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10章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展开第2讲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
最新考纲 | 考法指南 | 核心素养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常以区域分布图及统计图表为载体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如2018·全国卷Ⅰ·T36(1)、(3);2017·全国卷Ⅲ·T4、5;2016·全国卷Ⅱ·T37(3);2015·全国卷Ⅱ·T36。 | 1.区域认知:依据区域定位,分析区域环境对聚落、商业布局的影响特点。 2.综合思维:结合案例分析,评价分析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城市化、产业布局的影响。 3.人地协调观:通过交通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探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措施。 |
知识点一|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的影响
1.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读株洲和武汉城市略图,回答问题。
(1)表现:聚落的空间形态往往沿交通干线扩展,并以此为主要发展轴,具体分析如下:
(2)实例:图中株洲市主要沿京广铁路(图中甲)扩展;武汉市位于汉水(图中乙)和长江(图中丙)汇合处,城市空间形态呈现沿江分布的特点。
[知识拓展][教师备用资料]
内河航运与城市的分布
城市区位 | 区位优势 | 举例 |
河运的起点或终点 | 货物、人员在此转运,经贸活动频繁、发达 | 江西赣州 |
河流汇合处 |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有大量人流、物流在此集散、中转 | 宜宾、重庆、武汉 |
河口处 | 上可与河流相通,下可转向海外,河海联运便利 | 上海、广州 |
过河点位置 | 水陆交通便利,人流、物流集中 | 伦敦、金边 |
◎考法1 结合示意图分析,考查交通运输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 )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
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
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 )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
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
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
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C 2.B [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通过读图,理解高速公路对城区的影响。第1题,从图中看,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势必会占用城市建成区空间和用地,且会给市区环境和景观建设带来更大影响,A项错误,C项正确。而乙模式没有从城区经过,不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较小,B项和D项错误。第2题,在城市化初期,城市规模较小,高速公路建设一般会给城市建设留出空间,会采用乙模式,A项错误。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已建高速公路可能会被城市包围,出现甲模式这种情形,B项正确,C项错误。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也可能由于历史的原因会同时存在甲、乙两种模式,D项错误。]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2019·聊城模拟)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2)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1)C (2)B [第(1)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镇的时间缩短,则城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第(2)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又显示乙城所在区域城市之间及乙城与周边城市之间有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说明区域的核心城市是乙城。]
◎考法2 结合区域分布图分析,考查交通运输发展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2019·河南八市第二次测评)下图是杭州市1987年和2008年城市形态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甲铁路线对杭州市的主要影响是( )
A.直接促进钱塘江南岸的发展
B.加强杭州与外界的联系
C.完善了杭州的市内交通
D.引起铁路沿线房价的上涨
4.与1987年相比,2008年杭州市城市形态的变化为( )
A.城市用地充足,相对均衡地向四周发展
B.西湖西面和南面发展较慢,主要是为了保护西湖的旅游环境
C.钱塘江南岸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钱塘江水运便利,城市沿江发展迅速
3.B 4.C [第3题,甲为杭州对外交通铁路,完善了城市对外交通,加强了杭州与外界的联系,带动了沿线经济发展,B对,A、C错;铁路建设能引起站点附近的房价上涨,而不是整个沿线的房价,D错。第4题,据图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主要向东北和东南发展,西南部是山区,所以限制城市向西南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地形;钱塘江南岸得到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5.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地域联系密切。读下图,回答问题。
说明百余年来北京至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并分析此变化对聚落兴衰的影响。
[解析] 交通运输的变化主要从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路网的密度、交通线的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交通运输对聚落兴衰的影响表现为有些聚落发展更快,有些聚落出现衰落。
[答案] 运输方式变化大;出现铁路、公路、高速公路;交通线路增多,路网密度变大。古驿站衰落;部分聚落(张家口、崇礼等)等级提升。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2)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1)B (2)A [第(1)题,老城区码头对面有沙洲形成,结合图中河流形状可判断出老城区码头处为河流凹岸,不易淤积。第(2)题,由图可知,待建码头附近既有公路,也有高速公路,此处建码头可将公路、高速公路和河流运输进行有效衔接。]
知识点二|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区域 | 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 商业网点密度 |
山区 | 地势起伏,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 | 小 |
平原 | 交通便利,交通线路密集成网 | 大 |
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分布位置的影响
(1)原则:商业网点的位置要求有便捷的交通,这样才能吸引大量购物者,即交通最优原则。
(2)表现
3.交通运输影响区域商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知识拓展][教师用书独具]
1.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对象 | 具体影响 |
对城市的影响 | 沿重要的交通线可以形成城市轴线,交通线交会处往往可以形成新的城市,交通线的变化会影响城市的兴衰 |
对商业的影响 | 商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商业网点和商业中心都布局在重要交通线沿线 |
对旅游业的影响 | 交通通达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新的交通线的修建,可以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
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
对农业的影响 | 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的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 |
对工业的影响 | 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局在主要交通线附近 |
对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影响 | 一般来说,交通便利的地方,人口分布的密度就要大些。例如我国东部人口分布的密度比西部大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东部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联系便利。随着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减少了人口迁移的各种阻碍,从而促进了人口迁移 |
2.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
(1)社会:促进社会稳定繁荣;加强地区间文化交流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
(2)经济: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促进沿线地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等。
◎考法1 利用分布示意图考查交通运输发展对商业布局的影响
(2019·邯郸模拟)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密度最小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
①地形 ②地租 ③市场 ④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A 2.C [第1题,①地等高线密集,为山地,交通运输不便,人口稀少,商业网点的密度小。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交通干线的交会处,交通便捷;同时地处城区外缘,土地价格低。]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甲地某传统美食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自从沿线高速公路建成后,以经营该传统美食为主的餐饮业在甲地逐渐衰落,而在乙地日趋兴盛。下图示意区域中心城市M至甲地的交通线。
分析高速公路建成后,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在甲地和乙地此衰彼盛的原因。
[解图流程]
[尝试答案] M市为主要的食客来源。高速公路快捷、方便,吸引M市更多的食客,高速公路乙地有出入口(乙地来往M市远比甲地方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馆在乙地开设更多,名气旺盛;而甲地因交通相对不便,经营该传统美食的餐饮业逐渐衰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规律方法]
商业网点区位的判读方法
(1)看城市地价高低
在地价最高处,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在次高峰处,可能布局次级商业区。
(2)看城市路网密度
城市路网密度大的地区,人流、物流量大,商业网点密集。
(3)看城市道路网格局
城市干道与市区环路交会处,交通便利,便于人员流动和商品货物集散,成为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的理想区位。
(4)看建筑的密度
建筑物高大稠密的地区地价高,可能是城市中心商务区。
(5)看车流量
白天车流量大、停车频率高,夜晚相反,可能是商业密集地区。
◎考法2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交通运输发展对区域商业发展的影响
4.(2016·江苏高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步伐,2016年5月,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若干政策意见》。
材料二 随着江苏省沿海高铁(①)、连淮扬镇高铁(②)、徐宿淮盐高铁(③)等开工建设,各省辖市将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下图为江苏已有铁路与规划在建铁路的空间分布示意图。
(1)规划在建的高速铁路网建成之后,淮安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发生的变化分别是什么?
(2)新的铁路网对苏北振兴有哪些积极意义?
[解析] 第(1)题,高铁路网建成后,淮安地处高速铁路交会处,并连接长三角,将成为新的交通枢纽。第(2)题,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将加强苏北、苏中和苏南的产业联系,促进苏南的产业向苏北转移,提高苏北的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答案] (1)多条铁路交会,将成为江苏中部新的交通枢纽;密切了与长三角经济区的联系。
(2)促进苏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高苏北产业发展水平,促进苏北与苏中、苏南生产要素的交流,促进南北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1.(2019·江西九校联考)高铁有专用道路和站台,为保障安全,线路上非站台地区常常是封闭的。受高铁的影响,未来的城市形态最有可能发展成( )
A B C D
A [高铁线路上非站台地区常常是封闭的,所以未来城市发展不可能是B图模式,B错误;高铁的发展,加强大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打破了大城市原有单中心发展模式,发展成多中心城市结构,C、D错误,A正确。]
(2018·北京高考)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读下图,回答第2题。
川藏铁路沿线区域简图
2.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
①缓解青藏铁路运输压力 ②改善西藏物资供应 ③消除区域内灾害的影响 ④促进地域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区域内灾害主要是地质灾害,铁路的开通并不能消除灾害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某商城的位置示意图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B [如图所示的大型商城是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该大型商城位于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之间,又靠近城际铁路,能够吸引两大城市的顾客前来购物,这是其最大的区位优势,故选B;北京与天津之间的城际铁路是运送旅客的,而非货物,故不选A;C、D两项所说的土地成本低、环境质量好,也属于商城的区位优势,但并非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