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导与练》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讲义:选考二第2讲 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讲义
展开。
第2讲 生态环境问题与环境污染
(对应学生用书第252~256页)
要点一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的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区域中的自然地理要素蕴含着生态问题发生的潜在性,而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激发了生态问题的产生。
原因 | 不利影响 | |
自 然 因 素 | 气候 | 气候干旱,风力大,蕴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危险;水土流失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 |
地形 | 丘陵、山地陡坡随意开垦,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势低洼区,地下水位高,易盐渍化 | |
土壤 |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易导致水土流失 | |
水文 | 河流径流量大,侵蚀作用强 | |
植被 | 热带雨林区营养物质集中在生物体内,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干旱区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 |
人 为 原 因 | 人口 | 人口增多对资源、能源的需求量大以及各种工程设施建设破坏生态环境 |
工业 | 矿产资源丰富,开矿、冶炼等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 |
农业 结构 | 农业结构单一,过度开垦或过度放牧,不遵循自然规律,导致土地退化 | |
能源消 费结构 | 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引起生态问题;能源富集区,能源开采及开采过程中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
2.我国的典型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 原因 | 危害 | 措施 |
森林 破坏 | 森林火灾及人类滥垦滥伐超出森林更新能力 | 水土流失、旱涝频发、河道淤积、土地沙化等 |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完善法律法规 |
草地 退化 | 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垦殖 |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恶化,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 控制人口,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舍饲养畜 |
湿地 干涸 |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及截留改向 |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频发、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 建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停止围垦、宣传保护 |
水土 流失 | 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植被破坏 | 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影响两岸人们安全 |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 |
生物 多样性 锐减 | 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 物种减少,生态环境脆弱 |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
生态环境类问题措施“五字法”
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湿地 |
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走廊、生态示范区 |
改:经济结构、生活能源、改坡为梯、灌溉方式等 |
法:环境保护法、管理、休渔、禁伐 |
育:宣传教育、提高意识 |
1.(2017·全国Ⅲ卷,43)人们受经济利益驱动,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观测发现,在一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内湿度明显低于雨林。
分析这些地区人工种植的橡胶林比雨林湿度低的原因。
解析:阅读材料可以看出,橡胶树对水分的消耗量大,土壤中水分含量降低,空气湿度会降低;从雨林到橡胶林的变化,可以推知植被种群密度下降,树种单一;植株量减少,涵养水源能力降低,造成水分散失,湿度降低。
答案:(天然林层次丰富,林冠密度高)人工种植的橡胶林层次单一,林冠密度较低,截留的降水量较少。地表(缺乏草木、灌木等的保护)水分易散失,土壤裸露,土壤蓄水能力较低。
2.(2017·广东广州铁一中月考)读我国南方某地区1980~2010年间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示意图,指出该地区可能出现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解析: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和百分比数值可知,该地区森林和草地转化为耕地,主要问题有植被(森林、草地)破坏,水土流失等。解决措施是发展立体农业,农林牧渔综合发展;保护植被,防止过度开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用地;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答案:生态问题:植被(森林、草地)破坏,水土流失。
措施:发展立体农业,农林牧渔综合发展;保护植被,防止过度开垦;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护生态用地;引导发展农产品加工,提高经济收入,创造就业机会。
考向1 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以及原因
(2016·海南卷,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米以上的地区,其采挖时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每年采挖过程中大量草地被践踏和碾压,采挖结束后到处都是裸露的松散泥土和土坑。
简述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思路点拨:青藏高原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大规模采挖冬虫夏草且在万物复苏时采挖,对地表植被破坏严重,使草场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使土层松动,从而引发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以及生物灾害等。
答案:(生态环境脆弱,破坏易,恢复难。)植被破坏;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层结构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水分涵养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加剧;鼠害等生物灾害易发。
考向2 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1.(2018·全国Ⅱ卷,44)素有“华北之肾”之称的白洋淀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白洋淀分布广泛的芦苇,曾是当地居民收入的重要支撑。但前些年由于其经济价值减弱,居民管护芦苇的积极性下降,大量芦苇弃收,出现了芦苇倒伏水中的现象。雄安新区设立后,管委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雄安新区,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复好、保护好”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行芦苇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管护、收割芦苇的积极性。
(1)指出芦苇对白洋淀生态功能的作用。
(2)说明当地居民积极管护、收割芦苇对白洋淀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思路点拨:第(1)题,芦苇主要生长于湿地中,因此具有减缓水体富营养化、净化污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第(2)题,可从水体净化功能方面分析其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收割芦苇可减少其倒伏和腐烂的数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答案:(1)吸收水体和淤泥中的营养物质,减缓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吸收污染物(重金属等),起到净化水体、稳定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提高水环境质量;为鸟类等多种动物提供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
(2)管护好芦苇,可维持芦苇对白洋淀水体的净化功能,利于改良水质,提高白洋淀生态环境质量;收割芦苇,能减少芦苇倒伏、腐烂数量。
2.(2017·全国Ⅱ卷,44)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下图)。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思路点拨: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作用。森林保持水土的作用主要与植被的结构、林木种类和数量、植株的疏密、林间植物的多少、根系的发达程度等因素有关,次生林与人工松林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也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
答案:植被结构更复杂,截留降水效果更好;地表植被更丰富,延缓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地表水下渗作用更强,涵养水源效果更好;地下根系更发达,固土能力更强;植被多样性更好,水土保持更稳定。
要点二 环境污染与防治
1.水污染与防治
(1)类型及危害
类型 | 危害 |
水体富营养化 | 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
重金属污染 | 重金属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健康 |
海洋石油污染 | 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 |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 |
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 |
石油氧化分解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
(2)污染物来源及防治措施
赤潮形成的“四大条件”
(1)气候条件:气温越高,越有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
(2)环境条件:环境污染,如化肥的大量使用,灌溉冲刷出的废水中含有营养元素(氮、磷),工业废水中含有有机物、营养盐类,这些废水通过江河汇入大海,造成海水富营养化。
(3)生物条件:蓝藻、绿藻等大量繁殖。
(4)水域条件:较为封闭的水体(如海湾),一方面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另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
2.大气污染与防治
(1)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常见大气污染物来源
项目 | 可吸入颗粒物 | 酸雨 |
概念 | 空气中直径小于10微米的固体颗粒物 | pH值小于5.6的降水 |
危害 | 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导致农作物减产;腐蚀树叶,使林木成片死亡;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等;危及人体健康 |
来源 | 荒漠化土地、建筑施工、汽车尾气等 | 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
其他污染物:制冷剂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发全球性气候变暖等。
(3)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加大吸收:植树造林、科学规划绿地面积。
②减少排放: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集中供暖;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3.固体废弃物污染与防治
(1)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2)垃圾处理方法
方法 | 优点 | 缺点 |
填埋法 | 投资少,处理量大,技术要求不高 | 永久性占地面积大,造成污染隐患大 |
堆肥法 | 通过微生物发酵,可将病原菌杀死,使垃圾变成有机肥 | 无法处理不可降解垃圾,露天堆放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 |
焚烧法 | 回收热能和垃圾减量最彻底,消灭各种病原菌体 | 耗资巨大,焚烧后所剩10%的灰烬是难以处理的部分;大气污染严重 |
4.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成因与危害
(2)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工业和城市废水及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大气沉降物等。
(3)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①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②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
③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④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措施
环境污染的成因有多种,但都是因为污染物的浓度与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而造成的,因此环境污染的整治应重点从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减少污染物的数量两方面着手,加上政府、公众的参与实施。
1.(2018·湖南六校联考)下图示意某河流依次流经A、B、C三城市的流量和年平均污染物浓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三城市规模和产业构成表
城市 | A | B | C |
人口/万人 | 3 | 45 | 80 |
主要产业部门 | 商贸、农产品加工 | 冶金、化工、机械、商贸 | 金融、商贸、机械、化工 |
说明河流流经A、B、C三城市水污染的变化特点,并推测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
解析:仔细读图,图中虚线代表年平均污染物浓度,通过曲线变化可以看出河流流经A、B、C三城市水污染的变化特点。原因分析要结合表格中三城市的规模和产业来分析。
答案:①特点:河流流经上游A城市,水污染浓度增加小。原因:A城市规模小,人口少,工业少,城市污水排放少;位于河流上游,流速快,河流自净能力强。②特点:经B城市,水污染显著增大。原因:B城市规模大,生活、生产污水排放多;缺乏对污水的净化。③特点:经C城市,水污染不再增大,反而下降明显。原因:C城市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建立了污水处理站(或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河水流量大,河水自净能力强。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之为酸雨,PH值小于等于4.0的称为强酸雨,酸雨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酸雨的出现往往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矿物能消耗有关。下表为我国安徽省北部和南部(大致以淮河为界)1998~2008年年酸雨量和酸雨出现的天数。
| 弱酸雨 | 较强酸雨 | 强酸雨 | |
年酸雨量 /mm | 淮北 | 110 | 25 | 1.3 |
淮南 | 320 | 42 | 30.6 | |
天数 | 淮北 | 4.1 | 0.9 | 0.1 |
淮南 | 20.3 | 3.6 | 2.2 |
说出安徽省酸雨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对照表格从年酸雨量和酸雨出现的天数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原因(降水多)和人为原因(经济发达,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排放的酸性气体多)两方面分析。
答案:淮南年酸雨量和酸雨出现天数大于淮北。原因:淮南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酸性气体排放量高于淮北;淮南位于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和降水天数都大于地处北方地区的淮北。所以淮南酸雨出现天数和年酸雨量均大于淮北。
考向1 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分析
1.(2016·全国Ⅰ卷,44)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如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思路点拨:由图中信息可知,虾池在陆上,附近有农田和村庄,引海水养虾,海水渗漏会导致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含盐量增加,废水经地表排放还会造成污染。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下图示意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分布。历史上六大名泉都以水质优而著称。周围山区是这些名泉的水源补给区。近年来,泉水受到污染,部分污染物指标超出国家饮用水标准。
说明环太湖地区六大名泉泉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和难以治理的原因。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水污染的危害及治理。从人类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两方面入手,说明泉水污染给人体健康和农产品质量造成的危害。从自然净化、人工净化和泉水分布特点三方面入手,说明泉水污染难以治理的原因。
答案:危害:泉水(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源,人饮用受污染的泉水会危害身体健康;引用泉水(地下水)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污染物超标)。原因:泉水(地下水)(更新速度慢),自然净化周期长;(深埋地下,)人工净化困难;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
考向2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分析
(2016·全国Ⅱ卷,44)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我国快递业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201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完成206亿件,同比增长48%,快递业务收入完成2 760亿元。与此同时,由快递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说明废弃的快递外包装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思路点拨:该题主要考查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治理措施。快递外包装主要以纸箱、塑料包装袋和胶带为主,属于固体废弃物污染,不可降解的塑料还会带来水和土壤等方面的污染。解决措施可从如何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答案:环境污染问题。快递外包装会产生大量的包装盒(袋)、胶带等固体废弃物,不可降解的包装塑料袋和胶带等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解决措施:推广使用环保的外包装材料,实行绿色包装;在确保货物不受损坏的情况下,实行适度包装;对外包装中的纸张(纸盒)等可利用的废品,实行分类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