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3 戊戌变法 教案

    2.3 戊戌变法 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作“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康有为 梁启超


    5.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学生讨论)


    6.教师过渡:《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


    (二)维新思想的传播


    1.教师讲述:虽然上书不达,但却轰动了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梁带着对国势的沉痛、救国的迫切、变法的热衷、自强的思虑,继续为变法而奔走呼号。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提示:


    3.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目标导学二:百日维新


    (一)百日维新


    1.材料展示:“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2.教师讲述: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临的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康有为言辞恳切,光绪帝被深深感动,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3.学生发言:阅读教材,总结变法的内容并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


    提示:


    4.问题探究:变法有利于哪个阶级的利益?得到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


    提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等;地主阶级顽固派


    (二)戊戌政变


    1.教师讲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


    2.图片展示:展示谭嗣同图片





    3.学生感悟: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什么精神?


    提示: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师提问: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5.教师归纳:①维新变法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②顽固派实力强大;③维新派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④维新派不敢发动群众,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⑤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6.教师讲述: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性、爱国性,是近代历史上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三、课堂总结


    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事件的内在逻辑和线索清晰;重点需要把握百日维新的内容以及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引导学生把本节重要内容的因果关系、演变过程用图示的方法反映出来。


    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报刊
    地点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国闻报》
    天津
    严复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内容
    影响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刷新吏治,使官民参与政治的积极


    提高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国家财政的制度化建设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有利于近代教育的发展及西方思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和军事素质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这是一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维新变法思想的宣传,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的高潮,戊戌变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