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新编基础训练》答案解析(第19课,Word版)
展开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新编基础训练》答案解析
【知识点训练】
1.D【解析】本题考查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和东晋在淝水决战,前秦大败而归。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后,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故选D。
2.A【解析】本题考查淝水之战的影响。
题干中的典故与淝水之战有关,此次战役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故选A
3.B【解析】本题考查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故选B,
4.A【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题干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所做的一系列努力。故选A
5.A【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故选A。
6.D【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晋末年,伴随着少数民族内迁,我国北方出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正是因为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北魏孝文帝改革才取得了成功。故选D。
7.(1)从平城迁到洛阳。
(2)原因: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较先进;洛阳区位优越,是汉族政治文化的中心;平城地理环境恶化,区位不利于对黄河流域的统治;摆脱保守势力,减少改革阻力。
意义:便于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北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洛阳的繁荣;加强了民族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汉化;;涉及面广;自上而下。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关内容。
第(1)问,根据材料一分析可知,北魏时期,为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第(2)问,北魏迁都原因可从洛阳和平城的城市状况对比分析作答,迁都的意义可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民族交融等方面归纳作答。
第(3)问,可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皇帝下令进行改革和涉及诸多方面等分析作答。
8.B【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统治方式是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
9.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交融。
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魏文官俑”体现了少数民族服饰汉化:“汉人胡食图”体现了汉人受到少数民族饮食的影响,这反映了民族交融。故选A。
10.B【解析】本题考查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总体上看,魏晋以来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故选B
11.(1)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口南迁。
(2)讲汉语。
(3)现象:民族交融。
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4)中国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北方民族交融的史实。
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东汉末年,住在我国北部和西北边境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族纷纷内迁”可以概括东汉末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是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根据材料一中的“从西晋后期起…中原人口纷纷南迁”可以概括东汉末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势是中原人口南迁。
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可以归纳孝文帝推行
的汉化措施是讲汉语。
第(3)问,结合教材所学的北方地区民族交融的影响作答。
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点训练】
1.C【解析】本题考查淝水之战。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故选C。
2.C【解析】本题考查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与氏族建立的前秦之间的战争,因前秦失去民意,最终东晋取胜,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故选C
3.D【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据题干可知,材料中的魏主是北魏孝文帝,反映的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故选D。
4.C【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根据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内容分析,禁止与汉族责族联姻不属于改革内容。故选C。
5.B【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分析表格内容,由鲜卑姓改为汉姓可知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此次改革加速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故选B。
6.(1)改汉姓。使用汉语,穿汉服,与汉人贵族通婚等。(任答两点即可)
(2)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改革是富国强兵之路;改革是社会进步的一大动力;开拓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唯改革创新者胜等。
【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问,据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把复姓拓跋改为元”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实行的改汉姓的汉化措施,他所实行的其他汉化措施有说汉话、穿汉服等。
第(2)问,因当时北魏孝文帝的年号是太和,这场改革也被称为“太和改革”。这场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第(3)问,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素养点训练】
- 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民族交融。
题干材料说明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民族之间的区别逐渐缩小,民族交融成为趋势。故选B
- A【解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洛阳,并积极学习汉文化,使洛阳重新繁荣起来。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