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4讲 水的运动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5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3章第2讲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1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2讲 寒潮 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学案 0 次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3章第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展开
第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影响气候的因素。
选取具体区域辅以气候统计图表考查气候类型特点、成因,进而深度考查气候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如2014·全国卷Ⅱ·T10;2013·全国卷Ⅰ·T4,2013·全国卷Ⅱ·T10、11。
1.综合思维:每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地理实践力: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影响某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概念: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不同→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特点不同→气候不同。
(3)下垫面因素: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①海陆差异
②洋流
③地形
④其他因素:地表物质组成(岩石、土壤、水面、冰雪和植被等)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不同,进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出现差异。
(4)人类活动。
1.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区域差异的判断方法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间分布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北半球海洋气温2月最低,8月最高。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谷地>高地、裸地>绿地、少云雨区>多云雨区
日变化
一般情况下,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原>平原、晴天>阴天
空间分布
水平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降低6 ℃
(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影响降水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大气环流
上升气流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产生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产生降水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考法1 借助区域等值线分布图,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湖北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解题流程]
[解析] 第1题,读数值——根据经纬度、等温线数值可知,该区域位于温带地区,海洋温度整体在22 ℃以上,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看弯曲——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相反。第2题,看弯曲——图中39°纬线上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差异是由于海陆分布不同造成的。判断局部闭合——在39°纬线西部,等温线呈半封闭状,且越向中心气温越低。由此推测应该是地势高,气温低所致。
[尝试解答] 1.A 2.B
考法2 结合区域景观图片,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
(2019·安徽亳州模拟)纳马夸兰是分布在非洲西南沿海的狭长区域,南北长约1 000千米,总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该地区气候干旱,但受冬雨与海雾影响大,年均降水量约150毫米,个别地区只有50毫米左右。该地区广泛分布多肉植物,多肉植物一般有着膨大多汁的茎秆,有的还长有刺。下图是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图和该区域多肉植物景观图。据此回答3~4题。
3.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的原因可能是( )
A.热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成雾
B.热带沙漠地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
C.沿岸有寒流经过,暖空气易凝结成雾
D.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形成雾气
4.下列与纳马夸兰冬季多雨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3.C 4.B [第3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纳马夸兰附近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作用明显,纳马夸兰附近海域夏季蒸发量大,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第4题,纳马夸兰南部地区位于30°S~40°S,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雨季主要受西北风影响。]
考法三 结合坐标图进行气候因素判断和比较
下面左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 ℃,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 ℃。右图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下面两图,完成5~6题。
5.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植被状况
6.右图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①
C.③① D.②③
5.A 6.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距海洋较远,升温和降温速度快,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乙地距海洋较近,升温和降温速度慢,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第6题,根据图中海岸线轮廓和纬度位置可知,左图所示区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其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冬夏季分别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1月份前后),对应②曲线;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7月份前后),对应①曲线。]
[规律方法] 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如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影响,如下所示:
[再练一题]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图 图2 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
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巴西1月降水量较多,7月降水量相对较少。巴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1月两种气候区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多;7月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受信风带控制,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少。
[答案] 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知识点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问题。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G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E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H热带季风气候
约10°N~25°N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A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D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C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I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凉爽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F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南极)
全年酷寒,降水少
[盲区扫描]
1.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
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全年温差小,全年降水均匀、湿润。深居内陆的地区,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一般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大陆气团控制。
2.南回归线附近区域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考法1 依据区域分布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特征分析
(2018·全国卷Ⅲ)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b)。据此完成第1题。
图1
图2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B [结合材料“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及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可推知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该类住宅可能分布于②地区。]
考法2 结合相关统计图表,考查气候的特征分析
(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2~3题。
2.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A 3.B [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4~6月蒸发量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图中没有显示出风力大小因素,而云量往往随着降水的增多而增加,故不可能存在云量减少的情况。第3题,如果某一时期降水量多于蒸发量,则该区域水分盈余,反之,当蒸发量多于降水量,则出现水分亏损,当水分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水分累积亏损最严重,图中显示3~6月出现水分亏损,7月后水分出现盈余,故该区域当年6月份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
[再练一题]
下表是世界四个著名“硅谷”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4~5题。
地点
经纬度
平均气温(℃)
降水量(毫米)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印度班加罗尔
13°N,
77.6°E
21.3
23.9
1
106
905
美国圣弗朗西
斯科(旧金山)
37.8°N,
122.4°W
9.3
17.1
110.5
0.8
500
日本筑波
35.7°N,
140°E
5.2
25.2
48.6
161.5
1 467
德国慕尼黑
48.2°N,
11.6°E
-1.5
17.5
50
120
959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班加罗尔气温年较差小
B.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雨热同期
C.筑波年降水量少
D.慕尼黑是温带季风气候
5.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7月份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沿岸寒流经过
D.飓风活动少
4.A 5.B [第4题,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班加罗尔气温年较差小;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筑波年降水量最多;慕尼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第5题,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7月(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八)| 气候统计图的判读
气候统计图借助对降水及气温的各月统计,通过图表的方式直观展现给人们,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对其分析可以确定气候类型,反映气候特征等内容。
1.判读气候统计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气温高低对应月份反映气候区域所在的半球
(2)最冷月、最热月的月均温可以反映所属温度带
月均温状况
温度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0~15 ℃
亚热带气候、温
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 ℃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0 ℃
寒带气候
(3)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对应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的分布
气候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统计图的解读流程
依据该流程对上面的8类图示判读如下: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折线代表各月气温,以圆心为起点的放射粗线代表降水量,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8中P点所示气候类型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母题示例]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题流程]
第1题,甲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由于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大气环流形式不同,造成气候特点的差异。
[尝试解答] 1.D 2.B
(2019·石家庄模拟)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1~2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1.C 2.A [第1题,a地全年气温大于15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超过200 mm的月份有4个月,全年约1 800 mm,应为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b地最冷月气温小于0 ℃,降水集中在夏季,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
学科素养提能——大题规范解答(二)| 气候特征类问题的解答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直接描述某地气候类型特征
常结合区域地图,联系相关的统计图表,多用“描述”“说出”“分析”“判断”等行为动词,引领设问方向
分析造成某地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因素
比较两地气候类型差异
(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解题过程]
[尝试解答] 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思维流程为: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注:
高温—月均温>20 ℃;
温和—月均温0~20 ℃之间;
寒冷—月均温<0 ℃;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
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
丰富—月降水量>100 mm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
(2)与A地相比,说出C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从区域图可知该区域在西非,受赤道低气压带、西南季风、地形和暖流的影响,A、B两地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第(2)题,从气候资料图可知,C地6~8月降水少于A地,其原因可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受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气流随地形抬升,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
(2)主要差异:C地6~8月降水少于A地。原因:C地地形平坦,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2.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1.B 2.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所处纬度较低,冬夏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较小,因而气温年较差较小。第2题,5~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此时段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因而降水稀少。]
读我国M、N两地气候资料统计表,回答3~5题。
3.M、N两地的气候类型( )
A.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均为温带季风气候
4.N地年日照时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降水多 D.气温高
5.造成M、N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3.A 4.C 5.C [第3题,根据两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M地为温带季风气候、N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选A。第4题,N地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导致年日照时数偏少。选C。第5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M地位于秦岭北侧,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N地位于秦岭的南侧,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导致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选C。]
6.(2019·江西省调研考试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火地岛是南美洲最大的岛屿,主岛略呈三角形,西、南部及群岛为安第斯山脉的延伸,群峰海拔在2 100 m以上。夏凉冬冷,年降水量地区差异显著。由于岛上的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好,岛上有不怕人的海豹和企鹅,有优良品种的羊和众多野兔,茂盛的山毛榉树构成了森林的主体。岛上主要经济活动是养羊,且集中于岛的北部;其次是伐木、捕鱼和狩猎。
材料二 下图示意火地岛的位置。
指出火地岛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并分析成因。
[解析] 读图可知,火地岛位于西风带,根据材料和河流流向可知,该岛西部有高山,故西部多地形雨,降水较多,东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答案] 差异:西多东少。成因:火地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常年盛行西北风,岛屿西部为迎风坡,从海洋来的西北风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多形成地形雨;岛屿东部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第1讲 气候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影响气候的因素。
选取具体区域辅以气候统计图表考查气候类型特点、成因,进而深度考查气候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如2014·全国卷Ⅱ·T10;2013·全国卷Ⅰ·T4,2013·全国卷Ⅱ·T10、11。
1.综合思维:每一种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地理实践力: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影响某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知识点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概念:一个地区长时期内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地经常性天气的综合表现。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太阳辐射
(2)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不同→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特点不同→气候不同。
(3)下垫面因素:直接影响到大气的水热状况乃至运动特征。
①海陆差异
②洋流
③地形
④其他因素:地表物质组成(岩石、土壤、水面、冰雪和植被等)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不同,进而导致地区间热量状况出现差异。
(4)人类活动。
1.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区域差异的判断方法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间分布
年变化
北半球陆地气温1月最低,7月最高;北半球海洋气温2月最低,8月最高。年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纬度>低纬度、谷地>高地、裸地>绿地、少云雨区>多云雨区
日变化
一般情况下,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左右。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高原>平原、晴天>阴天
空间分布
水平分布
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纬度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垂直分布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大致海拔每上升1 000米,气温降低6 ℃
(2)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①如果是相距较远的南北两地,则年均温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纬度因素。
②如果是相距较远的东西两地,则年(日)温差大小的主要因素一般考虑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因素;如果某地冬温明显偏高,则可能有地形对冬季风起阻挡作用,常考虑地形因素;如果夏温明显偏低,则可能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或高原。
③如果是位于大陆同纬度东西岸的两地,则气温大小差异一般要考虑洋流因素。
④如果是距离较近的两地,气温大小有明显差异,则一般考虑地形因素。
2.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思路
(1)全球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和内陆降水少。
(2)影响降水的因素
因素
影响
大气环流
上升气流易产生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风由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易产生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少;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易产生降水
海陆位置
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岸风降水多,离岸风降水少
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考法1 借助区域等值线分布图,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9·湖北模拟)下图为某地某时刻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最可能出现图示等温线分布状况的月份和地方时为( )
A.8月 22时 B.8月 13时
C.1月 22时 D.1月 13时
2.影响图中39°纬线上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大气环流 B.海陆分布、地形
C.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D.地形、洋流
[解题流程]
[解析] 第1题,读数值——根据经纬度、等温线数值可知,该区域位于温带地区,海洋温度整体在22 ℃以上,此时应为北半球夏季。看弯曲——海洋上等温线向北凸,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海洋相反。第2题,看弯曲——图中39°纬线上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差异是由于海陆分布不同造成的。判断局部闭合——在39°纬线西部,等温线呈半封闭状,且越向中心气温越低。由此推测应该是地势高,气温低所致。
[尝试解答] 1.A 2.B
考法2 结合区域景观图片,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与分布特征
(2019·安徽亳州模拟)纳马夸兰是分布在非洲西南沿海的狭长区域,南北长约1 000千米,总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该地区气候干旱,但受冬雨与海雾影响大,年均降水量约150毫米,个别地区只有50毫米左右。该地区广泛分布多肉植物,多肉植物一般有着膨大多汁的茎秆,有的还长有刺。下图是纳马夸兰地区位置图和该区域多肉植物景观图。据此回答3~4题。
3.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的原因可能是( )
A.热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成雾
B.热带沙漠地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
C.沿岸有寒流经过,暖空气易凝结成雾
D.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形成雾气
4.下列与纳马夸兰冬季多雨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3.C 4.B [第3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纳马夸兰附近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作用明显,纳马夸兰附近海域夏季蒸发量大,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第4题,纳马夸兰南部地区位于30°S~40°S,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雨季主要受西北风影响。]
考法三 结合坐标图进行气候因素判断和比较
下面左图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 ℃,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 ℃。右图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下面两图,完成5~6题。
5.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植被状况
6.右图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①
C.③① D.②③
5.A 6.B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距海洋较远,升温和降温速度快,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乙地距海洋较近,升温和降温速度慢,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第6题,根据图中海岸线轮廓和纬度位置可知,左图所示区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其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冬夏季分别受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1月份前后),对应②曲线;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7月份前后),对应①曲线。]
[规律方法] 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气候在整个地理环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如水文、生物、土壤、地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气候的影响,如下所示:
[再练一题]
(2016·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巴西1月降水量分布图 图2 巴西7月降水量分布图
据图1、图2说明巴西1、7月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解析] 由图1和图2可以看出,巴西1月降水量较多,7月降水量相对较少。巴西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1月两种气候区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多;7月热带草原气候区主要受信风带控制,南部南回归线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量较少。
[答案] 1月降水量多,7月降水量少。1月大部分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7月大部分地区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知识点二|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问题。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G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E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
H热带季风气候
约10°N~25°N
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全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
A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2)亚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D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3)温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C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I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4)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寒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50°~北极圈的大陆
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冬长严寒,夏短凉爽
苔原气候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少
F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南极)
全年酷寒,降水少
[盲区扫描]
1.气候的海洋性和大陆性
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全年温差小,全年降水均匀、湿润。深居内陆的地区,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一般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由大陆气团控制。
2.南回归线附近区域出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
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多;沿岸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
考法1 依据区域分布图,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及特征分析
(2018·全国卷Ⅲ) 澳大利亚(图1)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b)。据此完成第1题。
图1
图2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1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B [结合材料“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 ℃,冬季气温较低”及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可推知该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分布特点,①地为地中海气候,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③地为热带草原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故该类住宅可能分布于②地区。]
考法2 结合相关统计图表,考查气候的特征分析
(2015·福建高考)下图示意某区域某年气候要素的逐月变化。读图完成2~3题。
2.造成4~6月蒸发量逐月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气温上升 ②降水量增多 ③风力增大 ④云量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该区域当年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的月份是( )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
2.A 3.B [第2题,读图可知,该区域4~6月蒸发量的变化与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相一致,说明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图中没有显示出风力大小因素,而云量往往随着降水的增多而增加,故不可能存在云量减少的情况。第3题,如果某一时期降水量多于蒸发量,则该区域水分盈余,反之,当蒸发量多于降水量,则出现水分亏损,当水分由亏损转为盈余的时刻,水分累积亏损最严重,图中显示3~6月出现水分亏损,7月后水分出现盈余,故该区域当年6月份水分累积亏损最为严重。]
[再练一题]
下表是世界四个著名“硅谷”的气候资料。读表,完成4~5题。
地点
经纬度
平均气温(℃)
降水量(毫米)
1月
7月
1月
7月
全年
印度班加罗尔
13°N,
77.6°E
21.3
23.9
1
106
905
美国圣弗朗西
斯科(旧金山)
37.8°N,
122.4°W
9.3
17.1
110.5
0.8
500
日本筑波
35.7°N,
140°E
5.2
25.2
48.6
161.5
1 467
德国慕尼黑
48.2°N,
11.6°E
-1.5
17.5
50
120
959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班加罗尔气温年较差小
B.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雨热同期
C.筑波年降水量少
D.慕尼黑是温带季风气候
5.美国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7月份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位于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沿岸寒流经过
D.飓风活动少
4.A 5.B [第4题,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班加罗尔气温年较差小;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雨热不同期;筑波年降水量最多;慕尼黑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第5题,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是地中海气候,7月(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八)| 气候统计图的判读
气候统计图借助对降水及气温的各月统计,通过图表的方式直观展现给人们,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对其分析可以确定气候类型,反映气候特征等内容。
1.判读气候统计图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气温高低对应月份反映气候区域所在的半球
(2)最冷月、最热月的月均温可以反映所属温度带
月均温状况
温度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
热带
最冷月平均气温0~15 ℃
亚热带气候、温
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 ℃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0 ℃
寒带气候
(3)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对应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的分布
气候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气候统计图的解读流程
依据该流程对上面的8类图示判读如下:
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较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为热带季风气候。
图2和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3和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
图5包括a、b、c、d四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确定其气候类型;a、b、c、d四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折线代表各月气温,以圆心为起点的放射粗线代表降水量,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图8中P点所示气候类型为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母题示例]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题流程]
第1题,甲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 ℃,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题,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区由于所处海陆位置的差异,大气环流形式不同,造成气候特点的差异。
[尝试解答] 1.D 2.B
(2019·石家庄模拟)读a、b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回答1~2题。
1.a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2.b地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B.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
C.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D.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1.C 2.A [第1题,a地全年气温大于15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超过200 mm的月份有4个月,全年约1 800 mm,应为热带季风气候。第2题,b地最冷月气温小于0 ℃,降水集中在夏季,应为温带季风气候,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致。]
学科素养提能——大题规范解答(二)| 气候特征类问题的解答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直接描述某地气候类型特征
常结合区域地图,联系相关的统计图表,多用“描述”“说出”“分析”“判断”等行为动词,引领设问方向
分析造成某地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因素
比较两地气候类型差异
(2018·全国卷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解题过程]
[尝试解答] 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角度一 气候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气候特征的比较,其思维流程为: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气温特征
最冷月、最热月
最冷(热)月出现在×月
气温高低
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全年温和,冬季寒冷等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大(小);日较差大(小)
降水特征
降水总量
降水量多(少)
季节分配
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小)
光照特征
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
气候特征
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
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
注:
高温—月均温>20 ℃;
温和—月均温0~20 ℃之间;
寒冷—月均温<0 ℃;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
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
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
丰富—月降水量>100 mm
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和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A、B两地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的主要原因。
(2)与A地相比,说出C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从区域图可知该区域在西非,受赤道低气压带、西南季风、地形和暖流的影响,A、B两地年降水量特别丰沛。第(2)题,从气候资料图可知,C地6~8月降水少于A地,其原因可从地形和洋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地处赤道低气压带;受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气流随地形抬升,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有暖流经过。
(2)主要差异:C地6~8月降水少于A地。原因:C地地形平坦,西南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作用不显著,并受离岸寒流影响,降水较少。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2.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1.B 2.B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所处纬度较低,冬夏季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较小,因而气温年较差较小。第2题,5~8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风带也随之北移,此时段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因而降水稀少。]
读我国M、N两地气候资料统计表,回答3~5题。
3.M、N两地的气候类型( )
A.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C.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均为温带季风气候
4.N地年日照时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 B.海拔高
C.降水多 D.气温高
5.造成M、N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洋流
3.A 4.C 5.C [第3题,根据两地的气候资料可以判断,M地为温带季风气候、N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选A。第4题,N地降水丰富,多阴雨天气,导致年日照时数偏少。选C。第5题,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出M地位于秦岭北侧,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大;N地位于秦岭的南侧,冬季受冬季风影响较小,导致两地1月份气温差异较大。选C。]
6.(2019·江西省调研考试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火地岛是南美洲最大的岛屿,主岛略呈三角形,西、南部及群岛为安第斯山脉的延伸,群峰海拔在2 100 m以上。夏凉冬冷,年降水量地区差异显著。由于岛上的动植物资源保存较好,岛上有不怕人的海豹和企鹅,有优良品种的羊和众多野兔,茂盛的山毛榉树构成了森林的主体。岛上主要经济活动是养羊,且集中于岛的北部;其次是伐木、捕鱼和狩猎。
材料二 下图示意火地岛的位置。
指出火地岛年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并分析成因。
[解析] 读图可知,火地岛位于西风带,根据材料和河流流向可知,该岛西部有高山,故西部多地形雨,降水较多,东部位于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答案] 差异:西多东少。成因:火地岛位于南半球西风带内,常年盛行西北风,岛屿西部为迎风坡,从海洋来的西北风在地形抬升作用下,多形成地形雨;岛屿东部位于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