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展开一、夯实基础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5℃
B.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80℃
C.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
D.此时,教室的室温约35℃
2.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3.央视新闻“大数据”播报让我们看到了数据的价值,同学们在初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数据.下列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气温约为45℃
B.两个鸡蛋的重力大小约为1N
C.人正常行走的速度约为5m/s
D.教室内的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2A
4.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B.
冰雪遇暖消融 冬天江河结冰
C. D.
春天白雾弥漫 阳光下露珠变小
二、能力提升
5.下列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
A. B.
冰雪消融 露珠的形成
C. D.
霜打枝头 冰的形成
6.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 B.
冰化成水 露的形成
C. D.
雾的形成 雪的形成
7.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
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
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8.下列物态变化事例中,属于汽化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C.灯丝用久了变细 D.路面上的水被太阳晒干
9.放在燃气灶上的一锅水在加热时质量变少.加热过程中水主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熔化 B.汽化 C.液化 C.液化 D.升华
三、课外拓展
10.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入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篮子,再把装有剩饭剩菜的碗放入篮子,用纱布袋罩好,就做成一个“简易冰箱”如图,篮子里的饭菜放置大半天也不会变质,以上“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是( )
A.液化放热 B.蒸发吸热 C.凝固放热 D.升华吸热
11.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杯外壁出现白霜,则( )
A.杯中液态氮放热
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196℃
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2.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物态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
A.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凝固
B.树上的雾凇--凝华B.树上的雾凇--凝华
C.草叶上的露珠--熔化
D.雪糕周围的“白气”--升华
四、中考链接
13.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 )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 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14.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凝华现象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15.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吸收热量
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成水,再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放出热量
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
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吸收热量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答案】C
【答案】B
3.【答案】B
4.【答案】A
能力提升
5.【答案】A
6.【答案】A
【解析】解:A、冰化成水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不合题意.故选A.
7.【答案】A
【解析】解:AB、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冰吸收热量,熔化成水,使得食物温度降低,不易变质.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CD、刚从“简易冰箱”中取出的食物,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就在食物的外包装上液化成为小水珠.选项C、D均错误.故选A.
8.【答案】D
【解析】解: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符合题意;C、灯丝变细,是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不符合题意;D、水被晒干,由液态汽化成为气态.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B
【解析】解:锅中的水在加热过程中逐渐减少,是部分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此过程叫汽化.故选B.
课外拓展
【答案】B
【解析】解:夏天温度高,盆里的水会不断蒸发,蒸发吸热,具有致冷的作用,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篮子里的饭菜就不容易变质.故选:B.
【答案】C
【解析】解:A、液态氮的沸点为-196℃,在常温下立即沸腾,此时会吸收热量.此选
项错误;BC、液态氮的沸点为-196℃,沸腾过程中液态氮迅速成为气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C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D、液态氮沸腾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奶浆和杯子的温度急速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杯子,在其表面凝华形成霜.此选项错误.故选C.
【答案】B
【解析】解:A、玻璃上的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B、树上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正确;C、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C错误;D、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故选B.
中考链接
13. 【答案】C
【解析】:解:A、春天,冰雪消融,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B、夏天,积水干涸,属于汽化过程中的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C、秋天,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 【答案】D
【解析】:解: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体是熔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不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的缘故,故D正确.故选D.
15. 【答案】C
【解析】:解:A、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此过程放出热量,故A错误.B、冰山上的积雪既能熔化成水,又能由雪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故B错误.C、江河湖海中的水蒸发成水蒸气,此过程吸收热量,故C正确.D、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此过程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练习题,共6页。
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5℃,【答案】B,【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十二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文件包含1温度与物态变化解析版doc、1温度与物态变化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