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01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02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展开

    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以区域气象灾害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气象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防御措施;以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材料为载体,考查水资源的

    特点、利用问题及其合理利用的措施。2015·全国卷·T892015·全国卷·T37(3)(4)

    1.综合思维:知道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概念利用人地关系思想分析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与防御措施。

    2地理实践力: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分析资源优势,或灾害类型,制定资源战略或灾害防御措施。

    3人地协调观:树立保护自然资源、促进人地协调的发展观。

    知识点一| 寒潮

    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1)发生时间:秋冬季节。

    (2)发生现象: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

    (3)成因:冬半年高纬度地区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从源地向较低纬度流动形成。

    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1)寒潮的危害:

                  

        

    (2)寒潮的防治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人们可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

    [温馨提示]                                            

    寒潮影响我国的范围很广东部季风区及非季风区的西北部都在其影响范围内从寒潮和强冷空气出现的次数来看东北地区最多华北次之再次为西北和长江流域华南最少青藏高原因地势高强冷空气难以爬升一般不会受其影响。四川盆地、滇南谷地因地势低洼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一般也不会受寒潮影响。

    1寒潮的

    寒潮产生时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

    2危害我国的其他气象灾害分析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其中气象灾害的发生比较频繁危害比较严重除寒潮外主要还有以下几种。

    灾害

    成 因

    我国的时空分布

    危 害

    防御措施

    台风

    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气旋

    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给沿海地区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加强监测和预报;

    及时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建沿海防护林

    暴雨洪涝

    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

    主要发生在东部季风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

    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危及人民的生命

    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进行监测;

    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防洪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

    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改变农业结构;

    种植耐旱作物;

    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营造防护林

     

    考法1 结合等值线图考查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御

    (2018·荆门模拟)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甲       乙

    1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

    A突发地震

    B坡度较大的山地

    C连降暴雨

    D地表堆积物较多

    2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

    Aa           Bb

    Cc   Dd

    1B 2.B [1图示两种地质现象是滑坡和泥石流;这两种地质灾害都发生在坡度较大的山地;滑坡是发生在坡体部位连续性降水导致坡体承重不了而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发生在河谷地区暴雨引发把山上更多的疏松堆积物与洪流一起冲下形成的。第2我国华北地区山南是阳山北是阴;ac都在谷地光照条件不好且易发生洪水、泥石流灾害;b在低山的宽阔的台地上平坦开阔且在山南面光照条件好地势高不容易发生地质灾害;d在山坡地带虽在山的东南但坡度较陡容易发生滑坡灾害。]

    考法2 以区域自然条件为背景考查自然灾害

    3(2015·全国卷)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b示意M城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2011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解析] M城地处东南亚湄南河的河口附近其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需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大;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城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河口处河水经常受到海潮顶托洪水下泄不畅。

    [答案] M城靠近河口距海近地势低平。全流域径流均汇集到M城附近入海。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河水常受海潮顶托下泄缓慢。

    [再练一题]

    (2016·全国卷)河南省按水文气象特点可分为5区。下图示意河南省各水文气象区14501979年水旱灾害年数。

    概括河南省14501979年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原因。

    [解析] 河南省该时段水旱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图示从南、北部的差异上回答原因主要从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上分析。

    [答案] 分布特征:北部(三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多南部(两区)水旱灾害发生年份相对较少。原因:[北部(三区)和南部(两区)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属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部(三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易发水旱灾害;南部(两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小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也较低。

    知识点二|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的组成及其特征

    读自然资源与资源、物质与能量包含关系示意图回答问题。

    (1)自然资源概况

    概念: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能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分类

    与环境的关系: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相关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表现出整体性

    开发原则:综合开发利用处理好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水资源的组成与分布

    组成: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资源较易开发利用的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分布

    (3)水资源的特征

    2古老文明的诞生与水资源

    (1)古老文明的分布特征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位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黄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

    (2)大河文明的形成原因

    河流提供水源

    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农耕。

    河流提供便利的水运

    3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与水资源

    (1)水与人体

    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对饮用水还有的要求。

    (2)水与生产活动

    农业:是用水的最大部门。

    工业:用水类型有冷却用水、空调用水和产品用水用水量占城市用水的80%左右水源条件是影响工厂厂址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运:具有投入少、运费低、污染小等优点。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最清洁的能源之一。

    4全球水危机

    (1)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世界用水量大幅度增加,水污染严重等。

    (2)影响:除影响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外还可引起政治冲突。

    地区及类型

    原因

    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因水污染严重而缺水

    华北地区资源型缺水

    (黄河、淮河、海河)水资源总量不丰富缺水最严重。自然原因:降水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云贵高原地区工程型缺水 

    降水多但多喀斯特地貌因地表水不易存留而缺水;需修建水库、水窖等储水工程来解决缺水问题

     

    考法1 创设新情境考查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2015·全国卷)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题。

    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A [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

    考法2 借助区域分布图或统计图表考查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合肥模拟)安徽省山区水资源较多但人口少、耕地少;淮北平原地区水资源少而人口多、耕地多。省内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重度缺水部分地区已达到极度缺水。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读2011年安徽省总用水量组成图和2011年安徽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统计表完成24题。

    (单位:亿m3)

    流域分区

    年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全省

    1 484.64

    544.17

    602.08

    淮河流域

    555.96

    139.01

    184.28

    其中:淮北地区

    281.93

    54.20

    95.47

    淮南地区

    274.03

    84.81

    88.81

    长江流域

    814.69

    340.55

    353.19

    其中:江北地区

    378.12

    131.70

    139.16

    江南地区

    436.57

    208.85

    214.03

    新安江流域

    113.99

    64.61

    64.61

    2.材料表明(  )

    A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B安徽省南部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大于北部

    C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最为缺乏

    D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少、北部多

    3安徽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短缺

    B水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

    D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

    4安徽省水资源综合利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压缩工业生产规模

    B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水资源总量

    C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

    2A 3.C 4.C [2表格中显示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即水资源总量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由所学知识可知安徽省南部水资源总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小于北部。新安江流域地处皖南山区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都较小虽然水资源总量较少但不缺乏。读表可知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多于淮河流域即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多、北部少。第3安徽省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区域分布不均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安徽省水资源消费结构较合理。材料显示安徽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的情况。第4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5.1%居第一位。因此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安徽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安徽省平原面积所占比重大适宜发展耕作业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发展现状。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危害B项表述不符合。]

    [解题技巧]__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1看降水、蒸发的对比及流域面积的大小状况分析水资源的丰歉

    结论: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2看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论:区域气候的降水、气温变化特点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2018·六安一中月考)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完成12题。

    城市

    45

    78

    全年

    开封

    0.47

    0.35

    0.20

    武汉

    0.27

    0.56

    0.19

    1.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    B.气温

    C降水   D.河流

    2造成武汉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   B.夏季受副高控制

    C秋季晴朗少雨   D.冬季寒冷干燥

    1C 2.B [1干旱等效频度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读图可知开封发生旱灾的次数较多开封地处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故选C。第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月份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78月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故选B]

    (2018·襄阳市高三1月调研)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被称为非生产性绿水。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35题。

    3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黑龙江   B.新疆

    C海南   D.内蒙古

    4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5在山西省下列措施中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的是(  )

    A打坝建库   B.覆膜种植农作物

    C植树造林   D.修建梯田

    3D 4.A 5.B [3读图可知在黑龙江、新疆、海南 、内蒙古 四省区中内蒙古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在四地中最大。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越多意味着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越重。故选D。第4新疆比海南绿水足迹小即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比海南小降水量和蒸发量小于海南。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故选A。第5读材料可知绿水足迹指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要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则应该增大植物蒸腾的比重或减少水分蒸发量。打坝建库会增大水分的蒸发使生产性绿水比重下降A不符合题意;覆膜种植农作物会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对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植物蒸腾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使绿水足迹中生产性绿水比重提高最多B符合题意;植树造林会增大植物蒸腾的水量水分蒸发量也增大因此比重提高的较小C不符合题意;修建梯田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地表径流会减少蓝水的比重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2018·石家庄二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加坡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地形单一平均海拔不足15最长的河流不足16千米。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洪涝灾害频发。为此1970年开始新加坡大规模地将天然河流系统(如加冷河)修建成混凝土河道和排水渠系统。但随着时代发展混凝土河道已不能满足社会基础设施功能的需求。2006新加坡推出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将加冷河修复为蜿蜒的天然河流和美丽的滨水环境。下图示意新加坡地理位置及加冷河修复前后景观。

    (1)分析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

    (2)说明将加冷河修建为混凝土河道对防御洪涝灾害的作用。

    [解析] (1)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既包括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是新加坡的热带雨林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地势低平导致排水不畅。人为原因是新加坡城市化导致地面硬化面积大影响下渗汇流快地表径流量大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洪涝频发。

    (2)改建河道笔直且为混凝土建筑对流水阻碍小水流快;拓展了河道加大泄洪量可以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答案] (1)新加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雨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新加坡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硬面化面积扩大雨水下渗量减少汇水速度快地表径流量大洪涝灾害频发。

    (2)将弯曲的天然河道改造为笔直的河道混凝土河道对流水阻碍小提高水流速度;拓展河道宽度加大泄洪量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