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与社会第1课时教案
展开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 我与社会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
eq \a\vs4\al(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
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
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eq \a\vs4\al(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
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社会网络几乎可以以任何活动为中心,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结点之间的互相连接)而非“群体”(明确的边界和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被称为“社会网络革命”。
(二)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活动一:情景探究
设计意图:以两幅情境图呈现同一个中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身份,意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探究其中的原因。
我是消费者 我是大哥哥
1.问题思考:
(1)在社会关系中,一个人的身份是确定的吗?
提示:不是。
(2)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提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想想自己参与了哪些社会关系,在这些关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提示:父子(女)关系,扮演儿子(女儿);师生关系,扮演学生;同学关系,扮演同学;公共关系,扮演公民;等等。
2.相关链接:(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设计意图:援引社会学研究成果,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社会关系,意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理解社会关系的框架,明确几种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和分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定位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认识自己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社会属性,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教师总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人的身份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活动二:小辩论
学生分成两组,对以下两个话题进行辩论:
(1)人是否可以离开社会而单独存在?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提示:让学生搜集资料,更进一步地理解人的成长和发展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3 板书设计
我与社会eq \b\lc\{(\a\vs4\al\c1(感受社会生活\b\lc\{(\a\vs4\al\c1(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社会生活成就我)),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b\lc\{(\a\vs4\al\c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4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在情境创设法教学尝试中,注意引用有针对性和新颖性的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组的合作探究做好准备。在合作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尝试中,注意到要适合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活动所经历的过程与发展,让他们成为协同共事、协同研究的团体,体现了课改的精神。知识目标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体味随着自身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第七课 积极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政治思品法不可违第1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法不可违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尊重他人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尊重他人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