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63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3部分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展开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①②③④对应的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
大 洲
分 界 线
亚洲与欧洲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
B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D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E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非洲
F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
丹麦海峡
[特别提醒]
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
(1)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
(2)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
(3)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二)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
1.填表:比较陆地类型与特征。
2.填表: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大洲
地形图
特征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部有世界著名的“东非裂谷带”
北美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
南美洲
西部安第斯山脉南北纵列;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大洋洲
(澳大利亚)
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
图例
(三)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_m,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底部
洋盆
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海岭
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沟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四)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板块构造运动与地形:海洋里的板块生长边界为海岭,消亡边界为海沟;陆地上的板块生长边界为裂谷,消亡边界为山脉;生长边界表示面积在扩大,消亡边界表示面积在缩小。
[对点训练]
(2015·全国卷Ⅱ·节选)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如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1.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解析:选D 由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等信息可知,M国为摩洛哥,该国的中资企业产品外销,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考虑并结合选项可知,应首先销往最近的法国。
2.(2018· 西安模拟)如图示意沿南纬20°纬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①大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
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敞
C.⑤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D.⑦大洋海域呈“S”形,风大浪急
(2)图中( )
A.②大陆地跨东、西、南、北半球
B.④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C.⑥岛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
D.⑧大陆的东部地区火山活动较频繁
解析:(1)A (2)B 第(1)题,南纬20°纬线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图中180°经线位于太平洋,结合各大洲的经度范围判断:①是太平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③是大西洋,大洋海域呈“S”形,风大浪急;⑤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不是大洲分界线;⑦是印度洋,大洋北部封闭,南部开放。第(2)题,图中②大陆是南美洲大陆,地跨南、北半球,位于西半球;④是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⑥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的东南部海域;⑧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东部地区位于板块内部,火山活动较少。
(一)气温
1.陆地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
差值
变化差异
日变化
约14时
日出前后
日较差
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
年变化
北半球7月
北半球1月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
南半球1月
南半球7月
2.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空间分布规律: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2)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①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日之内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一日之内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一年之内陆地上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北半球)、最低值出现在1月(北半球),海洋上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值出现在2月(北半球)。
[特别提醒]
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 ~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二)降水
1.形成条件
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
影响因素
表现
纬度因素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大气环流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洋流因素
暖流影响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常年湿润区、全年少雨区。
(2)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如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
4.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位置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赤道附近
降水多(2 000 mm以上)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
全年多雨
两极附近
降水少(200 mm以下)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
全年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 mm以上)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大陆西岸
降水少(500 mm以下)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全年少雨
中纬度
内陆
降水少(500 mm以下)
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全年少雨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1 000 mm)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大陆西岸
降水多(500~1 000 mm)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常年湿润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降水较多(300~1 000 mm)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多雨
[特别提醒]
(1)有些沿海地区降水少,如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区,常年受到副高控制,气流下沉,空气干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难以形成降水;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燥程度。
(2)北回归线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2/3的地区形成荒漠。但是在亚欧大陆东部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形成森林。
[对点训练]
1.(2015·福建高考)如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解析:(1)A (2)B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4~6月蒸发量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图中没有显示出风力大小因素,而云量往往随着降水的增多而增加,故不可能存在云量减少的情况。第(2)题,如果某一时期降水量多于蒸发量,则该区域水分盈余;反之,当蒸发量多于降水量,则出现水分亏损,当水分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水分累积亏损最严重。图中显示3~6月出现水分亏损,7月后水分出现盈余,故该区域当年6月份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
2.图a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示意图,图b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2)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都有寒流经过,它们的降温减湿作用使得这些海域的南北温差减小,从而使1月平均气温10 ℃~22 ℃的范围变宽。第(2)题,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可知,图b描述的是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结合图中各地的相对位置可知,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一)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1)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2)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主要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等地
黑色人种
非洲南部、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二)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2.人口数量
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分布
世界贸易
发达
国家
欧洲、北美洲、
大洋洲
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息、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进口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
发展中
国家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
[对点训练]
(2018·太原模拟)如图分别示意1700~2000年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四国人口和耕地的变化状况。读图完成(1)~(3)题。
(1)1700~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呈“先增后减”变化态势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巴西 D.印度
(2)印度和巴西两国发展农业技术的目标分别是提高( )
A.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B.劳动生产率、土地承载力
C.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D.土地生产率、环境承载力
(3)1950~2000年,美国土地开发力度趋于平缓,稳中有降,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发展 B.人口增速减缓
C.后备资源不足 D.生态保护
解析:(1)B (2)C (3)D 第(1)题,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结合图中数据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印度耕地面积大、人口多,属于人均耕地较少类型,应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提高土地生产率角度入手;巴西耕地面积也较多,但人口相对较少,属于地广人稀型,应从提高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角度入手。第(3)题,注意“稳中有降”,说明是有意识地减少,则可判断是出于生态保护的目的。后备资源不足会影响开发力度,但不至于降低。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北京西城区模拟)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两个大陆( )
A.处于同一板块 B.相距将会越来越远
C.边缘有深海沟 D.均有山脉贯通南北
2.卫星监测到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原因是( )
A.赤道盛行上升气流 B.东北信风定向吹拂
C.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洋流自东向西流动
3.盛行风给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夏季的高温 B.冬季的寒潮
C.频发的沙尘 D.丰沛的水汽
解析:1.B 2.B 3.D 第1题,图中两个大陆主要为非洲、南美洲,对应的板块是非洲板块、美洲板块;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边界为生长边界,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大陆将会越来越远;非洲边缘无深海沟;非洲没有贯通南北的山脉。第2题,赤道盛行上升气流,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均为垂直方向的气流,与沙尘输送无关;东北信风从撒哈拉沙漠吹向亚马孙平原,定向吹拂使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输送至亚马孙平原;沙尘输送与洋流无关。第3题,读图可知,加勒比海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而东北信风从大西洋吹向加勒比海沿岸,会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
(2018·武汉调研)2013年8月,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如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此次航行过程中( )
A.甲—乙段一直顺水 B.乙—丙段常遇大雾
C.丙—丁段可见极光 D.丁—戊段布满浮冰
5.北极航道通航环境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洋流 B.潮汐
C.海雾 D.海冰
6.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解析:4.B 5.D 6.C 第4题,甲—乙段要逆行于千岛寒流;丙—丁段位于高纬度,但此时为极昼时期,不易看到极光;丁—戊段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且为夏季,浮冰很少见;夏季气温较高,太阳照射在北冰洋水面上,水汽容易蒸发而出现大雾,则乙—丙段易出现大雾。第5题,北冰洋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其周围海面上分布有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对海运船只影响最大。第6题,依题意,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可大大缩短亚洲东部到欧洲西部的海运距离,则必然影响亚欧海上通道——苏伊士运河。
(2018·山东日照二模)如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
A.冬季多于夏季 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
C.夏季多于冬季 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
8.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 )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解析:7.A 8.D 第7题,判读本图时,在图中沿纵坐标某高度画水平线,沿横坐标中某月份画垂线,两条线的交点数值表示该海拔、该月份的降水量。由图可知,该地10月~次年5月降水明显多于6~9月,又在北半球,故冬季多于夏季。第8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图示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说明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而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而温和多雨。图示同一海拔上降水量1~5月份逐渐减少,结合地中海气候成因,可判断是由于副高北移,影响逐渐增强所致,故D正确。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9~11题。
9.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
A.欧洲 B.南亚
C.东亚和东南亚 D.北美东部
10.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死亡率较高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9.D 10.B 11.C 第9题,结合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及图示可以分别判断出,A西部大洲为欧洲,B为南亚,C为东亚和东南亚,D为亚欧大陆内部。故本图没有出现北美东部地区。第10题,据图可知,D处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但在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绿洲地区,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故在图中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第11题,据图可知,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为欧洲,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比其他大洲要高,死亡率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所占比重较低,劳动力不足,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8·四川成都一模)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0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图中海峡的地理意义。(6分)
(2)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8分)
(3)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4)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6分)
解析:第(1)题,图示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为欧洲和非洲分界线,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第(2)题,南侧等高线分布较稀疏且数值相对小(海拔大于500 m的为高原、200~500 m为丘陵),北侧等高线分布较密集且数值相对大。断层的成因结合板块运动(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附近)。第(3)题,分析日照条件主要从纬度、天气状况、昼长、海拔等因素分析。注意只分析冬季。第(4)题,注意结合图示相应信息:气温高、降水少(多沙漠)、盐碱,分析可推断出作物耐热、耐旱、耐盐碱。
答案:(1)欧洲和非洲分界线;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
(2)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多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
(3)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地较②地更靠近沿海,且处于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
(4)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
13.(2018·西安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埃博拉病毒以首次爆发的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刚果河支流)命名,刚果仍是最近四次爆发源地。
材料二 2014年埃博拉病毒流行区及其附近地区略图。
(1)描述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8分)
(2)A、B两城市夏季降水较少的是________,并分析其降水较少的原因。(8分)
(3)写出图中 K 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4)根据材料推测埃博拉病毒易爆发和流行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图示区域为刚果河流域,属于热带地区,热带森林植被茂密,人口分布较少,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和沿河平原。第(2)题,图中A、B两城市相比,B城市沿岸受离岸寒流影响且夏季为西南风,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受地形影响小,因此降水较少。第(3)题,K区域为刚果盆地,可由图中的向心状水系特征判断。第(4)题,分析埃博拉病毒流行地区的气候特征应主要抓住热带这一关键信息。
答案:(1)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沿河平原。
原因:沿海地区的海运便利;沿河水源丰富,水运便利。
(2)B
原因: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B处海岸线几乎与西南风平行,地形抬升弱,不易形成地形雨;受沿岸寒流影响,蒸发弱,水汽少,且大气较稳定,故降水较少。
(3)盆地。
原因:河流呈向心状。
(4)埃博拉病毒爆发和流行区域均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具有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
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
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西部、拉丁美洲、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
2.范围
(二)自然地理环境
特征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地形复杂
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多山岭,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气候湿热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河流众多
由北向南,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矿产丰富
锡矿
锡矿、石油
(三)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特征
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
2.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
世界最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工业
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城市
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上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特别提醒]
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大量石油、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输送,此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对点训练]
1.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部,该岛上港口很少。读图完成(1)~(2)题。
(1)M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有( )
A.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
B.地势低平且多冻土,排水不畅
C.气温低,蒸发量较小
D.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
(2)M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M岛受印度洋海浪的影响
B.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对航行影响大
C.M岛所临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
D.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解析:(1)A (2)A 第(1)题,M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但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及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沼泽广布;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冻土。第(2)题,M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海浪的袭击。高高卷起的海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对港口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对运输需求量大,利于港口建设;该岛有赤道经过,地转偏向力小,不能形成台风,受台风影响较小。
2.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枯水期(水深仅1 m左右)水位线上分布着大片稻田,是闻名于世的“米仓”;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鱼类主要分为白鱼和黑鱼两种:黑鱼为全年适应本地环境的本地鱼,白鱼为来自于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鱼类。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蓄水池的主要原因。
(2)简述洞里萨湖湖面季节变化对种植业和渔业的影响。
(3)分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原因。
解析:第(1)题,原因应从河湖相通、地势低平、降水季节变化大等方面分析。第(2)题,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不利影响是使湖区的种植业和渔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必须随水位的季节变化安排生产活动;有利影响主要是提高土壤肥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来源等。第(3)题,应从水温适宜、饵料充足、湖泊水域广阔等方面分析。
答案:(1)图示地区地势低平,湖泊与河流相连;河水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水位高,可倒流入湖泊。
(2)使农事和渔事活动具有季节性;丰水期淹没的农田沉积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这些沉积的泥沙和有机质,以及淹没土地上的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枯水期水位下降,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播种水稻的良田。
(3)洞里萨湖地处热带,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当地鱼类品种多;湄公河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有湄公河鱼类进入,增加了湖泊鱼类数量;还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
(一)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南亚主要位于0°~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
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①印度洋,②阿拉伯海,③孟加拉湾。
3.国家位置
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分别是A印度,B巴基斯坦,C尼泊尔,D不丹。
4.重要性
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
(二)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
方位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北部
喜马拉雅山地
海拔高,在1 000 m以上,地势落差大
中部
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在200 m以下,地势低平
南部
德干高原
海拔较高,上部平坦开阔
2.三条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三)气候类型及分布
1.三种气候类型
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受北移转向的东南信风影响。
3.降水分布不均
(四)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地理位置的影响
南亚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2.地形地势的影响
南亚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印度洋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
3.气候特点的影响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份,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
南亚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又不足。
[特别提醒]
在南亚的国家中,孟加拉国的洪涝问题最为严重的原因
(1)地势北高南低,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2)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3)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对点训练]
(2016·浙江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 m)和丙地(海拔2 000 m)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解析:第(1)题,图中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丁地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条件的异同点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第(2)题,图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丙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相对较低,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3)题,分析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从流域内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入手,如降水量、降水强度、地形坡度、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
答案:(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一)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1.“两洋”:E印度洋、F大西洋。
2.“三洲”:A亚洲、B欧洲、C非洲。
3.“五海”:①阿拉伯海、②红海、③地中海、④黑海、⑤里海(湖泊)。
4.重要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二)石油资源丰富
1.“三个最”——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生产石油最多、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2.“三条线”。
3.主产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伊拉克等。
(三)干旱的气候与灌溉农业
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畜牧业比较发达,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四)数量稀少的河流
主要河流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
(五)“阿拉伯世界”
主要为白色人种,半数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特别提醒]
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对点训练]
(2015·海南高考)如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下题。
1.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解析:选C 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根据该半岛地理位置推测,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地表径流缺乏,灌溉水源不可能是河流水或湖泊水;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半岛海拔较低,不可能存在冰雪融水,因此其耕地灌溉水源最可能来自地下水。
2.(2013·上海高考)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家纷至沓来……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A.油气资源 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产资源
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和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第(2)题,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通过海洋运送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所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与轮廓特征
(1)经纬度位置:
本区主要位于30°N与30°S之间,以及10°W与40°E之间,赤道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
西侧为a大西洋,东侧为b印度洋,东北以c红海为界与西亚相邻。
(3)轮廓特征:
海岸线平直,半岛、海湾很少。最大岛屿是d马达加斯加岛,最大半岛是e索马里半岛,最大海湾是f几内亚湾,世界最繁忙的交通要道有g好望角。
2.地形与河湖
(1)地形特点: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主要地形区:
A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形成。 B东非高原,C南非高原,D埃塞俄比亚高原。
(3)重要河湖:
①尼罗河
向北注入地中海,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②刚果河
向西注入大西洋,为水力最丰富的河流
③尼日尔河
向南注入几内亚湾
④赞比西河
向东注入莫桑比克海峡
⑤维多利亚湖
由凹陷盆地形成,是非洲面积最大的湖泊
⑥坦噶尼喀湖
位于东非裂谷带,由板块断裂下陷形成,是非洲最深的湖泊
3.南北对称的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及成因:
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
Ⅰ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Ⅱ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Ⅲ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Ⅳ
高原山地气候
地势高
Ⅴ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分布特征: 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大致对称。
4.“湖光山色”的东非裂谷带
(1)南起赞比西河口,纵贯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是地壳水平运动拉伸断裂形成的,为世界大陆上最大的裂谷带。
(2)非洲的大部分湖泊集中在东非裂谷带及其两侧,呈串珠状分布,如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
(3)东非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死火山)就位于其附近。
5.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1)总体特征:
非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也很丰富。非洲北部和几内亚湾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2)重要矿产国:
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
南非
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
几内亚
世界上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赞比亚
非洲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尼日利亚
(二)经济发展特征
1.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2.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
[对点训练]
1.(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析:(1)D (2)A (3)B 第(1)题,“刀耕火种”是一种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原有植被燃烧,使土地裸露,然后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方式。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只能在没有植被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则表明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第(2)题,据题中信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尼罗河为世界最长河流,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第(3)题,据材料可知,6~10月尼罗河洪水泛滥,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到次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并且植物的耕种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不适合尼罗河泛滥区;热带草原气候区6~10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2.(2018·湖南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摩洛哥区域图。
材料二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其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磷矿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近年,该国拦坝蓄水,兴修水利;引进外资,创办免税工业园;开发矿产,发展民族工业,使国民生产总值稳步提高。
(1)摩洛哥毗邻撒哈拉沙漠,但却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试分析乙地“清凉”的原因。
(2)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该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筑坝蓄水、建设农田排灌系统的原因。
(3)分析丹吉尔免税工业园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
解析:第(1)题,“清凉”即气温较低,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及洋流等,再结合图中信息: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山地的西侧、河流源头、沿海等分析。第(2)题,依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国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具有夏季干燥、冬季多雨的特点,则“筑坝蓄水”利于冬季排水和夏季灌溉;地形主要有两种,沿海平原(排水不便易涝)和内陆山地(利于建坝),此地形使河流具有短小、流速快的特点,需要排涝。第(3)题,工业发展区位优势一般从劳动力、土地、政策,再结合交通、市场等分析即可。该工业园位于海峡处,具有交通优势;地处非洲而具有劳动力和土地优势,同时距离欧洲近而具有接近市场优势。
答案:(1)由于受大西洋(地中海)的调节作用;地处河流源头,海拔高气温低;山脉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
(2)气候方面:以地中海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少,需要水源灌溉;冬季降水多,需要排涝;南部降水少,需要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任答两点即可)
地形方面:农业区多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需要排涝;山区面积广大,适宜建设水库;河流短小,集水速度快,需要排涝。(任答两点即可)
(3)位于直布罗陀海峡,海运便利;劳动力廉价;地价便宜,生产成本低;距离欧洲近。
(一)地理位置优越
1.经纬度位置
本区主要位于35°N与北极圈之间,以及10°W与30°E之间,50°N和10°E穿过本区中部。本区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
2.海陆位置
位于欧洲西半部,西临A大西洋,南临B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二)曲折的海岸与简单的地形
表现
地形区
海岸线十分曲折
多半岛和岛屿
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D伊比利亚半岛,E亚平宁半岛,F巴尔干半岛,G大不列颠岛
多内海、边缘海和海湾
H北海,I波罗的海,J比斯开湾
以平原、山地为主
呈波状起伏
甲波德平原,乙西欧平原
山势陡峻
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丁阿尔卑斯山脉
(三)河网稠密,水量充沛
河流
概 况
①莱茵河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内河航运十分发达
②多瑙河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向东流入黑海,为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四)海洋性特征突出的气候
1.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东西渐变明显,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大,大陆性增强。
2.主要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成因
戊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部内陆地区
较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减少,气温年较差变大
距海洋距离增加,受海洋的影响减小
己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部沿海地区
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庚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五)畜牧业为主的农业
1.地位:英国、法国、德国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最高,荷兰、丹麦为著名的乳畜业大国。
2.形成原因:
(1)温带海洋性气候热量、光照不足,降水丰富,不利于谷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人们以乳肉为主食。
[对点训练]
1.(2016·北京高考)读图,回答(1)~(2)题。
(1)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解析:(1)D (2)B 第(1)题,芬兰纬度高,因此冬季漫长而寒冷,A项错误;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一般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因此不是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C项错误;由于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燕麦种植北界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西部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该地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影响农作物分布的重要因素,而水源不是制约因素,A项错误;从图中可知西部为平原,东部为丘陵,而且西部面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B项正确;若耕作技术高,东部燕麦的种植北界应更往北,与图中信息不符,C项错误;西北部受海洋影响较强,晴朗天气较少,D项错误。
2.(2015·上海高考)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 250 m3/s减少到2 450 m3/s。
材料二 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罗讷河上的水坝和河堤逐渐被拆除的原因。
解析:第(1)题,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主要是受到了一定的径流调蓄和水量削减作用。读图可知,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和湖泊,而沼泽和湖泊恰有此功能。第(2)题,河流的汛期与枯水期主要与其补给方式相关。根据图文资料可知,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故其里昂以上河段的春汛与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化有关;而其河口河段主要受降水补给,故其夏末出现枯水期的原因需结合当地气候进行分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罗讷河河口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河流亦进入枯水期。第(3)题,分析罗讷河上的水坝和河堤逐渐被拆除的原因,一方面从材料中提到的“恢复河漫滩湿地”考虑,考虑其生态意义;另一方面,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重点发展核能,核能在其能源结构中占据比例增大,为减少水力发电量提供了可能。
答案:(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上游春汛原因: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河口枯水期原因: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区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
(3)原因: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形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一)位置
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A墨西哥湾和B加勒比海,南隔C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赤道从本区北部穿过,大部分属于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拉丁美洲以①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a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二)地形
1.北部是墨西哥高原。
2.西部b安第斯山是世界最长的山脉。
3.
(三)气候
1.特征:湿热为主。
2.类型: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广,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四)自然资源
1.矿产:银(墨西哥高原)、铁(巴西高原)、铜(智利、秘鲁)、石油(墨西哥、委内瑞拉)。
2.水力:巴西高原的河流。
3.植物:热带雨林、红木、乌木。
4.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
5.水产:秘鲁渔场。
(五)居民和经济
1.居民:以混血种人为主,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人口稠密。
2.经济: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
[特别提醒]
拉丁美洲气候特征以“湿热”为主的原因
(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拉丁美洲北部,恰是陆地宽广部分,2/3面积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和洋流——拉丁美洲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又有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3)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西岸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
(4)气压带和风带——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多雨,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从辽阔的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沛的水汽。
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湿热的气候特征。
[对点训练]
1.(2015·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 000 mm。
(1)结合图中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2)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请答出两条。
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看,T岛位于低纬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风带看,位于东北信风带,所以T岛东北部是山地迎风坡,还要注意附近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第(2)题,甘蔗制糖厂是原料导向型工业,宜靠近原料地,这样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
答案:(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2)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成本较低;地租较低)。
2.(2013·四川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第(2)题,城市分布特点可从城市的空间分布、密集程度和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来分析。第(3)题,A城成为服装生产中心的区位因素可从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一)南极地区
1.位置:在南极圈以南,临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
2.范围: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3.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4.气候:
(1)特征:严寒(酷寒)、干燥、烈风(大风)。
(2)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从纬度位置看: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线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②从海拔高度看: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③从地表状况看: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④从气压状况看: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因此风速较大。
5.科学考察的宝地:
(1)原始自然环境:科研价值高,图中D为长城站,E为中山站。
(2)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煤、铁各种金属矿)、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企鹅、鲸、磷虾等)等。
(二)北极地区
1.位置:指北极圈以北广大区域。
2.范围:e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a北美洲、b欧洲、c亚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如d格陵兰岛)。
3.气候:
(1)1月均温:介于-20 ℃~-40 ℃之间。
(2)年降水量:100~250 mm。
4.资源:
(1)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
(2)生物资源:植物有苔藓、地衣等;动物有北极熊、驯鹿、海豹等。
5.科学考察的宝地:图中f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对点训练]
(2018·四川成都模拟)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C.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D.自然环境原始,动植物种类繁多
(2)关于图中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点距极点的距离为2 000 km
B.长城站是距祖国最近的考察站
C.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
D.高点是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地方
解析:(1)D (2)C 第(1)题,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原始,但是自然条件恶劣,动物种类很少。第(2)题,冰点与极点间纬度相距约11.5°,实际距离相距约1 300 km;长城站虽然纬度最低,但该站临大西洋,图中临印度洋的中山站距离祖国最近;高点是南极冰穹的最高点(海拔4 083 m),南极洲的最高点是海拔5 140 m的文森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5·海南高考)如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1~3题。
1.据上图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解析:1.B 2.D 3.C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出该湖泊为里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湖面多风浪。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小,湖床海拔较高,湖水较浅;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湖床海拔低,湖水较深。该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地区,湖泊冬季结冰。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湖水盐度较高,不能用于灌溉。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湖盐度相对较高,图中④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湖水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第3题,20世纪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区大规模开垦,河流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加剧。
(2018·石家庄二模)2016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工程师利用档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的城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培育适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如图示意海城位置和遥感影像。据此完成4~6题。
4.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地下水位,避免地面沉降
B.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
C.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
D.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
5.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 )
A.喜光热耐干旱
B.根系发达,抗风性强
C.耐盐碱性更强
D.耐贫瘠土壤,生长快
6.海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 )
A.干旱气候 B.强沙尘暴
C.石油污染 D.全球变暖
解析:4.D 5.C 6.D 第4题,根据图中科威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将海水引入内陆可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第5题,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沿海地区的红树种子显著特性是耐盐碱性更强。第6题,海城是热带沙漠气候,石油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强沙尘暴、石油污染问题目前就很严峻,题目要求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应是全球变暖。
(2018·唐山一模)如图示意的是由冰岛驶向甲、乙港口的海上运输线,该航线是“二战”期间重要的军事物资补给线。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港口气温存在差异,甲地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地,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季风
8.由乙港口通往南部的1 100多千米的铁路,其沿线地区( )
①分布着波状起伏的沙漠 ②冬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
③分布着较茂密的针叶林 ④春秋季易受强沙尘暴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7.C 8.B 第7题,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看,该地位于北冰洋沿岸。该处1月气温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大,甲位于乙的西侧,受到暖流影响更大,因而气温较高。第8题,注意乙地位于(65°N,40°E)附近,向南1 100多千米的铁路,应该至55°N附近,此位置属于俄罗斯西部地区,降水较多而为针叶林分布区,因纬度高而冬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
(2014·海南高考)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如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9~11题。
9.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10.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可全年航行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11.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解析:9.D 10.C 11.B 第9题,由图可知,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第10题,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运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修费用较高;北极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指向。第11题,从日本到英国走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受益较大。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3·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 m,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如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8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解析:第(1)题,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且尼罗河与维多利亚湖之间有瀑布,由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阻碍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第(2)题,应从维多利亚湖的面积和生物资源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尼罗河鲈鱼大量繁殖可能给维多利亚湖其他鱼类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第(4)题,引进尼罗河鲈鱼对维多利亚湖沿岸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由于尼罗河鲈鱼品质优良、产量大,有利于出口创汇;可带动捕捞、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3.(2018·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地球上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图1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此处雨林与热带及其他温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鲜随处可见。图2为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图。
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西部在5℃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为2 000~3 000 m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 mm。
(1)说明W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原因。(6分)
(2)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偏高的原因。(8分)
(3)推测W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6分)
(4)分析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W岛西部地区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较东部背风坡地区多。第(2)题,可以从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第(3)题,雨林的形成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由材料可知W岛西部沿海地区水热条件较好。第(4)题,可从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主要树种生长习性等角度展开分析。
答案:(1)年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原因: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雨区),东部处于背风坡(雨影区)。
(2)W岛地处太平洋,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3)雨林主要分布在W岛的西部沿海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冬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
(4)(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第三讲世界重要国家
六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150°E,25°N~45°N之间。
(2)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以G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北海道岛、D本州岛、E四国岛、F九州岛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二)地形特点
(三)气候
1.
2.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四)资源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五)农业
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最大。
(六)工业
主要分布地区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大工业区
a京滨工业区
b名古屋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濑户内海工业区
e北九州工业区
[特别提醒]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的原因
(1)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于沿海。
(2)日本矿产资源短缺,需要从国外进口。
(3)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出口。
[对点训练]
1.如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回答(1)~(2)题。
(1)下列气候特征中,甲、乙、丙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夏季风的风向
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2)日本IT工业集中在丁岛,因此该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
①环境洁净 ②资源丰富 ③现代高速交通便利 ④劳动力丰富 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1)A (2)B 第(1)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几乎位于同一纬度,三地均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盛行风向相同,但因由东向西,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明显,因而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故选A。第(2)题,IT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对环境、交通和科技要求高。故选B。
2.(2018·山东济宁模拟)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1)~(2)题。
(1)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 )
A.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
B.日本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C.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D.各大河流注入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
(2)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
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
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解析:(1)B (2)B 第(1)题,日本工业发展最大的不利条件是缺乏矿产资源,国内市场狭小,为发展工业依靠海运运进资源,并将成品输出,所以选B。第(2)题,因为美国经济发达,国民购买力强,汽车市场最广阔。
(一)三大地形区
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二)主要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三)五大作物
种类
分布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东北部山坡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四)四大工业
部门
钢铁工业
棉纺织工业
麻纺织工业
新兴工业
分布
德干高原东北部
西部沿海平原
印度东北部
印度南部
(五)四大城市
1.新德里——首都。
2.a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3.b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4.c班加罗尔——电子工业中心。
(六)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2.涉及领域:信息技术、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
3.产品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
[对点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通过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定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回答出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即可。第(2)题,读图可知,黄麻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其地形特征从地形、地势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黄麻产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可分析出其水文条件。第(4)题,甲城市为印度加尔各答市,其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气温均高于20 ℃),年降水量大(在1 600 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 m),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一)地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海、D里海,北临E北冰洋。
陆地边境线漫长,面积较大的邻国有①中国、蒙古、②哈萨克斯坦、③乌克兰。
(二)地形与河流
1.地形:地形多样,平原面积广大,地势总体为西低东高。
(1)山脉: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两者为亚欧两洲分界线。
(2)四大地形区:F东欧平原、G西西伯利亚平原、H中西伯利亚高原、I东西伯利亚山地。
2.四大河流:
名称
特点
a伏尔加河
欧洲最长河流,向南注入里海,水能丰富,内河航运便利
b鄂毕河
c叶尼塞河
d勒拿河
位于亚洲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冰封期长,存在凌汛现象,下游沼泽广布,航运价值低
3.湖泊:e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三)气候
1.总体特点:由于所处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南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
(四)农业
1.生产条件:
(1)优势:耕地面积广大。
(2)劣势: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主要农业地带:东欧平原、南部顿河流域。
3.主要农产品:小麦、甜菜、向日葵、亚麻、马铃薯。
(五)主要矿产
矿产
煤
石油
天然气
铁矿
分布
库兹巴斯
秋明油田
西西伯利亚
库尔斯克
(六)四大工业区的区位比较
工业区
主要工业部门
优势区位条件
圣彼得堡工业区
造船、电子、化工、宇航
临波罗的海,有优良的港口
莫斯科工业区
汽车、钢铁、电子
周围铁、石油丰富,铁路运输便利
乌拉尔工业区
钢铁、机械、石油
矿产资源丰富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
矿产资源丰富
(七)交通
(1)以铁路为主,主要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
(2)三大港口: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特别提醒]
俄罗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原因
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运量大,内河航运欠发达;公路运输不适合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对点训练]
(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如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解析:第(1)题,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第(2)题,流经平原的河流,水流平缓,侵蚀和搬运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流经山区、高原的河流,流速较快,侵蚀、搬运作用明显,因而河流含沙量大。第(3)题,鱼类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和水温的高低。因此,从纬度高低、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少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主要位于10°S~40°S,115°E~150°E之间,南回归线和130°E穿过本区中部。东临甲太平洋,西临乙印度洋。
2.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丙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3.重要性: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会处,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
方位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东部
A大分水岭
纵贯南北,一般海拔在800~1 000 m以上
中部
B大自流盆地
地形平坦,海拔在200 m以下,多自流井
西部
广阔的低矮高原
海拔在800~1 000 m,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2.河流、湖泊:C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D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三)气候与植被
1.特点:热带面积广大,分布呈半环状。
2.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广大内陆和西北沿海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四)经济发展状况
1.发达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五)人口和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特别提醒]
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1)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
(2)临海,良港多,交通便利。
(3)开发历史悠久。
[对点训练]
(2018·福建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长期存在露天种植西红柿的传统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南澳大利亚州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阳光+海水”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
西红柿适应性强,最适宜在温度为20~25 ℃,空气湿度为45%~50%的环境中生长。落日农场利用温室进行西红柿的无土栽培,全年均可种植。该农场每年约出产1.7万吨高品质、无公害的西红柿,约占澳大利亚市场份额的15%。如图示意落日农场位置及其温室室内景观。
(1)分析落日农场选址于A处的有利自然条件。
(2)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说明该措施对西红柿生长所起的作用。
(3)在澳大利亚沿海地区,采用“阳光+海水”的新型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均可种植西红柿。请你选择一种生产方式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落日农场占地面积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由图可知,A处位于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阳光充足、太阳能丰富,同时, A处位于沿海,便于实施海水淡化,并且沙漠地区土地面积广,便于大规模生产。第(2)题,饱吸海水的硬纸板主要起抑制温室过高气温和增加温室湿度的作用。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支持“阳光+海水”新型生产方式的理由主要从利用太阳能污染小,西红柿品质好,全年均可种植、单产高,产量稳定等方面阐述;支持传统生产方式的理由主要从生产经验丰富,对设备要求不高,提供就业岗位多等方面阐述。
答案:(1)A处干旱少雨,多晴天,太阳高度较大,光照充足,利于西红柿生长;太阳能丰富,利于太阳能发电,为农场提供能源;A处临海便于海水淡化,为西红柿种植提供水源; A处沙漠广布,土地面积广,便于大规模生产。
(2)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可起到抑制过高气温、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3)选择“阳光+海水”的新型生产方式。理由:西红柿品质好,市场前景广阔;全年都可种植,单产高;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观点与理由要相符,任答其中3点即可)
或选择传统生产方式。理由: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农场对设备要求不高;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自动化程度低,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可以远离海岸布局,可选择的区域广。(观点与理由要相符,任答其中3点即可)
(一)范围和位置
1.范围
2.位置:本土主要位于30°N与50°N之间,以及120°W与70°W之间,40°N和100°W穿过本区中部。东临甲大西洋,西临乙太平洋。
(二)地形和河湖
1.地形与地形区
地形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形成原因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海岸山、A落基山等平行山脉
海拔高,在1 000 m以上
板块碰撞挤压
中部以平原为主
西部为大平原,东部为B密西西比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东部以山地为主
C阿巴拉契亚山
海拔相对较低,多在1 000 m以下
内力作用形成褶皱,后经冰川、流水等外力侵蚀形成
2.河流
D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3.湖泊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面积最大的是苏必利尔湖,除密歇根湖完整属于美国外,其他四个均为美加共有。
(三)气候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南北狭长分布,自北而南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四)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
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南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图所示:
(五)美国的专业化农业生产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宜于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霜期约半年;④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区
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②无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六)美国三大工业基地
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分布范围
落基山脉以东的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东的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西的地区
自然条件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以西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广阔的平原
密西西比河以西及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
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
主要工业部门
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军事工业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
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主要工业城市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休斯敦、亚特兰大、达拉斯
洛杉矶、旧金山(“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西雅图
[对点训练]
(2018·西安模拟)中央谷地是纵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平原,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从19世纪末开始种植果蔬,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如图为部分谷地水系分布图,虚线为季节性河流。读图和A城市的气候资料(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气温/℃
7.9
15.5
25.2
18.3
降水量/mm
81
36
0
20
(1)分析中央谷地平原成因。
(2)根据材料分析中央谷地气候类型及特点。
(3)描述该区水系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分析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谷地是由两侧山地抬升,中部断裂下陷形成的,又受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特点。根据表格中7月气温高,降水少,1月气温低,降水多,可确定此处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3)题,水系分布特征可从图中读出来,水系分布不均匀,东侧支流多,西侧支流少;其成因主要从流域的地形、降水等因素分析。第(4)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主要从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区位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光、热、水)、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等方面。
答案:(1)两侧山地抬升,中部谷地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形成平原。
(2)地中海气候。
特点: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3)水系分布不均,中央谷地东侧水系发达(密集)(支流众多),中央谷地西侧水系稀少(支流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原因:东侧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是西风带(西南风)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位于海岸山脉东侧,属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
(4)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谷地有丰富的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是美国少有的亚热带地区,亚热带水果蔬菜市场广阔;当地种植果蔬历史悠久;技术先进。(任答其中4点即可)
(一)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0°和20°S之间,东临大西洋。
(二)地形与气候
面积占全国的
气候类型
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三)河流
亚马孙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四)人口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2.人种:以混血种人为主,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
3.语言:以葡萄牙语为通用语言。
(五)农业
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六)矿产与工业
1.资源: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水能丰富,与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2.工业及分布: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工业主要分布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东南沿海地区。
(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1.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
2.开发: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开发计划,使热带雨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保护: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保护热带雨林。
[对点训练]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万公顷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 100
6 500
8 000
7 800
9 400
中国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粮食产量/万吨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国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2、图3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巴西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粮食增产要从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表中中国、巴西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的对比可以看出,巴西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农业技术发展的潜力大。由图1可以看出,巴西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 m以下,且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大。第(2)题,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巴西1月降水量较多,7月降水量相对较少。巴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1月两种气候区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多;7月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受信风带控制,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少。第(3)题,有利影响主要有促进政府加大投资,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不利影响主要有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带来治安隐患等。
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奥斯汀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首府,人口约84万,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发展较快,又因濒临得州丘陵地形之起点,故有“硅丘”之称。休斯敦1900年有4.5万人,2014年城市人口总数达到220万人,休斯敦有38所高等院校,以其石油、航空工业和运河闻名世界,是世界著名港口。读图完成1~2 题。
1.休斯敦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亚、非人口大量迁入
C.国家人口政策影响 D.国内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入
2.与休斯敦相比,奥斯汀发展成为“硅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工业少,环境优美 B.得州首府,有政策支持
C.交通更加便利 D.气候更加宜人
解析:1.D 2.A 第1题,由休斯敦人口数据可看出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人口的大量迁入。亚、非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大量人口迁入,因此应是国内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入。第2题,由材料可知奥斯汀较休斯敦人口少、工业少,环境优美;硅丘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受政策影响较小;休斯敦交通更加便利;两地气候差别不大。
(2018·山东烟台模拟)读图,完成3~4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图中标示的某种作物与实际分布明显不符,该作物是( )
A.棉花 B.黄麻
C.茶叶 D.甘蔗
4.①②③④四城市中,IT产业比重较高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C 4.B 第3题,茶树适合生长在降水较多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区。茶树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而图中茶树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第4题,印度的IT产业主要在南部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2018·重庆调研)如图是世界某国(局部)自然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自然资源可能为油气资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国石油的生产成本较高,其原因有( )
①冻土深厚,开采难度大 ②市场距离远,石油运费较高 ③分布分散,勘探难度大 ④技术落后,设备造价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该国60°经线以东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品种单一,开发价值不高
B.自然条件差,开发易破坏环境
C.经济发展水平低,需求量较小
D.边境冲突频繁,开发缺乏安全性
解析:5.D 6.A 7.C 第5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俄罗斯,而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和东欧平原。第6题,俄罗斯石油资源分布在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区,这些地区多冻土分布,石油开采难度大、成本高;距离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市场较远,运输成本高;俄罗斯石油的分布比较集中;俄罗斯开采石油的技术水平高。第7题,俄罗斯60°经线以东地区气候寒冷,地广人稀,开发晚,经济落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小,所以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东部地区资源品种多样,开发价值高;开发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与边境冲突无关。
(2018·邯郸模拟)草树是澳大利亚特有植物。耐火烧,火后易开花,花莛为开花部位。木质茎(树干)是由无数叶子基部剩余部分因黏液黏合堆积而成,高约6~9 m,成熟需上百年时间;茎上有1 m以上常绿草状叶子,细长如钢丝,是良好的插花花材。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地理事物分布范围与草树分布范围存在重叠的是( )
A.大堡礁 B.油橄榄
C.大分水岭 D.牧羊业
9.草树最有价值的开发方向是( )
A.园艺业 B.旅游业
C.畜牧业 D.医药业
解析:8.D 9.A 第8题,“茎上有1 m以上常绿草状叶子,细长如钢丝”,反映出适应热带草原气候,故可能与牧羊业分布区一致。第9题,“是良好的插花花材”,反映出可以利用其发展园艺业。
如图甲、乙两剖面图分别示意某两国地形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图所示国家工业( )
A.集中分布在三大工业区
B.西部工业区位于①山脉与大平原之间
C.洛杉矶是南部工业区的工业中心
D.首都华盛顿是东北部工业中心
11.甲、乙两剖面所在国家具有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
A.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B.具有“三低”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C.都保留有较多的独特古老生物种类
D.盆地或平原区都是种植业区
解析:10.A 11.B 第10题,据经纬度可知,甲图所示国家为美国,工业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工业区;西部工业区位于西部太平洋沿海地区;洛杉矶是西部工业区的工业中心之一;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工业实力不强。第11题,美国人口多分布在东北部;甲为美国,乙为澳大利亚,两国都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具有典型的“三低”特征;澳大利亚保留有独特的古老生物种类,但美国此特征不明显;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由于干旱而以粗放畜牧业为主。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针叶樱桃性喜光热,怕低温冷害,果实中维生素C(以下简称“Vc”)含量很高(相当于普通樱桃的190倍);果实娇嫩,紫外线越强,Vc含量越高,采摘后果实的Vc流失很快。
巴西彼得罗利纳(如图)是世界少有的针叶樱桃产区。当地经济落后,针叶樱桃主要用于手工制作果汁、果酱。中国曾尝试引种该地的针叶樱桃,但未获成功。2008年,中国Y企业在该地建立保健品生产基地,提取针叶樱桃中的Vc生产保健品。
(1)分析彼得罗利纳有利于针叶樱桃生长的光照条件。(8分)
(2)分析中国Y企业在彼得罗利纳建立保健品生产基地的原因。(9分)
(3)说明该保健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对彼得罗利纳针叶樱桃产业的有利影响。(8分)
解析:第(1)题,针叶樱桃喜光热,怕低温冷害,故可结合当地的纬度、气候等因素,从光照强度、日照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可从当地的原料质量、交易成本、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可从促进针叶樱桃种植规模扩大、延长针叶樱桃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位于低纬高原,太阳高度较大;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紫外线强。
(2)彼得罗利纳原料(针叶樱桃)优质、充足;保健品体积小、质量轻,交通运输成本低;当地经济落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政策支持。
(3)针叶樱桃市场需求增加,种植面积扩大;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13.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 mm,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 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4分)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4分)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9分)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8分)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6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而且是季风气候,可得出其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速、流量季节变化等主要河流特征。第(2)题,从河流特征可综合分析:航运价值低是由于河流短小,流速快造成的;流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太平洋沿岸为偏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雨量大;而日本海沿岸为背风坡,降水少。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显得较为紧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濑户内海南北两侧都有山脉,冬、夏季风影响都较小,故河流的降水补给均较少。第(5)题,注意是要求按河流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其水资源开发机构可以进行的工作有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政策与措施。
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原因: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第十二章 世界地理
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况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一)世界海陆分布
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①②③④对应的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
大 洲
分 界 线
亚洲与欧洲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
B巴拿马运河
非洲与亚洲
C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
D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
E德雷克海峡
欧洲与非洲
F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
丹麦海峡
[特别提醒]
岛屿、大陆和大洲的区别和联系
(1)陆地是指地球表面未被海水淹没的部分。
(2)大陆和岛屿是人为划分的,面积较小的陆地为岛屿,面积较大的陆地为大陆,大洲则是对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的总称。
(3)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面积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二)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
1.填表:比较陆地类型与特征。
2.填表:七大洲的地形特征。
大洲
地形图
特征
亚洲
地形复杂,起伏大,山地、高原面积广;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部有世界著名的“东非裂谷带”
北美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
南美洲
西部安第斯山脉南北纵列;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山地分布于北部和南部;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大洋洲
(澳大利亚)
三大地形区:西部低矮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
南极洲
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川广布
图例
(三)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海底地形
特点
大陆架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_m,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
大陆坡
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
大洋底部
洋盆
大洋底部,有锰结核分布
海岭
板块的生长边界
海沟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
(四)海陆变迁
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
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4.板块构造运动与地形:海洋里的板块生长边界为海岭,消亡边界为海沟;陆地上的板块生长边界为裂谷,消亡边界为山脉;生长边界表示面积在扩大,消亡边界表示面积在缩小。
[对点训练]
(2015·全国卷Ⅱ·节选)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如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题。
1.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解析:选D 由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等信息可知,M国为摩洛哥,该国的中资企业产品外销,从降低运输成本角度考虑并结合选项可知,应首先销往最近的法国。
2.(2018· 西安模拟)如图示意沿南纬20°纬线的海陆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 )
A.①大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
B.③大洋海域北部封闭,南部开敞
C.⑤海峡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D.⑦大洋海域呈“S”形,风大浪急
(2)图中( )
A.②大陆地跨东、西、南、北半球
B.④大陆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
C.⑥岛屿位于中国的东南部海域
D.⑧大陆的东部地区火山活动较频繁
解析:(1)A (2)B 第(1)题,南纬20°纬线穿过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美洲大陆。图中180°经线位于太平洋,结合各大洲的经度范围判断:①是太平洋,西部多岛弧和海沟;③是大西洋,大洋海域呈“S”形,风大浪急;⑤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不是大洲分界线;⑦是印度洋,大洋北部封闭,南部开放。第(2)题,图中②大陆是南美洲大陆,地跨南、北半球,位于西半球;④是非洲大陆,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较小;⑥岛屿是马达加斯加岛,位于非洲的东南部海域;⑧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东部地区位于板块内部,火山活动较少。
(一)气温
1.陆地气温的变化
最高气温
出现时间
最低气温
出现时间
差值
变化差异
日变化
约14时
日出前后
日较差
内陆地区日较差较大,沿海地区日较差较小
年变化
北半球7月
北半球1月
年较差
内陆地区年较差大,沿海地区年较差小
南半球1月
南半球7月
2.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空间分布规律:平均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
(2)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①气温的日变化规律:一日之内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一日之内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气温的年变化规律:一年之内陆地上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北半球)、最低值出现在1月(北半球),海洋上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值出现在2月(北半球)。
[特别提醒]
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 ~30°N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二)降水
1.形成条件
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
影响因素
表现
纬度因素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海陆位置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大气环流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洋流因素
暖流影响地区降水多,寒流影响地区降水少
地形因素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3.降水的季节变化
(1)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常年湿润区、全年少雨区。
(2)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如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
4.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位置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赤道附近
降水多(2 000 mm以上)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
全年多雨
两极附近
降水少(200 mm以下)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
全年少雨
南北回归线附近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 mm以上)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大陆西岸
降水少(500 mm以下)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全年少雨
中纬度
内陆
降水少(500 mm以下)
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全年少雨
大陆东岸
降水多(500~1 000 mm)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夏季多雨
大陆西岸
降水多(500~1 000 mm)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常年湿润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降水较多(300~1 000 mm)
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季多雨
[特别提醒]
(1)有些沿海地区降水少,如澳大利亚西海岸等地区,常年受到副高控制,气流下沉,空气干燥;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难以形成降水;沿岸海洋中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进一步加剧了气候的干燥程度。
(2)北回归线地区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2/3的地区形成荒漠。但是在亚欧大陆东部由于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多,形成森林。
[对点训练]
1.(2015·福建高考)如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解析:(1)A (2)B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4~6月蒸发量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图中没有显示出风力大小因素,而云量往往随着降水的增多而增加,故不可能存在云量减少的情况。第(2)题,如果某一时期降水量多于蒸发量,则该区域水分盈余;反之,当蒸发量多于降水量,则出现水分亏损,当水分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水分累积亏损最严重。图中显示3~6月出现水分亏损,7月后水分出现盈余,故该区域当年6月份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
2.图a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示意图,图b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2)题。
(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解析:(1)C (2)B 第(1)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都有寒流经过,它们的降温减湿作用使得这些海域的南北温差减小,从而使1月平均气温10 ℃~22 ℃的范围变宽。第(2)题,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可知,图b描述的是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结合图中各地的相对位置可知,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一)世界的居民
1.人口分布不均
(1)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2)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
主要人种
主要分布地区
白色人种
欧洲、北美洲、北非、西亚、南亚、大洋洲等地
黄色人种
亚洲东部等地
黑色人种
非洲南部、大洋洲等地
3.世界三大宗教
宗教
源地
主要分布地区
基督教
亚洲西部
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
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
古印度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二)世界的国家和地区
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
2.人口数量
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分布
世界贸易
发达
国家
欧洲、北美洲、
大洋洲
输出资金、技术、经验、信息、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进口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
发展中
国家
亚洲、非洲、
拉丁美洲
输出廉价劳动力、原料、能源、热带农产品等,进口工业制成品和粮食等
[对点训练]
(2018·太原模拟)如图分别示意1700~2000年中国、美国、巴西和印度四国人口和耕地的变化状况。读图完成(1)~(3)题。
(1)1700~2000年,人均耕地面积明显呈“先增后减”变化态势的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巴西 D.印度
(2)印度和巴西两国发展农业技术的目标分别是提高( )
A.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
B.劳动生产率、土地承载力
C.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D.土地生产率、环境承载力
(3)1950~2000年,美国土地开发力度趋于平缓,稳中有降,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发展 B.人口增速减缓
C.后备资源不足 D.生态保护
解析:(1)B (2)C (3)D 第(1)题,人均耕地面积=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结合图中数据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图中信息显示印度耕地面积大、人口多,属于人均耕地较少类型,应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提高土地生产率角度入手;巴西耕地面积也较多,但人口相对较少,属于地广人稀型,应从提高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角度入手。第(3)题,注意“稳中有降”,说明是有意识地减少,则可判断是出于生态保护的目的。后备资源不足会影响开发力度,但不至于降低。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北京西城区模拟)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两个大陆( )
A.处于同一板块 B.相距将会越来越远
C.边缘有深海沟 D.均有山脉贯通南北
2.卫星监测到撒哈拉沙漠沙尘不断向亚马孙平原输送,原因是( )
A.赤道盛行上升气流 B.东北信风定向吹拂
C.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D.洋流自东向西流动
3.盛行风给加勒比海沿岸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
A.夏季的高温 B.冬季的寒潮
C.频发的沙尘 D.丰沛的水汽
解析:1.B 2.B 3.D 第1题,图中两个大陆主要为非洲、南美洲,对应的板块是非洲板块、美洲板块;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的边界为生长边界,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大陆将会越来越远;非洲边缘无深海沟;非洲没有贯通南北的山脉。第2题,赤道盛行上升气流,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均为垂直方向的气流,与沙尘输送无关;东北信风从撒哈拉沙漠吹向亚马孙平原,定向吹拂使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输送至亚马孙平原;沙尘输送与洋流无关。第3题,读图可知,加勒比海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而东北信风从大西洋吹向加勒比海沿岸,会从大西洋带来丰沛的水汽。
(2018·武汉调研)2013年8月,中远集团“永盛”号货轮试水北极东北航道,这是中国商船首次尝试经由北极东北航道到达欧洲。此次试航迈出了中国商船取道北极东北航道的第一步,为未来中国商船大规模通行北极奠定了基础。如图为“永盛”号货轮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4~6题。
4.此次航行过程中( )
A.甲—乙段一直顺水 B.乙—丙段常遇大雾
C.丙—丁段可见极光 D.丁—戊段布满浮冰
5.北极航道通航环境受到诸多自然因素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A.洋流 B.潮汐
C.海雾 D.海冰
6.北极东北航道若能开通,对下列海上要道航运影响最大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霍尔木兹海峡
解析:4.B 5.D 6.C 第4题,甲—乙段要逆行于千岛寒流;丙—丁段位于高纬度,但此时为极昼时期,不易看到极光;丁—戊段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水温较高,且为夏季,浮冰很少见;夏季气温较高,太阳照射在北冰洋水面上,水汽容易蒸发而出现大雾,则乙—丙段易出现大雾。第5题,北冰洋有常年不化的冰盖,其周围海面上分布有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对海运船只影响最大。第6题,依题意,北极东北航道开通,可大大缩短亚洲东部到欧洲西部的海运距离,则必然影响亚欧海上通道——苏伊士运河。
(2018·山东日照二模)如图为北半球某大陆西岸某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该地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是( )
A.冬季多于夏季 B.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减
C.夏季多于冬季 D.随海拔升高降水量递增
8.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是( )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B.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C.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解析:7.A 8.D 第7题,判读本图时,在图中沿纵坐标某高度画水平线,沿横坐标中某月份画垂线,两条线的交点数值表示该海拔、该月份的降水量。由图可知,该地10月~次年5月降水明显多于6~9月,又在北半球,故冬季多于夏季。第8题,该地位于北半球大陆西岸,图示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说明是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而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而温和多雨。图示同一海拔上降水量1~5月份逐渐减少,结合地中海气候成因,可判断是由于副高北移,影响逐渐增强所致,故D正确。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9~11题。
9.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 )
A.欧洲 B.南亚
C.东亚和东南亚 D.北美东部
10.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 )
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
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
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
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 ②老龄化问题严重 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 ④死亡率较高 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
A.①④⑥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解析:9.D 10.B 11.C 第9题,结合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及图示可以分别判断出,A西部大洲为欧洲,B为南亚,C为东亚和东南亚,D为亚欧大陆内部。故本图没有出现北美东部地区。第10题,据图可知,D处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但在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绿洲地区,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故在图中只形成了一个孤岛。第11题,据图可知,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为欧洲,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比其他大洲要高,死亡率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所占比重较低,劳动力不足,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8·四川成都一模)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0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图中海峡的地理意义。(6分)
(2)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8分)
(3)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4)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6分)
解析:第(1)题,图示海峡为直布罗陀海峡,为欧洲和非洲分界线,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门户。第(2)题,南侧等高线分布较稀疏且数值相对小(海拔大于500 m的为高原、200~500 m为丘陵),北侧等高线分布较密集且数值相对大。断层的成因结合板块运动(该地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附近)。第(3)题,分析日照条件主要从纬度、天气状况、昼长、海拔等因素分析。注意只分析冬季。第(4)题,注意结合图示相应信息:气温高、降水少(多沙漠)、盐碱,分析可推断出作物耐热、耐旱、耐盐碱。
答案:(1)欧洲和非洲分界线;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
(2)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以山地为主。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多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
(3)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地较②地更靠近沿海,且处于迎风坡;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地比②地海拔低,日出较晚。
(4)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
13.(2018·西安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埃博拉病毒以首次爆发的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刚果河支流)命名,刚果仍是最近四次爆发源地。
材料二 2014年埃博拉病毒流行区及其附近地区略图。
(1)描述图示区域城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8分)
(2)A、B两城市夏季降水较少的是________,并分析其降水较少的原因。(8分)
(3)写出图中 K 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4)根据材料推测埃博拉病毒易爆发和流行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4分)
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图示区域为刚果河流域,属于热带地区,热带森林植被茂密,人口分布较少,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和沿河平原。第(2)题,图中A、B两城市相比,B城市沿岸受离岸寒流影响且夏季为西南风,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受地形影响小,因此降水较少。第(3)题,K区域为刚果盆地,可由图中的向心状水系特征判断。第(4)题,分析埃博拉病毒流行地区的气候特征应主要抓住热带这一关键信息。
答案:(1)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和沿河平原。
原因:沿海地区的海运便利;沿河水源丰富,水运便利。
(2)B
原因: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B处海岸线几乎与西南风平行,地形抬升弱,不易形成地形雨;受沿岸寒流影响,蒸发弱,水汽少,且大气较稳定,故降水较少。
(3)盆地。
原因:河流呈向心状。
(4)埃博拉病毒爆发和流行区域均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具有炎热、潮湿的气候环境。
第二讲世界重要地区
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洲西部、拉丁美洲、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一)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
2.范围
(二)自然地理环境
特征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地形复杂
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多山岭,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气候湿热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河流众多
由北向南,上游水流湍急,水能丰富;下游河谷展宽,泥沙沉积,形成平原
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矿产丰富
锡矿
锡矿、石油
(三)人文地理特征
1.人口特征
以黄种人为主,人口稠密,分布不均;多信奉佛教;华侨众多。
2.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
世界最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工业
加工工业发展迅速
城市
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上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特别提醒]
马六甲海峡被日本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了太平洋与印度洋,是东南亚联系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必经之路,有“十字路口”“咽喉要道”之称。由于日本每年从非洲和中东地区进口的大量石油、原料和出口商品都由此输送,此海峡被日本视为“海上生命线”。
[对点训练]
1.M岛位于马六甲海峡的西南部,该岛上港口很少。读图完成(1)~(2)题。
(1)M岛东北部沼泽广布的原因有( )
A.受沿岸海水的顶托作用强
B.地势低平且多冻土,排水不畅
C.气温低,蒸发量较小
D.森林覆盖率高,蒸发量大
(2)M岛港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M岛受印度洋海浪的影响
B.M岛东北部受台风影响大,对航行影响大
C.M岛所临马六甲海峡航道狭窄,不利于港口建设
D.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
解析:(1)A (2)A 第(1)题,M岛为苏门答腊岛,该岛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河流水量丰沛,但东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再加上沿岸海水顶托作用强及森林覆盖率高,蒸发弱,故沼泽广布;该岛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冻土。第(2)题,M岛虽然海岸线很长,但缺乏天然良港,原因是经常受到印度洋海浪的袭击。高高卷起的海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岸上推进,其力量极大,可以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M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对港口建设有一定影响,但这不是主要原因;马六甲海峡是天然要道,对运输需求量大,利于港口建设;该岛有赤道经过,地转偏向力小,不能形成台风,受台风影响较小。
2.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其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天然的蓄水池。湖泊的水位季节变化显著,枯水期(水深仅1 m左右)水位线上分布着大片稻田,是闻名于世的“米仓”;湖里盛产300多种淡水鱼,鱼类主要分为白鱼和黑鱼两种:黑鱼为全年适应本地环境的本地鱼,白鱼为来自于河流和海洋的洄游鱼类。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倒流”奇观。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蓄水池的主要原因。
(2)简述洞里萨湖湖面季节变化对种植业和渔业的影响。
(3)分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原因。
解析:第(1)题,原因应从河湖相通、地势低平、降水季节变化大等方面分析。第(2)题,应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不利影响是使湖区的种植业和渔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必须随水位的季节变化安排生产活动;有利影响主要是提高土壤肥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来源等。第(3)题,应从水温适宜、饵料充足、湖泊水域广阔等方面分析。
答案:(1)图示地区地势低平,湖泊与河流相连;河水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水位高,可倒流入湖泊。
(2)使农事和渔事活动具有季节性;丰水期淹没的农田沉积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质,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这些沉积的泥沙和有机质,以及淹没土地上的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枯水期水位下降,露出的湖底淤泥成为农民播种水稻的良田。
(3)洞里萨湖地处热带,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当地鱼类品种多;湄公河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有湄公河鱼类进入,增加了湖泊鱼类数量;还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
(一)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南亚主要位于0°~35°N以及60°E~97°E之间,北回归线和80°E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
南亚位于亚洲的南部,临①印度洋,②阿拉伯海,③孟加拉湾。
3.国家位置
与我国接壤的南亚国家有4个,分别是A印度,B巴基斯坦,C尼泊尔,D不丹。
4.重要性
南亚附近海域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非洲、西亚、欧洲各国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
(二)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
方位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北部
喜马拉雅山地
海拔高,在1 000 m以上,地势落差大
中部
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在200 m以下,地势低平
南部
德干高原
海拔较高,上部平坦开阔
2.三条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
(三)气候类型及分布
1.三种气候类型
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山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受北移转向的东南信风影响。
3.降水分布不均
(四)南亚地区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南亚地区受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河流状况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地理位置的影响
南亚地处热带,半岛伸入印度洋,大气运动强烈,同时水汽来源充足,易形成较多的降水。
2.地形地势的影响
南亚北部山地,中部平原,印度洋来的水汽被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雨水大部分汇集到中部低平的平原地区,造成汇水区域过于集中,而地势较高地区的水量又难以满足需求。
3.气候特点的影响
南亚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6~9月份,其他月份降水较少,6~9月易出现洪灾,而其他月份易形成旱灾。
4.河流状况的影响
南亚地区的河流较少,主要是印度河、恒河,分洪、泄洪能力较差,造成径流量变化大,汛期水量过大,旱季水量又不足。
[特别提醒]
在南亚的国家中,孟加拉国的洪涝问题最为严重的原因
(1)地势北高南低,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2)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3)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对点训练]
(2016·浙江高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图1
图2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 m)和丙地(海拔2 000 m)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解析:第(1)题,图中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丁地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条件的异同点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第(2)题,图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丙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相对较低,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3)题,分析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从流域内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入手,如降水量、降水强度、地形坡度、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
答案:(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
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一)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1.“两洋”:E印度洋、F大西洋。
2.“三洲”:A亚洲、B欧洲、C非洲。
3.“五海”:①阿拉伯海、②红海、③地中海、④黑海、⑤里海(湖泊)。
4.重要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
(二)石油资源丰富
1.“三个最”——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生产石油最多、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2.“三条线”。
3.主产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伊拉克等。
(三)干旱的气候与灌溉农业
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畜牧业比较发达,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
(四)数量稀少的河流
主要河流有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等。
(五)“阿拉伯世界”
主要为白色人种,半数以上是阿拉伯人,多信奉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特别提醒]
中东成为长期的热点地区的原因
[对点训练]
(2015·海南高考)如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下题。
1.该半岛耕地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
A.河流水 B.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解析:选C 结合世界气候分布规律,根据该半岛地理位置推测,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地表径流缺乏,灌溉水源不可能是河流水或湖泊水;从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该半岛海拔较低,不可能存在冰雪融水,因此其耕地灌溉水源最可能来自地下水。
2.(2013·上海高考)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民族风情浓郁,自然资源诱人,冒险家、商家纷至沓来……据此回答(1)~(2)题。
(1)这里的城市多沿河而居,街道上可见的景观有( )
A.圆形穹顶的东正教堂 B.艳丽轻柔的纱丽服饰
C.圆顶尖塔的大清真寺 D.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
(2)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 )
A.油气资源 B.水能资源
C.森林资源 D.水产资源
解析:(1)C (2)A 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海陆轮廓和河流特征判断,该地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宗教建筑为清真寺。俄罗斯主要信奉东正教;纱丽(又称纱丽服)是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妇女的一种传统服装;热情奔放的土风歌舞主要位于太平洋文化圈。第(2)题,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通过海洋运送到西欧、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地区。所以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是油气资源。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与轮廓特征
(1)经纬度位置:
本区主要位于30°N与30°S之间,以及10°W与40°E之间,赤道从中间穿过。
(2)海陆位置:
西侧为a大西洋,东侧为b印度洋,东北以c红海为界与西亚相邻。
(3)轮廓特征:
海岸线平直,半岛、海湾很少。最大岛屿是d马达加斯加岛,最大半岛是e索马里半岛,最大海湾是f几内亚湾,世界最繁忙的交通要道有g好望角。
2.地形与河湖
(1)地形特点: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2)主要地形区:
A刚果盆地:内流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形成。 B东非高原,C南非高原,D埃塞俄比亚高原。
(3)重要河湖:
①尼罗河
向北注入地中海,为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②刚果河
向西注入大西洋,为水力最丰富的河流
③尼日尔河
向南注入几内亚湾
④赞比西河
向东注入莫桑比克海峡
⑤维多利亚湖
由凹陷盆地形成,是非洲面积最大的湖泊
⑥坦噶尼喀湖
位于东非裂谷带,由板块断裂下陷形成,是非洲最深的湖泊
3.南北对称的气候
(1)主要气候类型及成因:
气候类型
形成原因
Ⅰ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Ⅱ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Ⅲ
地中海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Ⅳ
高原山地气候
地势高
Ⅴ
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分布特征: 呈明显的带状分布,而且南北大致对称。
4.“湖光山色”的东非裂谷带
(1)南起赞比西河口,纵贯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它是地壳水平运动拉伸断裂形成的,为世界大陆上最大的裂谷带。
(2)非洲的大部分湖泊集中在东非裂谷带及其两侧,呈串珠状分布,如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等。
(3)东非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死火山)就位于其附近。
5.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
(1)总体特征:
非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其中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占世界第一位;铜矿、铁矿、铀矿和其他金属矿产也很丰富。非洲北部和几内亚湾的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2)重要矿产国:
世界上出产黄金最多的国家
南非
世界上出产铝土最多的国家
几内亚
世界上出产铜矿的重要国家
赞比亚
非洲重要的石油输出国
尼日利亚
(二)经济发展特征
1.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
2.形成原因与解决措施
[对点训练]
1.(2017·全国卷Ⅱ)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
A.用水便利 B.土壤肥沃
C.地势平坦 D.植被缺失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
A.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
A.热带雨林气候区 B.地中海气候区
C.热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季风气候区
解析:(1)D (2)A (3)B 第(1)题,“刀耕火种”是一种热带地区的原始农业,是将一个区域的原有植被燃烧,使土地裸露,然后在裸露的土地上种植的一种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种方式。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古埃及人只能在没有植被的地区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则表明尼罗河泛滥区植被缺失。第(2)题,据题中信息可知,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为河流上游地区,泛滥沉积物具有季节性,故降水具有季节性;尼罗河为世界最长河流,河流泛滥说明水量大,故年降水量大。第(3)题,据材料可知,6~10月尼罗河洪水泛滥,此时期不能进行农业生产活动,11月到次年5月为枯水期,淤泥裸露,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不是“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的周边地区,并且植物的耕种都是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不适合尼罗河泛滥区;热带草原气候区6~10月为湿季,为农业生产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温和多雨,可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2.(2018·湖南长沙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摩洛哥区域图。
材料二 摩洛哥地处非洲西北角,其南北自然环境差异大,磷矿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近年,该国拦坝蓄水,兴修水利;引进外资,创办免税工业园;开发矿产,发展民族工业,使国民生产总值稳步提高。
(1)摩洛哥毗邻撒哈拉沙漠,但却有“烈日下的清凉国土”的美誉,试分析乙地“清凉”的原因。
(2)从气候和地形的角度,分析该国为合理利用水资源筑坝蓄水、建设农田排灌系统的原因。
(3)分析丹吉尔免税工业园布局的有利区位因素。
解析:第(1)题,“清凉”即气温较低,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及洋流等,再结合图中信息: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山地的西侧、河流源头、沿海等分析。第(2)题,依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该国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具有夏季干燥、冬季多雨的特点,则“筑坝蓄水”利于冬季排水和夏季灌溉;地形主要有两种,沿海平原(排水不便易涝)和内陆山地(利于建坝),此地形使河流具有短小、流速快的特点,需要排涝。第(3)题,工业发展区位优势一般从劳动力、土地、政策,再结合交通、市场等分析即可。该工业园位于海峡处,具有交通优势;地处非洲而具有劳动力和土地优势,同时距离欧洲近而具有接近市场优势。
答案:(1)由于受大西洋(地中海)的调节作用;地处河流源头,海拔高气温低;山脉阻挡了南部撒哈拉沙漠热浪的侵袭;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
(2)气候方面:以地中海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夏季降水少,需要水源灌溉;冬季降水多,需要排涝;南部降水少,需要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任答两点即可)
地形方面:农业区多位于沿海平原,地势低平,需要排涝;山区面积广大,适宜建设水库;河流短小,集水速度快,需要排涝。(任答两点即可)
(3)位于直布罗陀海峡,海运便利;劳动力廉价;地价便宜,生产成本低;距离欧洲近。
(一)地理位置优越
1.经纬度位置
本区主要位于35°N与北极圈之间,以及10°W与30°E之间,50°N和10°E穿过本区中部。本区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
2.海陆位置
位于欧洲西半部,西临A大西洋,南临B地中海,北临北冰洋。
(二)曲折的海岸与简单的地形
表现
地形区
海岸线十分曲折
多半岛和岛屿
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D伊比利亚半岛,E亚平宁半岛,F巴尔干半岛,G大不列颠岛
多内海、边缘海和海湾
H北海,I波罗的海,J比斯开湾
以平原、山地为主
呈波状起伏
甲波德平原,乙西欧平原
山势陡峻
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丁阿尔卑斯山脉
(三)河网稠密,水量充沛
河流
概 况
①莱茵河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向北流入北海,内河航运十分发达
②多瑙河
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向东流入黑海,为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四)海洋性特征突出的气候
1.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东西渐变明显,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大,大陆性增强。
2.主要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特点
成因
戊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部内陆地区
较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减少,气温年较差变大
距海洋距离增加,受海洋的影响减小
己温带海洋性气候
西部沿海地区
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全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庚地中海气候
地中海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
(五)畜牧业为主的农业
1.地位:英国、法国、德国畜牧业在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最高,荷兰、丹麦为著名的乳畜业大国。
2.形成原因:
(1)温带海洋性气候热量、光照不足,降水丰富,不利于谷物生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2)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城市密集,人们以乳肉为主食。
[对点训练]
1.(2016·北京高考)读图,回答(1)~(2)题。
(1)芬兰( )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
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
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
(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
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
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
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
解析:(1)D (2)B 第(1)题,芬兰纬度高,因此冬季漫长而寒冷,A项错误;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一般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因此不是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C项错误;由于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燕麦种植北界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西部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该地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影响农作物分布的重要因素,而水源不是制约因素,A项错误;从图中可知西部为平原,东部为丘陵,而且西部面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B项正确;若耕作技术高,东部燕麦的种植北界应更往北,与图中信息不符,C项错误;西北部受海洋影响较强,晴朗天气较少,D项错误。
2.(2015·上海高考)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径流量在短期内从3 250 m3/s减少到2 450 m3/s。
材料二 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1)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2)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会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上世纪80年代以来,罗讷河上的水坝和河堤逐渐被拆除的原因。
解析:第(1)题,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主要是受到了一定的径流调蓄和水量削减作用。读图可知,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和湖泊,而沼泽和湖泊恰有此功能。第(2)题,河流的汛期与枯水期主要与其补给方式相关。根据图文资料可知,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故其里昂以上河段的春汛与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化有关;而其河口河段主要受降水补给,故其夏末出现枯水期的原因需结合当地气候进行分析。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罗讷河河口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河流亦进入枯水期。第(3)题,分析罗讷河上的水坝和河堤逐渐被拆除的原因,一方面从材料中提到的“恢复河漫滩湿地”考虑,考虑其生态意义;另一方面,法国在20世纪70年代后重点发展核能,核能在其能源结构中占据比例增大,为减少水力发电量提供了可能。
答案:(1)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2)上游春汛原因: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
河口枯水期原因:罗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区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
(3)原因:随着人们对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形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一)位置
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A墨西哥湾和B加勒比海,南隔C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赤道从本区北部穿过,大部分属于南半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拉丁美洲以①巴拿马运河为界,分成两部分:北部包括a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在内的北美洲部分,南部是南美洲。
(二)地形
1.北部是墨西哥高原。
2.西部b安第斯山是世界最长的山脉。
3.
(三)气候
1.特征:湿热为主。
2.类型:热带雨林气候面积广,也有面积广阔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四)自然资源
1.矿产:银(墨西哥高原)、铁(巴西高原)、铜(智利、秘鲁)、石油(墨西哥、委内瑞拉)。
2.水力:巴西高原的河流。
3.植物:热带雨林、红木、乌木。
4.动物:树懒、大食蚁兽、卷尾猴、巨嘴鸟。
5.水产:秘鲁渔场。
(五)居民和经济
1.居民:以混血种人为主,西印度群岛、巴西东南部、阿根廷沿海等人口稠密。
2.经济:咖啡、甘蔗、香蕉的王国;以玉米为主的粮食作物。
[特别提醒]
拉丁美洲气候特征以“湿热”为主的原因
(1)纬度位置和大陆轮廓——赤道穿过拉丁美洲北部,恰是陆地宽广部分,2/3面积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和洋流——拉丁美洲位于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受海洋影响大;又有暖流经过,对沿岸地区起增温增湿作用。
(3)地形地势——安第斯山脉西岸多地形雨,亚马孙平原南、北、西三面地势高,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水汽易进入陆地。
(4)气压带和风带——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多雨,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从辽阔的海洋吹向大陆,带来丰沛的水汽。
以上多种因素综合形成了湿热的气候特征。
[对点训练]
1.(2015·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T岛所在国家为发展中国家。该岛东北部年降水量大于2 000 mm。
(1)结合图中所示信息,说明T岛东北部年降水量丰富的三条原因。
T岛盛产甘蔗,并建立了制糖厂,所产蔗糖多远销国外。
(2)制糖厂建在本岛而不是国外消费市场,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什么?请答出两条。
解析:第(1)题,从纬度位置看,T岛位于低纬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从风带看,位于东北信风带,所以T岛东北部是山地迎风坡,还要注意附近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第(2)题,甘蔗制糖厂是原料导向型工业,宜靠近原料地,这样可以减少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
答案:(1)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为来自海洋的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受暖流影响,大气增温、增湿。
(2)节省运输成本;减少原料损耗(劳动力成本较低;地租较低)。
2.(2013·四川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1)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
(3)分析A城成为该国服装生产中心的主要区位因素。
解析:第(1)题,地理位置可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方面描述。第(2)题,城市分布特点可从城市的空间分布、密集程度和不同等级城市的分布来分析。第(3)题,A城成为服装生产中心的区位因素可从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
(2)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城市分布较密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
(3)邻近纺织工业中心B城,接近原料地;A城有铁路通往美国(或海港),交通便利;距美国较近,接近消费市场;甲国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低。
(一)南极地区
1.位置:在南极圈以南,临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
2.范围: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3.地形: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4.气候:
(1)特征:严寒(酷寒)、干燥、烈风(大风)。
(2)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从纬度位置看:纬度位置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经过的路线长,大气对其削弱作用强,地面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因此气候严寒,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了今日的冰雪大陆。
②从海拔高度看:海拔高,空气稀薄,加上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的保温效果差,气温低。
③从地表状况看:南极洲被巨厚冰层覆盖,冰雪一方面可以反射掉大部分太阳辐射,同时使地势增高,又进一步使气温降低。
④从气压状况看:南极大陆被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增温,降水稀少;地表相对平坦,因此风速较大。
5.科学考察的宝地:
(1)原始自然环境:科研价值高,图中D为长城站,E为中山站。
(2)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煤、铁各种金属矿)、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企鹅、鲸、磷虾等)等。
(二)北极地区
1.位置:指北极圈以北广大区域。
2.范围:e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a北美洲、b欧洲、c亚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如d格陵兰岛)。
3.气候:
(1)1月均温:介于-20 ℃~-40 ℃之间。
(2)年降水量:100~250 mm。
4.资源:
(1)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
(2)生物资源:植物有苔藓、地衣等;动物有北极熊、驯鹿、海豹等。
5.科学考察的宝地:图中f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对点训练]
(2018·四川成都模拟)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
C.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
D.自然环境原始,动植物种类繁多
(2)关于图中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点距极点的距离为2 000 km
B.长城站是距祖国最近的考察站
C.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
D.高点是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地方
解析:(1)D (2)C 第(1)题,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原始,但是自然条件恶劣,动物种类很少。第(2)题,冰点与极点间纬度相距约11.5°,实际距离相距约1 300 km;长城站虽然纬度最低,但该站临大西洋,图中临印度洋的中山站距离祖国最近;高点是南极冰穹的最高点(海拔4 083 m),南极洲的最高点是海拔5 140 m的文森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5·海南高考)如图示意某湖泊位置。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流域大规模开垦。据此完成1~3题。
1.据上图信息判断,该湖泊( )
A.湖面少风浪 B.北部湖水较南部浅
C.冬季不结冰 D.湖水多被用于灌溉
2.在该湖泊①②③④四湖区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湖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世纪30~50年代,该湖水位下降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B.流域年蒸发量增大
C.入湖河水量减少 D.出湖河水量增大
解析:1.B 2.D 3.C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出该湖泊为里海,位于中纬度地区,受盛行西风影响,湖面多风浪。图中湖泊北部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较小,湖床海拔较高,湖水较浅;南部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湖床海拔低,湖水较深。该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地区,湖泊冬季结冰。湖泊周围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较少,淡水注入少而蒸发大,湖水盐度较高,不能用于灌溉。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该湖盐度相对较高,图中④位于湖泊北部河流入湖口附近,淡水注入较多,湖水盐度较低,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第3题,20世纪30~50年代,里海沿岸地区大规模开垦,河流用水量增大,入湖径流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加剧。
(2018·石家庄二模)2016年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工程师利用档潮闸将海水引入内陆,帮助科威特在沙漠的盐沼上建造一座新的城市——海城,同时科学家也帮助培育适宜在该地沿岸地区种植的红树种子。如图示意海城位置和遥感影像。据此完成4~6题。
4.海城将海水引入内陆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地下水位,避免地面沉降
B.完善海运条件,营造避风港口
C.利于海水淡化,增加城市供水
D.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
5.适宜在该地种植的红树种子具有的显著特性是( )
A.喜光热耐干旱
B.根系发达,抗风性强
C.耐盐碱性更强
D.耐贫瘠土壤,生长快
6.海城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 )
A.干旱气候 B.强沙尘暴
C.石油污染 D.全球变暖
解析:4.D 5.C 6.D 第4题,根据图中科威特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判断出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将海水引入内陆可塑造滨海景观,调节城市气候。第5题,该地是热带沙漠气候,海水蒸发量大,盐度高,沿海地区的红树种子显著特性是耐盐碱性更强。第6题,海城是热带沙漠气候,石油资源丰富,气候干旱、强沙尘暴、石油污染问题目前就很严峻,题目要求是未来面临的主要威胁应是全球变暖。
(2018·唐山一模)如图示意的是由冰岛驶向甲、乙港口的海上运输线,该航线是“二战”期间重要的军事物资补给线。读图完成7~8题。
7.甲、乙港口气温存在差异,甲地1月平均气温高于乙地,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
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季风
8.由乙港口通往南部的1 100多千米的铁路,其沿线地区( )
①分布着波状起伏的沙漠 ②冬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
③分布着较茂密的针叶林 ④春秋季易受强沙尘暴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7.C 8.B 第7题,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看,该地位于北冰洋沿岸。该处1月气温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大,甲位于乙的西侧,受到暖流影响更大,因而气温较高。第8题,注意乙地位于(65°N,40°E)附近,向南1 100多千米的铁路,应该至55°N附近,此位置属于俄罗斯西部地区,降水较多而为针叶林分布区,因纬度高而冬季易受寒潮天气影响。
(2014·海南高考)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如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据此完成9~11题。
9.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 )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
10.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
A.可全年航行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
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 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
11.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
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
解析:9.D 10.C 11.B 第9题,由图可知,N为白令海峡,它既是北冰洋和太平洋分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第10题,北极航线只有夏季短暂时间能通航;北极航线浮冰较多,运行速度慢,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多;浮冰冲撞船体,破坏船只,维修费用较高;北极地区磁场较强,不宜使用罗盘指向。第11题,从日本到英国走北极航线比走其他航线距离近得多,运输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受益较大。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3·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 m,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如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8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解析:第(1)题,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且尼罗河与维多利亚湖之间有瀑布,由于河流落差大,水流急,阻碍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第(2)题,应从维多利亚湖的面积和生物资源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尼罗河鲈鱼大量繁殖可能给维多利亚湖其他鱼类带来不利影响,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减少甚至灭绝;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第(4)题,引进尼罗河鲈鱼对维多利亚湖沿岸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由于尼罗河鲈鱼品质优良、产量大,有利于出口创汇;可带动捕捞、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13.(2018·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地球上除了热带雨林,还有温带雨林。图1中的W岛是世界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地区之一。雨林中植被茂密但树种单一,冷杉、云杉等高大的针叶树种占绝对优势,只有在树木相对稀少的局部地带才能见到低矮的阔叶植物,这是此处雨林与热带及其他温带雨林最大的不同。云杉和冷杉林颜色暗绿,树冠浓密,透光量很小,林中阴暗潮湿,地衣、苔鲜随处可见。图2为W岛温带雨林局部景观图。
W岛东西部环境差异明显,冬季岛上平均气温2~4℃,西部在5℃以上,降水量西部沿海为2 000~3 000 mm,东部沿海只有600~800 mm。
(1)说明W岛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原因。(6分)
(2)分析该岛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多地区偏高的原因。(8分)
(3)推测W岛雨林分布的主要地区,并说明理由。(6分)
(4)分析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雨林地区树种单一的原因。(8分)
解析:第(1)题,W岛西部地区位于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较东部背风坡地区多。第(2)题,可以从洋流、地形等方面分析。第(3)题,雨林的形成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由材料可知W岛西部沿海地区水热条件较好。第(4)题,可从水热条件、光照条件、主要树种生长习性等角度展开分析。
答案:(1)年降水量西部多东部少。原因:西部处于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雨区),东部处于背风坡(雨影区)。
(2)W岛地处太平洋,浩瀚的海洋对气温有巨大的调节作用;东(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极冷空气的影响较小;沿岸海区有暖流经过,增温作用明显。
(3)雨林主要分布在W岛的西部沿海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冬季气温高,雨量充沛,植物生长的气候条件良好。
(4)(与热带雨林相比,)W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适合冷杉、云杉等针叶树种生长;阴雨天气较多、森林茂密,日照时间相对较短,低矮的阔叶植物因光照不足而分布稀少,但高大的冷杉、云杉等针叶树却能够获得较好的光照,成为主要树种。
第三讲世界重要国家
六个国家(日本、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巴西)的位置、范围和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
(一)位置与范围
1.位置: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125°E~150°E,25°N~45°N之间。
(2)海陆位置:东临A太平洋,西临B日本海。以G朝鲜海峡为界与韩国为邻。
2.范围:由C北海道岛、D本州岛、E四国岛、F九州岛四个大岛和数千个小岛及周围海域组成。
(二)地形特点
(三)气候
1.
2.气候特点:具有明显的海洋性。
(四)资源
森林、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五)农业
人多地少,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渔业发达,北海道渔场最大。
(六)工业
主要分布地区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五大工业区
a京滨工业区
b名古屋工业区
c阪神工业区
d濑户内海工业区
e北九州工业区
[特别提醒]
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带的原因
(1)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分布于沿海。
(2)日本矿产资源短缺,需要从国外进口。
(3)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依赖出口。
[对点训练]
1.如图是东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大致相同。回答(1)~(2)题。
(1)下列气候特征中,甲、乙、丙三地差异最明显的是( )
A.气温年较差
B.降水量的季节变化
C.夏季风的风向
D.高温期与多雨期的时间
(2)日本IT工业集中在丁岛,因此该岛被称为“硅岛”,其原因是该岛( )
①环境洁净 ②资源丰富 ③现代高速交通便利 ④劳动力丰富 ⑤科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1)A (2)B 第(1)题,由图可知,甲、乙、丙三地几乎位于同一纬度,三地均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盛行风向相同,但因由东向西,气候的大陆性越来越明显,因而气温年较差越来越大。故选A。第(2)题,IT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对环境、交通和科技要求高。故选B。
2.(2018·山东济宁模拟)日本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确立了“贸易立国”的发展战略。近年来,日本的对外经济结构已经从“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转换,进入由“贸易立国”转向“投资立国”的新阶段。读日本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回答(1)~(2)题。
(1)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其主要原因是 ( )
A.太平洋沿岸与其他大洲的距离较近
B.日本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依赖于国际市场
C.太平洋沿岸航线被称为“海上生命线”
D.各大河流注入太平洋,可实现河海联运
(2)日本许多汽车行业的知名企业纷纷到美国投资建厂,是因为美国( )
A.国土辽阔,资源丰富
B.经济发达,汽车市场广阔
C.生产成本低,规模效益大
D.汽车生产技术落后于日本
解析:(1)B (2)B 第(1)题,日本工业发展最大的不利条件是缺乏矿产资源,国内市场狭小,为发展工业依靠海运运进资源,并将成品输出,所以选B。第(2)题,因为美国经济发达,国民购买力强,汽车市场最广阔。
(一)三大地形区
A喜马拉雅山脉,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
(二)主要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三)五大作物
种类
分布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茶
东北部山坡
黄麻
恒河三角洲
(四)四大工业
部门
钢铁工业
棉纺织工业
麻纺织工业
新兴工业
分布
德干高原东北部
西部沿海平原
印度东北部
印度南部
(五)四大城市
1.新德里——首都。
2.a加尔各答——麻纺织工业中心。
3.b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
4.c班加罗尔——电子工业中心。
(六)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
1.优势: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英语普及、信息技术发展较早等。
2.涉及领域:信息技术、会计、金融、保险、制药、工业设计等。
3.产品特点:信息技术含量高、利润大,资源消耗少等。
[对点训练]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图1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2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第(1)题,通过气温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定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回答出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即可。第(2)题,读图可知,黄麻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其地形特征从地形、地势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结合黄麻产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可分析出其水文条件。第(4)题,甲城市为印度加尔各答市,其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可以从原料、交通、市场、劳动力等因素进行分析。
答案:(1)全年高温(各月气温均高于20 ℃),年降水量大(在1 600 mm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多(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海拔低于200 m),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一)地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东北部隔A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西临B波罗的海,西南临C黑海、D里海,北临E北冰洋。
陆地边境线漫长,面积较大的邻国有①中国、蒙古、②哈萨克斯坦、③乌克兰。
(二)地形与河流
1.地形:地形多样,平原面积广大,地势总体为西低东高。
(1)山脉:大高加索山、乌拉尔山,两者为亚欧两洲分界线。
(2)四大地形区:F东欧平原、G西西伯利亚平原、H中西伯利亚高原、I东西伯利亚山地。
2.四大河流:
名称
特点
a伏尔加河
欧洲最长河流,向南注入里海,水能丰富,内河航运便利
b鄂毕河
c叶尼塞河
d勒拿河
位于亚洲北部,向北注入北冰洋,冰封期长,存在凌汛现象,下游沼泽广布,航运价值低
3.湖泊:e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湖泊,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三)气候
1.总体特点:由于所处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因此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2.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北部的北冰洋沿岸为寒冷的极地气候;太平洋沿岸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南部地区为温带草原气候。
(四)农业
1.生产条件:
(1)优势:耕地面积广大。
(2)劣势: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2.主要农业地带:东欧平原、南部顿河流域。
3.主要农产品:小麦、甜菜、向日葵、亚麻、马铃薯。
(五)主要矿产
矿产
煤
石油
天然气
铁矿
分布
库兹巴斯
秋明油田
西西伯利亚
库尔斯克
(六)四大工业区的区位比较
工业区
主要工业部门
优势区位条件
圣彼得堡工业区
造船、电子、化工、宇航
临波罗的海,有优良的港口
莫斯科工业区
汽车、钢铁、电子
周围铁、石油丰富,铁路运输便利
乌拉尔工业区
钢铁、机械、石油
矿产资源丰富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
矿产资源丰富
(七)交通
(1)以铁路为主,主要铁路:西伯利亚大铁路。
(2)三大港口:圣彼得堡、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
[特别提醒]
俄罗斯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原因
俄罗斯领土东西绵长,地广人稀,经济发达,工业重心在欧洲部分,而矿产、能源等自然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部分,运量大,内河航运欠发达;公路运输不适合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对点训练]
(2014·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如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解析:第(1)题,沼泽的形成原因一般从地形、气候、水文和土壤等四个方面分析。河流流经地势平坦的平原,往往排水不畅,汛期河水易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纬度较高的地区,气温低而蒸发弱,且易形成地下冻土层,导致地表积水形成沼泽;有凌汛现象的河流在凌汛发生时河水泛滥,溢出两岸形成沼泽。第(2)题,流经平原的河流,水流平缓,侵蚀和搬运能力弱,河流含沙量小;流经山区、高原的河流,流速较快,侵蚀、搬运作用明显,因而河流含沙量大。第(3)题,鱼类资源的丰富程度取决于鱼类饵料(浮游生物)的丰富程度和水温的高低。因此,从纬度高低、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少等方面入手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主要位于10°S~40°S,115°E~150°E之间,南回归线和130°E穿过本区中部。东临甲太平洋,西临乙印度洋。
2.范围: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丙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
3.重要性: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船舶、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会处,因此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地形与河流
1.三大地形区:
方位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东部
A大分水岭
纵贯南北,一般海拔在800~1 000 m以上
中部
B大自流盆地
地形平坦,海拔在200 m以下,多自流井
西部
广阔的低矮高原
海拔在800~1 000 m,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
2.河流、湖泊:C墨累河为全国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大分水岭西侧,向西南注入印度洋。D北艾尔湖,为地势最低处。
(三)气候与植被
1.特点:热带面积广大,分布呈半环状。
2.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自然带
形成原因
东北沿海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的增温增湿
北部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草原带
夏季受西北风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
广大内陆和西北沿海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荒漠带
受副热带高气压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影响
东部沿海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四)经济发展状况
1.发达的农牧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发达的工矿业——“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五)人口和城市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特别提醒]
澳大利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因
(1)气候温暖湿润,适合人类居住。
(2)临海,良港多,交通便利。
(3)开发历史悠久。
[对点训练]
(2018·福建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长期存在露天种植西红柿的传统生产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南澳大利亚州沿海地区出现了一种“阳光+海水”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落日农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第一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的农场。
西红柿适应性强,最适宜在温度为20~25 ℃,空气湿度为45%~50%的环境中生长。落日农场利用温室进行西红柿的无土栽培,全年均可种植。该农场每年约出产1.7万吨高品质、无公害的西红柿,约占澳大利亚市场份额的15%。如图示意落日农场位置及其温室室内景观。
(1)分析落日农场选址于A处的有利自然条件。
(2)夏季,农场温室的地面铺满了饱吸海水的硬纸板。说明该措施对西红柿生长所起的作用。
(3)在澳大利亚沿海地区,采用“阳光+海水”的新型生产方式和传统生产方式均可种植西红柿。请你选择一种生产方式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落日农场占地面积大,利用聚光太阳能发电、海水淡化和温控温室来运营。由图可知,A处位于沙漠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阳光充足、太阳能丰富,同时, A处位于沿海,便于实施海水淡化,并且沙漠地区土地面积广,便于大规模生产。第(2)题,饱吸海水的硬纸板主要起抑制温室过高气温和增加温室湿度的作用。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回答合理即可。支持“阳光+海水”新型生产方式的理由主要从利用太阳能污染小,西红柿品质好,全年均可种植、单产高,产量稳定等方面阐述;支持传统生产方式的理由主要从生产经验丰富,对设备要求不高,提供就业岗位多等方面阐述。
答案:(1)A处干旱少雨,多晴天,太阳高度较大,光照充足,利于西红柿生长;太阳能丰富,利于太阳能发电,为农场提供能源;A处临海便于海水淡化,为西红柿种植提供水源; A处沙漠广布,土地面积广,便于大规模生产。
(2)夏季气温高、空气干燥,硬纸板里的海水蒸发,可起到抑制过高气温、保持适宜湿度的作用,有利于西红柿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3)选择“阳光+海水”的新型生产方式。理由:西红柿品质好,市场前景广阔;全年都可种植,单产高;受自然灾害影响小,产量稳定;利用清洁的太阳能,对环境污染小。(观点与理由要相符,任答其中3点即可)
或选择传统生产方式。理由: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农场对设备要求不高;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自动化程度低,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可以远离海岸布局,可选择的区域广。(观点与理由要相符,任答其中3点即可)
(一)范围和位置
1.范围
2.位置:本土主要位于30°N与50°N之间,以及120°W与70°W之间,40°N和100°W穿过本区中部。东临甲大西洋,西临乙太平洋。
(二)地形和河湖
1.地形与地形区
地形
主要地形区
地形特点
形成原因
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
海岸山、A落基山等平行山脉
海拔高,在1 000 m以上
板块碰撞挤压
中部以平原为主
西部为大平原,东部为B密西西比平原
地形平坦,海拔低
密西西比河冲积而成
东部以山地为主
C阿巴拉契亚山
海拔相对较低,多在1 000 m以下
内力作用形成褶皱,后经冰川、流水等外力侵蚀形成
2.河流
D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3.湖泊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群,是由过去冰川作用形成的。面积最大的是苏必利尔湖,除密歇根湖完整属于美国外,其他四个均为美加共有。
(三)气候
1.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南北狭长分布,自北而南分布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3.墨西哥湾沿岸: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四)美国地形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平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平洋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两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象。
2.东部山地的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但因东部山地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来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山地,进入内陆。
3.中部平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平原地势低平,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南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剧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如图所示:
(五)美国的专业化农业生产
分布
发展条件
乳畜带
五大湖及东北部地区
①气候较冷,无霜期短,生长期短;②土地较贫瘠,不宜于种植粮食,但适宜发展畜牧业;③工业集中,人口密集,畜产品市场广阔
玉米带
乳畜带以南,中央大平原中北部
①地势低平,土层深厚;②气候温和,雨量适中;③无霜期约半年;④大豆、玉米轮作
小麦区
中部、北部
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②雨热同期;③北部是春小麦、中部是冬小麦
棉花带
35°N以南
①热量充足;②无霜期200天以上;③春季降水多,秋季干燥,适合棉花生长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西部落基山高原盆地
①干旱少雨;②面积广阔,占全国1/3以上;③多天然牧场
(六)美国三大工业基地
三大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
南部地区
西部地区
分布范围
落基山脉以东的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东的南部地区
落基山脉以西的地区
自然条件
阿巴拉契亚山脉的煤矿,五大湖以西的铁矿;大西洋沿岸的优良港口,五大湖便利的水运系统;内地肥沃广阔的平原
密西西比河以西及墨西哥湾沿岸的石油、天然气
科迪勒拉山系的多种金属矿、加利福尼亚南部的石油、丰富的水能资源和森林资源
主要工业部门
汽车制造、钢铁、化学以及军事工业
石油、飞机、宇航、电子等工业
宇航、电子、飞机等工业
主要工业城市
纽约、芝加哥、底特律、匹兹堡
休斯敦、亚特兰大、达拉斯
洛杉矶、旧金山(“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西雅图
[对点训练]
(2018·西安模拟)中央谷地是纵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平原,位于海岸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从19世纪末开始种植果蔬,是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如图为部分谷地水系分布图,虚线为季节性河流。读图和A城市的气候资料(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月
4月
7月
10月
气温/℃
7.9
15.5
25.2
18.3
降水量/mm
81
36
0
20
(1)分析中央谷地平原成因。
(2)根据材料分析中央谷地气候类型及特点。
(3)描述该区水系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分析中央谷地成为美国重要的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谷地是由两侧山地抬升,中部断裂下陷形成的,又受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特点。根据表格中7月气温高,降水少,1月气温低,降水多,可确定此处为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3)题,水系分布特征可从图中读出来,水系分布不均匀,东侧支流多,西侧支流少;其成因主要从流域的地形、降水等因素分析。第(4)题,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主要从自然区位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区位条件包括地形、气候(光、热、水)、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等方面。
答案:(1)两侧山地抬升,中部谷地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形成平原。
(2)地中海气候。
特点: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3)水系分布不均,中央谷地东侧水系发达(密集)(支流众多),中央谷地西侧水系稀少(支流少),且多为季节性河流。
原因:东侧位于内华达山脉西侧,是西风带(西南风)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位于海岸山脉东侧,属于西风带背风坡,降水少。
(4)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谷地有丰富的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是美国少有的亚热带地区,亚热带水果蔬菜市场广阔;当地种植果蔬历史悠久;技术先进。(任答其中4点即可)
(一)位置
绝大部分位于0°和20°S之间,东临大西洋。
(二)地形与气候
面积占全国的
气候类型
巴西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
亚马孙平原
热带雨林气候
(三)河流
亚马孙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世界第二长河。
(四)人口
1.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2.人种:以混血种人为主,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
3.语言:以葡萄牙语为通用语言。
(五)农业
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咖啡、甘蔗、柑橘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六)矿产与工业
1.资源:铁矿储量大、质地优良,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水能丰富,与巴拉圭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2.工业及分布: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工业主要分布在邻近铁矿和海上交通便利的东南沿海地区。
(七)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1.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覆盖着地球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其中60%在巴西。
2.开发: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开发计划,使热带雨林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3.保护:制定了“我们的大自然计划”保护热带雨林。
[对点训练]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巴西和中国农业状况对比表
耕地面积/万公顷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6 100
6 500
8 000
7 800
9 400
中国
12 178
12 172
13 539
13 516
13 859
注:巴西粮食种植面积约占耕地面积的60%,中国约占70%。
粮食产量/万吨
年份
国家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巴西
11 660
13 800
14 000
16 300
19 300
中国
49 800
52 870
54 640
58 950
60 710
某中学地理小组查阅了巴西和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相关资料,结合对巴西地理环境条件的分析,认为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1)结合材料从农业生产条件角度,分析巴西粮食增产潜力巨大的原因。
(2)据图2、图3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巴西于2016年8月举办第31届夏季奥运会,届时将有大量游客来到巴西,这将会给巴西的社会和文化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粮食增产要从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由表中中国、巴西耕地面积及粮食产量的对比可以看出,巴西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农业技术发展的潜力大。由图1可以看出,巴西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 m以下,且主要位于热带地区,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大。第(2)题,由图2和图3可以看出,巴西1月降水量较多,7月降水量相对较少。巴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1月两种气候区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多;7月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受信风带控制,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少。第(3)题,有利影响主要有促进政府加大投资,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促进文化交流等。不利影响主要有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带来治安隐患等。
答案:(1)后备耕地数量大(可开垦土地面积广);单产较低,农业技术发展潜力大。
(2)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3)有利:促进文化交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不利:给社会治安带来隐患(给当地居民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奥斯汀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首府,人口约84万,半导体和计算机产业发展较快,又因濒临得州丘陵地形之起点,故有“硅丘”之称。休斯敦1900年有4.5万人,2014年城市人口总数达到220万人,休斯敦有38所高等院校,以其石油、航空工业和运河闻名世界,是世界著名港口。读图完成1~2 题。
1.休斯敦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亚、非人口大量迁入
C.国家人口政策影响 D.国内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入
2.与休斯敦相比,奥斯汀发展成为“硅丘”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工业少,环境优美 B.得州首府,有政策支持
C.交通更加便利 D.气候更加宜人
解析:1.D 2.A 第1题,由休斯敦人口数据可看出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人口的大量迁入。亚、非都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大量人口迁入,因此应是国内东北部人口大量迁入。第2题,由材料可知奥斯汀较休斯敦人口少、工业少,环境优美;硅丘是技术指向型工业,受政策影响较小;休斯敦交通更加便利;两地气候差别不大。
(2018·山东烟台模拟)读图,完成3~4题。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图中标示的某种作物与实际分布明显不符,该作物是( )
A.棉花 B.黄麻
C.茶叶 D.甘蔗
4.①②③④四城市中,IT产业比重较高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C 4.B 第3题,茶树适合生长在降水较多排水良好的丘陵山区。茶树主要分布在印度的东北部,而图中茶树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第4题,印度的IT产业主要在南部的班加罗尔,是印度的“硅谷”。
(2018·重庆调研)如图是世界某国(局部)自然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5~7题。
5.图中自然资源可能为油气资源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国石油的生产成本较高,其原因有( )
①冻土深厚,开采难度大 ②市场距离远,石油运费较高 ③分布分散,勘探难度大 ④技术落后,设备造价高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该国60°经线以东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下列关于其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资源品种单一,开发价值不高
B.自然条件差,开发易破坏环境
C.经济发展水平低,需求量较小
D.边境冲突频繁,开发缺乏安全性
解析:5.D 6.A 7.C 第5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俄罗斯,而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里海和东欧平原。第6题,俄罗斯石油资源分布在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区,这些地区多冻土分布,石油开采难度大、成本高;距离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市场较远,运输成本高;俄罗斯石油的分布比较集中;俄罗斯开采石油的技术水平高。第7题,俄罗斯60°经线以东地区气候寒冷,地广人稀,开发晚,经济落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小,所以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东部地区资源品种多样,开发价值高;开发自然资源对环境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与边境冲突无关。
(2018·邯郸模拟)草树是澳大利亚特有植物。耐火烧,火后易开花,花莛为开花部位。木质茎(树干)是由无数叶子基部剩余部分因黏液黏合堆积而成,高约6~9 m,成熟需上百年时间;茎上有1 m以上常绿草状叶子,细长如钢丝,是良好的插花花材。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地理事物分布范围与草树分布范围存在重叠的是( )
A.大堡礁 B.油橄榄
C.大分水岭 D.牧羊业
9.草树最有价值的开发方向是( )
A.园艺业 B.旅游业
C.畜牧业 D.医药业
解析:8.D 9.A 第8题,“茎上有1 m以上常绿草状叶子,细长如钢丝”,反映出适应热带草原气候,故可能与牧羊业分布区一致。第9题,“是良好的插花花材”,反映出可以利用其发展园艺业。
如图甲、乙两剖面图分别示意某两国地形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甲图所示国家工业( )
A.集中分布在三大工业区
B.西部工业区位于①山脉与大平原之间
C.洛杉矶是南部工业区的工业中心
D.首都华盛顿是东北部工业中心
11.甲、乙两剖面所在国家具有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
A.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B.具有“三低”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C.都保留有较多的独特古老生物种类
D.盆地或平原区都是种植业区
解析:10.A 11.B 第10题,据经纬度可知,甲图所示国家为美国,工业主要分布于东北部、南部和西部三大工业区;西部工业区位于西部太平洋沿海地区;洛杉矶是西部工业区的工业中心之一;华盛顿是美国的政治中心,工业实力不强。第11题,美国人口多分布在东北部;甲为美国,乙为澳大利亚,两国都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具有典型的“三低”特征;澳大利亚保留有独特的古老生物种类,但美国此特征不明显;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由于干旱而以粗放畜牧业为主。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针叶樱桃性喜光热,怕低温冷害,果实中维生素C(以下简称“Vc”)含量很高(相当于普通樱桃的190倍);果实娇嫩,紫外线越强,Vc含量越高,采摘后果实的Vc流失很快。
巴西彼得罗利纳(如图)是世界少有的针叶樱桃产区。当地经济落后,针叶樱桃主要用于手工制作果汁、果酱。中国曾尝试引种该地的针叶樱桃,但未获成功。2008年,中国Y企业在该地建立保健品生产基地,提取针叶樱桃中的Vc生产保健品。
(1)分析彼得罗利纳有利于针叶樱桃生长的光照条件。(8分)
(2)分析中国Y企业在彼得罗利纳建立保健品生产基地的原因。(9分)
(3)说明该保健品生产基地的建立对彼得罗利纳针叶樱桃产业的有利影响。(8分)
解析:第(1)题,针叶樱桃喜光热,怕低温冷害,故可结合当地的纬度、气候等因素,从光照强度、日照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题,可从当地的原料质量、交易成本、产业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可从促进针叶樱桃种植规模扩大、延长针叶樱桃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位于低纬高原,太阳高度较大;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时间长,紫外线强。
(2)彼得罗利纳原料(针叶樱桃)优质、充足;保健品体积小、质量轻,交通运输成本低;当地经济落后,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政策支持。
(3)针叶樱桃市场需求增加,种植面积扩大;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13.阅读日本河流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31分)
材料一 日本河流众多,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山区年降水量多达3 000 mm,而面临日本海的地区与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年降水量较少。
材料二 日本专门设有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该机构负责河流管理与流域综合开发,主要工作是:①用水权的管理与水权费的征收等;②河流设备设施的维护;……
(1)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4分)
(2)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4分)
(3)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平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9分)
(4)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8分)
(5)除了材料二中列举的工作外,根据流域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你认为日本河流水资源开发机构还可能进行哪些方面的工作?(至少答出两点)(6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为主,而且是季风气候,可得出其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流速、流量季节变化等主要河流特征。第(2)题,从河流特征可综合分析:航运价值低是由于河流短小,流速快造成的;流量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第(3)题,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太平洋沿岸为偏南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雨量大;而日本海沿岸为背风坡,降水少。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显得较为紧张主要是因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濑户内海南北两侧都有山脉,冬、夏季风影响都较小,故河流的降水补给均较少。第(5)题,注意是要求按河流综合开发的一般原则,其水资源开发机构可以进行的工作有保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政策与措施。
答案:(1)日本河流短;流域面积小;水流急;流量季节变化较明显。
(2)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3)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原因: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4)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平洋水汽。
(5)维护流域生态环境;统筹安排供水、发电、防洪等任务;制定流域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的政策与措施等。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