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提分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提分教程(湘教版)讲义:必修1第2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7讲
展开
第7讲 水循环
考纲展示
考查方向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以水循环图、示意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以示意图、景观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区域地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考查河流的补给来源与水循环的关系。
基础全面梳理
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包括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3.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1)水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2)使地表物质大规模运动,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和交换。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方式: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引水等。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经常出现严重的内涝。其原因之一是城市建设过程违背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城市地面大量硬化,导致雨水下渗困难,难以形成地下径流,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地面径流,在城市地势较低的地带形成内涝。
1.河流水与地下水一定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吗?
不一定。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主要看两者水位的高低关系,有些河段如黄河下游,河水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位,因而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目前人类活动只是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吗?
不是。目前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蒸发、大气降水、下渗、地下径流等都可产生影响。
3.外流区域只存在海陆间循环吗?
不是。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 水循环与人类社会
1.水循环的类型
续表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特点及意义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作用
典例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陆的台风)
2.“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参与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方式是地表径流。
改变地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思维探究]
[答案] (1)B (2)C (3)D
考向1 水循环与城乡建设
(2018·东北三校一模)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 ②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 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 ④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海绵公园”的解释可知: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故D项正确。
(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海绵公园”主要作用体现在当下大雨时,公园里的蓄水装置收纳、滞留积水,把雨水汇集到深埋地下的管道内,经过净化后,遇到干旱需要用水时,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等。因此“海绵公园”可调节地表径流,将雨水收集、储存于地下。图中a为地表径流,c为将雨水暂时储存于地下;f为水汽输送,d为大气降水。故A项正确。
考向2 水循环与农业生产
(2018·全国大联考)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A.物质迁移功能 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能量交换功能 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答案 A
解析 “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项正确;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B项错误;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C项错误;是水圈物质的迁移,没有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D项错误。
(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
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
答案 C
解析 “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C项正确;没有改变降水、蒸发、下渗环节,A、B、D三项错误。
图示法理解水循环
沼泽地的形成
内流河的断流
水库建设与水循环
城市内涝
植被破坏
—
考点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河流的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2015·全国卷Ⅱ)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3)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有(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维探究]
[答案] (1)C (2)B (3)C
考向1 陆地水体的转化
(2018·广东七校联合体考前冲刺)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3毫米,平均蒸发量2 349毫米。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湖中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质粘稠,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读图,完成(1)~(3)题。
(1)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叶尔羌河河水补给 B.冬季季节性积雪补给
C.山地降水 D.地下水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可知,该湖泊的补给稳定而可靠,是地下水补给的体现,故D项正确。
(2)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
A.沙漠千岛湖更靠近叶尔羌河,补给较多
B.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
C.沙漠千岛湖地区植被茂密,水源涵养作用强
D.沙漠千岛湖受塔克拉玛干沙漠侵蚀影响小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周边的水体可以顺地势补给湖泊,因而在周边地区干涸时,沙漠千岛湖同样水量丰富,故B项正确。
(3)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粘稠对水量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
B.阻隔湖水下渗
C.粘稠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
D.粘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
答案 B
解析 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粘稠,隔水性强,可阻隔湖水下渗,使湖泊水量相对稳定,B项正确,C项错误;A项不属于对水量的影响,粘稠土壤对地表径流无影响,A、D两项错误。
考向2 河流的补给来源
(2018·河南濮阳二模)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的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比重最大,故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项正确。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
答案 D
解析 流域内大量修建水库,水库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导致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减小,故D项正确。
考向3 河流的特征
下图为某外流水系河道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河床最低点的连线)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为该水系四大支流。读图,完成(1)~(3)题。
(1)四大支流中,落差相近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 D
解析 支流的落差是源头与干支流交汇处的高差,四条支流中落差相近的是甲和丁(约1 500米)。
(2)四大支流上游,最可能出现大面积沼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甲上游落差很小,说明地形平坦;且地势高,蒸发弱,易形成大面积沼泽。
(3)在整个水系中,河口一定( )
A.流量最大 B.泥沙最细
C.盐度最高 D.河道最宽
答案 C
解析 外流水系,河水全部为淡水,只有河口受海洋影响,盐度较高。
1.陆地水体之间的转换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及日变化都较大。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素能专项突破
图表解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答案] (1)D (2)B
河流流量过程图的判读流程
第一步: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一般图中纵坐标多为河流流量和降水量。
第二步: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与河流补给形式。
(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
第三步:确定河流所在区域气候特征。
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不同气候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不同,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也不同,据此可推断河流流域气候特征进而确定河流所在区域。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D
解析 由流量曲线图可看出:该地在暴雨过后,甲水文站洪峰高过乙水文站,且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差值大,由此可判断暴雨降在甲水文站的上游地区。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 C
解析 甲、乙之间的湖泊具有蓄洪的作用,使得流向乙水文站的流量大幅减少,水位差减小。
热点探究 海绵城市
2018年11月15日,《东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第四届市规委会第二次专项规划与环境艺术委员会会议审议。《规划》提出,全市共划定46个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区域,总面积达583.52平方千米。东莞市海绵城市建设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以上的雨水就近消纳和利用。同时,加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
1.因地制宜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
2.渗滤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
海绵城市建设有六字箴言“渗、滞、蓄、净、用、排”,渗滤系统放在了首位。
3.粗放式施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忌
(1)解决现有施工材料问题,实行规范化管理。
(2)科学拟定施工方案,严格把控施工环节。
(3)提升工程质量,增加工程检测频率。
(4)秉承“人与自然和谐”施工理念,做好环保工作。
4.管养维护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保障
(1)透水材料的维护。
(2)排泥设施清理淤泥。
(3)植物修护和管养。
(4)护坡的安全性。
(5)河道的底泥状况与河道湖泊的水质监控。
(6)地下水情的监控。
(7)雨水调控能力监控。
(8)土壤情况监控与土壤生物、微生物监控。
(2019·吉林市调研)2017年吉林省西部白城新区建设了“海绵城市”工程,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素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下图是“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1~3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直接作用最显著的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
答案 C
解析 地面工程改变不了大气环境,蒸发会有所减少,是因为下渗使得地表水减少,属于间接作用,排除A、B、D三项。通过材料信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可知,该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的下渗环节,故C项正确。
2.白城利于海绵城市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度慢
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可知,该地多旱多洪涝,水体下渗不畅,排水设施不完善,排除B项;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C项;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D项;该地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故A项正确。
3.白城地区,采取海绵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效益有( )
①减轻洪涝灾害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白城受洪涝灾害影响大,海绵城市建设可减轻洪涝灾害,①正确;海绵城市建设可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②正确;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建设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该地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情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可减轻风沙灾害,④正确;海绵城市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但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状况,⑤错误。
配套课时作业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18·新疆乌鲁木齐二诊)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 750米)和安那托利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 000米)的幼发拉底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上游,下游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乎没有水源汇入。下图为西亚两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幼发拉底河上游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盛行风带来的夏季降水 B.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
C.高山湖泊和地下水 D.高原山地积雪融水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幼发拉底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上游,上游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原山地积雪融水,D项正确;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A项错误;高原海拔约1 000米,缺少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B项错误;高山湖泊和地下水不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C项错误。
2.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河流,其水位最高的时段是( )
A.3月至5月 B.6月至8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答案 A
解析 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河流,主要补给来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量最大时段是春季,其水位最高的时段是3月至5月,北半球的春季,A项正确。
(2018·陕西咸阳二模)下图是某流域的某一水文站在2017年7月18日至20日的流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降雨停止多少小时后,水文站附近开始出现河水泛滥现象( )
A.9 B.18
C.27 D.36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降雨停止时间是18日12时,径流量超过河流满水位,是在19日6时。所以降雨停止18小时后,水文站附近开始出现河水泛滥现象,B项正确。
4.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洪峰点呈现向左偏移的情形,最可能反映下列那种现象( )
A.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测站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C.测站下游修建防洪堤
D.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 A
解析 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洪峰点呈现向左偏移的情形,最可能反映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洪峰提前到来,A项正确;测站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洪峰点向右偏移,且洪峰减弱,B项错误;测站下游修建防洪堤、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不影响测站的水位状况,C、D两项错误。
(2018·江苏无锡模拟)“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读“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 )
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
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
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
D.增大空气湿度,使城市雾日增多
答案 C
解析 “屋顶花园”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截留了部分雨水,减少了城市地面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植物能净化空气,减少灰霾天气;植物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减弱,雾日会减少;“屋顶花园”对房屋寿命影响不大。
6.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 )
A.深圳 B.温州
C.大连 D.酒泉
答案 D
解析 酒泉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蓄排水层和保湿层起不到多大作用。而选项中其他三个城市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酒泉多。故选D项。
(2019·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最终消失于内蒙古沙漠地区。近年来祁连山雪线上升,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的、重复的转化(下图)。据此完成7~9题。
7.近年来,黑河流域水循环(多年平均)情况正确的是( )
A.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B.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C.径流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D.径流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答案 B
解析 黑河流域水量收入项为降水量加冰川消融量,近年来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消融量减少,且黑河流经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因而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内流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零,径流量等于实际蒸发量。
8.每年3~5月黑河下游流量最小,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中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B.下游盆地降水量少
C.下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D.下游盆区蒸发量大
答案 A
解析 每年3~5月,区域气温回升,作物开始生长,中游农区进入春耕灌溉高峰,导致黑河下游流量最小。
9.据图比较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
A.中游流量小于下游 B.中游流速小于下游
C.中游下渗量小于下游 D.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材料,黑河为内流河,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小,中游流量大于下游,A项错误;中游落差大,流速大于下游,B项错误;图中显示中游砂层厚、地下水存储量大,中游下渗量大于下游,下渗量不是河流主要水文特征,C项错误;由于水源来自上游,故中游汛期早于下游,D项正确。
(2019·四川成都摸底)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壶口瀑布水量骤增,每秒流量达到2 440立方米,形成壮美瀑布群。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下图是区域水系分布图和壶口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桃花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丰富 B.季节性积雪融水多
C.上游冰凌消融 D.高山冰雪融水猛增
答案 C
解析 春季时,当地降水稀少,A项错误;该地区冬季降雪少,春季时基本没有季节性积雪融水,也没有高山冰雪融水,B、D两项错误;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气温回升,黄河的上游部分河段形成的冰凌会融化,形成汛期,故C项正确。
11.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因为夏季降水多,多暴雨,对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冲刷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增。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2018·福建福州5月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云南元阳(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600~2 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图乙)。
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8分)
(2)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6分)
(3)分析间伐对涵养水源的有利影响。(6分)
(4)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利用变得紧张。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
(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3)间伐可以疏化过密林木,增加林木通风采光,有利林木生长,提高涵养水源功能;间伐后的根系保存完好,带芽树桩还能萌发新枝,仍具有涵养水源能力。
(4)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少蒸发、蒸腾水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用水矛盾;破坏梯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建设水塘等储水设施等方法,满足用水需求。
解析 第(1)题,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牲畜粪便、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被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间伐通过降低林木密度,促进林木生长,从而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改水田为旱地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减少水域面积、破坏梯田景观等方面分析。另外,节约用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建蓄水池、提高节水意识等,没有必要将水田改为旱地。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位于俄罗斯境内,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河流全长3 688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2 540亿立方米,60%的水源来自融雪。伏尔加河河源处海拔仅有228米,而河口处低于海平面28米,河流流速缓慢,河道弯曲。在这个流域居住的6 450万人,约占俄罗斯人口的43%。干支流通航里程达3 260千米,通航期200多天,货运量占全国河运总量的一半以上。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矿产,工农业发达。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简要分析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的原因。(8分)
(2)推测伏尔加河伏尔加格勒至河口处的径流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10分)
(3)试指出萨马拉水文站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10分)
答案 (1)伏尔加河流域内人口数量多,人口稠密;为流域内的生产生活提供水资源;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伏尔加河世世代代地滋润着俄罗斯大地、哺育俄罗斯人民,成为俄罗斯文明发展的摇篮。
(2)径流量向下游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原因:该河段流域面积狭小,没有支流汇入;流经沙漠地区,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河流下渗量大。
(3)春季。原因:萨马拉上游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来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时,萨马拉上游地区降雪量较多,而气温较低,积雪量大,春季时,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形成径流;萨马拉上游区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来水多;萨马拉下游地区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且河道弯曲,不利于径流下泄,抬高河流水位。
解析 第(1)题,“母亲河”主要体现在河流对流域人口的养育。从人口密集、提供水源、水运以及早期文明源地等角度分析。第(2)题,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主要从补给、蒸发、下渗等,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即可。由材料分析可知,伏尔加河伏尔加格勒至河口河段,流域面积狭小,没有支流汇入;而且流经沙漠地区,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河流下渗量大。第(3)题,水位高与来水量大,径流下泄慢有关。材料提及60%的水源来自融雪,同时上游汇水面积大,春季气温回升后来水量大,故春季河流水位最高;地势落差小而河流下泄慢,抬高了河流水位。
考纲展示
考查方向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以水循环图、示意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以示意图、景观图、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区域地图、热点材料为背景,考查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考查河流的补给来源与水循环的关系。
基础全面梳理
1.概念: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
2.主要环节:包括①蒸发,②降水,③水汽输送,④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
3.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1)水以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形成了总量平衡的循环运动。
(2)使地表物质大规模运动,塑造地表形态。
(3)伴随着能量在地理环境中的转化和交换。
(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方式: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增雨及跨流域引水等。
近年来许多大城市经常出现严重的内涝。其原因之一是城市建设过程违背了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城市地面大量硬化,导致雨水下渗困难,难以形成地下径流,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地面径流,在城市地势较低的地带形成内涝。
1.河流水与地下水一定存在相互补给的关系吗?
不一定。河流水与地下水的补给主要看两者水位的高低关系,有些河段如黄河下游,河水水位始终高于地下水位,因而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目前人类活动只是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吗?
不是。目前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蒸发、大气降水、下渗、地下径流等都可产生影响。
3.外流区域只存在海陆间循环吗?
不是。外流区域既存在海陆间循环,又存在陆地内循环,但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内流区域以陆地内循环为主。
考点深度研析
考点 水循环与人类社会
1.水循环的类型
续表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特点及意义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作用
典例
长江参与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夏季风参与了水循环的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未登陆的台风)
2.“三看”法判断水循环的类型
一看发生的领域:位于海洋上、陆地上还是海洋与陆地之间;二看水循环的环节:海陆间循环参与的环节最多,陆地内循环比海上内循环多植物蒸腾这一环节;三看参与水量的多少:海上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参与水量最少。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几乎没有影响,最主要的影响方式是地表径流。
改变地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思维探究]
[答案] (1)B (2)C (3)D
考向1 水循环与城乡建设
(2018·东北三校一模)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以下关于“海绵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 ②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 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 ④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中“海绵公园”的解释可知: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故D项正确。
(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正确的是( )
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海绵公园”主要作用体现在当下大雨时,公园里的蓄水装置收纳、滞留积水,把雨水汇集到深埋地下的管道内,经过净化后,遇到干旱需要用水时,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等。因此“海绵公园”可调节地表径流,将雨水收集、储存于地下。图中a为地表径流,c为将雨水暂时储存于地下;f为水汽输送,d为大气降水。故A项正确。
考向2 水循环与农业生产
(2018·全国大联考)浙江宁波的甬城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不用生长激素的“四不用”农场利用人工蓄水池进行蓄水,通过引水渠流入蔬菜区进行灌溉,再流经养鸭的水禽区和养鸡区,含有鸡鸭粪便的水最后进入鱼塘,作为鱼的饲料。鱼塘的水通过过滤池净化后,又重新用来灌溉,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过程。下图为“四不用”农场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 )
A.物质迁移功能 B.固液气三态的转化功能
C.能量交换功能 D.联系地球外部圈层功能
答案 A
解析 “四不用”农场能够建立物尽其用的生态链,利用的是水循环具有的物质迁移功能,不仅是水体的迁移,还有水中所含的养分、饵料等的迁移,A项正确;循环中不存在三态的转化,B项错误;不能体现能量交换功能,C项错误;是水圈物质的迁移,没有联系地球外部其他圈层,D项错误。
(2)“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 )
A.降水环节 B.蒸发环节
C.径流环节 D.下渗环节
答案 C
解析 “四不用”农场禽蛋鱼菜的循环生产模式改造的是水循环中的径流环节,使水流沿设定的方向,循环运动,C项正确;没有改变降水、蒸发、下渗环节,A、B、D三项错误。
图示法理解水循环
沼泽地的形成
内流河的断流
水库建设与水循环
城市内涝
植被破坏
—
考点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河流的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2.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水系特征
(2015·全国卷Ⅱ)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3)题。
(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2)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3)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有(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维探究]
[答案] (1)C (2)B (3)C
考向1 陆地水体的转化
(2018·广东七校联合体考前冲刺)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3毫米,平均蒸发量2 349毫米。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湖中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质粘稠,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读图,完成(1)~(3)题。
(1)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叶尔羌河河水补给 B.冬季季节性积雪补给
C.山地降水 D.地下水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可知,该湖泊的补给稳定而可靠,是地下水补给的体现,故D项正确。
(2)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
A.沙漠千岛湖更靠近叶尔羌河,补给较多
B.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
C.沙漠千岛湖地区植被茂密,水源涵养作用强
D.沙漠千岛湖受塔克拉玛干沙漠侵蚀影响小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周边的水体可以顺地势补给湖泊,因而在周边地区干涸时,沙漠千岛湖同样水量丰富,故B项正确。
(3)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粘稠对水量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 )
A.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
B.阻隔湖水下渗
C.粘稠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
D.粘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
答案 B
解析 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粘稠,隔水性强,可阻隔湖水下渗,使湖泊水量相对稳定,B项正确,C项错误;A项不属于对水量的影响,粘稠土壤对地表径流无影响,A、D两项错误。
考向2 河流的补给来源
(2018·河南濮阳二模)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24%,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15%。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河夏、秋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2%,冬季径流量约为年总径流量的30%,但总径流量变化较小。下图为第聂伯河部分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冰川融水补给 B.雨水补给
C.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前,第聂伯河的春季径流量占年径流总量比重最大,故第聂伯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项正确。
(2)20世纪90年代以后,第聂伯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流域降水量增加 B.全球气候变暖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大量修建水库
答案 D
解析 流域内大量修建水库,水库具有调节径流的作用,导致径流量的季节分配差异减小,故D项正确。
考向3 河流的特征
下图为某外流水系河道纵剖面(从河源到河口,河床最低点的连线)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为该水系四大支流。读图,完成(1)~(3)题。
(1)四大支流中,落差相近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答案 D
解析 支流的落差是源头与干支流交汇处的高差,四条支流中落差相近的是甲和丁(约1 500米)。
(2)四大支流上游,最可能出现大面积沼泽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甲上游落差很小,说明地形平坦;且地势高,蒸发弱,易形成大面积沼泽。
(3)在整个水系中,河口一定( )
A.流量最大 B.泥沙最细
C.盐度最高 D.河道最宽
答案 C
解析 外流水系,河水全部为淡水,只有河口受海洋影响,盐度较高。
1.陆地水体之间的转换
(1)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因其为“地上河”,只存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2)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2)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①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较大。
②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冬季气温在0 ℃以下,河流出现断流)—河流径流量小,径流量年际变化较小,季节变化及日变化都较大。
(3)河流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延缓并削减洪峰。
②地下水补给: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来源,与河流有互补作用。
素能专项突破
图表解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2016·江苏高考)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2)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答案] (1)D (2)B
河流流量过程图的判读流程
第一步: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一般图中纵坐标多为河流流量和降水量。
第二步: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与河流补给形式。
(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
第三步:确定河流所在区域气候特征。
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不同气候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不同,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也不同,据此可推断河流流域气候特征进而确定河流所在区域。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答案 D
解析 由流量曲线图可看出:该地在暴雨过后,甲水文站洪峰高过乙水文站,且最高水位与最低水位差值大,由此可判断暴雨降在甲水文站的上游地区。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答案 C
解析 甲、乙之间的湖泊具有蓄洪的作用,使得流向乙水文站的流量大幅减少,水位差减小。
热点探究 海绵城市
2018年11月15日,《东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通过第四届市规委会第二次专项规划与环境艺术委员会会议审议。《规划》提出,全市共划定46个海绵城市近期建设的重点区域,总面积达583.52平方千米。东莞市海绵城市建设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以上的雨水就近消纳和利用。同时,加强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内涝防治标准达到50年一遇。
1.因地制宜是建设海绵城市的核心
2.渗滤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
海绵城市建设有六字箴言“渗、滞、蓄、净、用、排”,渗滤系统放在了首位。
3.粗放式施工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大忌
(1)解决现有施工材料问题,实行规范化管理。
(2)科学拟定施工方案,严格把控施工环节。
(3)提升工程质量,增加工程检测频率。
(4)秉承“人与自然和谐”施工理念,做好环保工作。
4.管养维护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保障
(1)透水材料的维护。
(2)排泥设施清理淤泥。
(3)植物修护和管养。
(4)护坡的安全性。
(5)河道的底泥状况与河道湖泊的水质监控。
(6)地下水情的监控。
(7)雨水调控能力监控。
(8)土壤情况监控与土壤生物、微生物监控。
(2019·吉林市调研)2017年吉林省西部白城新区建设了“海绵城市”工程,白城市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当地素有“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之说,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的说法。下图是“海绵城市”中关于“透水路面”的设计方案。据此完成1~3题。
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直接作用最显著的是( )
A.水汽输送 B.降水
C.下渗 D.蒸发
答案 C
解析 地面工程改变不了大气环境,蒸发会有所减少,是因为下渗使得地表水减少,属于间接作用,排除A、B、D三项。通过材料信息“海绵城市”“透水路面”可知,该工程主要影响水循环的下渗环节,故C项正确。
2.白城利于海绵城市发挥作用的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度慢
B.原有管网基础设施较完善,利于排水
C.降水集中,多暴雨
D.有季节性冻土,保水量大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信息“十年九旱,一年不旱,河水泛滥”可知,该地多旱多洪涝,水体下渗不畅,排水设施不完善,排除B项;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强度大,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C项;季节性冻土不利于水体下渗,排除D项;该地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东麓平原区,地形平坦,地表水流速慢,利于下渗,故A项正确。
3.白城地区,采取海绵城市建设可能带来的效益有( )
①减轻洪涝灾害 ②增加空气的湿度 ③增加城市植被覆盖率 ④减轻风沙影响 ⑤解决当地水资源不足问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白城受洪涝灾害影响大,海绵城市建设可减轻洪涝灾害,①正确;海绵城市建设可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②正确;读图可知,海绵城市建设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率;该地原有“一年两阵风,一次刮半年”情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可减轻风沙灾害,④正确;海绵城市工程可缓解水资源短缺状况,但不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状况,⑤错误。
配套课时作业
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1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2018·新疆乌鲁木齐二诊)发源于亚美尼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 750米)和安那托利亚高原(平均海拔约1 000米)的幼发拉底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上游,下游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乎没有水源汇入。下图为西亚两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幼发拉底河上游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盛行风带来的夏季降水 B.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
C.高山湖泊和地下水 D.高原山地积雪融水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幼发拉底河水源补给主要来自上游,上游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原山地积雪融水,D项正确;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A项错误;高原海拔约1 000米,缺少高山永久性冰川融水,B项错误;高山湖泊和地下水不是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C项错误。
2.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河流,其水位最高的时段是( )
A.3月至5月 B.6月至8月
C.9月至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答案 A
解析 流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河流,主要补给来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量最大时段是春季,其水位最高的时段是3月至5月,北半球的春季,A项正确。
(2018·陕西咸阳二模)下图是某流域的某一水文站在2017年7月18日至20日的流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降雨停止多少小时后,水文站附近开始出现河水泛滥现象( )
A.9 B.18
C.27 D.36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降雨停止时间是18日12时,径流量超过河流满水位,是在19日6时。所以降雨停止18小时后,水文站附近开始出现河水泛滥现象,B项正确。
4.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洪峰点呈现向左偏移的情形,最可能反映下列那种现象( )
A.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B.测站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C.测站下游修建防洪堤
D.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答案 A
解析 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状态下,洪峰点呈现向左偏移的情形,最可能反映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洪峰提前到来,A项正确;测站上游修建大型水库,洪峰点向右偏移,且洪峰减弱,B项错误;测站下游修建防洪堤、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不影响测站的水位状况,C、D两项错误。
(2018·江苏无锡模拟)“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读“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5.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 )
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
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
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
D.增大空气湿度,使城市雾日增多
答案 C
解析 “屋顶花园”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截留了部分雨水,减少了城市地面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植物能净化空气,减少灰霾天气;植物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减弱,雾日会减少;“屋顶花园”对房屋寿命影响不大。
6.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 )
A.深圳 B.温州
C.大连 D.酒泉
答案 D
解析 酒泉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蓄排水层和保湿层起不到多大作用。而选项中其他三个城市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酒泉多。故选D项。
(2019·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最终消失于内蒙古沙漠地区。近年来祁连山雪线上升,黑河中游盆地是我国著名灌溉农业区,在黑河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有规律的、重复的转化(下图)。据此完成7~9题。
7.近年来,黑河流域水循环(多年平均)情况正确的是( )
A.降水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B.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C.径流量小于实际蒸发量
D.径流量大于实际蒸发量
答案 B
解析 黑河流域水量收入项为降水量加冰川消融量,近年来祁连山雪线上升,冰川消融量减少,且黑河流经地区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因而降水量小于实际蒸发量;内流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零,径流量等于实际蒸发量。
8.每年3~5月黑河下游流量最小,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中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B.下游盆地降水量少
C.下游盆地进入春灌高峰 D.下游盆区蒸发量大
答案 A
解析 每年3~5月,区域气温回升,作物开始生长,中游农区进入春耕灌溉高峰,导致黑河下游流量最小。
9.据图比较黑河中下游水文特征,正确的是( )
A.中游流量小于下游 B.中游流速小于下游
C.中游下渗量小于下游 D.中游汛期早于下游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示材料,黑河为内流河,故越往下游水量越小,中游流量大于下游,A项错误;中游落差大,流速大于下游,B项错误;图中显示中游砂层厚、地下水存储量大,中游下渗量大于下游,下渗量不是河流主要水文特征,C项错误;由于水源来自上游,故中游汛期早于下游,D项正确。
(2019·四川成都摸底)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壶口瀑布水量骤增,每秒流量达到2 440立方米,形成壮美瀑布群。由于恰逢沿岸山桃花盛开,故被称为“桃花汛”。下图是区域水系分布图和壶口瀑布景观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桃花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丰富 B.季节性积雪融水多
C.上游冰凌消融 D.高山冰雪融水猛增
答案 C
解析 春季时,当地降水稀少,A项错误;该地区冬季降雪少,春季时基本没有季节性积雪融水,也没有高山冰雪融水,B、D两项错误;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气温回升,黄河的上游部分河段形成的冰凌会融化,形成汛期,故C项正确。
11.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B
解析 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因为夏季降水多,多暴雨,对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冲刷作用强,河流含沙量大增。
二、综合题(共2题,共56分)
12.(2018·福建福州5月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云南元阳(图甲)哈尼梯田主要种植水稻,总面积约100万亩,全部镶嵌在海拔600~2 000米之间的山坡上,具有“森林—村寨—梯田—河流”的垂直景观结构(图乙)。
当地的生产生活顺应自然规律:重视对森林的保护,仅允许在人工林放牧及间伐取材(对过密的林木进行疏化采伐,并留下一定高度的带芽树桩);同时梯田长年泡水且利用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入田实现自然施肥。
(1)阐述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8分)
(2)分析当地雨季实施自然施肥的原因。(6分)
(3)分析间伐对涵养水源的有利影响。(6分)
(4)随着人口的增加,当地水资源利用变得紧张。为节约用水,有人建议改水田为旱地,但遭到反对。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当地地处热带)水田长年泡水,(低海拔水田)蒸发、蒸腾旺盛;大量水蒸气沿山坡(峡谷)上升,在高海拔地区形成降水;降水落到地面形成地表和地下径流,并逐级灌溉(补给)水田;水田滞留水流增加下渗,补给地下径流;(水田多余的水)最终汇入江河。
(2)当地雨季(夏季)高温多雨,为水稻的生长旺季,对肥料需求量大;高山森林区枯枝落叶、牲畜粪便积累丰富,村寨生活污水、有机废物排放量大;经雨水冲洗,形成肥沃水流,汇入梯田满足水稻生长需要。
(3)间伐可以疏化过密林木,增加林木通风采光,有利林木生长,提高涵养水源功能;间伐后的根系保存完好,带芽树桩还能萌发新枝,仍具有涵养水源能力。
(4)改水田为旱地,将减少当地水域面积,减少蒸发、蒸腾水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加剧用水矛盾;破坏梯田景观,减少旅游收入;可以通过节约用水、建设水塘等储水设施等方法,满足用水需求。
解析 第(1)题,水循环过程主要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下渗等,结合材料从以上方面分析水田参与的水循环过程即可。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的关键是雨季雨水冲洗地表污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表污物指枯枝落叶、牲畜粪便、村民生活污水等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被雨水冲刷后,被水流带到地势较低的水田,实现自然施肥。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间伐通过降低林木密度,促进林木生长,从而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改水田为旱地的不利影响,主要从减少水域面积、破坏梯田景观等方面分析。另外,节约用水的方式很多,比如建蓄水池、提高节水意识等,没有必要将水田改为旱地。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大河,位于俄罗斯境内,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河流全长3 688千米,流域面积138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2 540亿立方米,60%的水源来自融雪。伏尔加河河源处海拔仅有228米,而河口处低于海平面28米,河流流速缓慢,河道弯曲。在这个流域居住的6 450万人,约占俄罗斯人口的43%。干支流通航里程达3 260千米,通航期200多天,货运量占全国河运总量的一半以上。流域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钾、磷等矿产,工农业发达。下图为伏尔加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简要分析伏尔加河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河”的原因。(8分)
(2)推测伏尔加河伏尔加格勒至河口处的径流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10分)
(3)试指出萨马拉水文站水位最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10分)
答案 (1)伏尔加河流域内人口数量多,人口稠密;为流域内的生产生活提供水资源;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伏尔加河世世代代地滋润着俄罗斯大地、哺育俄罗斯人民,成为俄罗斯文明发展的摇篮。
(2)径流量向下游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原因:该河段流域面积狭小,没有支流汇入;流经沙漠地区,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河流下渗量大。
(3)春季。原因:萨马拉上游地区的河流主要补给来源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冬季时,萨马拉上游地区降雪量较多,而气温较低,积雪量大,春季时,气温回升,积雪迅速融化形成径流;萨马拉上游区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来水多;萨马拉下游地区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慢,且河道弯曲,不利于径流下泄,抬高河流水位。
解析 第(1)题,“母亲河”主要体现在河流对流域人口的养育。从人口密集、提供水源、水运以及早期文明源地等角度分析。第(2)题,影响河流径流量的因素主要从补给、蒸发、下渗等,结合图示信息分析即可。由材料分析可知,伏尔加河伏尔加格勒至河口河段,流域面积狭小,没有支流汇入;而且流经沙漠地区,降水量少,蒸发旺盛,河流下渗量大。第(3)题,水位高与来水量大,径流下泄慢有关。材料提及60%的水源来自融雪,同时上游汇水面积大,春季气温回升后来水量大,故春季河流水位最高;地势落差小而河流下泄慢,抬高了河流水位。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