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湘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教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2章第5节水循环和洋流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3章第1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1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2节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4章第3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学案 0 次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1部分第3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展开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最新纲考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选取区域图、景观图或统计图、分布示意图等图文材料为命题背景,以植被类型特征判断为切入点,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表现及成因,如2017·全国卷Ⅰ·T1~3,2017·全国卷Ⅰ·T37,2016·全国卷Ⅰ·T10~11,2014·全国大纲卷·T4~5。
1.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定位,分析区域植被所属的自然带。
2.综合思维: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分析,思考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3.地理实践力:把握地域差异分异规律,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园林绿化、农业种植等活动。
知识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差异的形成
→→→
2.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3.主要陆地自然带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水分条件的制约。
分布
植被
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
森林自然带
湿润、半湿润
地区
森林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
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
干旱地区
旱生
植物
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
4.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特别提醒]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考法1 分析区域景观图,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解题流程]
1.B 2.D 3.A [第1题,根据材料,“3月25日”正值初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冬季落叶,初春萌发,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D对:根据材料,“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这种变化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只能说明此处的行政管辖不同,不同的行政管辖对绿化隔离带景观的不同管理措施导致了景观的差异。A错:图中所示存在差异的绿化隔离带景观都是绿化用地。B错:绿化隔离带为公共绿地,不是居民自发所为。C错:不可能人为规划“杂树丛生,灌木零乱”。第3题,A对:影响一个区域自然植被是乔木还是灌木的首要因素是气温。B、C、D错:降水、光照和土壤都有影响,但不是影响灌木或乔木栽种范围的主要因素。]
考法2 依据区域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19·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 )
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5.该地区Ⅰ→Ⅳ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夏季风 D.地表径流
4.D 5.C [图中Ⅳ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向北随着夏季风势力的不断减弱,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依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
考法3 结合人类生产活动特点,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应用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每个养蜂人心里都有一幅中国地图,一年四季开满鲜花。读广东、福建等地蜂农“追花夺蜜”的牧蜂图,回答6~8题。
6.影响蜂农“追花夺蜜”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市场
7.养蜂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蜂蜜产量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低温的阴雨天气 B.晴朗干燥的天气
C.崎岖的山地 D.贫瘠的土壤
8.牧蜂图主要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6.A 7.A 8.A [第6题,影响各地鲜花开放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第7题,蜜蜂的外出活动与天气有关,低温天气蜜蜂常不会外出活动。第8题,牧蜂图反映了南北方向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看自然景观的区域变化方向:呈现南北方向变化的是纬度地带分异;呈现东西方向变化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
(2)看主要影响因素的类型及变化特征:影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体因素是热量或显示其纬度变化特征的是纬度地带分异;影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体因素是水分或显示其经度变化特征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
(3)看人类的农业产业活动方式,判断自然带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
农业生产
分异规律
热带雨林带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带草原带
以畜牧业为主,耕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热带季雨林带
作物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热带荒漠带
绿洲农业、畜牧业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农业,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油橄榄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种植水稻、柑橘、茶叶、甘蔗等,一年两熟到三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苹果等,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温带草原带
以畜牧业为主
温带荒漠带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主要作物有棉花、瓜果、小麦等
亚寒带针叶林带
林牧业
纬度地带分异
寒带苔原带
渔猎
极地冰原带
知识点二| 垂直分异规律
1.垂直分异的形成
(1)形成:山区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逐渐变化更迭。
(2)特点:不同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同一垂直自然带沿等高线延伸。
2.垂直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3.山地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一般来说:
“三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第二步,明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分析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第三步,利用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分析其他地理要素
(1)判断南北半球: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2)判断坡向: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南坡为阳坡,反之,北坡为阳坡。
(3)判断山体所在的热量带:根据山麓自然带可判断该山所在地区的热量带。
(4)判断纬度的高低:不同山体,山体海拔相同,带谱数量越多,纬度越低;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山体所在地纬度越高。
(5)判断山体海拔:纬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体海拔越高。
(6)判断迎风坡、背风坡:同一山体,往往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考法1 依据垂直带谱示意图,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1.B 2.B [第1题,流域水量支出一般包括蒸发、下渗、径流以及转化为固态水、植物截留和蒸腾几个方面。材料显示:支出中蒸发与下渗占比共为30%,不产生地表径流;则剩余70%应转化为固态水或植物截留和蒸腾。图示该海拔为山地针叶林带,森林多而不可能为冰雪带,故转化为固态水比重应很小,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应是植物截留和蒸腾。第2题,图示该山地北坡基带为半荒漠带,降水量由山麓到针叶林带逐渐增多,则甲表示的自然带地表植被应为介于半荒漠与针叶林之间的草原,故甲表示的自然带是山地草原带。]
考法2 结合相关统计图表,考查垂直地域分异的特点
3.(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正常情况下,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呈现低—高—低的规律。读图,找出不符合此规律的坡向与高度并加以分析。第(2)题,正常情况下,阴坡水分状况优于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图中2 300米以上部分就体现了这种差异。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低。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1)A (2)C [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2)题,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 000~3 000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考法3 借助区域分布图,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布特点
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 000 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4~6题。
4.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5.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海拔
6.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
A.莽山 B.武夷山
C.神农架 D.宝天曼
4.A 5.C 6.D [第4题,仔细分析图例,可看出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第5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山地没有针叶林分布,而东西部的主要差异是水分,故C正确。第6题,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类似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其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
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九)|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垂直自然带谱多以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此类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某具体山体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如图1);第二类是山地自然带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示意图(如图2);第三类是简略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如图3)。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山地山麓地带的基带类型可反映山地所在的纬度地带。
(2)同纬度的山地自然带谱越复杂,表明山体越高。
(3)受坡向影响,一般阳坡的自然带数量较多,基带分布海拔较阴坡高,如图所示:
北半球南坡自然 北半球南坡基带的
带数目多于北坡 分布上限高于北坡
(4)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位于干旱气候区山地在迎风坡的一定海拔上会出现森林带,而背风坡则不会存在。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
[母题示例] (2015·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C (2)B
(2019·广东茂名五校联考)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山地灌木林带
2.托木尔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区域是( )
A.南坡2 000m左右 B.南坡2 500m左右
C.北坡1 500m左右 D.北坡2 500m左右
3.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 B.降水增多
C.气候变暖 D.植被减少
1.B 2.D 3.C [第1题,图中①自然带位于山脉南侧的山麓地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①自然带最可能是温带荒漠带。第2题,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带是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北坡2 000~3 000米处。第3题,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C对;地壳抬升速度非常缓慢,对雪线影响很小,A错;降水增多,雪线降低,B错;植被减少对雪线影响很小,D错。]
知识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规律)
1.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
(2)意义: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2.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具体表现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以大农业生产为例
考法1 借助某区域特殊自然景观,考查非地带性现象分析
(2019·广西桂林中学月考)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N,0°34′E)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约5 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1~2题。
1.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西风将岸边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沿岸有寒流经过,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2.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A 2.C [第1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根据沙丘移动方向,可知盛行西风将岸边的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A对;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形成较多降水,不会形成沙丘,B错;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错;该地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第2题,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特殊情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反映的是非地带性现象。]
考法2 借助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考查非地带性现象
(2019·山东济南模拟)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被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自然带界线(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与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据此完成3~5题。
图a 图b
3.比较图b中甲、乙两处的气温( )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无法判断
4.图b中造成甲、乙两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处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B.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
C.乙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乙处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5.下列有关研究团队考察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西向东林线高度呈先升后降趋势
B.由西向东雪线高度呈先降后升趋势
C.随海拔升高两侧山坡降水持续减少
D.山坡地带生物多样性大于山麓地带
3.A 4.B 5.D [第3题,读图a可知,10 ℃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乙两处海拔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结合图a可知,甲处位于山体内部气温较高,乙处位于山体两侧气温较低。第4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处气温高于乙处,甲处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第5题,读图可知,自西向东由于气温呈波状变化,所以林线并非先升后降,A错。雪线受降水的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而东侧同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雪线较低,B错。一般来说,大型山体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C错。山坡地带降水较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多,D对。]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2019·衡水中学模拟)我国某地的树冠走廊,架设在树干的上半部分,垂直高度近40米。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上该植被类型的最大集中分布区是( )
A.北美地区
B.西欧地区
C.南美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2.图示植被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区( )
A.全年高温多雨
B.降水量大,集中在6月
C.气温日较差小
D.盛产天然橡胶、水稻
1.C 2.D [第1题,由图中信息和材料中植被高达40米以上,可知该地植被为热带雨林,最大分布区为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第2题,图示景观分布在我国热带地区,纬度低,热量丰富;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5月~10月,旱季10月~次年5月;纬度较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则较大;盛产热带经济作物,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期末)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内,奔子栏是该区域气候多样性的一个典型,虽然与年降水量达4 600 mm的独龙江直线距离不过110多千米,但是这里的降水量却不足400 mm。据此回答3~4题。
3.这种自然现象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4.“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植被的变化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D 4.C [第3题,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内,奔子栏的降水量同独龙江的降水量差异,反映了非地带性。第4题,“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9·安徽蚌埠模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5~6题。
5.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和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分别是( )
A.1 200米左右,700~900米
B.1 300米左右,1 800~2 300米
C.2 000米,700~900米
D.2 200米,1 800~2 300米
6.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5.B 6.D [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点表示物种丰富度,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1 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 3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 300米以上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总体上在减少。图中坡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坡地的平均坡度最小。所以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为1 800~2 300米。第6题,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地处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冰雪带分布较少,影响较小,A错。读图,3 500~3 700米海拔段,坡地面积小,说明其坡度较大,B错。太白山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C错。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坡地面积小,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种类也少。]
第2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最新纲考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选取区域图、景观图或统计图、分布示意图等图文材料为命题背景,以植被类型特征判断为切入点,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表现及成因,如2017·全国卷Ⅰ·T1~3,2017·全国卷Ⅰ·T37,2016·全国卷Ⅰ·T10~11,2014·全国大纲卷·T4~5。
1.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定位,分析区域植被所属的自然带。
2.综合思维: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分析,思考主要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3.地理实践力:把握地域差异分异规律,指导日常生活中的园林绿化、农业种植等活动。
知识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地域差异的形成
→→→
2.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的对应关系
3.主要陆地自然带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热量、水分条件的制约。
分布
植被
因纬度和热量条件差异分出的种类
森林自然带
湿润、半湿润
地区
森林
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等
草原自然带
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以草本植物为主
热带草原自然带、温带草原自然带
荒漠自然带
干旱地区
旱生
植物
热带荒漠自然带和温带荒漠自然带
4.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地域分异规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太阳辐射)
水分(海陆位置)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东西方向)
经线方向(南北方向)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典型景观变化例证
[特别提醒]
(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和温带荒漠带。
(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考法1 分析区域景观图,考查自然带类型的判断
(2017·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解题流程]
1.B 2.D 3.A [第1题,根据材料,“3月25日”正值初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说明冬季落叶,初春萌发,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D对:根据材料,“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这种变化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只能说明此处的行政管辖不同,不同的行政管辖对绿化隔离带景观的不同管理措施导致了景观的差异。A错:图中所示存在差异的绿化隔离带景观都是绿化用地。B错:绿化隔离带为公共绿地,不是居民自发所为。C错:不可能人为规划“杂树丛生,灌木零乱”。第3题,A对:影响一个区域自然植被是乔木还是灌木的首要因素是气温。B、C、D错:降水、光照和土壤都有影响,但不是影响灌木或乔木栽种范围的主要因素。]
考法2 依据区域分布图,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2019·湖北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及现象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为该地区主要的植被自然带。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Ⅰ、Ⅱ、Ⅲ、Ⅳ所对应的植被自然带分别为( )
A.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B.森林草原带、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
C.针叶林带、针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草原带、草原带、森林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
5.该地区Ⅰ→Ⅳ植被自然带呈现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变的主导因素为( )
A.地形 B.太阳辐射
C.夏季风 D.地表径流
4.D 5.C [图中Ⅳ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向北随着夏季风势力的不断减弱,降水逐渐减少,自然带依次为森林草原带、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
考法3 结合人类生产活动特点,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及应用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的生活写照。每个养蜂人心里都有一幅中国地图,一年四季开满鲜花。读广东、福建等地蜂农“追花夺蜜”的牧蜂图,回答6~8题。
6.影响蜂农“追花夺蜜”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市场
7.养蜂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蜂蜜产量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低温的阴雨天气 B.晴朗干燥的天气
C.崎岖的山地 D.贫瘠的土壤
8.牧蜂图主要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由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6.A 7.A 8.A [第6题,影响各地鲜花开放时间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条件。第7题,蜜蜂的外出活动与天气有关,低温天气蜜蜂常不会外出活动。第8题,牧蜂图反映了南北方向景观的变化,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1)看自然景观的区域变化方向:呈现南北方向变化的是纬度地带分异;呈现东西方向变化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
(2)看主要影响因素的类型及变化特征:影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体因素是热量或显示其纬度变化特征的是纬度地带分异;影响自然景观变化的主体因素是水分或显示其经度变化特征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
(3)看人类的农业产业活动方式,判断自然带及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自然带
农业生产
分异规律
热带雨林带
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纬度地带分异(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带草原带
以畜牧业为主,耕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湿季播种、干季收获
热带季雨林带
作物以水稻、茶叶、甘蔗、小麦为主,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热带荒漠带
绿洲农业、畜牧业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地中海农业,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油橄榄等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种植水稻、柑橘、茶叶、甘蔗等,一年两熟到三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苹果等,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干湿度地带分异(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温带草原带
以畜牧业为主
温带荒漠带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主要作物有棉花、瓜果、小麦等
亚寒带针叶林带
林牧业
纬度地带分异
寒带苔原带
渔猎
极地冰原带
知识点二| 垂直分异规律
1.垂直分异的形成
(1)形成:山区随高度上升,温度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逐渐变化更迭。
(2)特点:不同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同一垂直自然带沿等高线延伸。
2.垂直分异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①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
②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
3.山地雪线高度的影响因素
雪线是多年积雪区的下界,是降雪量与融雪量的平衡地带,即降雪量与融雪量正好相等的地带。一般来说:
“三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一步,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成因
第二步,明确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分析自然带谱的复杂程度
(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
(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
(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
第三步,利用山地自然带分布特点分析其他地理要素
(1)判断南北半球: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该山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
(2)判断坡向:同一山体南坡同类自然带分布海拔高于北坡,则南坡为阳坡,反之,北坡为阳坡。
(3)判断山体所在的热量带:根据山麓自然带可判断该山所在地区的热量带。
(4)判断纬度的高低:不同山体,山体海拔相同,带谱数量越多,纬度越低;不同山体,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山体所在地纬度越高。
(5)判断山体海拔:纬度相同,带谱数量越多,山体海拔越高。
(6)判断迎风坡、背风坡:同一山体,往往雪线高的为背风坡,雪线低的为迎风坡。
考法1 依据垂直带谱示意图,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1.B 2.B [第1题,流域水量支出一般包括蒸发、下渗、径流以及转化为固态水、植物截留和蒸腾几个方面。材料显示:支出中蒸发与下渗占比共为30%,不产生地表径流;则剩余70%应转化为固态水或植物截留和蒸腾。图示该海拔为山地针叶林带,森林多而不可能为冰雪带,故转化为固态水比重应很小,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应是植物截留和蒸腾。第2题,图示该山地北坡基带为半荒漠带,降水量由山麓到针叶林带逐渐增多,则甲表示的自然带地表植被应为介于半荒漠与针叶林之间的草原,故甲表示的自然带是山地草原带。]
考法2 结合相关统计图表,考查垂直地域分异的特点
3.(2017·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 000~2 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 300米至2 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的描述,正常情况下,随着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呈现低—高—低的规律。读图,找出不符合此规律的坡向与高度并加以分析。第(2)题,正常情况下,阴坡水分状况优于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于阳坡。图中2 300米以上部分就体现了这种差异。第(3)题,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低。第(4)题,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 000~2 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 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2016·全国卷Ⅰ)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磷高累积区是( )
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
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
(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 )
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
C.土壤含水量较低 D.地表径流量较小
(1)A (2)C [第(1)题,气温升高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常绿阔叶林带和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海拔较低,气温较高,且处于山地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流水侵蚀加剧,森林植被也大量吸收土壤中的磷元素,故这两个森林带不可能是土壤中磷高累积区;高山冰雪带海拔高,土层浅薄,且气温低,冻土使水分难以下渗,故土壤中磷累积少;高山草甸带位于高山冰雪带以下,高山冰雪融水使得该带土壤中水分含量丰富,且气温较低,蒸发弱,故为磷高累积区。第(2)题,该山坡2 000~3 000米处低于高山草甸带的海拔,故气温较高;2 000~3 000米处分布着森林带,生物生产量高于高山草甸带;根据“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2 000~3 000米处磷累积量远少于磷高累积区,由此推测该地土壤含水量低,地表径流量大。]
考法3 借助区域分布图,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布特点
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 000 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4~6题。
4.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 D.针叶林
5.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海拔
6.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
A.莽山 B.武夷山
C.神农架 D.宝天曼
4.A 5.C 6.D [第4题,仔细分析图例,可看出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第5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山地没有针叶林分布,而东西部的主要差异是水分,故C正确。第6题,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异规律类似于当地水平自然带分异规律”可判断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其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
学科素养提能——地理图表专攻(九)| 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垂直自然带谱多以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此类图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某具体山体的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如图1);第二类是山地自然带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示意图(如图2);第三类是简略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如图3)。
1.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
(1)山地山麓地带的基带类型可反映山地所在的纬度地带。
(2)同纬度的山地自然带谱越复杂,表明山体越高。
(3)受坡向影响,一般阳坡的自然带数量较多,基带分布海拔较阴坡高,如图所示:
北半球南坡自然 北半球南坡基带的
带数目多于北坡 分布上限高于北坡
(4)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因此位于干旱气候区山地在迎风坡的一定海拔上会出现森林带,而背风坡则不会存在。
2.此类图的判读流程
·
[母题示例] (2015·山东高考)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北坡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该山地可能是( )
A.秦岭 B.南岭
C.昆仑山 D.喜马拉雅山
(2)甲、乙、丙三地垂直自然带的类型组合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海拔 D.热量
[解图流程]
[尝试解答] (1)C (2)B
(2019·广东茂名五校联考)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①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山地灌木林带
2.托木尔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区域是( )
A.南坡2 000m左右 B.南坡2 500m左右
C.北坡1 500m左右 D.北坡2 500m左右
3.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抬升 B.降水增多
C.气候变暖 D.植被减少
1.B 2.D 3.C [第1题,图中①自然带位于山脉南侧的山麓地带,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天山以南是塔里木盆地,降水少,属于温带荒漠,①自然带最可能是温带荒漠带。第2题,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带是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从图中可以看出位于北坡2 000~3 000米处。第3题,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C对;地壳抬升速度非常缓慢,对雪线影响很小,A错;降水增多,雪线降低,B错;植被减少对雪线影响很小,D错。]
知识点三| 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规律)
1.非地带性现象(地方性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
(2)意义:在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出现一些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2.非地带性(地方性分异规律)具体表现
实际分布的自然带
形成原因
按理想状态分布的自然带
南美大陆西岸3°S~30°S狭长的热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输入;秘鲁寒流降温减湿
热带雨林带(北);热带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
南美大陆南端形成的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
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
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草原景观
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雨林带
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巴西高原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带
信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暖流增温增湿
热带草原带
南半球缺少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半球相应纬度是海洋,缺少陆地分布
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陆地自然带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1.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例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2.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3.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4.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以大农业生产为例
考法1 借助某区域特殊自然景观,考查非地带性现象分析
(2019·广西桂林中学月考)琵拉大沙丘坐落于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44°50′N,0°34′E)的大西洋畔,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琵拉大沙丘以每年约5 m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它吞没了部分房屋、道路乃至森林,给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诸多不便。据此回答1~2题。
1.琵拉大沙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盛行西风将岸边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
B.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
C.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沿岸有寒流经过,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2.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现象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A 2.C [第1题,琵拉大沙丘位于大陆西岸,受盛行西风影响。根据沙丘移动方向,可知盛行西风将岸边的沙吹向内陆,使沙丘增生,A对;山地阻挡海洋水汽,在迎风坡会形成较多降水,不会形成沙丘,B错;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错;该地沿岸有暖流经过,D错。第2题,该地景观只是局部小范围内的特殊情况,不属于地带性分异,反映的是非地带性现象。]
考法2 借助区域环境特征分析,考查非地带性现象
(2019·山东济南模拟)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被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自然带界线(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与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地理研究团队调研某山脉时,绘制的该山脉沿39°N山体内外10 ℃等温线分布高度示意图(图a)及沿39°N的地形剖面图(图b)。据此完成3~5题。
图a 图b
3.比较图b中甲、乙两处的气温( )
A.T甲>T乙 B.T甲<T乙
C.T甲=T乙 D.无法判断
4.图b中造成甲、乙两处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甲处大气削弱作用较强
B.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
C.乙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
D.乙处气温垂直递减率较高
5.下列有关研究团队考察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由西向东林线高度呈先升后降趋势
B.由西向东雪线高度呈先降后升趋势
C.随海拔升高两侧山坡降水持续减少
D.山坡地带生物多样性大于山麓地带
3.A 4.B 5.D [第3题,读图a可知,10 ℃等温线在山体内部分布海拔较两侧高。根据图b,甲、乙两处海拔相同,所处位置不同,结合图a可知,甲处位于山体内部气温较高,乙处位于山体两侧气温较低。第4题,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处气温高于乙处,甲处离山体近地面较近,而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为地面,所以甲处吸收地面辐射热量多。第5题,读图可知,自西向东由于气温呈波状变化,所以林线并非先升后降,A错。雪线受降水的影响,西侧为西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而东侧同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雪线较低,B错。一般来说,大型山体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先增加后减少,C错。山坡地带降水较多,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增多,D对。]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2019·衡水中学模拟)我国某地的树冠走廊,架设在树干的上半部分,垂直高度近40米。读图,完成1~2题。
1.世界上该植被类型的最大集中分布区是( )
A.北美地区
B.西欧地区
C.南美洲
D.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2.图示植被类型在我国的分布区( )
A.全年高温多雨
B.降水量大,集中在6月
C.气温日较差小
D.盛产天然橡胶、水稻
1.C 2.D [第1题,由图中信息和材料中植被高达40米以上,可知该地植被为热带雨林,最大分布区为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第2题,图示景观分布在我国热带地区,纬度低,热量丰富;一年分为两季,即雨季5月~10月,旱季10月~次年5月;纬度较低,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则较大;盛产热带经济作物,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
(2019·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期末)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内,奔子栏是该区域气候多样性的一个典型,虽然与年降水量达4 600 mm的独龙江直线距离不过110多千米,但是这里的降水量却不足400 mm。据此回答3~4题。
3.这种自然现象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4.“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植被的变化反映了(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3.D 4.C [第3题,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内,奔子栏的降水量同独龙江的降水量差异,反映了非地带性。第4题,“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所在的横断山区,山麓到山顶自然植被的变化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2019·安徽蚌埠模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高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示意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5~6题。
5.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海拔和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分别是( )
A.1 200米左右,700~900米
B.1 300米左右,1 800~2 300米
C.2 000米,700~900米
D.2 200米,1 800~2 300米
6.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5.B 6.D [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点表示物种丰富度,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随海拔变化呈单峰曲线变化。海拔1 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海拔1 300米以下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海拔1 300米以上物种丰富度随高度的增加总体上在减少。图中坡地面积最大的区域,坡地的平均坡度最小。所以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为1 800~2 300米。第6题,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地处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冰雪带分布较少,影响较小,A错。读图,3 500~3 700米海拔段,坡地面积小,说明其坡度较大,B错。太白山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C错。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水热条件,太白山3 500~3 700米海拔段,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坡地面积小,适宜生长的物种数量、种类也少。]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