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二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二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01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二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02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二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03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二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展开

    第二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了解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结果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

    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垂直运动

    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变质作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明确内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褶皱山

    (1)褶皱的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名称

    地形

    判断依据

    背斜

    未受侵蚀,成为山地;久经侵蚀,形成谷地

    中部岩层较,两翼岩层较

    向斜

    未受侵蚀,成为谷地;久经侵蚀,地形倒置,形成山岭

    中部岩层较,两翼岩层较

    2断块山

    (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

    相对下降

    形成谷地或低地

    方向

    相对上升

    发育成山岭或高地

    3.火山

    (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

    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特别提醒]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题组练通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参观南京一处玄武岩石柱林景点后,爬上山顶后发现了一个小湖泊。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湖泊的成因可能是(  )

    A.断裂成湖       B.冰川侵蚀成湖

    C.火山喷发积水成湖  D.板块挤压成湖

    2.图中四地最有可能看到玄武岩石柱林景点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1.C 2.C 第1题,按照成因,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说明该地发生过火山活动。根据图中等高线和示坡线方向可知,湖泊位于山顶的洼地中,据此推测湖泊的成因可能是火山喷发积水成湖。第2题,甲、丁两地到玄武岩石柱林景点之间等高线凸向低值方向,为山脊,阻挡视线,不能看到;乙地到玄武岩石柱林景点之间有山峰,阻挡视线,不能看到;丙地到玄武岩石柱林景点之间为鞍部,地势较低,可以看到。

    如图示意某地地质剖面。读图完成34 题。

    3.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依次是(  )

    A.向斜、背斜、断层    B.断层、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断层  D.背斜、断层、向斜

    4.丁处山岭的形成原因是(  )

    A.沿背斜顶部裂隙侵蚀而成

    B.因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C.因背斜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

    D.沿向斜槽部裂隙侵蚀而成

    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岩层的形态判断,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乙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丙处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是断层构造。第4题,丁处山岭是向斜构造,形成原因是向斜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图中向斜槽部无裂隙。

    重难点一 如何辨别主要内力作用与地貌

     

    —————————————[典题示例]———————————————————

    (2018·全国卷·节选)贝加尔湖(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 km。据此完成(1)(2)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解析] (1)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第(2)题,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C对。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A错。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B错。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D错。

    [答案] (1)A (2)C

    —————————————[师说技法]——————————————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岩层运

    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对地形

    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举例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

    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

    ()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

    举例

    岩浆

    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

    变质

    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集训过关]—————————————

    1.如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处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

    C  D

    解析:D 图中显示,处是断层,处是岩浆侵入,均为内力作用所致。

    大瓦山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海拔3 236 m,顶部平坦,四周绝壁数千尺,为我国桌状山的典型代表。大瓦山山体分为两层,上部为玄武岩,下部为石灰岩,峭壁之上二者颜色差异分明,蔚为壮观。下图为大瓦山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2.下列表示图中桌状山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A.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岩浆活动、断裂上升

    B.沉积作用、固结成岩、断裂上升、岩浆活动

    C.岩浆活动、侵蚀作用、固结成岩、沉积作用

    D.岩浆活动、断裂上升、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解析:A 由下部为石灰岩可知,该山先有沉积作用,然后固结成岩;由上部为玄武岩可知,沉积岩形成后该地发生岩浆活动,最后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岩层断裂上升,形成桌状山,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地形变速率是指每年地表产生变形变位的速度,如图为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地形等变速率线(mm/)图。完成34题。

    3.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沉积较快  B.风力沉积较快

    C.火山喷发强烈  D.地壳抬升较快

    4.受地形变化影响,图示河流河口地区可能(  )

    A.三角洲面积缩小  B.地表趋于崎岖不平

    C.河流下切更强烈  D.海水侵蚀作用增强

    解析:3.D 4.D 第3题,与西侧相比,台湾东侧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东侧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抬升较快,D对。沉积形成在地势低洼地区,不是地壳上升速率较快的原因,AB错。火山喷发强烈形成火山地貌,不是地壳上升,C错。第4题,受地形变化影响,河流落差会减小,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携带到河口的泥沙减少,图示河流河口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可能会增强,D对。三角洲可能向内陆移动,面积不一定缩小,A错。地表趋于平坦,B错。河流下切减弱,C错。

    重难点二 如何判断地质构造并用于实践

    —————————————[典题示例]——————————————————

    (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C3  D4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甲为砂岩层,乙为断层,丙为岩浆岩。图中甲岩层未被岩浆岩冲断,故甲的形成晚于丙;丙处岩浆岩形成晚于乙断层上覆侵蚀面,故三者形成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第(2)题,图示地质剖面图上没有一个完整的褶皱构造,但褶皱构造留下的痕迹——岩层倾斜比较明显。图中甲处岩层和被乙断层错断的岩层明显倾斜,且倾角不同,表明这是两次褶皱造成的。

    [答案] (1)B (2)B

    —————————————[师说技法]——————————————————

    1常见地质构造的比较分析

    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判断方法

    从岩层

    形态上

    岩层一般向上拱起

    岩层一般向下弯曲

    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图示

    构造地貌

        未侵蚀地貌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

        侵蚀后地貌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

    图示

     

    2.常见地质构造研究的实践意义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煤矿

    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

    注意:背斜处开采煤炭等,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油、气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质量轻,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避开断层

    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

    隧道避开向斜

    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

    隧道选在背斜

    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

     

    —————————————[集训过关]——————————————————

    下图为长江三峡段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背斜  B地垒

    C地堑  D向斜

    2.从岩性和地质条件分析,下列四地中最适宜建水坝的是(  )

    A  B

    C  D

    解析:1.A 2.D 第1题,图中①②两地岩层向上抬起,为背斜,A正确。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地为岩浆侵入。第2题,从地质条件分析,①②两地为背斜,不适宜建水坝;从岩性分析,处含有石灰岩,裂隙发育易漏水,不宜建水坝;地是侵入型岩浆岩,岩性坚硬最适宜建水坝。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单位:m),下表示意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野外考察中依次记录的5个观测点信息(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据此完成35题。

    观测点

    海拔/m

    531

    512

    563

    615

    575

    出露岩层代号

    Q

    P

    Q

    S

    Q

     

    3.图中与该小组考察的路线基本一致的是(  )

    AL1线        BL2线

    CL3线  DL4线

    4.读图可知(  )

    AM处为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BM处岩层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CN处地貌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

    DN处断层发育,多地质灾害

    5.如果要选择一处为宿营地,相对合理的是(  )

    A  B

    C  D

    解析:3.D 4.B 5.A 第3题,由N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确定N处为山谷;由M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确定M处为山脊。从表中数据可知处位于山谷,处位于山脊,沿线最低海拔为512 m、最高海拔为615 mL1L3沿线的最高海拔没有达到600 mL2沿线没有经过山谷,都可以排除;L4沿线先经过山谷,后经过山脊,最低、最高海拔也与表格数据相符。第4题,由表格及岩层代号P—Q—S由老到新可知,处岩层老,两侧岩层新,此处为背斜构造,且处位于山谷,而N处也处于山谷,故N处是背斜成谷,其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同理,M处为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岩层坚实不易被侵蚀。根据以上材料不能判断N处是否有断层发育。第5题,结合图中四点的海拔可知,位于N(山谷)西侧的山坡上,位于N(山谷)附近,位于N地东南侧山脊附近,位于M地东南侧的山坡上。地位于山谷附近的山坡,坡度较缓且不易受山洪影响,最适合作为宿营地,A对;地易受山洪影响,B错;距水源地较远,CD错。

    利用地质剖面图揭示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

    —————————————[典题感悟]———————————————————

    (2015·浙江高考)如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地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解析] 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第(1)题,首先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项错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B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D项错误;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故C项正确。第(2)题,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然地壳水平运动产生了断裂带,但没有岩浆出露,故没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属于岩浆岩,故BD项错误;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也是变质岩,而此处没有高温高压而发生变质作用的条件,也就不能形成变质岩,故C项错误。飞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故A项正确。

    [答案] (1)C (2)A

    —————————————[归纳点拨]———————————————————

    1获取图中的重要信息

    (1)图名:可反映图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图的核心内容。

    (2)图例符号:反映岩层的新老顺序,有时用不同符号表示不同的岩石类型。

    (3)经纬线、指向标和比例尺。

    2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应用

    对图像的分析要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重点分析以下要点:

    (1)分析图中地质构造特征

    区分背斜、向斜,有无断层,在什么位置,有无火山构造,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等)

    (2)判定岩石类型

    有生物化石的必为沉积岩;变质岩往往紧临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要在认识岩石类型的基础上判断其特征。

    (3)判定地质构造或岩层形成顺序

    一般而言,沉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晚于其所在的沉积岩层。总之,之后出现的破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如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入岩层的形成时代。

    (4)推测岩层形成环境

    地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石灰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是温暖的浅海。

    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如图),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某种地层缺失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升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蚀;三是当时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如图)

    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其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图所示)

    若岩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岩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发生强烈褶皱所致(如图)。若出现有断层,说明相应岩层形成后,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甚至出现过地震。

    (5)在上述判断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工程选址、资源开发、旅游观光等。

     

    —————————————[迁移应用]————————————————

    (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2.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解析:1.D 2.A 第1题,结合图例可知,甲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砂岩,质地坚硬不易侵蚀;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页岩,位于向斜外侧,受张力易被侵蚀;丙地对应的地下岩石为石灰岩,易与水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喀斯特地貌。三地地貌差异主要是由岩石种类不同造成的,D对。甲、乙、丙三地相距较近,皆位于我国广西境内,年降水量差异并不明显,A错;根据地下岩层弯曲状况,甲、乙皆位于向斜的左侧,地质构造部位相同,B错;植被覆盖率大小对地貌的形成影响较小,且甲、乙、丙三地植被覆盖率大小无法判断,C错。第2题,由材料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可判断该地区地壳经历过两次间歇性抬升,A对。若该地区经历过持续性抬升或持续性沉降,就不会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BD错。若该地区经历过间歇性沉降,则该地地势间歇性降低,水位将会抬升,不会出现古河床沉积物,C错。

    研究地质构造,可以科学的推断地层形成过程与地貌的关系。如图示意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据此完成34题。

    3.对岩石①②③形成的先后顺序的推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4.对岩石形成后,地质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浆喷发地壳下降深海沉积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侵蚀堆积水平挤压

    C.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堆积作用

    D.地壳下降沉积作用岩浆喷发水平挤压堆积作用外力侵蚀

    解析:3.D 4.C 第3题,根据岩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的规律,据图可知,岩层在岩层①②的下面,所以岩层最早形成,曾经是个火山口,被后来形成的层覆盖,所以D正确。第4题,据图可知,上面有很厚的深海沉积物,说明其形成后,曾经历过地壳下沉,沉积物沉积,后来地壳上升加上受到水平挤压,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后来由于堆积作用,形成了松散的沉积物,所以C正确。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高考新创新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第一部分第四章第二讲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