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中图版学案:模块三第二章第五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展开第五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
(1)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2)衡量指标
2.城市化
(1)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2)内涵:①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②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③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城市
二、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江苏省概况
江苏省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
(1)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
(2)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其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3)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三、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2.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3.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1.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2.“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3.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4.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5.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区域发展条件一般需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与城市、交通、工农业基础、历史因素、经济腹地、技术、政策、地区的开放程度、生产协作关系等)等方面考虑,分析其优势和劣势条件,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来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1.做好区域规划,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
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典题例析]
(2017·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1日国家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距北京100多千米),它是我国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材料二 如图为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
材料三 如图为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
(1)改革开放后,1980年国家首先选择深圳建立经济特区。简述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积极参与全球分工,1992年国家选择浦东设立新区,旨在将浦东新区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区。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相比深圳、浦东的区位,分析雄安新区的空间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由图中的信息可知,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毗邻港澳,且是我国最早实施改革开放的城市。浦东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在长江的入海口,交通便利,毗邻我国的经济中心上海市。雄安新区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距北京、天津较近。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三个设问可知:第(1)问要求回答我国1980年的产业结构状况及深圳经济特区的主要区位特点;第(2)问要求分析浦东新区的区位优势;第(3)问要求分析雄安新区的位置特征及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以上三问都需要对题干材料进行解读,主要考查考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分别以三大新区的成立为背景,都对区位条件进行了考查,时代感强。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从我国1980年三次产业构成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当时的产业状况是以第二产业为主,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于第三产业。从深圳区位示意图可以看出深圳特区最主要的区位特点是靠近香港。第(2)问,与深圳特区相比,浦东新区以上海为依托,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大。第(3)问,对比分析深圳、浦东和雄安区位示意图,可知雄安新区离北京、天津港口都有一定距离,其所凭借的基础设施条件为快速交通及信息网络技术。
[答案] (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产业大于第三产业。 邻近香港
(2)滨江临海;水陆空交通发达;依托全国最大的经济中心;经济腹地大
(3)离北京、港口有一定距离。 快速交通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进步
[答题策略]
(一)区域工业化分析思路
1.三大产业比重变化统计图的分析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反映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工业生产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区域工业化的发展特点。
2.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分析区域工业化特点
一般来讲,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增加,可直接反映出区域内工业化的发展;务工人员的素质可以反映出区域内主要的工业类型,若务工人员以低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工业一般是传统工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若务工人员以高学历为主,则区域内的产业多是高新技术产业。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二)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
根据区域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合理布局 | 能源资源丰富区 | 区域能源基地建设,能源的综合利用 |
教育发达地区 | 高新科技工业 | |
劳动力密集区 | 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 | |
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区 | 金属冶炼 | |
天然气丰富区 | 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业 | |
区际协作 | 发达地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发展处于发展和增长阶段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 |
欠发达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 |
(三)不同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对比,其发展特点方面存在异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相同点 | ①工业化初期,工业化水平与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但城市化已超过工业化; ②工业化以后,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 |
不同点 | 工业化、城 | 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时间长,工业化和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基本上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过程付出代价较小,城市化水平高 |
市化特点 |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晚,发展快,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盲目流动,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 |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 在发达国家,工业化与城市化二者协调发展,较为合理 | |
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远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城市发展不合理,产生了严重的“城市病” |
[集训冲关]
(2019·合肥模拟)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企业获得国家颁布的生产牌照,该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开始兴起。2006年以后,随着手机芯片技术的革新和手机生产牌照核准制度的取消,珠江三角洲地区集中了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201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的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我国手机品牌跻身世界高端市场。据此完成1~3题。
1.1999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国产手机制造业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价低廉 B.位置优越
C.政策支持 D.劳动力丰富
2.2006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手机制造业迅速壮大主要得益于当地( )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完备的产业链条
C.优惠的地方政策 D.庞大的消费市场
3.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率先在德国慕尼黑发布,这表明我国国产手机制造业( )
①重视国际市场开拓 ②生产规模不断壮大 ③注重高端品牌塑造 ④技术研发水平提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1.C 2.B 3.C 第1题,由“获得国家颁布的生产牌照”“开始兴起”,可判断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支持。手机制造业属于高端制造业,对技术要求较高,地价低廉、位置优越、劳动力丰富不是主要原因。第2题,由“上千家手机配套企业”可判断迅速壮大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完整。科学技术的进步利于品牌创新,不是该地手机产业规模扩大的主因;材料中没有体现优惠的地方政策;手机消费市场包括全球,不仅仅是当地。第3题,“在德国慕尼黑发布”,体现了重视国际市场开拓,但不能体现生产规模。“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芯片的智慧手机”在发达国家发布,说明注重高端品牌塑造,以及技术研发水平的提升。
4.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省的省会南昌,与武汉、长沙、合肥三个省会城市共同组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它们相连正好呈现四边形形状,被形象称为“中四角”。
材料二 南昌市从古至今都是南方重要的商贸城市,是沿海地区商贸辐射中西部的中转枢纽。市内大型商业蓬勃发展,形成了“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格局。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四角”城市群发展的区位优势。
(2)分析南昌市形成“城内大商场,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格局的原因。
(3)你认为“中四角”城市群的发展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和提升?
解析:第(1)题,城市群发展的区位优势可从城市群所处的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商场、市场、物流业发展的基本区位要求方面来分析即可。第(3)题,城市群发展的关键是打破区域发展壁垒,实现区域人口、物资、信息等的合理流动,实现区域工业优势互补,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答案:(1)地处长江经济带,位于中西接合部;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中部地区人才与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2)城市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水平高,故集聚了较多的大型商场;城郊以居住用地为主,人口较多,布局较大的市场,便于居民就近购物消费;城外地租水平较低,交通干线附近集聚了占地面积较大、对交通依赖性较强的物流业。
(3)加强区域间资源的优势互补,形成良性竞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体系,形成互联互通格局;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区域工业技术水平和劳动力素质。
一、国内热点区域——珠江三角洲
[在哪里]
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
[有什么]
(1)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3)铁路、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利。
(4)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桑基鱼塘分布区,目前二者地位明显下降。
(5)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我国著名侨乡之一。
[现如何]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3)问题:①产业升级面临困境;②城市建设相对落后;③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怎发展]
(1)调整产业结构。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
(2)构建城市群。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对外来人口加强管理。
(3)加强规划与管理。制订城市发展规划,加强交通、通信、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二、国外热点区域——密歇根州
[在哪里]
密歇根州位于美国五大湖地区,该州作为汽车工业的诞生地而闻名。由两大半岛组成,分隔两半岛的水面叫做麦基诺水道。南为下半岛,是该州的主体,面积较大。其南境西半部接印第安纳州;东半部接俄亥俄州。半岛西、北、东3方面均滨湖:西、北为密歇根湖,东北为休伦湖,东为圣克莱尔湖与圣克莱尔河,东南是伊利湖。北部为上半岛,面积比下半岛小,北临苏必利尔湖,南临密歇根湖,西南邻威斯康星州,东端为圣马里斯河及苏运河。全州湖岸线长达5 000 km。
[有什么]
(1)紧靠五大湖,水运条件便利。
(2)区内石油、天然气、铁等资源丰富。
(3)经济基础良好,汽车工业在底特律兴旺发达。
(4)区内城市众多,人口密度较大。
[现如何]
(1)经济结构单一,以传统重工业为主。
(2)环境污染严重。
(3)人口外迁(特别是向南部和西部)严重。
[怎发展]
(1)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企业的扩张和易地办厂提供税收优惠,以各种途径向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在招工方面给予帮助。
(2)大力推动生命科学产业。投巨资于生命科学的商业化,使之形成支柱产业。
(3)改造汽车工业的老面貌,大力研发新能源汽车及新能源。
[课时跟踪检测](对应检测卷P281)
一、选择题
(2019·河南濮阳模拟)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发生的明显变化(如图所示)表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的转折点,我国正由快速发展的传统经济模式步入以稳定且适宜的增长速度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发展模式,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关键阶段。据此回答1~3题。
1.2006年以来,我国( )
A.东部地区工业GDP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
B.中部地区工业总产值较东部地区高
C.东、中、西部工业总产值均呈减小趋势
D.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呈现“东快西慢”的格局
2.2012~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 )
A.生产规模缩小 B.传统工业逐渐衰落
C.生产成本降低 D.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3.现阶段我国向新常态经济发展过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国内市场萎缩 B.资源利用率下降
C.经济增长速度过快 D.产业转型困难
解析:1.A 2.B 3.D 第1题,根据曲线,2006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工业GDP占全国比重呈下降趋势,A对。图示表示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较东部地区高,B错。东、中、西部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均呈减小趋势,C错。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呈现“东慢西快”的格局,D错。第2题,2012~201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传统工业逐渐衰落,B对。企业生产规模扩大,A错。经济发展,工资上涨,劳动力生产成本增加,C错。东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技术创新能力弱,D错。第3题,现阶段我国向新常态经济发展过渡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转型困难,D对。我国人民的购买力提高,国内市场扩大,A错。技术进步,资源利用率提高,B错。经济增长速度步入稳定且适宜的增长速度,C错。
近年来,我国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设迅速,这些特色小镇既有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旅游等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又有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并注重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据此并结合该省首批特色小镇产业分类统计表完成4~5题。
产业类别 | 高端装备制造 | 信息经济产业 | 金融产业 | 旅游产业 | 健康产业 | 时尚产业 | 历史经典产业 |
数量 | 6个 | 5个 | 4个 | 8个 | 2个 | 5个 | 7个 |
4.在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产业类型中,所占比重超过20%的是( )
A.高端装备制造 B.旅游产业
C.信息经济产业 D.历史经典产业
5.加强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利于( )
①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 ②扩大中心城市的功能与绿地面积 ③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 ④延缓人口老龄化与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4.B 5.B 第4题,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比重超过20%的为7.4个产业以上,即为旅游产业。第5题,特色小镇的建设,既有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又有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部门的组成,且每个小镇的产业组合各有偏重,各具特色,因此有利于新型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同时产业集聚、升级与拉长产业链。
(2019·北京朝阳区期末)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区潞城镇。《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确定北京城市副中心为“一带、一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如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都按社区设计,不同功能的组团配备了不同的公众服务。据此完成6~8题。
6.北京市建设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善北京市级机关办公条件
B.缓解中心城区住房紧张的问题
C.加快北京东部地区的城市化
D.疏解中心城区过多的城市功能
7.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创新发展轴适宜发展( )
A.大型综合小商品批发市场
B.智能手机总装企业
C.创意设计与金融咨询产业
D.再生资源回收企业
8.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 )
A.与水域或绿地相交织
B.按照职住分离原则设计
C.投入—产出联系紧密
D.均配备各级学校、医院
解析:6.D 7.C 8.A 第6题,北京市建设城市副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分散城市职能,疏解中心城区过多的城市功能,D对。城市职能分散,对改善北京市级机关办公条件、缓解中心城区住房紧张的问题、加快北京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有作用,但不是建设城市副中心主要目的。第7题,根据图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创新发展轴两侧的社区服务中心类型,发展轴沿线环境质量好,交通通达度高,适宜发展创意设计与金融咨询产业,C对。大型综合小商品批发市场应远离文化、娱乐区,A错。 智能手机总装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属于工业生产部门,适宜布局在郊外,B、D错。第8题,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各组团与水域或绿地相交织,环境质量好,A对。有利于减轻职住分离现象,B错。没有投入—产出联系,C错。均按社区设计,不可能均配备各级学校、医院,D错。
(2019·菏泽模拟)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E>1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E<1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据此完成9~11题。
时间/年 |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 时间/年 | 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劳动密集型 | 资源密集型 | 资金技术密集型 | ||
2001~2005 | -2.35 | 0.87 | 0.52 | 2001~2013 | 1.51 | 0.66 | -0.08 |
2006~2010 | -1.10 | 2.13 | 1.35 | ||||
2011~2013 | 0.88 | 0.21 | 1.31 |
9.2001~2013年,“粤东西北”( )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10.2001~2013年,“粤东西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A.技术密集型行业 B.资源密集型行业
C.资金密集型行业 D.劳动密集型行业
11.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解析:9.A 10.D 11.B 第9题,由材料可知2001~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1,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再后来又小于1,说明超前发展趋势不稳定,B错误;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1,后大于1,超前发展趋势较平稳,C错误;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D错误。第10题,从表中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可看出,“粤东西北”只有劳动密集型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1,说明其制造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第11题,由2001~2013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5月,江苏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1+3”重点功能区战略构想,即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这是推进江苏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其中,扬子江城市群侧重集群发展、融合发展,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沿海地区主攻现代海洋经济,是潜在增长极;江淮生态经济区重在打造生态竞争力;徐州通过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拓展江苏发展纵深。各大功能区域板块各有侧重,从而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区域发展,重塑江苏发展优势,提升江苏未来的竞争力。下图为江苏省“1+3”功能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表为2016年江苏沿海经济带三市数据比较表。
| 人均产值/元 | 城镇化水平 | 常住人口/万人 |
南通市 | 92 702 | 64.4% | 730 |
盐城市 | 63 278 | 61.6% | 723 |
连云港市 | 52 987 | 60.2% | 533 |
(1)说出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城市群或经济区(带)的名称。
(2)指出扬子江城市群的优势城市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这些城市资源不断向沿海经济带延伸的主要原因。
(3)简述与盐城市、连云港市相比,南通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4)徐州市曾是苏北著名煤城,201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请指出当前徐州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图中数字序号①②③④要根据其地理位置和材料一中所提到的“1+3”功能区的名称相对应。第(2)题,扬子江城市群的经济水平高,优势城市资源有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这些资源不断向沿海经济带延伸,主要原因是沿海经济带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土地、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展成本低;有政策优惠。第(3)题,与盐城市、连云港市相比,南通市经济发展的优势是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邻近苏南经济发达区和上海市,具有地缘优势。第(4)题,当前,徐州市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区域生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高耗能产业数量。
答案:(1)①为扬子江城市群,②为沿海经济带,③为江淮生态经济区,④为淮海经济区。
(2)技术、资金、人才、信息等(任答两点)。原因: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土地、劳动力价格低,经济发展成本低;政策优惠(任答三点)。
(3)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基础较好;邻近苏南经济发达区和上海市。
(4)治理环境污染,修复区域生态;加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13.(2019·太原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湾区是由一个或若干相连的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湾区依托海港城市的交通枢纽和门户优势,高效配置资源,形成了具有开放经济结构的湾区经济,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
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良好基础。2017年7月,《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下图示意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概括湾区经济的主要特征。
(2)分析国家选择粤港澳规划湾区经济的特色优势条件。
(3)推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4)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措施。
解析:第(1)题,对“具有开放经济结构”“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宜居宜业宜游”等信息进行提炼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从位置、交通、经济与城市化优势、科技、政策等角度分析即可。第(3)题,注意三地经济、政治制度不同,协调发展有一定难度。第(4)题,可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技术与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合作角度分析。
答案:(1)湾区区域高度开放;经济高度发达;科技创新;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和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宜居宜业等。(任答其中3点即可)
(2)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网发达,对外经贸合作便利;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产业体系完整,市场竞争力强;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高科技产业密集,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等。(任答其中4点即可)
(3)政治制度不同;经济体制不同;城区差异明显等。
(4)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信息网络;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高端产业发展等。(任答其中3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