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通用版学案:第四部分第一讲第1课时 基础自修案例感知
展开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课时 基础自修·案例感知
熟知区域的含义及其特征 |
读甘肃省干湿区域分布示意图,回忆基础知识。
(1)将图中序号与其对应的干湿区域正确连线。
(2)甘肃省的四个干湿地区是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而划分的。由此可知,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结合以上分析,归纳区域的特点。
①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差异性:即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③层次性:即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④可变性:即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界或边界模糊)。
掌握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读下面两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图中A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B区域为松嫩平原地区。
(2)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 A | B | |
相同点 |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 ||
不同点 | 位置 | 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
土地 |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 | |
矿产 | 贫乏 | 石油等矿产丰富 |
(3)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 A | B | |
农业 | 耕地类型 | 水田耕作业 | 旱地耕作业 |
主要作物 | 水稻、油菜、棉花 | 玉米、春小麦、大豆 | |
耕作制度 | 一年二熟至三熟 | 一年熟 | |
特色产业 | 水产业 | 西部畜牧业 | |
工业 | 综合性工业基地 | 重化工业基地 | |
商业贸易 | 发达 | 不发达 |
题组练通
读图,回答1~2题。
1.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
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2.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石油资源丰富
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解析:1.C 2.A 第1题,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而黄河三角洲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故两地气候类型不同,因此两地的植被景观也不同,故A、D两项错;尼罗河无结冰期,黄河有结冰期,故B项错;形成两地的主要外力作用都是流水作用,故C项对。第2题,由图可知两地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故A项对;尼罗河沿岸劳动力不丰富,故B项错;两地水源短缺,不能大面积种植水稻,且黄河三角洲气候不适宜种植水稻,故C项错;尼罗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与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等级差异较大,所以两者辐射作用不同,故D项错。
读图,回答3~5题。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4.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5.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①②⑦⑧
解析:3.B 4.D 5.B 第3题,甲图示意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寒温带,乙图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因热量条件的差异导致两地作物品种不同。第4题,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因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5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湿润,以水田农业为主,也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理清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问题 |
读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忆下列知识。
(1)阶段一,由于河流、湿地的存在,交通不畅,农业、工业发展缓慢。
(2)阶段二,此期间该地区工业迅速发展,其主要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工业化。
(3)阶段三,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环境污染加剧、资源面临枯竭、湿地遭到破坏。
(4)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整治,主要表现为:
①工业结构的调整:煤炭、钢铁、机械、化学工业数量减少,出现电子工业。
②工业布局的调整: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传统工业向城市东北方向或河流下游移动,并趋于集中。
③生态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绿化防护带等。
题组练通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图完成1~2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解析:1.B 2.D 3.C 第1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的矛盾并不明显。第2题,成长阶段初期,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整体下降,但其产值不一定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高于第二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最终趋势,并不是导致区域走向衰落的原因;在成长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导致了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第3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4~5题。
4.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 )
A.稠密的水系 B.黏重的土壤
C.便利的交通 D.平坦的地形
5.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
解析:4.A 5.B 第4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开发早期,稠密的水系是交通的障碍,而如今,则变成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第5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相对贫乏。
[方法技巧]
“推导法”巧记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