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专用学案:模块四选修部分选修六环境保护
展开
选修六 环境保护
考点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真题集训·全析考法]
1.(2015·江苏高考)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________。
(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________,针对我国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________等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第(2)题,春季“黑风暴”的产生主要与春季多大风、气候干燥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有关。第(3)题,“泰勒放牧法”的制定可以保护草场资源,缓解土地荒漠化;“水土保持法”的制定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垦等。第(4)题,美国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外,还可以采取政府干预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1)总体呈下降趋势(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
(2)春季多大风,天气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任答二点)
(3)限制土地过度开垦,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4)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任答一点)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任答二点)
2.(2014·海南高考)如图示意的我国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应对措施: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即可。
答案:环境问题:(该地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水用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3.(2016·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命题分析]
通过分析近几年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试题可知,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多以现实中的某种资源问题为切入点,借助区域图、景观图,考查区域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整体上难度较高。考生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明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然后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入手,具体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做到理论与现实事例相结合,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知识归纳·理清要点]
(一)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
②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
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
开源
①跨流域调水;②修水库蓄水;③人工增雨;④淡化海水;⑤合理利用地下水
节流
①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特别提醒] 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
资源型缺水
主要分布在降水少、气候干旱地区。如热带沙漠气候区、内陆地区等。再如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但蒸发量大,因而春季水资源短缺
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污染严重导致无法利用而缺水。如我国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但却大量抽取地下水,淡水资源不足,是长江水体污染严重所致
地狭人稠
如新加坡等国家面积过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加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紧张
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①目前我国的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②保护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措施:
(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①主要表现:
②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③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3.能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方面
危害
对土地造成的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
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2)化石能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二)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1)“开源”的具体举措:
①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②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③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
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即时训练·达标冲关]
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1~2题。
1.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利用资源,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继续增加资源的开采,提高经济效益
B.彻底改变依靠常规能源的发展途径,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发展坑口电站,改善了生态环境
D.加大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生产附加值
解析:1.D 2.D 第1题,根据图例中的能源、矿产类型,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改变地表形态,加重水土流失,①错误。会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②正确。能源在当地消耗增加,减少能源输出,减轻贫困现象,③错误。便于利用资源,促进城市发展,④正确。第2题,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生产附加值,D正确。继续增加资源的开采,会加快资源枯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我国目前不可能彻底改变依靠常规能源的发展途径,B错误。发展坑口电站,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C错误。
结合世界用水量增长图及部分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图,完成3~4题。
3.关于水资源分布及使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少的地方水资源缺乏,降水多的地方不存在缺水问题
B.人口少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多,人口多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缺乏
C.1900~2000年,世界工业用水增长率最快
D.1985~2000年,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用水增长率最大
4.从有关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可以得知( )
A.北京、新德里人均水资源都很丰富
B.发达国家一般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
C.伦敦、纽约位于海边,淡水来源丰富
D.东京人均水资源最少
解析:3.C 4.B 第3题,水资源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但还与人口数量、径流状况、水污染、用水结构等很多因素有关,故A、B两项错误;通过计算可以得出C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发达国家水价普便较高,主要是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水价高低不能直接反映人均水资源的多少。沿海地区淡水来源不一定丰富。
如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 B.核能
C.地热能 D.潮汐能
6.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发电量不稳定,有季节变化
B.能量较分散,难以集中利用
C.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
D.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
解析:5.C 6.D 第5题,读图,根据图示电站分布位置,结合海陆轮廓判断,电站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该清洁能源最可能是地热能,C正确。图中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区没有明显风向,但有电站分布,故不是风能,A错误。核能技术要求高,不只分布在板块交界处,B错误。潮汐能主要分布在一些狭窄的海峡、海湾、河口区域等,不会分布在内陆地区,D错误。第6题,结合前面分析,该清洁能源是地热能,地热能没有季节变化,A错误。能量分布相对集中,现在的技术能够集中利用,B错误。地热资源蕴藏量大,可以大规模利用发电等,C错误。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利用的较少,D正确。
7.如图为2010年全国部分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针对A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指出该地应采取的措施。
(2)对比分析B、C两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的成因。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水资源人口超载情况,水资源人口极严重超载说明人口多、水资源少,依此分析采取的措施。第(2)题,从降水和经济两方面回答。
答案:(1)A地区属于极严重超载区。提高技术,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控制人口增长。(答出两点即可)
(2)B地区降水多,水资源较充足,人口稠密,但经济相对“长三角”等地欠发达;C地区降水少,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
8.2017年3月18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公布的《2017石油市场报告》表明,2016年我国原油进口累计8亿吨,消费量约6亿吨,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大国,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存度高达64%。
分析导致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
解析:原因首先从我国的石油需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需求膨胀;再分析我国石油生产、分布与消费不平衡,导致供求矛盾突出;再从进口方式分析,产地和运输线集中且单一,使风险指数上升,大国干涉中东地区,引发原油供给限制;同时我国对石油危机的预警意识较弱。对策主要是开展多种渠道进口石油,开展石油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石油方面的合作;从自身角度来说国家要倡导节约能源;发展新技术,降低能耗;开发利用新能源,增加石油储备等。
答案:原因: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需求膨胀;石油生产、分布与消费不平衡,导致供求矛盾突出;石油产地和运输线集中且单一,使风险指数上升,大国干涉中东地区,引发原油供给限制;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时间较短,对石油危机的预警意识较弱。
对策:开展石油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石油方面的合作;国家倡导节约能源;发展新技术,降低能耗;开发利用新能源,增加石油储备等。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含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如图为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和利用状况。
分析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为稀土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
解析:稀土开采的利用率仅为10%,说明其开采利用率较低,应提高资源利用率;每开采1吨稀土金属会排出大量有毒气体,说明污染严重,应对毒气回收利用;稀土开采时山林被破坏,应恢复植被;开矿时产生的大量废渣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应加大治理。
答案:问题:开采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采空,使地面塌陷下沉;大量矿渣占用土地,污染水土。
措施: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合理的开采规模;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答对三点即可)
考点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真题集训·全析考法]
1.(2018·全国卷Ⅱ)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解析:第(1)题,芦苇主要生长于湿地中,因此具有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污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第(2)题,可从水体净化功能方面分析其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收割芦苇可减少其倒伏和腐烂的数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2.(2018·全国卷Ⅲ)“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堑秋湖”是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的碟形湖,有利于越冬候鸟觅食,同时延长鱼类的生长期,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多的食物,还可以扩大浅水区范围,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大的栖息地。但修筑“堑秋湖”会出现“人鸟争食”的现象,使越冬候鸟在此生活的时间缩短。改进建议可以从规定放水时间、捕鱼网眼大小、生态保护、补偿渔民损失等方面分析。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3.(2018·江苏高考)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 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如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________× 1012kg;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材料“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 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可知,导致浅水珊瑚发生白化的原因是海水温度上升和海水酸化。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结合图即可找出陆地植被、土壤和海洋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把碳释放到大气圈中,进行交换。第(3)题,注意图中箭头的方向。指向上的箭头代表大气中碳的收入=60+60+8+0.9+90=218.9,指向下的箭头代表大气中碳的支出=122+2+90=214,因此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4.9×1012kg。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释放CO2到大气圈。第(4)题,注意题干要求不需要从全球气候变暖角度考虑,因此主要从人们的保护意识、法治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监测、恢复其生态、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回答。
答案:(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 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
[命题分析]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可以看出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通过某项人类活动,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因此,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结合具体环境问题,联系区域地理特征,然后在熟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知识归纳·理清要点]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原因及保护措施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草地退化的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的措施: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保护措施
(1)湿地的生态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图所示:
(3)湿地的保护措施: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的原因和保护措施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
现对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具体分析:
1.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②地形(坡度);③土质;④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2.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②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
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即时训练·达标冲关]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D.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2.在乙地区,可以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土壤盐碱度升高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地表反射率下降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解析:1.C 2.A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草原地区,在井的周围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故选项C正确。第2题,绿洲萎缩说明该地区水资源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下降,枯枝落叶等减少,土壤有机质降低,故排除选项B、D;植被减少,裸露的土地增多,地表反射率升高,故排除选项C;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集聚在地表,土壤盐碱度升高,故选项A正确。
图1是1980年绘制的我国南方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有( )
①果园开发 ②坡地垦田 ③围湖造田 ④人工造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
①水土流失加重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洪水威胁增加
④湿地面积减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3.B 4.D 第3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图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有坡地垦田,②不合理。湖泊周围湿地消失,说明有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果园开发是在山坡地,①合理。人工造林分布在山区,④合理。选B。第4题,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在坡地开垦耕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加重,①正确。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②错误。围湖造田,洪水威胁增加,③正确。湿地面积减少,④正确。D正确。
随着环境工程和人工湿地工艺的发展,水生植物浮岛成为了人工湿地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浮岛对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成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非常优越的效果。如图为某城市人工生态浮岛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城市人工生态浮岛最主要的功能是( )
A.减缓热岛效应 B.美化城市环境
C.改善水体环境 D.调节河流流量
6.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水域是( )
A.青海湖 B.太湖
C.贝加尔湖 D.长江
解析:5.C 6.B 第5题,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及降低水体中各种指标的浓度,使水体温度不会出现剧烈变化等,所以C正确。第6题,太湖位于亚热带区域,流域内污水排放多,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
7.“地球癌症”是指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等现象。如图是广西西部和北部“地球癌症”分布图。
分析图示“地球癌症”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广西地区是我国石灰岩的重要分布地区,山高坡陡,土层发育较薄,加上夏季降水较多且多暴雨,使成土土壤很难保存,土地石漠化严重;针对此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加强立法,完善对土地石漠化的动态监测与预防等。
答案:原因:石灰岩的抗风蚀能力弱,成土过程缓慢;山高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存;特殊的岩溶地貌加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夏季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冲刷能力强。措施:植树造林;加强立法,严格保护环境;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
8.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如图示意19世纪初和20世纪中期的洞庭湖水系。
简述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由两图对比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小,原因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其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分析即可。
答案:原因: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
不利影响:调洪、蓄洪能力下降,加剧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
9.(2016·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图2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图2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说明该区裸岩遇风容易形成沙尘暴,遇雨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第(2)题,读图1可知,库布齐沙漠位置更偏东,降水量略多,且靠近黄河,可以引水灌溉,治沙植物更容易成活。第(3)题,根据图2可知,甘草种植是治沙流水线的起点,能改善土壤条件,是后续环节的基础。模式图中的“药品、保健品”“有机瓜果蔬菜”“有机牛羊肉”“特色旅游”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该模式对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第(4)题,当地气候干旱,晴天多,大风日数多,适合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答案:(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 易发沙尘暴 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 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 太阳能
考点三 环境污染与防治
[真题集训·全析考法]
1.(2018·海南高考)“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解析:比较文字材料,从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入手比较分析,联系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即可。
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2.(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3.(2016·全国卷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本题结合电子商务热点考查固体废弃物的类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快递外包装的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两方面。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命题分析]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以具体生产、生活现象为依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因此,考生在备考复习时,既要熟练掌握各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又要针对具体事例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知识归纳·理清要点]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类型及成因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
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2.水污染的危害
(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植物、鱼类等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2)重金属污染会使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积累、传播,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海洋石油污染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生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
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
(二)大气污染及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
主要类型
成因
危害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温室效应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可吸入
颗粒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大气污染的防治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
2.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
(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表所示:
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热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特别提醒] 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
①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②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③自然地理条件要不适宜污染物飘浮、扩散;④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四)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1)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3)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五)环境污染类试题的一般分析思路
1.环境污染原因的分析思路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2)同一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以南
大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长江以北
小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
2.环境污染整治的分析思路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其本质原因是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如图所示:
[即时训练·达标冲关]
如图表示富营养化过程对湖泊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
1.湖泊比河流更易形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湖泊水的流动性小 ②湖泊水的更新周期长
③湖泊的面积小 ④湖泊的盐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①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②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③可能使太湖湖床变高,甚至沼泽化 ④使太湖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C 第1题,水体流动性强、更新快,则自净能力强,不易形成富营养化,在这方面,湖泊比河流差。第2题,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早期,水生植物会增加,日久便会使水生生态系统破坏、鱼类缺氧大量死亡,湖床变高,甚至沼泽化,也会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
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东部地区达60%以上。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城市发展对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该方式简捷省钱,有些地区还露天堆放。这种做法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 )
①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②污染土壤 ③污染地下水
④垃圾堆积方位需要研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现在许多地区采用垃圾焚烧厂焚烧的方法处理,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
A.任何物质都可以采用焚烧法处理
B.焚烧过程中会造成大气污染
C.焚烧后灰烬可直接填埋
D.焚烧时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利用
解析:3.C 4.B 第3题,垃圾填埋虽然也会考虑填埋地点的选择问题,但不属于环境问题。第4题,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城市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及细粒颗粒物PM2.5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如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分别位于( )
A.住宅区、城市干道旁、风景区
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干道旁
C.城市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D.城市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6.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会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5.C 6.A 第5题,三个季节中,甲的可吸入性颗粒物都是最多的,应是城市干道的两旁,粉尘较重;乙的可吸入性颗粒物都是最少的,应是在环境较好的风景区。选C正确。第6题,①是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不利于雾霾天气形成;②是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利于雾霾天气形成;③锋面天气,多雨,不利于雾霾天气形成;④是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流动,利于雾霾天气形成。故A正确。
7.(2019·临沂一模)如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沿线重金属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
答案: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8.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工艺因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小、投资及运行费用小、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在城市排水管网难以覆盖的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前景。如图为两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据此回答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
先进的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工艺:
(1)生活污水按污染物成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传统工艺相比,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污染物成分”。第(2)题,从对水源污染、人体健康危害、生物破坏等方面分析。第(3)题,据题意(图和文字)分析可知,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工艺简洁、投资及运行费用小、处理效果好、占地小、结构紧凑等优势。
答案:(1)富含有机物污水 富含N、P废水
(2)污染水源;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人体健康;易引发水华、赤潮等现象
(3)工艺简洁;成本低;节省用地;除污效率高;回收利用率高
9.如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该河水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课时跟踪检测]
A卷——高考真题体验卷
1.(2017·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检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如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
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解析:读图,该地位于30°~40°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易发生火灾;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降水集中,易发生水土流失。过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
答案:该地区山火易发生在夏季。水土流失易发生在冬季。
原因:过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
2.(2017·江苏高考)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如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需要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湿地的功能,湿地可以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海岸线变化不大;人工海岸线因围海养殖、填海造陆而总体增加;分析海岸线变化原因可知,海岸线变化造成了红腹滨鹬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第(3)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提高人们湿地保护意识、依法加强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答案:(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 围海养殖;填海造地 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一点)
3.(2014·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如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填埋等方面分析。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4.(2013·全国卷Ⅰ)某企业在甲地(如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由于尾矿矿渣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所以潜在危害是污染河流。应对的措施主要有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5.(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解析:据材料可知,柽柳种子多,移栽易成活,繁殖快;东北引种的柽柳,生长良好,柽柳容易侵占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妨碍乔木幼苗生长,致使乔木向灌
木演化,使森林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数量减少。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6.(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的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7.(2015·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B卷——达标验收检测卷
1.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矿业国。全国拥有大小矿山约15万座,占用土地达数百万公顷。随岁月流逝、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矿坑也越来越多,废弃矿区往往有诸多疑难杂症,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采空区规模庞大,不仅不适宜人类居住,也是耕种和绿化的禁区。但壮丽矿坑所具有的特别之美,也令人印象深刻。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解析:本题需要从矿坑改变了土地利用状况,破坏了地表形态和地质结构,排土场、尾矿场形成了新的污染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矿坑利用主要针对现有形态特点进行设计,不便利用的需要填埋与整治修复,改善其环境条件。
答案:问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减少);导致周边环境重金属污染和水体污染;诱发滑坡、泥石流、塌陷等灾害;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视觉污染(与周边景观不和谐)。措施:建设矿坑博物馆,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填埋与整治修复,进行复垦造田;恢复植被与绿化,建设湿地、绿地;建设为仓储用地、坑塘养殖场、垃圾处理场等。
2.如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结合图分析可知我国空气质量指数的空间变化是京津冀地区大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时间来看冬季高夏季低。原因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大气运动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变化特点:冬高夏低 (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3.人们将长期无人使用、维护、落满灰尘、形似僵尸的汽车形象地称为“僵尸车”。2017年12月我国某市城管委排查发现,主城区“僵尸车”现象尤为明显,违规停放在人行道上、道路泊位上的废旧车辆就达300多辆,居住小区的废旧车辆更多。“僵尸车”增多,反映了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制度不健全、报废汽车回收率低的现实。废旧汽车包含有害的机油、废旧塑料和电瓶,有大量铁、铜等多种金属物。
简述废旧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针对废旧汽车如何处理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废旧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占用空间、影响美观、造成污染等;建议可从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方面进行完善我国废旧汽车回收机制;对废旧汽车内大量的金属配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加大科技投入,对有污染的机油、电瓶等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答案:危害:废旧汽车不及时清理会占用城市用地空间;影响道路交通和居住区人员安全;废旧轮胎、机油及废旧电瓶等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建议:完善我国废旧汽车回收机制;对废旧汽车内大量的金属配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加大科技投入,对有污染的机油、电瓶等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4.来自《人民日报》2017年7月10日消息:《水白菜“占领”长江重庆段 一天要捞上百吨》。水白菜也叫水莲花或大叶莲,学名为大藻,属于外来物种,原产地为巴西。水白菜是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雌雄同株繁殖迅速,是农业环保的头号天敌,已经被列入我国100种最危险入侵物种名单。现在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的许多内陆湖泊也都大范围地出现了水白菜。
分析外来的水白菜“占领”长江所产生的危害。
解析:外来的水白菜“占领”长江即物种入侵现象,会对航行造成影响;水白菜腐烂会破坏水环境,污染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清理这些腐烂的水白菜,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答案:大量水白菜漂浮在江面,堵塞河道,影响船舶的航行;水白菜生长速度极快,大量堆积在河水水面,腐烂耗氧,破坏水环境,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水白菜在水中腐烂,污染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大量水白菜需要清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5.北京某地采用土壤生物工程对公路沿线边坡(路基两侧的坡面)进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该工程是在公路边坡上顺坡码放块石或卵石,在石块缝隙扦插柳干。如图示意柳干扦插时和柳干生根发芽后的景观。
分析该地的土壤生物工程在控制边坡稳定和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
解析:图示块石或卵石压在坡地的土壤上,柳干置于坡面且根系垂直于地面。对边坡稳定的作用体现在:块石可压紧表面土壤使其不易下滑,柳干根系对边坡起到了固土作用。对水土保持来说:块石、柳干枝叶可防止暴雨冲击土壤,也可减缓坡面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答案:块石可固定表土,紧实土壤,增加坡面稳定性;柳树生长时根系固土,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土坡下滑。
该地夏季多暴雨,码放的块石可防止土壤直接遭受暴雨的袭击,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植物的枝叶还可拦截降雨防止坡面溅蚀。
考点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真题集训·全析考法]
1.(2015·江苏高考)美国先后出台过多部有关土地利用的法规,如1934年出台了“泰勒放牧法”,1935年出台了“水土保持法”等,这些法规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图是美国过去200年来草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变化特点是________。
(2)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春季“黑风暴”频发,其产生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泰勒放牧法”和“水土保持法”对美国资源与环境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4)历史时期美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对我国的启示有________,针对我国国情,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还可以采取________等措施。
解析:第(1)题,由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过去200年美国草地面积总体呈下降的趋势。第(2)题,春季“黑风暴”的产生主要与春季多大风、气候干燥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植被破坏、地表裸露有关。第(3)题,“泰勒放牧法”的制定可以保护草场资源,缓解土地荒漠化;“水土保持法”的制定可以缓解水土流失、防止土地的过度开垦等。第(4)题,美国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场资源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外,还可以采取政府干预的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以及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1)总体呈下降趋势(先缓慢下降,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
(2)春季多大风,天气干燥,生态环境脆弱(任答二点)
(3)限制土地过度开垦,缓解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有效保护草地资源
(4)建立健全土地利用政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任答一点) 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任答二点)
2.(2014·海南高考)如图示意的我国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环境问题主要有: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应对措施: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即可。
答案:环境问题:(该地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水用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地次生盐碱化。
应对措施: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3.(2016·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命题分析]
通过分析近几年全国卷和地方卷高考试题可知,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多以现实中的某种资源问题为切入点,借助区域图、景观图,考查区域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整体上难度较高。考生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明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然后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入手,具体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危害,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做到理论与现实事例相结合,达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知识归纳·理清要点]
(一)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1.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
①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
②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①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
②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③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2)解决水资源短缺的主要措施:
开源
①跨流域调水;②修水库蓄水;③人工增雨;④淡化海水;⑤合理利用地下水
节流
①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特别提醒] 缺水严重国家或地区的不同成因分析
资源型缺水
主要分布在降水少、气候干旱地区。如热带沙漠气候区、内陆地区等。再如我国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少,但蒸发量大,因而春季水资源短缺
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污染严重导致无法利用而缺水。如我国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但却大量抽取地下水,淡水资源不足,是长江水体污染严重所致
地狭人稠
如新加坡等国家面积过小,没有一定规模的淡水河流与湖泊,加上人口稠密,导致水资源消耗量大,加剧了淡水紧张
2.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①目前我国的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②保护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措施:
(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①主要表现:
②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③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3.能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方面
危害
对土地造成的直接破坏
露天采矿,直接破坏地表土层和植被,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地下开采形成地下采空区,会导致岩层断裂、塌陷、下沉
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
占用大面积的土地,造成土壤污染、水污染和大气污染
运输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发生自燃或扬尘,污染大气环境,会由于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源。
石油:污染海洋,破坏海洋生态、危害渔业生产、使整个海洋环境退化
加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排出大量洗煤水,产生大量的灰尘、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烃类、氨气和废渣。石油加工会排出大量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利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变暖;酸雨的形成;水体富营养化
(2)化石能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二)资源问题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
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问题
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
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
(1)“开源”的具体举措:
①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②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③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2)“节流”的具体举措:
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即时训练·达标冲关]
陕西榆林市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回答1~2题。
1.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
③增加能源输出,消除贫困现象
④利用资源,促进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 )
A.继续增加资源的开采,提高经济效益
B.彻底改变依靠常规能源的发展途径,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发展坑口电站,改善了生态环境
D.加大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生产附加值
解析:1.D 2.D 第1题,根据图例中的能源、矿产类型,榆林市发展重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改变地表形态,加重水土流失,①错误。会加剧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增多,②正确。能源在当地消耗增加,减少能源输出,减轻贫困现象,③错误。便于利用资源,促进城市发展,④正确。第2题,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的措施是加大资源的加工转换,提高生产附加值,D正确。继续增加资源的开采,会加快资源枯竭,不利于可持续发展,A错误。我国目前不可能彻底改变依靠常规能源的发展途径,B错误。发展坑口电站,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C错误。
结合世界用水量增长图及部分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图,完成3~4题。
3.关于水资源分布及使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少的地方水资源缺乏,降水多的地方不存在缺水问题
B.人口少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多,人口多的国家人均水资源缺乏
C.1900~2000年,世界工业用水增长率最快
D.1985~2000年,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用水增长率最大
4.从有关城市生活用水价格可以得知( )
A.北京、新德里人均水资源都很丰富
B.发达国家一般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
C.伦敦、纽约位于海边,淡水来源丰富
D.东京人均水资源最少
解析:3.C 4.B 第3题,水资源主要取决于降水量,但还与人口数量、径流状况、水污染、用水结构等很多因素有关,故A、B两项错误;通过计算可以得出C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发达国家水价普便较高,主要是通过价格手段控制用水量。水价高低不能直接反映人均水资源的多少。沿海地区淡水来源不一定丰富。
如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 B.核能
C.地热能 D.潮汐能
6.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发电量不稳定,有季节变化
B.能量较分散,难以集中利用
C.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
D.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
解析:5.C 6.D 第5题,读图,根据图示电站分布位置,结合海陆轮廓判断,电站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该清洁能源最可能是地热能,C正确。图中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区没有明显风向,但有电站分布,故不是风能,A错误。核能技术要求高,不只分布在板块交界处,B错误。潮汐能主要分布在一些狭窄的海峡、海湾、河口区域等,不会分布在内陆地区,D错误。第6题,结合前面分析,该清洁能源是地热能,地热能没有季节变化,A错误。能量分布相对集中,现在的技术能够集中利用,B错误。地热资源蕴藏量大,可以大规模利用发电等,C错误。集中在板块交界地带,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利用的较少,D正确。
7.如图为2010年全国部分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针对A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指出该地应采取的措施。
(2)对比分析B、C两地区水资源人口超载状况的成因。
解析:第(1)题,依据图中信息可得出水资源人口超载情况,水资源人口极严重超载说明人口多、水资源少,依此分析采取的措施。第(2)题,从降水和经济两方面回答。
答案:(1)A地区属于极严重超载区。提高技术,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控制人口增长。(答出两点即可)
(2)B地区降水多,水资源较充足,人口稠密,但经济相对“长三角”等地欠发达;C地区降水少,人口稀疏,经济欠发达。
8.2017年3月18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公布的《2017石油市场报告》表明,2016年我国原油进口累计8亿吨,消费量约6亿吨,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大国,中国对外国石油的依存度高达64%。
分析导致我国石油安全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
解析:原因首先从我国的石油需求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需求膨胀;再分析我国石油生产、分布与消费不平衡,导致供求矛盾突出;再从进口方式分析,产地和运输线集中且单一,使风险指数上升,大国干涉中东地区,引发原油供给限制;同时我国对石油危机的预警意识较弱。对策主要是开展多种渠道进口石油,开展石油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石油方面的合作;从自身角度来说国家要倡导节约能源;发展新技术,降低能耗;开发利用新能源,增加石油储备等。
答案:原因: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对石油需求膨胀;石油生产、分布与消费不平衡,导致供求矛盾突出;石油产地和运输线集中且单一,使风险指数上升,大国干涉中东地区,引发原油供给限制;中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时间较短,对石油危机的预警意识较弱。
对策:开展石油外交,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石油方面的合作;国家倡导节约能源;发展新技术,降低能耗;开发利用新能源,增加石油储备等。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稀土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它含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有“工业维生素”之称。如图为江西赣州稀土开采和利用状况。
分析稀土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并为稀土矿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措施。
解析:稀土开采的利用率仅为10%,说明其开采利用率较低,应提高资源利用率;每开采1吨稀土金属会排出大量有毒气体,说明污染严重,应对毒气回收利用;稀土开采时山林被破坏,应恢复植被;开矿时产生的大量废渣会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应加大治理。
答案:问题:开采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采空,使地面塌陷下沉;大量矿渣占用土地,污染水土。
措施:提高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持合理的开采规模;保护矿区生态环境;加大废弃矿山的复垦,恢复植被。(答对三点即可)
考点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真题集训·全析考法]
1.(2018·全国卷Ⅱ) 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解析:第(1)题,芦苇主要生长于湿地中,因此具有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污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第(2)题,可从水体净化功能方面分析其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收割芦苇可减少其倒伏和腐烂的数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2.(2018·全国卷Ⅲ)“洪水一片天,枯水一条线”是鄱阳湖的真实写照。“堑秋湖”是鄱阳湖区一种传统的捕鱼作业模式。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一个个碟形湖,以便秋季鄱阳湖退水时截留更多的水和鱼。10月份一些以水生动物为食物的候鸟陆续迁入湖区越冬,渔民也开始在碟形湖放水捕鱼。至次年1月,碟形湖水干鱼尽。3月份候鸟陆续迁离。
分析“堑秋湖”捕鱼模式对鄱阳湖区候鸟越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提出改进建议。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堑秋湖”是渔民在湖滩筑堤形成的碟形湖,有利于越冬候鸟觅食,同时延长鱼类的生长期,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多的食物,还可以扩大浅水区范围,为越冬候鸟提供更大的栖息地。但修筑“堑秋湖”会出现“人鸟争食”的现象,使越冬候鸟在此生活的时间缩短。改进建议可以从规定放水时间、捕鱼网眼大小、生态保护、补偿渔民损失等方面分析。
答案:积极影响:扩大了鄱阳湖区越冬候鸟觅食和栖息的范围。消极影响:碟形湖水干鱼尽的时间早于候鸟迁离的时间,减少候鸟食物来源和缩小栖息地范围。
改进建议:采用分批次轮流放水,或延长放水时间,或只捕大鱼留下底水和小鱼等方式,以保证候鸟在迁离前有足够食物和栖息地。依法对湖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渔民为护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给予适当补偿。
3.(2018·江苏高考)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报告,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 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近二十年已发生了三次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如图为大气圈碳收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导致近期全球性珊瑚白化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________× 1012kg;造成大气圈CO2增加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全球气候变暖外,有些人类活动也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危害。为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可采取的对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由材料“当海水的温度、盐度、酸碱度和透光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时,浅水珊瑚会发生白化甚至死亡”“全球气候变暖增加的热量中64%被海洋表层水(0~700 m)吸收;相当于人为排放量约30%的CO2被海洋溶解而导致海洋酸化”可知,导致浅水珊瑚发生白化的原因是海水温度上升和海水酸化。第(2)题,注意题干要求“大气圈与陆地植被、土壤、海洋之间进行碳交换的主要自然过程”,结合图即可找出陆地植被、土壤和海洋之间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把碳释放到大气圈中,进行交换。第(3)题,注意图中箭头的方向。指向上的箭头代表大气中碳的收入=60+60+8+0.9+90=218.9,指向下的箭头代表大气中碳的支出=122+2+90=214,因此每年大气圈中碳的增加量有4.9×1012kg。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释放CO2到大气圈。第(4)题,注意题干要求不需要从全球气候变暖角度考虑,因此主要从人们的保护意识、法治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区、监测、恢复其生态、参与国际合作等方面回答。
答案:(1)海水温度上升;海水酸化
(2)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
(3)4.9 化石燃料的燃烧;植被破坏
(4)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建立保护区;加强对珊瑚礁的修复;建立监测机制;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
[命题分析]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真题,可以看出高考对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通过某项人类活动,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因此,在备考复习时,首先要结合具体环境问题,联系区域地理特征,然后在熟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知识归纳·理清要点]
(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1.森林的生态效益及毁林的危害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2.草地退化原因及保护措施
(1)草地退化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和干旱频繁发生等。
②人为原因:是最主要原因,包括超载放牧、盲目开垦、规划利用管理不当、滥采滥挖等。在我国,鼠害和虫害也是重要原因。
(2)草地退化的危害: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使当地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
(3)保护草地的措施:
①主要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改善经济结构、加强经济发展。
②我国保护牧场的措施:
3.湿地干涸及其保护措施
(1)湿地的生态功能:
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湿地减少的原因:
湿地的减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具体如图所示:
(3)湿地的保护措施:签署《湿地公约》;恢复和重建湿地生态系统。
4.物种灭绝的原因和保护措施
(二)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
现对我国主要生态问题的成因及防治措施做具体分析:
1.水土流失的原因、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红色荒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南亚、东南亚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②地形(坡度);③土质;④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滥伐;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禁止乱砍滥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水电、风能、太阳能、沼气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2.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治理措施(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自然原因
①气候(降水、蒸发、风力);②植被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修路、开矿)
治理措施
制定合理的载畜量;人工种草;实行轮牧;退耕还牧还草;生态移民;解决牧区能源问题(风能、太阳能等);制定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3.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华北地区
地形低洼;春秋季节干旱,蒸发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减少种植业比例;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即时训练·达标冲关]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D.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2.在乙地区,可以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土壤盐碱度升高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地表反射率下降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解析:1.C 2.A 第1题,由图可知甲地位于草原地区,在井的周围形成斑点状荒漠化圈;在气候较干旱的草原地区,农牧业活动往往围绕水源地发展,水井所在地由于有较多的水源,农牧业活动多,会对周围植被造成较大破坏,从而出现以水井为中心的沙地现象,故选项C正确。第2题,绿洲萎缩说明该地区水资源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下降,枯枝落叶等减少,土壤有机质降低,故排除选项B、D;植被减少,裸露的土地增多,地表反射率升高,故排除选项C;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集聚在地表,土壤盐碱度升高,故选项A正确。
图1是1980年绘制的我国南方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图2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有( )
①果园开发 ②坡地垦田 ③围湖造田 ④人工造林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
①水土流失加重 ②环境污染加剧 ③洪水威胁增加
④湿地面积减少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3.B 4.D 第3题,读图,根据图例分析,图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有坡地垦田,②不合理。湖泊周围湿地消失,说明有围湖造田,③不合理。果园开发是在山坡地,①合理。人工造林分布在山区,④合理。选B。第4题,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在坡地开垦耕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加重,①正确。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②错误。围湖造田,洪水威胁增加,③正确。湿地面积减少,④正确。D正确。
随着环境工程和人工湿地工艺的发展,水生植物浮岛成为了人工湿地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植物浮岛对去除水体中的氮、磷等富营养成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非常优越的效果。如图为某城市人工生态浮岛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城市人工生态浮岛最主要的功能是( )
A.减缓热岛效应 B.美化城市环境
C.改善水体环境 D.调节河流流量
6.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的水域是( )
A.青海湖 B.太湖
C.贝加尔湖 D.长江
解析:5.C 6.B 第5题,人工浮岛的生态效益主要体现在水生植物吸收水中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净化水质及降低水体中各种指标的浓度,使水体温度不会出现剧烈变化等,所以C正确。第6题,太湖位于亚热带区域,流域内污水排放多,易出现富营养化问题,最适宜建设人工生态浮岛。
7.“地球癌症”是指土地荒漠化和石漠化等现象。如图是广西西部和北部“地球癌症”分布图。
分析图示“地球癌症”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解析:广西地区是我国石灰岩的重要分布地区,山高坡陡,土层发育较薄,加上夏季降水较多且多暴雨,使成土土壤很难保存,土地石漠化严重;针对此问题,采取的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加强立法,完善对土地石漠化的动态监测与预防等。
答案:原因:石灰岩的抗风蚀能力弱,成土过程缓慢;山高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土地资源的保存;特殊的岩溶地貌加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夏季降水量大且暴雨集中,冲刷能力强。措施:植树造林;加强立法,严格保护环境;完善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
8.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如图示意19世纪初和20世纪中期的洞庭湖水系。
简述洞庭湖面积变化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不利影响。
解析:由两图对比可知,洞庭湖面积变小,原因是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其产生的不利影响结合湿地的生态功能分析即可。
答案:原因: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
不利影响:调洪、蓄洪能力下降,加剧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能力下降;自净能力下降,水质变差。
9.(2016·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图1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图2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图2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________,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说明该区裸岩遇风容易形成沙尘暴,遇雨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第(2)题,读图1可知,库布齐沙漠位置更偏东,降水量略多,且靠近黄河,可以引水灌溉,治沙植物更容易成活。第(3)题,根据图2可知,甘草种植是治沙流水线的起点,能改善土壤条件,是后续环节的基础。模式图中的“药品、保健品”“有机瓜果蔬菜”“有机牛羊肉”“特色旅游”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该模式对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第(4)题,当地气候干旱,晴天多,大风日数多,适合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答案:(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 易发沙尘暴 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 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风能 太阳能
考点三 环境污染与防治
[真题集训·全析考法]
1.(2018·海南高考)“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解析:比较文字材料,从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入手比较分析,联系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综合比较分析归纳即可。
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
2.(2016·全国卷Ⅰ)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解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殖过程中会造成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层土壤盐碱化,进而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生活;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可造成海域污染和海水富营养化,危及海洋生物生存。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3.(2016·全国卷Ⅱ)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本题结合电子商务热点考查固体废弃物的类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日常生活实际,了解快递外包装的主要材料及其特点,其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包括减少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两方面。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废品,实行分类回收。
[命题分析]
高考对该考点的考查,主要以具体生产、生活现象为依托,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因此,考生在备考复习时,既要熟练掌握各类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又要针对具体事例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知识归纳·理清要点]
(一)水污染及其防治
1.水污染类型及成因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生物链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染来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表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花(水华)”,又称“藻花”;
海洋水体:称为“赤潮”
各种重金属引起的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2.水污染的危害
(1)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中植物、鱼类等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2)重金属污染会使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积累、传播,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3)海洋石油污染使海洋生物大量死亡;阻碍海藻光合作用,影响海洋底栖生物;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
3.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氮、磷污染防治;工业生产中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和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防止石油泄漏。
(二)大气污染及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
主要类型
成因
危害
酸雨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
排入大气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
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温室效应
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
可吸入
颗粒物
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燃煤烟尘、建筑工地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大且缺乏标准或不达标
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
2.大气污染的防治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及防治
1.固体废弃物的主要类型及其危害
2.城市垃圾的处理方法
(1)垃圾的处理应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几种主要的处理方法比较如下表所示:
处理方法
优势
缺点
填埋法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低,可处理所有种类垃圾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的潜力大
堆肥法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焚烧法
(热处理)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耗资巨大,设备投资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目前,世界上应用较普遍的是填埋法。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垃圾填埋和焚烧两种方法。
(2)垃圾越境转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废弃物数量,尤其是有毒危害废弃物的数量、种类在日益增多,而人类对它们的处理技术水平和能力却非常有限。因此,在一些发达国家,累积的废弃物已失去控制,大量运往发展中国家。
[特别提醒] 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原则
①远离生活区和水源地;②避开城市上风向和水源上游;③自然地理条件要不适宜污染物飘浮、扩散;④填埋场必须进行严格的防渗漏处理。
(四)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1)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2)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3)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4)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五)环境污染类试题的一般分析思路
1.环境污染原因的分析思路
(1)不同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要结合其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2)同一环境污染问题由于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带来的危害也不相同。下面以我国南北地区的酸雨危害为例进行比较:
地区
危害
形成原因
长江以南
大
①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多丘陵、盆地地形且风速小,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酸性,因而大气中的灰尘也呈酸性,无法中和酸性气体
长江以北
小
①降水少,不利于酸雨的形成;②地形平坦,风力较强,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③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也呈碱性,可以中和部分酸性气体
2.环境污染整治的分析思路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其本质原因是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此外,再好的措施也需要人来实施,因此需要政府、公众的参与。如图所示:
[即时训练·达标冲关]
如图表示富营养化过程对湖泊的影响。读图回答1~2题。
1.湖泊比河流更易形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湖泊水的流动性小 ②湖泊水的更新周期长
③湖泊的面积小 ④湖泊的盐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富营养化对太湖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①早期使湖水中水生植物大量减少 ②使鱼类因中毒而大量死亡 ③可能使太湖湖床变高,甚至沼泽化 ④使太湖周边的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C 第1题,水体流动性强、更新快,则自净能力强,不易形成富营养化,在这方面,湖泊比河流差。第2题,湖泊发生富营养化的早期,水生植物会增加,日久便会使水生生态系统破坏、鱼类缺氧大量死亡,湖床变高,甚至沼泽化,也会影响到周边生态环境。
按照《“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设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50%以上,东部地区达60%以上。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城市发展对垃圾处理主要采用填埋的方式,该方式简捷省钱,有些地区还露天堆放。这种做法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 )
①占用大量土地资源 ②污染土壤 ③污染地下水
④垃圾堆积方位需要研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现在许多地区采用垃圾焚烧厂焚烧的方法处理,对此正确的说法是( )
A.任何物质都可以采用焚烧法处理
B.焚烧过程中会造成大气污染
C.焚烧后灰烬可直接填埋
D.焚烧时产生的热量不能被利用
解析:3.C 4.B 第3题,垃圾填埋虽然也会考虑填埋地点的选择问题,但不属于环境问题。第4题,垃圾在焚烧过程中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城市可吸入性颗粒物包括PM10及细粒颗粒物PM2.5等,汽车尾气、工业粉尘的排放均是该类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如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城市某年冬、春、秋三个季节PM10、PM2.5浓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分别位于( )
A.住宅区、城市干道旁、风景区
B.风景区、住宅区、城市干道旁
C.城市干道旁、风景区、住宅区
D.城市干道旁、住宅区、风景区
6.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会导致雾霾天气形成的是( )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5.C 6.A 第5题,三个季节中,甲的可吸入性颗粒物都是最多的,应是城市干道的两旁,粉尘较重;乙的可吸入性颗粒物都是最少的,应是在环境较好的风景区。选C正确。第6题,①是低气压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不利于雾霾天气形成;②是高气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利于雾霾天气形成;③锋面天气,多雨,不利于雾霾天气形成;④是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流动,利于雾霾天气形成。故A正确。
7.(2019·临沂一模)如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沿线重金属来源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
答案: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8.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工艺因具有结构紧凑、占地小、投资及运行费用小、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在城市排水管网难以覆盖的区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和推广前景。如图为两种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据此回答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
先进的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工艺:
(1)生活污水按污染物成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传统工艺相比,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优势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注意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污染物成分”。第(2)题,从对水源污染、人体健康危害、生物破坏等方面分析。第(3)题,据题意(图和文字)分析可知,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工艺简洁、投资及运行费用小、处理效果好、占地小、结构紧凑等优势。
答案:(1)富含有机物污水 富含N、P废水
(2)污染水源;生物多样性减少;危害人体健康;易引发水华、赤潮等现象
(3)工艺简洁;成本低;节省用地;除污效率高;回收利用率高
9.如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从污染物浓度曲线可以看出水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形成原因要结合降雨量和河流流量进行分析。第(2)题,防治该河水污染的措施主要有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加强宣传教育等。
答案:(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课时跟踪检测]
A卷——高考真题体验卷
1.(2017·海南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美国西部森林频发山火。检测显示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如图示意美国西部部分地区2013~2015年山火的分布。
分别指出该地区山火与水土流失易发的季节,并分析过火林地水土流失加剧的原因。
解析:读图,该地位于30°~40°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易发生火灾;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降水集中,易发生水土流失。过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
答案:该地区山火易发生在夏季。水土流失易发生在冬季。
原因:过火林地地表植被覆盖低,植被对地表保护能力减弱;地表径流增大,加剧地表侵蚀。
2.(2017·江苏高考)渤海湾湿地资源丰富,是候鸟红腹滨鹬迁徙途中最重要的营养补给站,21世纪以来,其全球数量不断减少,平均寿命不断缩短。如图为渤海湾海岸线长度变化及空间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00~2010年渤海湾岸线长度变化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渤海湾岸线变化对红腹滨鹬生存环境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改善红腹滨鹬的生存环境,保护渤海湾湿地的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需要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湿地的功能,湿地可以净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自然海岸线变化不大;人工海岸线因围海养殖、填海造陆而总体增加;分析海岸线变化原因可知,海岸线变化造成了红腹滨鹬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也会造成环境污染。第(3)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有加强宣传、提高人们湿地保护意识、依法加强管理、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
答案:(1)维持生物多样性;净化水质
(2)人工岸线总体增加;自然岸线变化不大 围海养殖;填海造地 栖息地减少,食物来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重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依法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等(任答一点)
3.(2014·全国卷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如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大土壤侵蚀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二是使耕地起伏加大,不利于机械化耕作。防治措施可从调整耕作方式、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填埋等方面分析。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4.(2013·全国卷Ⅰ)某企业在甲地(如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由于尾矿矿渣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所以潜在危害是污染河流。应对的措施主要有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答案: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5.(2017·全国卷Ⅰ)干旱区的柽柳为耐旱灌木,侧向枝条多,种子多,不易发生病虫害,移栽易成活。近年来,某东北林区的公路绿化中引种了柽柳,生长良好。然而不久,在公路两侧的天然林中,发现了柽柳幼苗。
分析该林区潜在的柽柳入侵天然林的危害。
解析:据材料可知,柽柳种子多,移栽易成活,繁殖快;东北引种的柽柳,生长良好,柽柳容易侵占当地植物的生存空间;柽柳侧向枝条多,会妨碍乔木幼苗生长,致使乔木向灌
木演化,使森林结构发生变化;一些植食动物因食物链遭到破坏而数量减少。
答案:柽柳种子多,繁殖快(易扩散),侵占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侧向枝条多,妨碍其他乔木幼苗的生长,导致森林结构变化(乔木林向灌木林演化)。破坏食物链,减少植食动物数量。
6.(2017·全国卷Ⅱ)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如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解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好的原因可从植被的结构、植被类型、根系作用等角度分析。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7.(2015·全国卷Ⅱ)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解析:喀斯特地貌区的治理措施涉及多个方面,可从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等方面回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措施主要从经济补贴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的人口转移到较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通过实际情况的对比,使农民认识保护山坡、石间土层的重要性,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吸引社会力量:以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和企业参与保护和治理环境。
客土移植:将土壤资源丰富地区的土壤转移至该地区。
B卷——达标验收检测卷
1.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矿业国。全国拥有大小矿山约15万座,占用土地达数百万公顷。随岁月流逝、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矿坑也越来越多,废弃矿区往往有诸多疑难杂症,采矿场、排土场、尾矿场、采空区规模庞大,不仅不适宜人类居住,也是耕种和绿化的禁区。但壮丽矿坑所具有的特别之美,也令人印象深刻。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解析:本题需要从矿坑改变了土地利用状况,破坏了地表形态和地质结构,排土场、尾矿场形成了新的污染源等方面进行分析。矿坑利用主要针对现有形态特点进行设计,不便利用的需要填埋与整治修复,改善其环境条件。
答案:问题: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耕地面积减少);导致周边环境重金属污染和水体污染;诱发滑坡、泥石流、塌陷等灾害;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造成空气污染;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造成视觉污染(与周边景观不和谐)。措施:建设矿坑博物馆,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填埋与整治修复,进行复垦造田;恢复植被与绿化,建设湿地、绿地;建设为仓储用地、坑塘养殖场、垃圾处理场等。
2.如图为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CI)统计图,AQCI数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
指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结合图分析可知我国空气质量指数的空间变化是京津冀地区大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时间来看冬季高夏季低。原因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大气运动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变化特点:冬高夏低 (春降秋升);北高南低。
原因:冬季大气相对稳定,污染物不易扩散,夏季降水多,利于改善空气质量;北方冬季燃煤取暖,大气污染物增加,导致空气质量差;北方地区重工业集中,矿物能源消耗大。
3.人们将长期无人使用、维护、落满灰尘、形似僵尸的汽车形象地称为“僵尸车”。2017年12月我国某市城管委排查发现,主城区“僵尸车”现象尤为明显,违规停放在人行道上、道路泊位上的废旧车辆就达300多辆,居住小区的废旧车辆更多。“僵尸车”增多,反映了我国报废汽车回收制度不健全、报废汽车回收率低的现实。废旧汽车包含有害的机油、废旧塑料和电瓶,有大量铁、铜等多种金属物。
简述废旧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针对废旧汽车如何处理提出合理建议。
解析:废旧汽车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占用空间、影响美观、造成污染等;建议可从回收利用、无害化处理方面进行完善我国废旧汽车回收机制;对废旧汽车内大量的金属配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加大科技投入,对有污染的机油、电瓶等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答案:危害:废旧汽车不及时清理会占用城市用地空间;影响道路交通和居住区人员安全;废旧轮胎、机油及废旧电瓶等会造成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建议:完善我国废旧汽车回收机制;对废旧汽车内大量的金属配件进行分类回收再利用;加大科技投入,对有污染的机油、电瓶等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等。
4.来自《人民日报》2017年7月10日消息:《水白菜“占领”长江重庆段 一天要捞上百吨》。水白菜也叫水莲花或大叶莲,学名为大藻,属于外来物种,原产地为巴西。水白菜是多年生浮水草本植物,雌雄同株繁殖迅速,是农业环保的头号天敌,已经被列入我国100种最危险入侵物种名单。现在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和华东地区的许多内陆湖泊也都大范围地出现了水白菜。
分析外来的水白菜“占领”长江所产生的危害。
解析:外来的水白菜“占领”长江即物种入侵现象,会对航行造成影响;水白菜腐烂会破坏水环境,污染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清理这些腐烂的水白菜,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答案:大量水白菜漂浮在江面,堵塞河道,影响船舶的航行;水白菜生长速度极快,大量堆积在河水水面,腐烂耗氧,破坏水环境,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存;水白菜在水中腐烂,污染水源,导致水质下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大量水白菜需要清理,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5.北京某地采用土壤生物工程对公路沿线边坡(路基两侧的坡面)进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该工程是在公路边坡上顺坡码放块石或卵石,在石块缝隙扦插柳干。如图示意柳干扦插时和柳干生根发芽后的景观。
分析该地的土壤生物工程在控制边坡稳定和水土保持方面所起的作用。
解析:图示块石或卵石压在坡地的土壤上,柳干置于坡面且根系垂直于地面。对边坡稳定的作用体现在:块石可压紧表面土壤使其不易下滑,柳干根系对边坡起到了固土作用。对水土保持来说:块石、柳干枝叶可防止暴雨冲击土壤,也可减缓坡面径流、增加雨水下渗。
答案:块石可固定表土,紧实土壤,增加坡面稳定性;柳树生长时根系固土,吸收多余水分,防止土坡下滑。
该地夏季多暴雨,码放的块石可防止土壤直接遭受暴雨的袭击,增加下渗,减少坡面径流;植物的枝叶还可拦截降雨防止坡面溅蚀。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