海不同时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速图,完成1~2题。

    1.图示信息可以反映出(  )
    A.北京外来常住人口在减少
    B.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在减少
    C.北京迁出人口数量在增加
    D.两城市人口总量都在减少
    2.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活成本增加    B.城市工资水平提高
    C.城乡差别缩小 D.户籍政策放宽
    解析:1.B 2.A 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北京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减小,但仍为正值说明人口仍然在增加;北京市迁出人口数量的变化无法判断;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在减少。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增速在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生活成本增加。
    (2018·苏锡常镇二模)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近年来3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3个城市外来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多来自邻近省份
    B.西部省份所占比例最高
    C.外来人口数北京>上海>广州
    D.人口流出区为经济落后地区
    4.大量外来人口给这些超大城市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增加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等的负担
    B.进一步加剧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
    C.加重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
    D.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解析:3.A 4.B 第3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北京外来人口主要来自于河北、河南、山东等周边省份,上海外来人口主要来自于安徽、江苏、河南等邻近省份,广州外来人口主要来自于湖南、广西、湖北、四川等周边省份。第4题,外来人口一般为青壮年,会缓解这些超大城市人口老龄化。
    (2019·扬州一模)20~39岁年龄段劳动力数量和比重的变化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图为1980~2016年广东和长三角地区的GDP、20~39岁常住人口及该年龄段户籍人口占全国比例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1980~2016年与广东相比,长三角地区(  )
    A.GDP所占比例始终较低
    B.20~39岁常住人口所占比例上升幅度更小
    C.20~39岁户籍人口总量减少
    D.经济总量增长慢且经济竞争力减弱
    6.为应对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长三角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限制城郊农业发展
    B.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作
    解析:5.B 6.D 第5题,据图分析可知,与广东相比,长三角地区GDP所占比例始终较高;20~39岁户籍人口所占比例减少,但人口总量不一定减少;经济总量增长慢,但经济竞争力增强。第6题,为应对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长三角地区应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作,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等措施。
    (2018·金陵中学四模)劳动年龄人口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根据国际惯例划分,一般为15~64岁的人口。人口负担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也称抚养比。读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图,回答7~8题。

    7.关于我国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总量在2013年达到顶峰
    B.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正在减少
    C.劳动人口负担最轻的时间是2016年
    D.人口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比呈正相关
    8.我国继单独二孩政策之后,又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其主要目的不包括(  )
    A.维持劳动力的供应能力
    B.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
    C.优化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
    D.提高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7.B 8.D 第7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总量在2013年没有达到顶峰;据图2可知,自2010年以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数正在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最大的时候劳动人口负担最轻,由图2可知为2010年左右;据材料可知,人口负担系数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即抚养比与老年人口有关,但不是呈正相关关系。第8题,我国人口政策的实施主要是针对我国国情而言;目前我国既存在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也存在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可以有效优化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同时维持劳动力的供应能力,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人口政策不能够影响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二、双项选择题
    (2019·徐州考前模拟)读2010 年我国主要城市群老年人口集聚中心对比表,回答9~10题。
    名称
    总人口
    /万人
    占全国
    比重/%
    人口密度/
    (人/km2)
    集聚度
    长江三角洲(16)
    1 664.96
    9.54
    162.58
    8.79
    珠江三角洲(9)
    423.80
    2.43
    100.97
    5.46
    中原城市群(8)
    499.13
    2.86
    97.74
    5.28
    山东半岛(8)
    670.52
    3.84
    90.36
    4.88
    成渝地区(15)
    1 540.46
    8.83
    80.93
    4.37
    京津冀(13)
    1 348.71
    7.73
    75.83
    4.10
    海峡西岸(16)
    863.24
    4.95
    71.69
    3.87
    长江中游(25)
    1 497.50
    8.58
    54.18
    2.93
    关中城市群(6)
    332.51
    1.91
    49.19
    2.66
    东北城市群(21)
    1 144.74
    6.56
    37.14
    2.01
    合计
    9 985.57
    57.23
    82.06
    4.44

    9.关于表格数据反映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总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大
    B.人口密度大的集聚度高
    C.占全国人口比重高的属于低密区
    D.沿海地区大多为高密区
    10.从形成机制来看,形成人口集聚度高低分布格局的因素正确的有(  )
    A.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率提升具有较大影响
    B.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入率始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C.气候湿润度和地形对中部地区影响起决定作用
    D.西部地区受医疗水平、少数民族因素和户籍人数等因素影响较小
    解析:9.BD 10.AB 第9题,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总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大,如东北城市群总人口多,人口密度小;占全国人口比重高的可能为高密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0题,从形成机制来看,形成人口集聚度高低分布格局的因素是经济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移,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入率对老年人口集聚度也有重要影响。
    (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下图为2016年我国东、中、西部省际人口流入构成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省际人口迁移的特点有(  )
    A.东部地区迁入人口主要来自中部省区
    B.中部地区迁入人口主要来自西部省区
    C.西部地区迁入人口主要来自西部省区
    D.省际人口迁入规模中部地区大于西部
    12.我国人口迁移可以(  )
    A.改变人口地区分布不均的状况
    B.提高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
    C.减轻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
    D.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解析:11.AC 12.BC 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东部地区迁入人口主要来自于中部省区;中部地区迁入人口主要来自东部省区;西部地区迁入人口主要来自西部省区;省际人口迁入规模中部地区小于西部。第12题,我国人口迁移可以提高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人口迁移的主要是青壮年,会减轻大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
    三、综合题
    13.(2019·如东检测)人口统计图是进行人口研究和城市规划的重要依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分析,济南0~14岁人口比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应对这一变化趋势该城市采取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比较,省内迁往济南与淄博的人口差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人口迁入对两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人口迁出总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迁往淄博市的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当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济南0~14岁人口比重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现增加趋势;从社会保障体系和人口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第(2)题,直接据图分析,从人口迁移的数量、受教育状况两方面分析差异;影响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第(3)题,直接据图分析即可。
    答案:(1)先增加后下降 增加 完善养老制度,加强养老事业发展;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如实施二孩政策
    (2)济南市迁入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济南市迁入高学历人口数量比淄博市多 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对城市环境、交通、住房以及治安造成一定的压力
    (3)四川 黑龙江 社会经济因素
    14.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解析:第(1)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看,准噶尔盆地南部石油、煤等资源富集,说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有铁路通过,同时区域首府乌鲁木齐也位于这里,说明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这些都是其区域环境承载力高的原因。第(2)题,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须围绕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分析。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新疆区域环境承载力最低的地方,该地位于高大山脉的阴坡,热量条件受限,位于沙漠边缘,水分条件受限。明确了区域发展的制约条件,再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即可理清正确的答题思路。第(3)题,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两方面考虑的。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当地的环境承载力,实际的人口密度必须低于这一数值;新疆是我国目前人口增长率相对较高,人口增长较快的区域,如不加以控制,人口密度很快会逼近极限值;从环境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较差。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3)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新设计一轮复习江苏专版讲义:第二部分第一单元第二讲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