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四部分第一讲 第1课时 基础自修案例感知
展开第一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1课时 基础自修·案例感知
熟知区域的含义及其特征 |
读甘肃省干湿区域分布示意图,回忆基础知识。
(1)将图中序号与其对应的干湿区域正确连线。
(2)甘肃省的四个干湿地区是通过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而划分的。由此可知,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3)结合以上分析,归纳区域的特点。
①整体性:即组成区域的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②差异性:即区域与同级区域的差别。
③层次性:即区域具有级别差异,某一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④可变性:即区域的边界同时具有确定性(确定边界)和不确定性(不确定边界或边界模糊)。
掌握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读下面两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可知,图中A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B区域为松嫩平原地区。
(2)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区域 | A | B | |
相同点 | 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 | ||
不同点 | 位置 | 北纬30°附近,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 | 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温带季风气候 | |
土地 | 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少 | 黑土为主,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 | |
矿产 | 贫乏 | 石油等矿产丰富 |
(3)区域人类活动的差异。
区域 | A | B | |
农业 | 耕地类型 | 水田耕作业 | 旱地耕作业 |
主要作物 | 水稻、油菜、棉花 | 玉米、春小麦、大豆 | |
耕作制度 | 一年二熟至三熟 | 一年熟 | |
特色产业 | 水产业 | 西部畜牧业 | |
工业 | 综合性工业基地 | 重化工业基地 | |
商业贸易 | 发达 | 不发达 |
题组练通
读图,回答1~2题。
1.对两地自然环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两地气候类型相同
B.两地河流的结冰期相同
C.形成两地的外力作用相同
D.两地植被景观相同
2.对两地社会经济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石油资源丰富
B.人口均占本国的20%左右,劳动力丰富
C.均大面积种植棉花、水稻等农作物
D.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相同
解析:1.C 2.A 第1题,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而黄河三角洲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故两地气候类型不同,因此两地的植被景观也不同,故A、D两项错;尼罗河无结冰期,黄河有结冰期,故B项错;形成两地的主要外力作用都是流水作用,故C项对。第2题,由图可知两地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故A项对;尼罗河沿岸劳动力不丰富,故B项错;两地水源短缺,不能大面积种植水稻,且黄河三角洲气候不适宜种植水稻,故C项错;尼罗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与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等级差异较大,所以两者辐射作用不同,故D项错。
读图,回答3~5题。
3.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B.热量不同
C.降水量不同 D.地形不同
4.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
A.气候资源优势 B.生物资源优势
C.劳动力资源优势 D.土地资源优势
5.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 D.①②⑦⑧
解析:3.B 4.D 5.B 第3题,甲图示意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属于寒温带,乙图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属于亚热带地区,因热量条件的差异导致两地作物品种不同。第4题,东北地区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因地广人稀,土壤肥沃,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5题,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湿润,以水田农业为主,也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读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简图,完成6~7题。
6.德国与我国湖南省相同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为主
B.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C.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7.下列有关甲、乙两区域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区域较乙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稀少
B.乙区域较甲区域城市化速度快,城市化水平高
C.甲区域较乙区域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
D.乙区域较甲区域种植业单产高,商品率高
解析:6.B 7.C 第6题,甲为德国,乙为我国湖南省。德国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区终年温和多雨;湖南省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7题,甲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城市化水平高,科技先进,现代制造业发达;乙区域经济较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科技水平较低,人多地少,农产品商品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