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通用版学案:第一部分第五章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展开第二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掌握自然带的形成和特点 |
1.成因:
2.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
3.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特别提醒]
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题组练通
1.(2015·江苏高考)如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图。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选C 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雷州半岛为热带雨林。
(2019·宁夏银川二中模拟)森林凋落物也可称为枯落物(如枯叶、枯枝、果实等),下图为世界某地甲、乙树种森林凋落物数量的逐月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2~3题。
2.图中乙树种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3.甲树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下列地区中的( )
A.藏北高原 B.大兴安岭北部
C.东南丘陵 D.华北平原
解析:2.A 3.C 第2题,图中乙树种在秋季凋落量大,可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其分布地区在欧洲对应的气候类型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树种凋落量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东部。第3题,由图可知,甲树种全年都有凋落物,说明全年有生长凋落现象,且2、3月份凋落量较大,可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藏北高原地区以高寒草甸植被为主,森林面积小,A错。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以针叶林为主,冬季调落量大,B错。华北平原地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秋季凋落量大,D错。
理清两种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地域分异规律 |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 |
影响因素 | 主导因素 | 热量(太阳辐射) | 水分(海陆位置) |
成因总结 |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 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即以水分为基础 | |
分布特征 | 延伸方向 |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
更替方向 |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 |
典型地区 |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 中纬度地区 |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题组练通
如图为六种主要植被类型对应的水热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自然带②—③—荒漠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不可能出现在(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南极洲
2.造成地表植被按①—②—⑤的顺序发生更替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差异 B.海陆位置差异
C.海拔差异 D.坡向差异
解析:1.D 2.A 第1题,由图可知,自然带②—③—荒漠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水分条件的差异导致的,南极大陆终年被冰川覆盖,大陆上各地水分条件差别不大,不会出现这一陆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第2题,由图可知,①—②—⑤自然带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导致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差异。
如图为美国本土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4.影响①→②→③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解析:3.B 4.A 第3题,甲→乙→丙自然带的变化是水分条件变化造成的,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①→②→③纬度发生变化,热量发生变化,自然带也随着变化。
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的银杏树叶转黄
D.城市道路两侧银杏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6.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5.A 6.C 第5题,秋季银杏树叶由绿转黄,之后逐渐落叶,可知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A对;由材料可知,随着气温下降,银杏树叶由绿转黄,说明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气温,B错;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银杏树叶晚于北京的银杏树叶转黄,C错;城市道路两侧树木的主要作用是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等,D错。第6题,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主要受纬度影响,南京纬度较低,气温高于北京,因此银杏树叶晚于北京银杏树叶转黄,这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
掌握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1.形成基础:水热条件随海拔的变化而变化。
2.分异特点: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所在纬度 | 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 |
海拔 | 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
相对高度 | 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
坡向 | 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
4.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一般来说:
题组练通
下图为云南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
A.木本物种丰富度在2 900 m左右最低
B.2 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
C.木本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增加而上升
D.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2.影响木本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坡向
解析:1.B 2.A 第1题,读图,横轴是海拔,纵轴是物种丰富度。根据图例,木本物种丰富度在3 300 m左右最低,A错;2 600 m处木本物种比草本物种丰富,B对;木本物种丰富度大致随海拔升高而下降,C错;草本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呈波状变化,D错。第2题,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一致,所以主导因素是热量,A对。
如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 )
A.1 800~1 900 m B.1 900~2 000 m
C.2 000~2 100 m D.2 100~2 200 m
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①喜光 ②抗风 ③喜湿 ④耐寒 ⑤喜阴 ⑥耐贫瘠
A.①⑥ B.②③
C.③⑤ D.④⑥
5.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主要原因是( )
A.土壤肥力增强 B.封山育林
C.降水增加 D.气候变暖
解析:3.A 4.C 5.D 第3题,图示四条折线都是在1 800~1 900 m林带比重最大,故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最可能是1 800~1 900 m。第4题,图示林带比重,阴坡高于阳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故可推断该森林植被喜湿、喜阴。第5题,高山苔原带因海拔高而气温低,不适宜森林生长,故其主要制约森林生长的因素是气温;但近年来森林增长趋势明显,说明气温有所改善,即气候变暖是主因。
重难点 如何判读垂直自然带谱
———————————[典题示例]————————————————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处的植被是( )
A.落叶阔叶林 B.山地荒漠草原
C.常绿硬叶林 D.常绿阔叶林
(2)下列关于高山雪线下界在北坡与南坡分布的高低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坡高于南坡;南坡降水少、坡度陡
B.北坡高于南坡;南坡降水多、坡度缓
C.南坡高于北坡;北坡气温低、降水多
D.南坡高于北坡;北坡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 第(1)题,根据山地垂直地带性规律,山麓植被与当地水平基带植被一致,①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山麓,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正确。第(2)题,喜马拉雅山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夏季风来自海洋,水汽丰富,迎风坡降水多,所以南坡雪线低。
[答案] (1)D (2)B
————————————[师说技法]————————————————————
垂直自然带谱图的判读方法
1.通过带谱的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所谓基带,即高山山麓的自然带,因位于垂直自然带的最底层而得名,如果最底层自然带是常绿阔叶林带,说明该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
2.通过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的纬度位置越低,反之则越高。带谱的复杂程度受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和相对高度影响,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相对高度越大的山体,垂直带谱越复杂。
3.通过同类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判断纬度高低
同类自然带在低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高,在高纬的山地分布海拔较低。
4.利用自然带判断南北半球
通过自然带的数量,判断阳坡和阴坡,进而判断南北半球。北半球的山体,因正午太阳在南边,则南坡获得的光热多于北坡,南坡自然带的数目多于北坡,或基带自然带的高度高于北坡;南半球则反之。如下图所示:
5.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融化慢,因此雪线低;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冰雪量小,融化快,因此雪线高)
6.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1)东西走向的山——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阴坡。(如喜马拉雅山)
(2)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背风坡,自然带分布海拔低的为迎风坡(如太行山:迎风坡降水多,但气温稍低,在背风坡相同的海拔处,其降水量比迎风坡少,但气温偏高。因此背风坡同迎风坡降水量和气温大体相同的地方,其海拔要高于迎风坡,故背风坡的自然带分布海拔要比迎风坡的高)。如图所示:
—————————————[集训过关]———————————————————
(2019·汉口联考)如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2.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解析:1.C 2.A 第1题,由于自然带的界线大多是固定的,因此自然带界线不会出现季节性的变化;由图可知,同一个自然带在南坡分布海拔上界比北坡低,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多,因此南坡冰雪带下界比较低;南北坡由于山麓海拔高度的差异造成基带差异大。第2题,由山麓基带的南坡自然带为雨林季雨林带,结合由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变化,山顶有永久冰雪带,山地海拔高,近8 000 m,容易选出答案为A。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垂直自然带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读图回答3~4题。
3.地理兴趣小组关于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东坡、南坡的自然带带谱比北坡、西坡的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②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③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比南坡的低是坡向造成的
④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界比西坡的低是地形造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关于该山地所在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地处我国南方湿润地区 ②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③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④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解析:3.B 4.C 第3题,东坡、南坡的山麓地带海拔低,山麓与山顶的相对高度大,因而自然带带谱复杂,故①正确。与东坡相比,西坡的积雪冰川带下界较高,说明西坡比东坡热量丰富或者降水少,故②④错误。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北坡气温比南坡气温低,积雪冰川带下界比南坡的低,故③正确。第4题,因为该山地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带,所以该山地可能地处我国南方湿润地区。该山地东坡、南坡山麓地带海拔低,为河谷,山麓地带有干旱河谷灌丛带分布,说明该山地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2019·南昌调研)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如图是将广东省甲山(24.5°N,113.1°E)、乙山(24.6°N,112.9°E)、丙山(24.9°N,113.2°E)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高度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以推测出( )
A.甲山南坡林线高于乙山
B.丙山北坡林线高于广东省平均林线
C.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
D.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
6.乙山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与甲山和丙山相比,乙山阳坡林线分布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
A.纬度低,气温较高
B.风力弱,局地多雾
C.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
D.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
解析:5.B 6.B 第5题,甲、乙、丙三座山都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南坡都为阳坡,北坡都为阴坡。据图可知,丙山阴坡(北坡)林线高于广东省平均林线,B对;甲山阳坡(南坡)林线低于乙山阳坡(南坡)林线,A错;纬度最高的山是丙山,其阳坡林线较低,C错;经度数值最小的是乙山,其阴坡林线较丙山低,D错。第6题,乙山纬度在甲、乙、丙三座山中并不是最低的,气温并不比其他山地高;乙山阳坡为背风坡,风力较弱,局地多雾,蒸发小,土壤湿度大,适宜森林生长,故阳坡林线分布较高;西北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不会带来丰富降水;光照强对喜光植被的生长是有利的。综上,B正确。
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典题感悟]——————————————————
读沿某半岛甲、乙两地所作的自然环境剖面图,完成(1)~(2)题。
(1)图中③植被带形成的原因是( )
A.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B.位于山脉东侧,是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C.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少
D.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降水较多
(2)图中①植被带的分布反映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岛为印度半岛,③植被带主要位于山脉(西高止山)东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为热带草原带。第(2)题,①植被带位于低纬地带、距海近且位于山脉西侧,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较多,形成热带雨林带,是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 (1)B (2)D
—————————————[归纳点拨]—————————————————
1.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
自然带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河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一些非地带性分布。非地带性现象及成因分析分类总结如下:
因素 | 分布地区 |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 成因 | |
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 |||
地形 | 东非高原 | 热带雨林带 | 热带草原带 |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对流运动微弱,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等地区 | 热带草原带 | 热带雨林带 | 受暖流影响,且地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形成热带雨林带。在加勒比海沿岸地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也分布有热带雨林带 | |
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青藏高原地区 | 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 | 高山植被区 | 海拔高,温度低,降水发生垂直及水平方向的递变 | |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温带荒漠带 | 位于安第斯山脉中纬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 | |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区 |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长条状 | 受沿岸山脉的影响,平原面积小,自然带呈狭长的带状,仅沿海岸线从低纬向高纬南北延伸 | |
洋流 | 南北半球副热带的大陆西岸 | 热带荒漠带 | 热带荒漠带南北延伸,直逼海岸 | 西部沿海强大的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
欧洲西部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向北延伸 | 受势力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 |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 东岸自然带向低纬延伸、西岸向高纬延伸 | 大陆东岸受沿岸寒流影响,西岸受暖流影响 | |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地区 | 东西两岸自然带纬度分布相当 | 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西岸向较低纬度延伸 | 大陆东岸受沿岸暖流影响,西岸受寒流影响 | |
水分 | 昆仑山麓 | 温带荒漠带 | 绿洲 | 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
尼罗河谷地 | 热带荒漠带 | 绿洲 | 尼罗河水的灌溉 | |
海陆分布 | 南半球中高纬地区 | 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 无 | 陆地的缺失 |
北极地区 | 冰原带 | 无 | 为海洋,无陆地 | |
地理位置 | 澳大利亚东南部 | 常绿阔叶林带 | 常绿硬叶林带 | 地处西风带的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多 |
俄罗斯远东地区 | 亚寒带针叶林带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东西伯利亚山地的阻挡,处于东南季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
2.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和成因分析
(1)判断思路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成因分析
“缺失” | 由于海陆分布差异,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
“改变” | 受地形、洋流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变化。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 |
“约束” | 自然带的延伸受地形的局限和约束 |
“块状” | 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
—————————————[迁移应用]———————————————————
如图中甲、乙两地景观不同。读图回答 1~2题。
1.甲地自然带的形成取决于( )
A.大气环流 B.地形起伏
C.沿岸洋流 D.海陆分布
2.乙地自然带的分布属于( )
A.纬度地带性 B.干湿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解析:1.A 2.D 第1题,甲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暖湿的气候是该地自然带形成的主要条件,而该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第2题,由于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乙地地处西风背风坡,降水少,其自然带分布主要受地势起伏影响,属于非地带性。
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N,0°34′E)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约5 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3~4题。
3.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西风将岸边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沿岸有寒流经过,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4.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3.A 4.C 第3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根据“沙丘每年约5 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可知盛行西风将岸边的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A对;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形成较多降水,不会形成沙丘,B错;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C错;该地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第4题,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特殊情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A、B、D错。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现象,C对。
5.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材料 如图为美国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中A处的豪雨林是世界上仅有的几个温带雨林之一,在1981年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分析说明A处有雨林分布的原因。
解析:图中A处沿岸有阿拉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因处在40°N~60°N的纬度范围内,常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的影响,且处在迎风坡,降水丰沛,因此该地水热条件好,能满足雨林生长。
答案:受暖流影响,气温较高;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气温较高;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沛。(或全年受暖流和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并受地形抬升,东部山地阻挡冷空气,水热条件能满足温带雨林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