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练习试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练习试题含答案第1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练习试题含答案第2页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练习试题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练习试题含答案

    展开

    2018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胡拉八侃闲扯谈
    2018/02/02 21:17:15
    七下语文

    第四课《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即更刮目相待/自力更生

    B.但当涉猎/但闻机杼声

    C.卿今当涂掌事/卿今者才略

    D.蒙乃始就学/家祭无忘告乃翁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蒙乃始就学(     )

    (2)及鲁肃过寻阳(     )

    (3)肃遂拜蒙母(     )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肃与吕蒙结为好友是因为吕蒙才识大有长进。

    B.后天的学习完善人的人格、提升人的精神层次,我们学过的《伤仲永》和《孙权劝学》分别从正反两面来证明了这个道理。

    C.《孙权劝学》和《送东阳马生序》都是劝勉人刻苦学习的,而且都是以现身说法来劝勉。

    D.本文为突出主题详略得当,详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论学”,略写了吕蒙就学和结友情节。

    第八课《木兰诗》

    (一)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木兰当户织( ) ⑵不闻机杼声( ) 

    ⑶惟闻女叹息。( ) ⑷问女何所忆( ) 

    ⑸昨夜见军帖( )  ⑹军书十二卷 ( ) 

    ⑺愿为市鞍马( )  ⑻旦辞爷娘去( ) 

    ⑼万里赴戎机 ( ) ⑽关山度若飞( ) 

    ⑾朔气传金柝( ) 

    二、一词多义:

    ⑴市 ①愿为市鞍马 ( )   ②东市买骏马 ( )  

    ⑵机 ①万里赴戎机( )  ②不闻机杼声( )

    ⑶买 ①东市买骏马 ( ) ②欲买舟而下( )

    三、划分朗读节奏: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

    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选择题:

    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解释加点词:

    ⑴策勋十二转( ) ⑵赏赐百千强 ( )

    ⑶可汗问所欲( ) ⑷愿驰千里足( )

    ⑸出郭相扶将( ) ( ) ⑹著我旧时裳( ) ⑺雄兔脚扑朔( ) ⑻雌兔眼迷离( )

    ⑼双兔傍地走( ) ⑽安能辨我是雄雌( )

    二、一词多义:

    ⑴帖 ①昨夜见军帖 ( ) ②对镜帖花黄 ( )

    ⑵将 ①将军百战死 ( ) ②出郭相扶将( )

    三、划分朗读节奏: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四、辨析下列词的古今意义:

    ⑴阿爷无大儿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⑵双兔傍地走 古义:_________今义:______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⑵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⑸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⑹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⑺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⑻“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改为陈述语气。

    ⑽用原文填空:

     ①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双兔傍地走(  )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漏消息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③木兰当户织(  )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

    ⑿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

    第十二课《卖油翁》

    卖油翁

      [甲] 陈康肃公尧(yáo)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fèn)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吾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sháo)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吾亦无他,唯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注释: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⑴公亦以此自矜 矜:___________ ⑵康肃笑而遣之 遣___________

    ⑶夫没者岂苟然哉 苟___________ ⑷见舟而畏之 畏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体现陈尧咨傲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卖油翁观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北人“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用原文语句回答,6分)

    4、[甲][乙]两文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六课《古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仙则名/名之者谁 B.何陋之有/邑人奇之

    C.有龙则灵/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斯是陋室/微斯人,吾谁与归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惟吾德馨(     )(2)调素琴(     )(3)谈笑有鸿儒(    )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开头肯定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这是否前后矛盾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以陋室比古圣贤的居室有什么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作用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面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本文在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运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必有我师焉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温故而知新

    C.可爱者甚蕃/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敢出一言以复D.花之隐逸者/牡丹之爱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香远益清(    )(3)陶后鲜有闻(     )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第二十四课《河中石兽》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 山门圮于河( ) (2) 湮于沙上( )

    (3) 如是再啮( )

    2.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

    (1) 一老河兵闻之( )(2) 当求之于上流( )

    3.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1分)

    众服为确论。

    4.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3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下语文

    第四课《孙权劝学》

    1.D 解析:A项,两个“更”都是“重新”的意思。B项,两个“但”都是副词,“只”。C项,两个“今”都是副词,“现在”。D项,第一个“乃”是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是代词,“你、你的”。

    2.(1)从事 (2)到 (3)于是

    3.(1)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2)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收益。

    (4)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了!

    (5)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了,兄长你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4.与吕蒙结友,说明鲁肃对吕蒙赏识、认可。

    5.B 解析:《伤仲永》是从反面,《孙权劝学》从正面证明了这个道理。

    第八课《木兰诗》

    答案:㈠

    一、⑴对着;门 ⑵织布的梭子 ⑶只 ⑷思念 ⑸文告 ⑹表示多数,不是确数 ⑺买 ⑻早晨 ⑼战争 ⑽过 ⑾北方

    二、⑵①买;   ⑵①军机军事    ⑶①买 

       ②集市    ②织布机      ②雇,租

    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⑵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五、⑴A⑵C⑶B⑷B⑸C⑹C

    答案:㈡

    一、⑴记功;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⑵有余 ⑶想 ⑷希望 ⑸外城;扶持 ⑹穿 ⑺动弹 ⑻眯着眼 ⑼并排跑 ⑽怎么

    二、⑴①文告        ⑵①带兵的人

       ②通“贴”       ②搀扶

    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四、⑴爷: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⑵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五、⑴①夸张 ②对偶 ③排比 ④对偶

      ⑵磨刀霍霍;扑朔迷离

      ⑶A

      ⑷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⑸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⑹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⑺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意近即可)

      ⑻ 排比;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⑼反问。双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⑽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⑤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⑾①A “走”古汉语中,做“跑”讲。雌兔和雄兔紧贴着地面奔跑。“走马观花”即“跑马观花”,意思是浮光掠影,很不深入。“走味”是失去原味。“车刚走”的“走”是“离开。”“走漏”即“透漏”出。 

       ②B “安能”、“安敢”中的“安”,都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解为“怎么”。A、C、D、中的“安”,依次为“安定”、“怀着”、“安置、设置”。 

       ③B “当护织”和“当着大家”中的“当”,都是“面对”的意思。其作的分别为“充当”、“主持”、“相配”、“相称”之意。

    ⑿扑朔迷离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第十二课《卖油翁》

      答案: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每处一分)

      (1)夸耀 (2)打发 (3)随便、随意 (4)畏惧、害怕

      2、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小题2分,译出大意,语句通顺即可)

      (1)(卖油翁)看到他每十箭射中八九箭,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2)(南方人)天天与水为伴,十五岁就学会了潜水的方法。

      3、(6分,每空2分)

      甲文: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乙文:生不识水。(不学而务求其道)

      4、(3分,表述完整、意对即可)要想学会一项技能,就得多操练。

    第十六课《古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1.D 解析:A项,第一个“名”是动词,“闻名”;第二个“名”是动词,“命名”。B项,第一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之”是代词,代指方仲永。C项,第一个“则”是连词,“就”;第二个“则”是副词,“就是”。D项,两个“斯”都是代词,“这”。

    2.(1)品德高尚 (2)弹奏 (3)大

    3.(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4.不矛盾。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交往高雅,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5.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圣贤的志趣和抱负,暗示陋室不陋的原因。

    6.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表现甘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7.D 解析:作者在结尾处运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呼应“德馨”,反诘扣题,发人深思。

    爱莲说

    1.D 解析:A项,第一个“焉”为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第二个“焉”为兼词,“于之”“于是”。B项,第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是连词,表并列。C项,第一个“者”是助词,“……的人”;第二个“者”是助词,放在分句句末,引出原因。D项,两个“宜”都是副词,“应该”。

    2.D 解析:A项,第一个“鲜”是副词,“少”;第二个“鲜”是形容词,“鲜艳”。B项,第一个“远”是动词,“远播”;第二个“远”是副词,“远远地”。C项,第一个“出”是动词,“从……出来”;第二个“出”是动词,“说出”。D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3.(1)多 (2)更加 (3)少

    4.(1)出生于污泥中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香气传播得越远(就)越显清香,笔直地、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3)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5.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意思相近即可)

    6.D 解析:应为对当时人们追求富贵之风气的鄙弃。

    第二十四课《河中石兽》

    1. (3分)(1)倒塌(2)埋没(3)咬,这里意为冲激。

    2. (2分)(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2)石兽

    3. (1分)众/服为确论。

    4. (3分)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采分点:“如”、状语后置句式各1分,译出大意1分)

    5. (3分)“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1分)“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2分)(照抄 原文,理解正确,可酌情给1分)

    写作评分时应注意:①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下列四项有—项突出者应评为一类卷: A.立意新颖;B.构思巧妙; C.感情真挚动人:D.语言富有个性②切忌打保险分(及格分)、印象分,要敢于拉开档次,敢于打髙分。③书写分3分。其中,文字规范1分, 端正1分,整洁1分。



    广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