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模块一第四章第三讲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展开
第三讲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合格考内容标准]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等级考内容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一、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因素
作用
结果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二、河流地貌的发育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侵蚀地貌
初期
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侧蚀为辅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伸,形成“”型谷
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弯曲,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
以侧蚀作用为主
河谷进一步展宽,呈型
堆积地貌
山前
泥沙堆积
洪(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三角洲
【联1】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注1】 流水、风力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1)从地表形态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往往是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注2】 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
(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所示:
【联2】 (1)洪(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 (2)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 (3)三角洲:土壤肥沃,易发生盐碱化,影响粮食生产。
【记】 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
区分时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考点一 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
[整体感知]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其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等
滨海地区
[具体分析]
(一)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二)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沿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三)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典题精研]
[典例] (2016·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 第(1)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答案] (1)C (2)B (3)D
1.(变设问) 图中三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说明了( )
①陆地面积扩大 ②陆地面积减小 ③海岸线向陆地方向移动 ④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从图中三条贝壳堤的位置和时间可知陆地面积扩大,海洋面积减小,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
2.(变题型) 从图中三条贝壳堤的形成时间来看,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时间间隔较大,说明该时间段气候________,降水________,森林覆盖率________。
解析:贝壳堤之间的物质来源于泥沙沉积,第一条和第二条贝壳堤形成的时间间隔较大,说明该段时间气候干旱,降水少,且森林覆盖率高,导致泥沙沉积少。
答案:干旱 少 高
[集训冲关]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北市东北沿海,这一带地层由砂岩堆积而成,海滩上奇岩怪石种类繁多,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下图示意野柳地质公园局部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奇岩怪石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岩浆活动 B.海水沉积
C.海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野柳地质公园内的砂岩按成因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
解析:1.C 2.B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沿海地区,常年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奇岩怪石景观。第2题,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3~5题。
3.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4.下列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温暖湿润
5.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波浪侵蚀
解析:3.D 4.C 5.C 第3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故D正确。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稀少。故C正确。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因此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图中地貌为风蚀蘑菇。故C正确。
考点二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图:
(二)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典题精研]
[典例] (2018·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2)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解析] 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A对。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B、C、D错。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
[答案] (1)A (2)A
1.(变设问) 容易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河段是( )
A.河流落差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解析:选D 图示平坦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大,以侵蚀作用为主,不易形成图示平坦面,A、B错。平坦地区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若水位季节变化小,没有明显的洪水期,也不利于图示平坦面的形成,故C错,选D。
2.(变题型) 若该河流位于我国境内,且图示河段河流自西向东流,则图示断面位于河流________岸,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因河流自西向东流,故南岸为侵蚀岸,北岸为堆积岸。
答案:北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集训冲关]
(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解析:1.C 2.B 3.B 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2题,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第3题,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礡。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图,完成4~6题。
4.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5.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6.蛇曲流经区域最可能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河漫滩平原 D.峡谷
解析:4.C 5.B 6.C 第4题,河道呈弯曲状,是流水侵蚀(侧蚀)作用形成的。第5题,“蛇曲”是流水侵蚀、堆积作用形成的,凹岸(①岸)侵蚀、凸岸(②岸)沉积;考虑到内蒙古高原1 000~2 000 m的海拔高度,选B。第6题,蛇曲河段流速缓慢,沉积作用明显,易形成河漫滩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其挟带的物质由于流速减慢就分散沉积下来。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时,受逆行水流顶托,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三角形地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数千年来河流挟带的泥沙,使山麓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不断发展壮大,才形成现在的华北平原。读华北平原形成图,完成7~8题。
7.导致太行山东麓古冲积扇规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河流的流域面积 B.河流的落差
C.太行山东坡的降水量 D.河流的流量与含沙量
8.图中黄河①~③河段( )
A.沉积物粒径①<②<③ B.春季可能有凌汛发生
C.径流量①<②<③ D.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解析:7.D 8.B 第7题,冲积扇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平坦地区沉积而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的地区,冲积扇规模就较大;冲积扇规模与流域面积关系不大;太行山东麓降水、地势落差差异不大。第8题,读图可知,①~③河段地势逐渐降低,流速降低,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①~③河段从低纬流向高纬,且冬季气温低于0 ℃,春季可能会发生凌汛;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几乎无其他河流补给,故径流量①>②>③;黄河①~③河段位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考点三 河流流向的判断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集训过关]
(2019·南昌一模)左图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右图为左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 )
A.此时降水较多 B.受信风控制
C.沿岸暖流经过 D.地处北半球
2.图中的河流( )
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秋冬发生凌汛
C.此时接受湖泊补给 D.由西北流向东南
解析:1.A 2.D 第1题,根据图中最冷月等温线凸向可判定该区域位于南半球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冬季降水较多,故A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河流甲、乙两处之间有一个湖泊,湖泊对下游的水量有调节作用,下游水量季节变化较小,则乙位于湖泊的下游,故河流由甲流向乙,即由西北流向东南。由上题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河流无结冰期,故不会发生凌汛;此时为冬季,降水多,河流补给湖泊。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如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回答下题。
3.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解析:选A 根据图例和指向标判断,重工业区分布在城市东部,且城市布局合理,说明该地主导风向是西风。重工业区布局在河流下游,所以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5.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量 B.流向
C.汛期 D.含沙量
解析:4.B 5.B 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自北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所以B正确。第5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所以B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解析:1.A 2.A 第1题,河流阶地是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第2题,阶地是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垂直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019·武汉重点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地貌(甲)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沉积作用
4.甲地貌( )
A.朝向河床一侧的是陡坡 B.两侧的坡度一定相同
C.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D.多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解析:3.B 4.C 第3题,甲地貌应是沙坝,结合示意图分析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加强,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挟带的大量沙质沉积物,在河床浅滩处堆积起来,形成沙坝。因此其形成主要体现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题,朝向河床一侧的是缓坡;据图无法判断朝向岸边一侧的坡度,故A、B错误;河流的凸岸主要体现河流的堆积作用,甲地貌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下面左图中的建筑群位于《水浒传》故事发生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风景区,“孙二娘脚印”(右图)是该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位于左图中山脉鞍部。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山坡无法藏兵,却易守难攻的原因是( )
A.多溶洞,地形坡度大
B.山谷深,河流众多
C.石漠化严重,地形坡度大
D.岩石风化严重,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6.“孙二娘脚印”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孙二娘踩踏
解析:5.C 6.A 第5题,读图可知,该山坡以裸露岩石为主,石漠化严重,且地势较陡,故易守难攻。第6题,该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蚀,可知“孙二娘脚印”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读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图,回答7~8题。
7.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8.导致沿岸许多石柱折断倒伏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解析:7.B 8.C 第7题,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是地下岩浆受到压力之后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的。第8题,由图可知,玄武岩石柱群位于沿海地区,在海浪侵蚀作用下,形成石柱折断倒伏的现象。
(2019·河南南阳八校联考)“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30°S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9~10题。
9.“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 )
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
10.“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9.A 10.D 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1~12题。
1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1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解析:11.D 12.C 第11题,读材料可知,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沉积岩。故选D。第12题,据材料,雅丹地貌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沟槽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三角洲位于河流的________;冲积扇位于河流的________。
(2)图中显示A、B两点间冲积扇沉积物颗粒自西向东颗粒逐渐________,厚度逐渐________。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第(2)题,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随着流速的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黄河自西向东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第(3)题,冲积扇的成因是泥沙堆积,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
答案:(1)入海口 出山口处
(2)变小 变小
(3)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14.(2019·湖北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 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如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型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侵蚀,形成“V”型谷。第(2)题,越往下游,河流携带物质受到的冲刷和摩擦时间越长,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河流下游,河水的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较细;同时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第(3)题,河流谷地的热量、水分、土壤、植被等条件较好,利于人类的活动。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
(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合格考内容标准] 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等级考内容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一、外力作用
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表现
因素
作用
结果
风化作用
温度、水、生物
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
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风、流水、冰川等
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堆积作用
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二、河流地貌的发育
时期(或部位)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侵蚀地貌
初期
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侧蚀为辅
河谷不断加深和延伸,形成“”型谷
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弯曲,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
以侧蚀作用为主
河谷进一步展宽,呈型
堆积地貌
山前
泥沙堆积
洪(冲)积扇
河流中下游
河漫滩平原
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三角洲
【联1】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
【注1】 流水、风力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差异
(1)从地表形态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2)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往往是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注2】 判断侵蚀岸和堆积岸
(1)平直河段按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北半球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2)曲流河段则不管南北半球都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所示:
【联2】 (1)洪(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既不旱也不涝,是高产田所在地。 (2)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易旱易涝,粮食产量不稳定。 (3)三角洲:土壤肥沃,易发生盐碱化,影响粮食生产。
【记】 正确区分冲积扇和三角洲
区分时主要从两方面:一是从位置上区分:冲积扇位于山前,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湖)口附近;二是从组成物质上区分:冲积扇组成物质复杂,颗粒物有大有小,三角洲多以粉砂状物质为主。
考点一 主要外力作用与地貌
[整体感知]
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其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
沉积作用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河流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沉积
形成沙滩等
滨海地区
[具体分析]
(一)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二)不同的外力作用在不同的区域形成的地貌
1.大尺度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
区域
主要外力作用及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湿润、半湿润地区
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高山地区
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沿海地区
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小尺度区域地貌形态的外力作用
地貌形态
外力作用
高山上的破碎岩石
风化作用
山谷中的碎石
流水的搬运、沉积作用
坡面的沟壑纵横
流水的侵蚀作用
峰林和溶洞
流水的溶蚀作用
沙丘
风力的搬运、沉积作用
海边的嶙峋沿岸
主要为海浪的侵蚀作用
(三)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
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
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典题精研]
[典例] (2016·全国卷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解析] 第(1)题,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海岸堤,根据贝壳堤的位置可确定古海岸的位置,根据新老贝壳堤的关系,也可以分析海岸线演变过程与动态。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排列,反映了自古至今海岸线向海洋方向推进,但本题考查的是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状况,因为贝壳堤是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的,假如海岸线不稳定而是反复进退,就不会形成任何一条贝壳堤,故在任一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的位置稳定。第(2)题,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会使得贝壳堤外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因而加大了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第(3)题,由于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图中三条贝壳堤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也说明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多,入海口处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河流入海口的位置多次变动。
[答案] (1)C (2)B (3)D
1.(变设问) 图中三次贝壳堤的位置变动,说明了( )
①陆地面积扩大 ②陆地面积减小 ③海岸线向陆地方向移动 ④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C 从图中三条贝壳堤的位置和时间可知陆地面积扩大,海洋面积减小,海岸线向海洋方向移动。
2.(变题型) 从图中三条贝壳堤的形成时间来看,第一条和第二条的时间间隔较大,说明该时间段气候________,降水________,森林覆盖率________。
解析:贝壳堤之间的物质来源于泥沙沉积,第一条和第二条贝壳堤形成的时间间隔较大,说明该段时间气候干旱,降水少,且森林覆盖率高,导致泥沙沉积少。
答案:干旱 少 高
[集训冲关]
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北市东北沿海,这一带地层由砂岩堆积而成,海滩上奇岩怪石种类繁多,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下图示意野柳地质公园局部景观。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奇岩怪石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
A.岩浆活动 B.海水沉积
C.海水侵蚀 D.风力侵蚀
2.野柳地质公园内的砂岩按成因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
解析:1.C 2.B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沿海地区,常年受海水侵蚀作用,形成奇岩怪石景观。第2题,砂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3~5题。
3.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4.下列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冬季温暖湿润
5.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侵蚀 D.波浪侵蚀
解析:3.D 4.C 5.C 第3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故D正确。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稀少。故C正确。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因此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图中地貌为风蚀蘑菇。故C正确。
考点二 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或河流的不同时期,河流侵蚀方式不同,地貌也不同,如图:
(二)河流堆积地貌的三种类型
组成部分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分布
山前
河流中下游
河口地区
形成机制
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出谷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搬运能力降低→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地貌特点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地势平坦、宽广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图示
[典题精研]
[典例] (2018·全国卷Ⅰ)如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1)~(2)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解析] 第(1)题,图示河流有四级阶地,对应T0、T1、T2、T3四个平坦面,平坦面上的沉积物源于河流携带的砾石。由于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因此砾石还会继续在此沉积(或堆积),T0的面积仍在扩大,A对。由于T1、T2、T3平坦面位置高于洪水期河流水面,所以砾石无法在此沉积,B、C、D错。第(2)题,河流沉积物具有明显的分选性。通常,流速大,沉积物颗粒较大;流速小,沉积物颗粒较小。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说明T3时期沉积物颗粒最大,河流流速最快。故选A。
[答案] (1)A (2)A
1.(变设问) 容易形成图示地貌景观的河段是( )
A.河流落差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水位季节变化小的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解析:选D 图示平坦面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区峡谷河段,河流落差大,以侵蚀作用为主,不易形成图示平坦面,A、B错。平坦地区流速慢,以堆积作用为主,若水位季节变化小,没有明显的洪水期,也不利于图示平坦面的形成,故C错,选D。
2.(变题型) 若该河流位于我国境内,且图示河段河流自西向东流,则图示断面位于河流________岸,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河流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因河流自西向东流,故南岸为侵蚀岸,北岸为堆积岸。
答案:北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南岸侵蚀,北岸堆积
[集训冲关]
(2017·全国卷Ⅱ)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如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
A.坡度和缓 B.岩石裸露
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
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 )
①降水较少 ②山地相对高度较小 ③河流较长
④风化物粒径较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土层浅薄
C.光照不足 D.水源缺乏
解析:1.C 2.B 3.B 第1题,据材料可知,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形成的,山地中河流多、沟谷多、降水丰富是其形成的必备条件。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与山体的坡度和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降水集中并不能代表降水多。第2题,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沉积能力较强。山地相对高度小会导致水流速度较慢,流水搬运能力较弱;河流流程较长,大颗粒的砾石在河流的中上游沉积。第3题,由材料可知,贺兰山东麓南部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因此土层浅薄,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蛇曲之美,既有温婉轻柔,也有恢宏磅礡。下图表示绕旋在内蒙古草原间的河流弯曲景象,我们称之为“蛇曲”。读图,完成4~6题。
4.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向斜成谷 B.断裂下陷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5.图中由①至②的地形剖面图(纵坐标表示海拔,单位:m,阴影区为泥沙沉积物)最可能的是( )
6.蛇曲流经区域最可能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
A.河口三角洲 B.冲积扇
C.河漫滩平原 D.峡谷
解析:4.C 5.B 6.C 第4题,河道呈弯曲状,是流水侵蚀(侧蚀)作用形成的。第5题,“蛇曲”是流水侵蚀、堆积作用形成的,凹岸(①岸)侵蚀、凸岸(②岸)沉积;考虑到内蒙古高原1 000~2 000 m的海拔高度,选B。第6题,蛇曲河段流速缓慢,沉积作用明显,易形成河漫滩平原。
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当河流流出谷口时,其挟带的物质由于流速减慢就分散沉积下来。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湖泊时,受逆行水流顶托,挟带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的三角形地貌。华北平原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数千年来河流挟带的泥沙,使山麓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不断发展壮大,才形成现在的华北平原。读华北平原形成图,完成7~8题。
7.导致太行山东麓古冲积扇规模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
A.河流的流域面积 B.河流的落差
C.太行山东坡的降水量 D.河流的流量与含沙量
8.图中黄河①~③河段( )
A.沉积物粒径①<②<③ B.春季可能有凌汛发生
C.径流量①<②<③ D.枯水季节主要由地下水补给
解析:7.D 8.B 第7题,冲积扇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在平坦地区沉积而成的,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大的地区,冲积扇规模就较大;冲积扇规模与流域面积关系不大;太行山东麓降水、地势落差差异不大。第8题,读图可知,①~③河段地势逐渐降低,流速降低,沉积物粒径逐渐变小;①~③河段从低纬流向高纬,且冬季气温低于0 ℃,春季可能会发生凌汛;由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几乎无其他河流补给,故径流量①>②>③;黄河①~③河段位于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地下水无法补给河水。
考点三 河流流向的判断
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定河流流向
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定河流流向
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定河流流向
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定河流流向
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
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上图中河流自北向南流。
[集训过关]
(2019·南昌一模)左图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右图为左图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 )
A.此时降水较多 B.受信风控制
C.沿岸暖流经过 D.地处北半球
2.图中的河流( )
A.流量季节变化较小 B.秋冬发生凌汛
C.此时接受湖泊补给 D.由西北流向东南
解析:1.A 2.D 第1题,根据图中最冷月等温线凸向可判定该区域位于南半球30°S以南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冬季降水较多,故A项正确。第2题,图中显示河流甲、乙两处之间有一个湖泊,湖泊对下游的水量有调节作用,下游水量季节变化较小,则乙位于湖泊的下游,故河流由甲流向乙,即由西北流向东南。由上题知,该区域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河流无结冰期,故不会发生凌汛;此时为冬季,降水多,河流补给湖泊。
某城市地处平原地区,如图示意该城市功能分区。读图回答下题。
3.若该城市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其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可能是( )
A.西风;自西向东 B.西北风;自东向西
C.东南风;自东向西 D.东风;自西向东
解析:选A 根据图例和指向标判断,重工业区分布在城市东部,且城市布局合理,说明该地主导风向是西风。重工业区布局在河流下游,所以河流流向是自西向东流。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5.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
A.流量 B.流向
C.汛期 D.含沙量
解析:4.B 5.B 第4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当地地势总体北高南低,河流总体自北向南流;河流一般在中下游进入形成的中期或后期成熟阶段,会出现河湾,并形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现象,由此可知乙地泥沙堆积,为“数家新住处”的形成提供条件,所以B正确。第5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出内力作用对河流的影响往往表现为先影响某地地形,并由地形的高低起伏影响河流流向,所以B正确。
[课时跟踪检测]
一、选择题
河流阶地是在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下图为河流阶地素描图,图中河流阶地由泥沙构成,是在长期地壳运动和流水作用下形成的。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阶地形成时间最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
A.垂直上升 B.垂直下沉
C.水平张裂 D.保持稳定
解析:1.A 2.A 第1题,河流阶地是在流水侵蚀下切作用下形成的,①阶地最接近河床,形成最晚。第2题,阶地是在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垂直上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019·武汉重点中学月考)如图是某种地貌(甲)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形成甲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海浪沉积作用
4.甲地貌( )
A.朝向河床一侧的是陡坡 B.两侧的坡度一定相同
C.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D.多形成于河流的凹岸
解析:3.B 4.C 第3题,甲地貌应是沙坝,结合示意图分析其形成过程是洪水期河流横向环流作用(因离心力作用引起的垂直于主流向的横向水流运动)加强,从河床流向河漫滩的水流挟带的大量沙质沉积物,在河床浅滩处堆积起来,形成沙坝。因此其形成主要体现的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第4题,朝向河床一侧的是缓坡;据图无法判断朝向岸边一侧的坡度,故A、B错误;河流的凸岸主要体现河流的堆积作用,甲地貌多形成于河流的凸岸。
下面左图中的建筑群位于《水浒传》故事发生地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水泊梁山风景区,“孙二娘脚印”(右图)是该地著名的旅游景观,位于左图中山脉鞍部。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山坡无法藏兵,却易守难攻的原因是( )
A.多溶洞,地形坡度大
B.山谷深,河流众多
C.石漠化严重,地形坡度大
D.岩石风化严重,多滑坡、泥石流灾害
6.“孙二娘脚印”的成因是(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海浪侵蚀 D.孙二娘踩踏
解析:5.C 6.A 第5题,读图可知,该山坡以裸露岩石为主,石漠化严重,且地势较陡,故易守难攻。第6题,该区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组成该山体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易溶蚀,可知“孙二娘脚印”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读福建省南碇岛“规则多边形玄武岩石柱群”景观图,回答7~8题。
7.形成玄武岩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变质作用
B.岩浆活动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8.导致沿岸许多石柱折断倒伏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海浪侵蚀 D.风化作用
解析:7.B 8.C 第7题,玄武岩属于岩浆岩,是地下岩浆受到压力之后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的。第8题,由图可知,玄武岩石柱群位于沿海地区,在海浪侵蚀作用下,形成石柱折断倒伏的现象。
(2019·河南南阳八校联考)“尖峰石阵”是澳大利亚西南部南邦国家公园(30°S附近)的一种著名石灰岩景观。石灰岩由海洋中的贝壳演变而成。在太古时代,那里被森林覆盖。从海边吹来的沙逐渐形成沙地,将森林淹埋,在原始森林枯萎、大地被风化后,沙沉下去了,残存在根须间的石灰岩就像塔一样被遗留了下来。下图为南邦国家公园“尖峰石阵”景观图。据此回答9~10题。
9.“尖峰石阵”形成的过程是( )
A.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B.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C.板块运动、海水沉积、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风力沉积、海水沉积、板块运动、风力侵蚀
10.“尖峰石阵”风力沉积最显著的季节是澳大利亚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9.A 10.D 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尖峰石阵”是石灰岩景观,石灰岩是海洋沉积物形成的,后经过板块运动上升到海平面以上,海风将沙子吹到该地,沙子沉积后形成沙地并淹埋森林,经风化后沙沉下去,出露的石灰岩经风力侵蚀形成石柱,从而形成“尖峰石阵”。第10题,结合材料可知,沙子主要来源于海边,该地位于30°S附近的澳大利亚西南部,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风力沉积作用最明显。
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下图为甘肃敦煌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1~12题。
11.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 )
A.喷出岩 B.变质岩
C.侵入岩 D.沉积岩
12.据材料推测,雅丹地貌发育的先后顺序是( )
①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
②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
③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
④流水和风力侵蚀,沟槽加宽加深
A.④①③②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解析:11.D 12.C 第11题,读材料可知,雅丹是指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雅丹地貌的岩石从成因上属于沉积岩。故选D。第12题,据材料,雅丹地貌发育先是形成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地壳运动使平坦的地表开始抬升;再经风化、流水冲蚀和风蚀作用,形成的土墩和沟槽,沟槽加宽加深;之后纵向沟槽切割,形成塔状或柱状雅丹体;最后雅丹体坍塌成残丘,大部分地表成为戈壁面。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3.读黄淮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三角洲位于河流的________;冲积扇位于河流的________。
(2)图中显示A、B两点间冲积扇沉积物颗粒自西向东颗粒逐渐________,厚度逐渐________。
(3)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同时有学者研究还发现,农耕文明时期黄河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冲积扇位于河流的出山口。第(2)题,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随着流速的降低颗粒大的先沉积,黄河自西向东流,自西向东颗粒逐渐减小,沉积厚度逐渐变小。第(3)题,冲积扇的成因是泥沙堆积,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冲积扇的形成速度明显加快说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加剧;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
答案:(1)入海口 出山口处
(2)变小 变小
(3)形成黄河冲积扇的泥沙物质来源于黄河中游地区的黄土高原,该区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层深厚且土质疏松,容易被冲刷,在出山口形成大面积的冲积扇;进入农耕文明时期,黄河流域人口激增,大规模毁林开荒、开垦草原,植被覆盖率降低,导致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加剧,从而冲积扇的形成速度加快。
14.(2019·湖北联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 峡湾;有“V”型谷,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如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的河相沉积物,请你指出河相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河谷地区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河谷地带对古人类活动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处纬度高,地质历史时期,冰川发育,受冰川的侵蚀,形成“U”型谷;冰川消融后,谷地受河流的侵蚀,形成“V”型谷。第(2)题,越往下游,河流携带物质受到的冲刷和摩擦时间越长,沉积物的磨圆度越好;河流下游,河水的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沉积物较细;同时受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影响,沉积物具有层理结构。第(3)题,河流谷地的热量、水分、土壤、植被等条件较好,利于人类的活动。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U”型谷;后来冰川后退,谷地中河流的下切侵蚀,形成“V”型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好。
(3)谷地海拔低,热量充足;谷坡有森林和草地,提供木材、牧场和狩猎;谷地中的河流,提供饮用、灌溉水源、捕鱼和运输;河流带来泥沙堆积,提供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发展种植业,提供粮食。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