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01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02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03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展开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识记人口迁移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1.人口迁移概念
    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国际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2)特点:
    ①19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从欧洲迁移到以美洲和大洋洲为主的国家和地区。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3.国内人口迁移

    (1)概念: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古代:受脆弱的农业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3)新中国成立以来:

    (4)我国人口迁移统计:人口迁入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广东、上海和北京,人口迁出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四川、江西、安徽。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从内地迁往沿海;山区迁往平原;农村迁往城市;贫困地区迁往发达地区,并出现了大规模的“民工潮”。
    [特别提醒]
    人口迁移是指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理清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好
    经济因素(起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矛盾
    良好的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3.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变化
    (1)自然环境因素曾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因素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将下列人口迁移案例与影响因素连线。

    [方法技巧]
    图示法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题组练通
    如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正相关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解析:1.D 2.A 图示人口迁移集中在20~34岁年龄段,以青壮年迁移为主,最有可能是外出务工、经商,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而0~4岁迁移数量较大,是因为子女随父母迁移,与20~34岁年龄段人口迁移有直接相关性。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人口重心为地区人口分布的综合统计与表示方法之一,人口集中指数反映的是人口分布在地域上的集中状况。读表,完成3~4题。
    表1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
    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3年
    经度
    125.01°E
    124.98°E
    124.97°E
    124.95°E
    纬度
    42.93°N
    42.86°N
    42.84°N
    42.83°N
    表2 东北地区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
    年份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2013年
    指数
    0.3 236
    0.3 250
    0.3 294
    0.3 314
    3.东北地区(  )
    A.人口重心移动趋势由西北向东南
    B.人口分布的趋势是越来越分散
    C.人口分布越来越向不均衡态势发展
    D.人口重心移动距离超过15 km
    4.导致东北地区人口分布重心产生移动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北部地区人口死亡率高
    B.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
    C.南部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
    解析:3.C 4.D 第3题,读表1并分析可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中心在纬度上逐渐向南移动,在经度上逐渐向西移动,因此可以判断人口重心移动趋势是由东北向西南;由人口分布的集中指数越来越高,推断东北地区的人口分布越来越集中;人口重心指数越来越大,人口分布重心趋向西南,据此可推断东北地区人口稀疏区和人口稠密区的差异逐渐增大,人口分布向不均衡态势发展;根据同一经线上两点纬度相隔1°的两点之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 km,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经线长,然后结合纬度计算出重心移动的纬度距离,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可计算出人口重心移动距离不超过15 km。第4题,各地区的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状况仅根据资料无法判断;国家振兴东北的经济政策会使人口向东北地区移动,但是人口重心移动趋势向西南;主要原因是由于辽中南城市群经济发达,吸引人口大量迁入,促使人口向西南迁移。

    弄明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
    ②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迁入地第产业的发展
    不利影响
    ①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
    ②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


    2.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
    ①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②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
    不利影响
    ①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②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4.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题组练通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促进“归雁经济”的重要举措来抓。最近5年,四川累计53万人参加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5亿元,已扶持51.9万名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总产值719.6亿元。据此回答1~2题。
    1.四川省出现“归雁经济”的主要原因有(  )
    ①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农民工具备一定的创业技术
    ③家乡当地气候条件的改善 ④原就业地就医比较困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四川省大力发展“归雁经济”能够(  )
    A.减缓城市化速度 B.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导致地价大幅下跌
    解析:1.A 2.B 第1题,“归雁经济”强调的是农民工的返乡创业,说明农民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创业技术,且原就业地主要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消费水平高,生活压力大。第2题,“归雁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对原来的就业地还是回流地来说都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无论是原就业地还是回流地都有利于促进区域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回流地来说因为人口增加,产业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加大,对于原就业地来说会减少环境压力,改善环境质量;对于回流地来说,经济活动增加,用地增加,会导致地价上涨,对于原就业地来说因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多地少,用地紧张,地价同样不会出现大幅下跌。
    重难点一 人口迁移类试题的分析思路
    —————————————[典题示例]—————————————————
    (2016·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量/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1)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量外来人口对攀枝花“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解析] 第(1)题,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应从光照、热量角度回答。参与“候鸟式”养老的是一特殊的人群,因此分析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要考虑到“老人”“旅游”这两个方面。第(2)题,该题既要考虑到人口迁入对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又要考虑到特殊的人群对特殊的产业如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的影响。
    [答案] (1)冬季气温较高 晴天多,光照充足 交通便利 环境优美 旅游资源丰富
    (2)促进房地产、旅游、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的消费,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师说技法]—————————————————
    1.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思路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具有具体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分析某具体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抓主要:影响某地人口迁移的因素不止一个,要抓住主要因素作重点分析。一般情况下,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但是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2)重具体:人口迁移因素的分析没有固定模式来套用,看似相同的人口迁移现象,其原因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同样是老年人的迁移,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主要是气候因素的吸引作用。中国老年人则多出于家庭因素考虑而向成年儿女居住地迁移。
    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从辩证角度
    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从区域角度
    对迁出地影响和对迁入地影响
    从三大要素角度
    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影响
    从具体方面
    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3.人口迁移类试题答题模板
    (1)人口迁移的原因答题模板
    经济因素
    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
    政治因素
    政治迫害,战争,支边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民族
    生态环境因素
    灾变等
    (2)人口迁移的影响答题模板
    人口迁移对调整人口分布、劳动力盈缺以及促进地区文化交流、新资源的开发、经济文化区的建立、民族和种族的融合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对迁出地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加强与外界的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联系;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但也会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短缺
    对迁入地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对社会、经济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②影响人口年龄结构;③影响经济、文化的发展;④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⑤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⑥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集训过关]—————————————————
    (2016·全国卷Ⅲ)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1.A 2.C 第1题,目前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但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说明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对劳动力需求减少,A项正确;食品价格大增、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加重都不是影响外来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B、C、D项错误。第2题,与上海市相比,周边中小城市的服务设施较差,且生态环境目前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因此①④说法错误;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就会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人口的大量迁入,因此②③说法正确。故选C项。
    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下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据此回答3~4题。

    3.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
    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
    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
    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
    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
    4.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  )
    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 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 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3.B 4.C 第3题,结合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可知,2011年后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迁出变慢,故A项错误,B项正确;2011年后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变慢,但仍以净迁入为主,故C、D项错误。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西南地区迁出人口减少,人口回流明显,不利于缓解土地压力,①项错误;华南地区由于人口净迁入变慢,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因此会加快产业升级,②项正确,③项错误;西南地区青壮年人口回流会减轻该地区的人口老龄化,④项正确。
    重难点二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典题示例]————————————————
    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迁移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1949年以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有关T1、T2时期该地区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缓慢
    B.T2时期老年人口比重下降
    C.T1时期人口总量不断增长
    D.T2时期人口机械增长减慢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对该地区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就业压力不断增大
    B.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
    C.T1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制约经济的发展
    D.T2时期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给社会带来沉重的压力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T1时期,该地区人口的迁出率高于迁入率,即迁出人口多于迁入人口,C项错误;T1时期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高,A项错误;T2时期,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迁入数量多于迁出数量,人口机械增长迅速,且该时期迁入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一定程度缓解了老龄化现象,B项正确,D项错误。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T1时期,人口迁入率小于迁出率,人口迁移增长率为负值,T2时期,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人口迁移增长率为正值,A、D错误;T2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承载能力有可能增加,B项错误;T1时期,大量人口迁出,导致该地区劳动力短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C项正确。
    [答案] (1)B (2)C
    —————————————[师说技法]————————————————
    人口迁移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人口迁移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最常考查的一种形式是曲线图或折线图,即利用线条的升降、起伏来显示人口数据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迁出、迁入率(如图1);另外也有坐标图(如图2),它的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迁出率和迁入率,它显示静止的人口迁移状况。


    1.读图获取信息
    (1)从图1中可获取:
    ①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迁入、迁出率,说明迁入率和迁出率随时间而变化。
    ②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③随年份的变化,迁入率波动上升,迁出率波动下降,从而推断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④我们可以用“垂线法”判断出1997年的迁入率和迁出率的数值,观察判断出净迁移率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年份:1997年最小,2008年最大。
    (2)从图2中可获取:
    ①纵坐标代表迁出率,横坐标代表迁入率。
    ②从图中可获取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的计算公式。
    ③读出任意一点的迁出率和迁入率数值,并能计算出净迁移率的数值。
    2.判读方法
    (1)判读某区域人口的“机械增长”情况: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说明该地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2)判断某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如果人口迁入大于迁出,依据一般的人口迁移差异可说明该地区经济较发达;反之则经济较落后。
    (3)考查区域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净迁入,一般为该地区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但也有不利的影响。人口净迁出,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社会在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但也有不利的影响。
    —————————————[集训过关]———————————————
    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机械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广东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解析:1.C 2.B 第1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市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从而比较得出人口机械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C正确。迁出、迁入人口数量还与各省市人口总量有关,由于人口总量未知,所以A、B项无法判断。此图反映不出自然增长率的情况,所以D项无法判断。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读图,看清坐标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第2题,我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文字材料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了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了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故B正确。
    (2019·潍坊模拟)读我国不同时期省际人口迁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回答3~4题。


    3.关于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正确叙述是(   )
    A.江西迁出率最高
    B.安徽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C.广东迁入量比天津多
    D.福建迁入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人口迁移总量减少
    B.人口迁入重心北移
    C.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
    D.珠三角始终人口迁入量最多
    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2005~2010年人口迁移率分布图可知,安徽迁出率最高;安徽迁出率大于迁入率;由于广东总人口数量比天津多,且迁入率较高,所以迁入量比天津多;福建迁入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4题,结合两图信息,我国人口迁移率不断升高,伴随我国人口增加,迁移总人口不断增多。图中显示北京、天津等人口迁入率增长明显,说明我国人口迁入重心北移。

    “核心素养”在人口空间变化中的体现
    —————————————[素养培优]—————————————————
    [情境一] 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闯关东”以山东人最多。
    [思考] 从区域认知的角度分析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山东人多地少,旱涝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东北人少地多,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情境二] 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人口问题比较严重,其最显著的表现为低生育率和人口外流。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东三省人口外流数量已超过100万。
    [思考] 立足于综合思维,分析导致东三省人口外流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应对这一现象。
    提示:东三省地区主要以资源开发为主,资源枯竭,人们为追求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经济条件,流向沿海等发达地区。应对这一现象的措施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情境三] 搜狐财经聚焦第160期报道: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今年却令人意外地发生大范围的“民工荒”。北京、天津、广州等使用民工较多的26个城市,企业雇佣的农民工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全国外出务工农民也接近一亿,但仍无法满足企业用工数量。仅广州、深圳、东莞等地就急缺200万人。
    [思考] 从地理实践力的角度出发,请你为企业如何解决“用工荒”问题献言献策。
    提示:提高工资待遇,改善工作环境,维护工人基本权益,对工人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实施“机器换人”战略。
    —————————————[素养提能]——————————————————
    读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③~④时期人口迁入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该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B.该城市产业升级和转移
    C.该城市房价增长快
    D.该城市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解析:1.C 2.B 第1题,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入率之和,图示③时期二者之和最大。第2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即经济收入和就业。图示③~④时期,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一般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入率下降,可能是该城市进行产业升级,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其他地区,该地对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
    人社部在谈及2018年就业形势时表示,2018年的就业形势整体稳中有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出现了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读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招工难”,主要原因是(  )
    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制造业比重降低 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 ③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 ⑤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⑤
    4.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将导致(  )
    A.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B.农村老龄化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C.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
    D.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解析:3.C 4.C 第3题,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加之新生代农民工(1980年以后出生的)占比持续提高,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新生代农民工期待的不仅是外表的“进城”,他们最渴望的是和城里人一样的权利,即享有“国民待遇”)导致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出现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的“招工难”现象,②③⑤正确。东部地区地区产业升级,导致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不会导致传统劳动力需求“招工难”;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与其相关性不大,①④错误。故选C。第4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A错误。农民工跨省流动减少,到东部发达地区的就业人员比重下降,省内就业增多(集中在省内较发达地区),导致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高,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减小,但农村老龄化问题缓解并不明显,所以B、D选项错误,C正确。故选C。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市的规模。
    材料二 近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但淘宝迁徙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依旧呈正向流入趋势。与此同时,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
    材料三 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

    (1)人口大量流入“北上广”可能给这些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题,人口流入对这些大城市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第(2)题,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可以根据图中信息,分别从人口流入和流出及流动人口年龄构成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以从劳动力的需求量及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等方面分析。
    答案:(1)积极推动这些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动;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可能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秩序。
    (2)流入人口数量大于流出人口数量;劳动年龄人口占流动人口的绝大部分。原因: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比例较大;受以往人口流动惯性的影响等。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