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3章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展开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以流域图、河流剖面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河流水文特征等知识。如2018·全国卷Ⅱ·T10、11,2018·全国卷Ⅲ·T8;2017·全国卷Ⅰ·T6、7;2016·全国卷Ⅲ·T7~9,2016·全国卷Ⅱ·T9~11;2015·全国卷Ⅱ·T9~11等。
2.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水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利用。如2015·全国卷Ⅰ·T7~9等。
1.区域认知:准确进行区域定位,深刻把握区域的气候特征、水文特征。
2.综合思维:把握水循环的原理,理解其地理意义,综合分析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在生产、生活中充分利用水循环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4.人地协调观:通过水资源问题成因的分析,树立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知识点一|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施加的影响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
主要环节名称
特点
海陆间
循环
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⑦地下径流
最重要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海上内
循环
①蒸发,②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作用
陆地内
循环
④降水,⑧蒸发,
⑨蒸腾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2.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的增多使地下水位提高,还会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2)不利影响
—
—
→
→
→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同地表径流量成正比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或沙质土壤区,河水
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
蒸发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减少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教师备用资料)
水循环环节的变化对地理事物的影响
(1)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考法1 创设生活应用新情境,考查水循环环节及意义
读某学生依据水循环原理设计的获取淡水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方法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下渗
2.该方法( )
A.收集淡水有限,适合荒岛求生解决水源问题
B.设备简单,适合在我国华北沿海地区推广
C.以木柴为能源,适合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推广
D.消耗能源较多,适合在能源丰富地区推广
1.D 2.A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体现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径流,未体现下渗环节。第2题,图示海水淡化方法获取的淡水量小,效率低,适合在野外荒岛求生时使用,能解决淡水缺乏问题。]
◎考法2 借助现实情境,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3.B 4.C 5.D [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4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故选C项。第5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考法3 结合具体区域水文状况,考查水循环的意义
(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6.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D [贝加尔湖属于大陆内部的内流湖。周围的径流注入湖泊,湖水及附近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的水汽再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地面,构成湖水的循环。但由于湖水深度较大,底层湖水与表层水的交换量少、交换速度慢,故湖水整体更新缓慢。]
◎考法4 联系现实生活实践,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7~8题。
7.“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加 D.地下径流减弱
8.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维流程]
——→
↓ ↓ ↓ ↓
[尝试解答] 7.B 8.A
知识点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气态、固态和液态。
(2)水体的三种类型:A海洋水、B陆地水和C大气水。(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
补给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
以东部
季风区
最为典型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
积雪和
冰川融
水补给
主要
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
水补
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3.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①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
②主要表现:一般来讲,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2)水位: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
①影响因素: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
②主要表现:河流在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河流流经地区的雨季长,河流的汛期长;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
(3)含沙量
①影响因素: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②主要表现: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率越低、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4)结冰期
①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②主要表现:最冷月平均气温>0 ℃,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 ℃,有结冰期,低温时间越长,则结冰期越长。有结冰期,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5)流速(水能)
①影响因素:取决于河流单位长度内的地势落差的大小。
②主要表现:落差大、流速快,且河流年径流量大,则水能丰富。
◎考法1 借助相关统计图表,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方式判断
(2019·河南安阳第一次调研)下图为黄河源头年径流量月平均值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
1.1972~2013年,黄河源头两次汛期的主要补给类型依次是( )
A.积雪融水 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湖泊水
C.大气降水 地下水
D.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2.1972~2013年与1919~1971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加 B.冰川融水增多
C.蒸发增强 D.含沙量增大
3.针对黄河源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应( )
A.恢复源头植被 B.增加人工降水
C.减少灌溉农业面积 D.修建水库
1.D 2.C 3.A [第1题,1972~2013年,黄河源头第一个汛期出现在3月,应为积雪融水补给;第二个汛期出现在8~9月,应为冰川融水补给。第2题,整体而言,1972~2013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小于1919~1971年,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增加均会造成径流量增加,与图示趋势不相符;含沙量变化不会影响河流径流量。气候变暖使蒸发增强,导致径流量减少。第3题,恢复源头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人工降水不宜长期进行;黄河源头灌溉农业面积较小,对径流量影响不大;水库只能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不能影响年径流量。]
[方法技巧]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
补给
汛期
分布
湿
润
区
降水
取决于降水
的季节变化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干
旱
区
季节性
积雪融水
春季
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地区:我国东北、俄罗斯
永久性
冰川融水
夏季
(主要)
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依据水位高低判断
(1)湖泊水补给河流,主要看两种情况
①源头地区的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始终补给河流。
②河流中下游沿岸的湖泊,只有在枯水期时,湖泊补给河流。
(2)
◎考法2 借助实例分析,考查河流径流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4~6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4.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5.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4.B 5.B 6.D [第4题,我国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A、C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能够减少河水含沙量,B选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会减小,D选项错误。第5题,与第2、3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历时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历时较短,但是降水量与第3次的降水量相差不大,说明其降水强度较大,②对;前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无法容纳更多的地表水,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流,③对;植被主要是阻碍地表径流,降低汇流速度,对每一次降水的阻碍作用没有差异,④错。B选项正确。第6题,河流形成洪峰就会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提高河流的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了洪峰,但含沙量较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选项错误;裸露坡面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河流的含沙量,而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较少,C选项错误;由于多次降水,坡面径流冲刷,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D选项正确。]
◎考法3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015·全国卷Ⅱ)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7~8题。
图a
图b
7.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8.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思维流程]
[第7题,读图b可知,蒙特利尔一年内气温低于0 ℃的月份为1月、2月、3月和12月,共4个月。第8题,比较四个河段,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纬度较低,加上上游有水电站,水流速度快,因而其冬季可能不结冰。]
[尝试解答] 7.C 8.B
[解题技巧] 河流特征的应用分析技巧
1.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1)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例如,在下图a中,根据河流的主干与支流之间成锐角(顺着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河流是由北向南流动,进而确定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①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图b);②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图c);③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3)根据河床宽度及弯曲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河道也比较弯曲。
(4)根据河流与交通线的关系可判断地形:如果河流与交通线交叉较多,为平原地区;如果大多数交通线沿河流分布,为山区。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
(2)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读图完成(1)~(2)题。
(1)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时间是( )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2)近年来,随着春季沙尘暴的频繁发生,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变大,主要是因为沙尘暴使( )
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川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夏季气温升高
(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5月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月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最大,而5月份属于第二季度。选B。第(2)题,沙尘暴频繁发生,新疆地区高山冰川上的尘埃增多,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加速了冰川的消融,导致夏季河流流量变大。选C。]
知识点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
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回答问题。
(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水资源的分布
①全球分布
分布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大洲
除南极洲之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国家
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②我国分布
空间分布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①经济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主要利用河湖水。
②经济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进行了海水淡化和跨流域调水。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原因
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地区及类型
原因
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因水污染严重而缺水
华北地区
资源型缺水
(黄河、淮河、海河)水资源总量不丰富,缺水最严重。①自然原因:降水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云贵高原地区
工程型缺水
降水多,但多喀斯特地貌,因地表水不易存留而缺水;需修建水库、水窖等储水工程来解决缺水问题
◎考法1 创设新情境,考查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2.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1.A 2.A [第1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第2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A。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
◎考法2 借助区域分布图或统计图表,考查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合肥模拟)安徽省山区水资源较多,但人口少、耕地少;淮北平原地区水资源少,而人口多、耕地多。省内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重度缺水,部分地区已达到极度缺水。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读2011年安徽省总用水量组成图和2011年安徽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统计表,完成3~5题。
(单位:亿m3)
流域分区
年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全省
1 484.64
544.17
602.08
淮河流域
555.96
139.01
184.28
其中:淮北地区
281.93
54.20
95.47
淮南地区
274.03
84.81
88.81
长江流域
814.69
340.55
353.19
其中:江北地区
378.12
131.70
139.16
江南地区
436.57
208.85
214.03
新安江流域
113.99
64.61
64.61
3.材料表明( )
A.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B.安徽省南部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大于北部
C.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最为缺乏
D.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少、北部多
4.安徽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短缺
B.水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
D.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
5.安徽省水资源综合利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压缩工业生产规模
B.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水资源总量
C.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
3.A 4.C 5.C [第3题,表格中显示,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即水资源总量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由所学知识可知,安徽省南部水资源总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小于北部。新安江流域地处皖南山区,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都较小,虽然水资源总量较少,但不缺乏。读表可知,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多于淮河流域,即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多、北部少。第4题,安徽省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区域分布不均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安徽省水资源消费结构较合理。材料显示,安徽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的情况。第5题,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5.1%,居第一位。因此,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安徽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安徽省平原面积所占比重大,适宜发展耕作业,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发展现状。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危害,B项表述不符合。]
[解题技巧]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结论: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2.看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论:区域气候的降水、气温变化特点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七)|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是借助坐标系反映河流流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统计图,从图中可以判读河流流量的变化特点进而可以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内的气候特征、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等。常见的有三种类型:与河流补给方式相关的流量过程曲线图(如图1);不同时期的流量过程变化图(如图2);不同河段的流量过程变化图(如图3)。
图1 某地河流径流量与降水关系图
图2 某地水库建成前后的流量变化图
图3 河流不同河段的流量过程曲线图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气候特征,流域内的干支流分布状况,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人类活动等。
(2)明确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不同地区的河流流量变化特征。
②不同天气影响下的河流流量变化特征。
③北半球不同气候区内的河流径流变化特征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母题示例]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下图,完成(1)~(2)题。
a b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D (2)C
(2019·重庆六校模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川融化量增大 D.冬季气温升高
(2)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径流量减少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1)C (2)C [第(1)题,新疆境内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故C正确。新疆地区距海洋十分遥远,受海洋气流影响很小,降水量不会于某季节突然增多,A、B错;冬季气温升高与夏季河流径流量增大关系不大,D错。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夏季径流量会增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后退,冰川冰的融化量会越来越少,河流径流量将会减少,A错、C对;随着冰川冰逐渐枯竭,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径流变差系数增大,B、D错。]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1.C 2.A 3.B [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第2题,读图可知,该流域坡面坡度较大,地表水驻留时间短,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B对: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A错:大量种植植物,植物蒸腾量增多,但与湖盆蒸发量关系不大。C错:水域富营养化一般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体现。D错:材料中说该盐湖的盐度已经饱和,湖水减少只能导致盐分析出,盐度不会再升高。]
(2019·衡阳模拟)下图为水循环模式图,I为区域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区域内蒸发量,O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1为流入区域的径流量,R2为流出区域的径流量,W为空气中水汽含量。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I=P+E-O B.R2=I+R1-O
C.O=I+R2-E D.W=I+E-O
5.若某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原因可能有( )
①外来水汽输送增加 ②流出本地区径流量增加 ③本地区蒸发量增加 ④水循环速度加快 ⑤水汽含量减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4.B 5.D [第4题,在该地区水量稳定的情况下,从区域外输入的水汽(I+R1),等于从区域输出的水汽(R2+O)。第5题,外来水汽输送增加,本地区蒸发量增加,都会使该地区水汽增多,使降水量增加;水循环速度加快,也会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有利于降水的增多。]
下图中甲为一张长12米、宽4米的大网,网的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乙为南美洲部分国家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人们利用图甲中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
A.生物水 B.冰川融水
C.雾水 D.雨水
7.图甲中设施最有可能位于图乙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C 7.A [第6题,该设施利用网收集雾水,雾滴经过碰撞变成较大水滴下流,就可以收集加以利用。第7题,采用这种方式收集水资源的地区应该具有降水少,但多雾的特征。通常分布在经常云雾缭绕、风力较大的高山地区,海岛以及距海较近的山坡上等。图中①地位于沿海地区,且在安第斯山的山坡上。]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1.以流域图、河流剖面图、景观图为载体,考查水循环、河流补给类型及特点、河流水文特征等知识。如2018·全国卷Ⅱ·T10、11,2018·全国卷Ⅲ·T8;2017·全国卷Ⅰ·T6、7;2016·全国卷Ⅲ·T7~9,2016·全国卷Ⅱ·T9~11;2015·全国卷Ⅱ·T9~11等。
2.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水资源的分布及合理利用。如2015·全国卷Ⅰ·T7~9等。
1.区域认知:准确进行区域定位,深刻把握区域的气候特征、水文特征。
2.综合思维:把握水循环的原理,理解其地理意义,综合分析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地理实践力:在生产、生活中充分利用水循环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4.人地协调观:通过水资源问题成因的分析,树立合理分配和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知识点一|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施加的影响
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大类型及主要环节
类型
主要环节名称
特点
海陆间
循环
①蒸发,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⑦地下径流
最重要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海上内
循环
①蒸发,②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重要作用
陆地内
循环
④降水,⑧蒸发,
⑨蒸腾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2.水循环的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3.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的增多使地下水位提高,还会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2)不利影响
—
—
→
→
→
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同地表径流量成正比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或沙质土壤区,河水
易下渗,地表径流减少
蒸发
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减少地表径流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小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大量的地下水。
(教师备用资料)
水循环环节的变化对地理事物的影响
(1)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考法1 创设生活应用新情境,考查水循环环节及意义
读某学生依据水循环原理设计的获取淡水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方法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
A.蒸发 B.降水
C.径流 D.下渗
2.该方法( )
A.收集淡水有限,适合荒岛求生解决水源问题
B.设备简单,适合在我国华北沿海地区推广
C.以木柴为能源,适合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推广
D.消耗能源较多,适合在能源丰富地区推广
1.D 2.A [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体现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有蒸发、降水、径流,未体现下渗环节。第2题,图示海水淡化方法获取的淡水量小,效率低,适合在野外荒岛求生时使用,能解决淡水缺乏问题。]
◎考法2 借助现实情境,考查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全国卷Ⅲ)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3~5题。
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4.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3.B 4.C 5.D [第3题,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项错误,B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项错误。第4题,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故选C项。第5题,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项错误,D项正确。]
◎考法3 结合具体区域水文状况,考查水循环的意义
(2018·全国卷Ⅲ)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题。
6.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D [贝加尔湖属于大陆内部的内流湖。周围的径流注入湖泊,湖水及附近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的水汽再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地面,构成湖水的循环。但由于湖水深度较大,底层湖水与表层水的交换量少、交换速度慢,故湖水整体更新缓慢。]
◎考法4 联系现实生活实践,考查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2015年4月,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减轻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读“海绵城市”示意图,完成7~8题。
7.“海绵城市”可以使城市水循环中( )
A.植物蒸腾减弱 B.下渗增强
C.地表径流增加 D.地下径流减弱
8.因地制宜建设“海绵城市”可以( )
①缓解城市水资源压力 ②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③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④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维流程]
——→
↓ ↓ ↓ ↓
[尝试解答] 7.B 8.A
知识点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的三种存在形式:气态、固态和液态。
(2)水体的三种类型:A海洋水、B陆地水和C大气水。(3)陆地水体间的关系: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雨水
补给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
以东部
季风区
最为典型
季节性
积雪融
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永久性
积雪和
冰川融
水补给
主要
在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
补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
水补
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3.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
①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
②主要表现:一般来讲,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2)水位: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
①影响因素: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
②主要表现:河流在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河流流经地区的雨季长,河流的汛期长;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
(3)含沙量
①影响因素: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
②主要表现: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率越低、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4)结冰期
①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②主要表现:最冷月平均气温>0 ℃,无结冰期;最冷月平均气温<0 ℃,有结冰期,低温时间越长,则结冰期越长。有结冰期,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5)流速(水能)
①影响因素:取决于河流单位长度内的地势落差的大小。
②主要表现:落差大、流速快,且河流年径流量大,则水能丰富。
◎考法1 借助相关统计图表,考查陆地水体的补给方式判断
(2019·河南安阳第一次调研)下图为黄河源头年径流量月平均值统计图。据此完成1~3题。
1.1972~2013年,黄河源头两次汛期的主要补给类型依次是( )
A.积雪融水 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湖泊水
C.大气降水 地下水
D.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2.1972~2013年与1919~1971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增加 B.冰川融水增多
C.蒸发增强 D.含沙量增大
3.针对黄河源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应( )
A.恢复源头植被 B.增加人工降水
C.减少灌溉农业面积 D.修建水库
1.D 2.C 3.A [第1题,1972~2013年,黄河源头第一个汛期出现在3月,应为积雪融水补给;第二个汛期出现在8~9月,应为冰川融水补给。第2题,整体而言,1972~2013年黄河源头年径流量小于1919~1971年,降水增加和冰川融水增加均会造成径流量增加,与图示趋势不相符;含沙量变化不会影响河流径流量。气候变暖使蒸发增强,导致径流量减少。第3题,恢复源头植被可以涵养水源;人工降水不宜长期进行;黄河源头灌溉农业面积较小,对径流量影响不大;水库只能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不能影响年径流量。]
[方法技巧]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
补给
汛期
分布
湿
润
区
降水
取决于降水
的季节变化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干
旱
区
季节性
积雪融水
春季
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地区:我国东北、俄罗斯
永久性
冰川融水
夏季
(主要)
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决定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3.依据水位高低判断
(1)湖泊水补给河流,主要看两种情况
①源头地区的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始终补给河流。
②河流中下游沿岸的湖泊,只有在枯水期时,湖泊补给河流。
(2)
◎考法2 借助实例分析,考查河流径流变化特点及其影响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4~6题。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4.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5.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4.B 5.B 6.D [第4题,我国降水量和降水变率的大小主要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A、C选项错误;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增强,能够减少河水含沙量,B选项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提高,河流径流量会减小,D选项错误。第5题,与第2、3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历时并不长,①错;第5次降水历时较短,但是降水量与第3次的降水量相差不大,说明其降水强度较大,②对;前几次降水导致地下水含量增加,无法容纳更多的地表水,大量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河流,③对;植被主要是阻碍地表径流,降低汇流速度,对每一次降水的阻碍作用没有差异,④错。B选项正确。第6题,河流形成洪峰就会冲刷河床和沟谷的泥沙,提高河流的含沙量,第5次降水形成了洪峰,但含沙量较小,说明河床和沟谷的含沙量较小,A、B选项错误;裸露坡面每次降水都会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增加河流的含沙量,而前5次降水河流含沙量都比较小,说明该流域裸露坡面较少,C选项错误;由于多次降水,坡面径流冲刷,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增加河流的含沙量,D选项正确。]
◎考法3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2015·全国卷Ⅱ)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7~8题。
图a
图b
7.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8.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思维流程]
[第7题,读图b可知,蒙特利尔一年内气温低于0 ℃的月份为1月、2月、3月和12月,共4个月。第8题,比较四个河段,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纬度较低,加上上游有水电站,水流速度快,因而其冬季可能不结冰。]
[尝试解答] 7.C 8.B
[解题技巧] 河流特征的应用分析技巧
1.根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地形
(1)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例如,在下图a中,根据河流的主干与支流之间成锐角(顺着河流流向),可以判断出,河流是由北向南流动,进而确定该地区的地势是北高南低。
(2)根据水系特征可判断地形类型:①向心状水系,地形为盆地(图b);②放射状水系,地形为山顶(图c);③若河流平行排列如图a所示,则地形特征为山河相间分布。
(3)根据河床宽度及弯曲度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流经平原地区,河道也比较弯曲。
(4)根据河流与交通线的关系可判断地形:如果河流与交通线交叉较多,为平原地区;如果大多数交通线沿河流分布,为山区。
2.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则说明上游植被覆盖率不高,水土流失严重,如黄河。
(2)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在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等地区。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读图完成(1)~(2)题。
(1)该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最大的时间是( )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2)近年来,随着春季沙尘暴的频繁发生,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变大,主要是因为沙尘暴使( )
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川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D.夏季气温升高
(1)B (2)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5月份径流变差系数最大,说明该月河流径流量的年际变化最大,而5月份属于第二季度。选B。第(2)题,沙尘暴频繁发生,新疆地区高山冰川上的尘埃增多,冰川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多,加速了冰川的消融,导致夏季河流流量变大。选C。]
知识点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
读世界各大洲的水资源图,回答问题。
(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水资源的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3)水资源的分布
①全球分布
分布
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大洲
除南极洲之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
国家
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
②我国分布
空间分布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时间分布
夏秋多,冬春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数量会影响经济活动规模的大小。
(2)水资源的质量会影响一个地区经济活动的效益。
(3)不同生产力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①经济科技比较落后的时代:主要利用河湖水。
②经济科技比较发达的近现代:大量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陆续开采深层地下水,进行了海水淡化和跨流域调水。
3.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其解决措施
原因
解决措施
自然原因
空间分布不均
跨流域调水
时间分布不均
修建水库
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
节约用水
人为原因
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水资源浪费严重
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水资源污染严重
保护水资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地区及类型
原因
南方地区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因水污染严重而缺水
华北地区
资源型缺水
(黄河、淮河、海河)水资源总量不丰富,缺水最严重。①自然原因:降水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②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
云贵高原地区
工程型缺水
降水多,但多喀斯特地貌,因地表水不易存留而缺水;需修建水库、水窖等储水工程来解决缺水问题
◎考法1 创设新情境,考查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
(2015·全国卷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2.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成本过高 B.破坏环境
C.资源量不足 D.市场需求不足
1.A 2.A [第1题,比较四个城市,葫芦岛市附近海域年平均气温≤-4 ℃的日数介于60~80之间,说明当地海冰结冰期最长、厚度最大,因而单位面积的海冰资源最丰富。故选A。第2题,海冰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但目前渤海海冰没有大规模开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开采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故选A。开采海冰基本不会破坏环境,B项错;图文资料显示渤海海冰资源丰富,C项错;周边地区水资源紧张,市场需求量大,D项错。]
◎考法2 借助区域分布图或统计图表,考查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9·合肥模拟)安徽省山区水资源较多,但人口少、耕地少;淮北平原地区水资源少,而人口多、耕地多。省内大部分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中度、重度缺水,部分地区已达到极度缺水。新安江发源于黄山市,位于安徽省的最南端。读2011年安徽省总用水量组成图和2011年安徽省流域分区水资源总量统计表,完成3~5题。
(单位:亿m3)
流域分区
年降水量
地表水资源量
水资源总量
全省
1 484.64
544.17
602.08
淮河流域
555.96
139.01
184.28
其中:淮北地区
281.93
54.20
95.47
淮南地区
274.03
84.81
88.81
长江流域
814.69
340.55
353.19
其中:江北地区
378.12
131.70
139.16
江南地区
436.57
208.85
214.03
新安江流域
113.99
64.61
64.61
3.材料表明( )
A.安徽省水资源总量与区域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B.安徽省南部水资源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大于北部
C.新安江流域水资源最为缺乏
D.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少、北部多
4.安徽省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水资源总量不足,水资源短缺
B.水资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
D.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
5.安徽省水资源综合利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压缩工业生产规模
B.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提高水资源总量
C.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种植业比重
3.A 4.C 5.C [第3题,表格中显示,年降水量大的地区水资源丰富,即水资源总量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由所学知识可知,安徽省南部水资源总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均小于北部。新安江流域地处皖南山区,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都较小,虽然水资源总量较少,但不缺乏。读表可知,长江流域水资源总量多于淮河流域,即安徽省水资源总量南部多、北部少。第4题,安徽省水资源总量较多,但区域分布不均衡。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安徽省水资源消费结构较合理。材料显示,安徽省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组合不协调。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水资源总量日益减小的情况。第5题,农田灌溉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55.1%,居第一位。因此,发展高效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有利于安徽省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安徽省平原面积所占比重大,适宜发展耕作业,所以D项表述不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发展现状。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沉降等危害,B项表述不符合。]
[解题技巧]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结论:多年平均径流量是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
2.看水循环的活跃程度分析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结论:区域气候的降水、气温变化特点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七)|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
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是借助坐标系反映河流流量随时间而变化的曲线统计图,从图中可以判读河流流量的变化特点进而可以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流域内的气候特征、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等。常见的有三种类型:与河流补给方式相关的流量过程曲线图(如图1);不同时期的流量过程变化图(如图2);不同河段的流量过程变化图(如图3)。
图1 某地河流径流量与降水关系图
图2 某地水库建成前后的流量变化图
图3 河流不同河段的流量过程曲线图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影响河流流量大小的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大小,流域内的气候特征,流域内的干支流分布状况,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人类活动等。
(2)明确河流流量与沿线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不同地区的河流流量变化特征。
②不同天气影响下的河流流量变化特征。
③北半球不同气候区内的河流径流变化特征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母题示例]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下图,完成(1)~(2)题。
a b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D (2)C
(2019·重庆六校模拟)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夏季径流量有增大趋势。下图示意某年新疆境内某条河流的各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百分比和径流变差系数(反映某地月径流量年际变化幅度)。据此完成(1)~(2)题。
(1)近年来,河流夏季的径流量增大,主要是因为( )
A.夏季降水变多 B.冬季降雪量增多
C.冰川融化量增大 D.冬季气温升高
(2)从长期来看,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我国西北地区一些河流( )
A.径流量增大 B.径流变差系数变小
C.径流量减少 D.径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1)C (2)C [第(1)题,新疆境内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夏季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补给量增大,故C正确。新疆地区距海洋十分遥远,受海洋气流影响很小,降水量不会于某季节突然增多,A、B错;冬季气温升高与夏季河流径流量增大关系不大,D错。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短期内夏季径流量会增大,而从长期来看,随着冰川大量融化,冰川后退,冰川冰的融化量会越来越少,河流径流量将会减少,A错、C对;随着冰川冰逐渐枯竭,夏季融化量会越来越少,径流变差系数增大,B、D错。]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2017·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1.C 2.A 3.B [第1题,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该流域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第2题,读图可知,该流域坡面坡度较大,地表水驻留时间短,实际蒸发量最小。第3题,B对:虽然是耐旱植物,但注意是“大量种植”,依然会消耗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盐湖面积缩小。A错:大量种植植物,植物蒸腾量增多,但与湖盆蒸发量关系不大。C错:水域富营养化一般与高强度的人类活动相关,材料中没有这方面的体现。D错:材料中说该盐湖的盐度已经饱和,湖水减少只能导致盐分析出,盐度不会再升高。]
(2019·衡阳模拟)下图为水循环模式图,I为区域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区域内蒸发量,O为从区域输出的水汽总量,R1为流入区域的径流量,R2为流出区域的径流量,W为空气中水汽含量。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I=P+E-O B.R2=I+R1-O
C.O=I+R2-E D.W=I+E-O
5.若某地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原因可能有( )
①外来水汽输送增加 ②流出本地区径流量增加 ③本地区蒸发量增加 ④水循环速度加快 ⑤水汽含量减少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4.B 5.D [第4题,在该地区水量稳定的情况下,从区域外输入的水汽(I+R1),等于从区域输出的水汽(R2+O)。第5题,外来水汽输送增加,本地区蒸发量增加,都会使该地区水汽增多,使降水量增加;水循环速度加快,也会增加空气中的水汽,有利于降水的增多。]
下图中甲为一张长12米、宽4米的大网,网的下方有水槽可以把网上流下的水引向一个蓄水池。乙为南美洲部分国家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人们利用图甲中设施收集的水资源是( )
A.生物水 B.冰川融水
C.雾水 D.雨水
7.图甲中设施最有可能位于图乙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C 7.A [第6题,该设施利用网收集雾水,雾滴经过碰撞变成较大水滴下流,就可以收集加以利用。第7题,采用这种方式收集水资源的地区应该具有降水少,但多雾的特征。通常分布在经常云雾缭绕、风力较大的高山地区,海岛以及距海较近的山坡上等。图中①地位于沿海地区,且在安第斯山的山坡上。]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