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新创新大一轮复习课改省份专用版讲义:第一部分第二章第三讲 气压带和风带
展开第三讲 气压带和风带
理清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
[由图忆知]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2)六个风带
(3)季节移动规律: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别提醒]
(1)全球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气压带、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也表现为高压和低压相间分布。
(2)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 形成的气候类型 | 气候特点 |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热带雨林气候 | 终年高温多雨 |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 热带沙漠气候 | 全年炎热,干旱少雨 |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 冰原气候 |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全年温和多雨 |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 形成的气候类型 | 气候特征 |
赤道低气压带 | 热带草原气候 | 高温多雨为湿季 |
信风带 | 高温少雨为干季 | |
西风带 | 地中海气候 | 冬季温和多雨 |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夏季炎热干燥 |
题组练通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解析:1.B 2.B 第1题,先根据纬度判断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再根据盛行风的偏转方向判断该气压带位于北半球。第2题,图中M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的冬季气压带分布情况,N气压带反映了北半球夏季的气压带分布情况。
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解析:3.A 4.B 第3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第4题,图示乙、丙、丁分别为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若在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不总是高温少雨;南亚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
弄明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的形成 |
[由图忆知]
1.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的影响。
(1)北半球:→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
(2)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
2.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1)M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快,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
(2)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3)此时,东亚盛行A西北风,南亚盛行B东北风。
3.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1)N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快,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
(2)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3)此季节,东亚盛行C东南风,南亚盛行D西南风。
题组练通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2.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解析:1.A 2.B 第1题,仔细读图,可知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所以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所以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暖湿,故A项正确。第2题,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的原因可以推断图中盛行风①的成因。该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季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与海陆轮廓无关。
读等压线图,回答3~4题。
3.图中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
A.亚洲高压 B.亚速尔高压
C.夏威夷高压 D.印度低压
4.当该地气压强盛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我国长江正处于枯水期
B.此时南极洲气候正好有利于科学考察
C.此时一艘海轮经过马六甲海峡后向波斯湾航行正好是顺水
D.此时印度进入多雨季节
解析:3.C 4.D 第3题,根据等压线数值和气压中心的经纬度位置,可判定该气压中心为夏威夷高压。第4题,当夏威夷高压强盛时,正值北半球的夏季。我国长江枯水期出现在冬季,A错;南极洲正值极夜时期,不利于科学考察,B错;海轮经马六甲海峡后向波斯湾航行,航向自东向西,受季风洋流影响,逆水逆风,C错;印度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D对。
(2015·重庆高考)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5.“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选A 题干中提到“露气寒冷,将凝结”说明气温较低,寒露节气在我国的秋季,所以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为蒙古高压(或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重难点一 准确把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典题示例]———————————————————
(2017·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如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解析] 要分析风的成因需要分析风从哪里来,再具体分析其影响因素。首先需要考虑大气环流,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其次需要考虑地形对风的影响,从图中可知,惠灵顿处在海峡,狭管效应加快了风速;另外,从材料中可知,惠灵顿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师说技法]——————————————————
四步法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第一步,抓“动力”——突破气压带的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如赤道低气压带;温度低,气压高,如极地高气压带。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下沉,则气压高,如副热带高气压带;气流上升,则气压低,如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步,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第三步,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
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
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
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第四步,抓“移动”——突破季节变化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如下图所示:
—————————[集训过关]——————————————————————
如图为近地面与3 0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a、b、c位于同一纬度,则下列情形可能出现的是( )
①a、c代表冬季的海洋 ②a、c代表夏季的海洋 ③b代表白天的陆地 ④b代表晚上的陆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若a、b、c位于同一条经线上,且a、b、c三地之间形成的环流属于三圈环流的一部分,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c之间的距离接近6 660 km
B.近地面大气可能由b向a、c流动
C.a、b和c、b之间一定盛行信风
D.a、c所代表的气压带移动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1.B 2.A 第1题,据材料可知,该图为近地面与3 000 m高空垂直气压差示意图,同一垂直面上,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另外,如果近地面是高压,3 000 m高空就是低压,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就大;如果近地面是低压,3 000 m高空就是高压,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就小。读图可知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所以不可能是冬季的海洋,因为冬季的海洋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垂直气压差小;a、c两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差大,最可能是夏季的海洋,因为夏季海洋气温比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垂直气压差大;b地气压差小,可能是白天的陆地,因为白天陆地气温高,近地面气压低,高空气压高,所以气压差小。第2题,综合上题分析可知,a、c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三圈环流每两个气压带之间相差约30°,同一经线上,相差1°,距离相差约111 km,所以a、c之间的距离接近6 660 km;由于a、c近地面为高压,b近地面为低压,所以a、c两地气流流向b地;a、b和c、b之间可能盛行信风,也可能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a、c所代表的气压带向同一个方向移动。
(2013·全国卷Ⅱ·节选)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如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下题。
3.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选D S市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重难点二 对比探究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师说技法]————————————————————
(一)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季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二)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
项目 | 东亚季风 | 南亚季风 | |||
季节 | 冬季 | 夏季 | 冬季 | 夏季 | |
风向 | 西北风 | 东南风 | 东北风 | 西南风 | |
源地 | 蒙古、西伯利亚 | 太平洋 |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 印度洋 | |
成因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
性质 | 寒冷干燥 | 温暖湿润 | 温暖干燥 | 高温高湿 | |
比较 |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 |||
分布 |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 |||
气候类型 |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 热带季风气候 | |||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有利 | 雨热同期 | |||
不利 | 旱涝、寒潮等灾害 | 旱涝灾害 | |||
[特别提醒]
东亚和南亚的冬季风在风向、性质及势力方面的不同,根本原因在于距冬季风源地不同,南亚地区纬度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较远,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逐渐由西北风偏转成东北风,气流也变得温暖干燥,势力相对减弱,弱于势力强大的夏季风(西南季风)。
—————————————[典题示例]——————————————————
(2015·安徽高考·节选)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学解题]
第一步:审题干
该地区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
第二步:析图表
图示地区主要位于10°N到北回归线之间,经度为100°E附近,联系经纬度,结合泰国湾可确定该地区为东南亚。
第三步:联知识
该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丰沛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降水。
[答案] D
—————————————[集训过关]——————————————————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2 题。
1.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2.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解析:1.C 2.D 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第2题,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回答3~5题。
3.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C.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
D.②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4.1月③地的盛行风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5.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
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
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解析:3.C 4.C 5.D 第3题,①地位于我国东部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②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第4题,根据陆地轮廓判断,③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因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月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北风。第5题,①地为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②地为南半球地中海气候,高温不同期,但多雨期都是7月左右。
降水的影响因素分析
—————————————[典题感悟]———————————————————
(2017·全国卷Ⅲ·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 ℃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如图)。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解析] 读图可知,河流北部的支流较多,南部支流较少,可以判断出其北部的降水较多,其原因是额尔齐斯河右岸(北岸)为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答案] 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成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归纳点拨]——————————————————
1.大气环流
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其常考的分析术语如下:
(1)终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西风带控制时间长,降水多。
(2)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
(3)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多。
(4)夏季受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
(5)受信风影响,降水少;沿海地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2.海陆位置
海陆位置即距海远近的不同,这使得陆地受到海洋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降水量分布也会产生差异:副热带少雨带的大陆东部多雨,温带多雨带的大陆内部少雨。其常考的分析术语如下:
(1)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2)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3.地形
(1)坡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例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形成原因是其位于来自海洋的暖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还受到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
(2)地势高低
在山地一定高度的范围内,降水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在达到最大降水高度后,随高度的升高降水减少。例如,喜马拉雅山山麓至山顶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差别: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增加,到了海拔1 000~1 500 m,降水量达到最大,而后降水量随高度增加而减少。
(3)其常考的分析术语如下:
①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
③赤道附近,地势高,对流减弱,降水少。
4.洋流
其常考的分析术语如下:
(1)暖流增温增湿,降水较多。
(2)寒流降温减湿,降水较少。
5.植被
如果地表植被覆盖率高(或者水面宽广),就会增大蒸腾(发)量,空气湿度增大,从而增加降水量;反之,如果地面植被遭到破坏(或水面减少),空气就会变得干燥,导致降水量减少。其常考的分析术语如下:
(1)植被覆盖率高(低),降水多(少)。
(2)水域广,降水多;反之少。
6.人类活动
人类一般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间接影响降水。例如,植树造林或大规模砍伐森林、修建水库、围湖造田、疏干沼泽等,进而影响降水量(降水量增加或减少)。其常考的分析术语如下:
(1)城市湿岛、雨岛效应,多上升气流,降水多。
(2)植被破坏,地面缺乏保护,气候干旱。
(3)兴修水库,降水增多。
(4)围湖造田,降水减少。
—————————————[迁移应用]———————————————————
甲、乙两图分别为我国北纬30°附近两个省级行政中心年内气温曲线与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1~2题。
1.甲图代表城市的夏季夜雨率高达80%,下列对其形成原因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地处山间河谷地带 B.白天光照非常强烈
C.西南季风夜晚到达 D.高原热力环流影响
2.乙图代表城市的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冷空气最强盛 B.对流雨最旺盛
C.气旋活动频繁 D.准静止锋影响
解析:1.C 2.C 第1题,根据甲图信息及位于北纬30°附近可以判断该城市是拉萨。夜雨率高达80%的主要原因有白天光照强烈、山谷风及高原热力环流影响,西南季风不会只在夜晚到达。第2题,乙图代表城市年降水量大,可能为沿海城市,9月份降水量大的原因应该是此时台风多,台风带来的降水多。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墨西哥高原东、西、南三面被山脉环绕,高原边缘山脉的外侧陡峭,内侧平缓宽广。下图为墨西哥高原地形图(单位:m)和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分析甲、乙两地年降水差异的成因。
解析:由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地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年降水量小;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甲地受从墨西哥湾来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较多。乙地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年降水量大;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答案:甲地年降水量小,主要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乙地年降水量大,主要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