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声现象综合专题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7339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声现象综合专题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7339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声现象综合专题训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57339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人教版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和应用等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2.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中涉及到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的越远
C.“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泥石流来临前会发出超声波,可通过发出的超声波提前预报
C.小提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波形图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为250~600Hz,所以人耳无法听到
4.对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声波吹灭蜡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乙图:小兔子根据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C.丙图:禁止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D.丁图:发生台风海啸时常伴有超声波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2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图-3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4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1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实验中喇叭发声时烛焰在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13.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1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15.(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2)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1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选填序号)
A.推理法B.类比法C.控制变量法D.转换法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3)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17.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18.阅读下面的表格:
请根据表格中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秋天的中午,15℃,温度适宜。武力来到了屋楼崮玩耍,他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经过0.6s听到了回声。此时武力离山崖多远?
(2)在空旷的原野上,有一段长750m的长直铝制管道,里面装满了水。武力和吴丽做了一个小实验,武力在管道的一端,耳朵紧贴管道,吴丽在另一端用力敲击管道一次。他们的实验记录是:武力紧贴在管道上的耳朵先后听到了两个声音,紧接着耳朵离开管道,然后听到了第三个声音。
i.请解释为什么会听到三个声音。
ii.请计算武力听到头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
八年级上学期同步单元专题大培优:声现象综合专题训练答案
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和应用等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钢尺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B.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D.倒车雷达,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2.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中涉及到的下列声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唱歌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传的越远
C.“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
D.老师能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答案:C
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松涛、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让人心旷神怡。以下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
A.吼猴能发出很大的吼声,是因为其声带振动得很快
B.泥石流来临前会发出超声波,可通过发出的超声波提前预报
C.小提琴和二胡发出的声音波形图有很大的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D.蚊子飞行时翅膀振动频率为250~600Hz,所以人耳无法听到
答案:C
4.对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声波吹灭蜡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乙图:小兔子根据音调判断出叫门的不是妈妈
C.丙图:禁止鸣喇叭,是防止噪声的产生
D.丁图:发生台风海啸时常伴有超声波
答案:C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C
6.在对环境声音的监测中,监测器测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性如下表,经对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响度大于乙的响度
B.声音甲每秒的振动次数大于声音乙每秒的振动次数
C.甲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D.甲、乙两种声音都属于噪声
答案:B
7.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相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人在水面下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表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图-2中改变试管内的水量可以改变吹气时声音的音调
C.图-3中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图-4中B超诊断仪是利用次声波工作的
答案:B
9.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
答案:D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音叉发声时,小球会不断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C.图丙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D.图丁中用力击鼓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答案:C
1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各种实验情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实验抽气过程中,钟罩内铃声变小,说明真空可以传声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丁实验中喇叭发声时烛焰在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答案:D
1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答案:A
13.小强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说明了 。
(2)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响铃的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不能传声。
(3)将正在响铃的闹钟用塑料袋包好。放入水中,仍可以听到铃声,说明水可以 。
答案:(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减弱;真空;(3)传声。
14.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现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 的琴弦进行实验。
(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
(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答案:(1)A;B;C;A;D;F;(2)80、1.02;(3)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用同一根弦,用同样的力去拨动琴弦,比较声音高低。
15.(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伟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C.改变薄塑料尺滑过梳子的速度 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
(2)如图B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 (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 有关。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答案:(1)D;频率;(2)一;高;振动的频率;振动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
1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选填序号)
A.推理法B.类比法C.控制变量法D.转换法
(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 ;
(3)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
答案:(1)B;(2)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3)空气能传播声音。
17.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
(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答案:(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22.4km/h,客车是超速行驶。
18.阅读下面的表格:
请根据表格中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秋天的中午,15℃,温度适宜。武力来到了屋楼崮玩耍,他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经过0.6s听到了回声。此时武力离山崖多远?
(2)在空旷的原野上,有一段长750m的长直铝制管道,里面装满了水。武力和吴丽做了一个小实验,武力在管道的一端,耳朵紧贴管道,吴丽在另一端用力敲击管道一次。他们的实验记录是:武力紧贴在管道上的耳朵先后听到了两个声音,紧接着耳朵离开管道,然后听到了第三个声音。
i.请解释为什么会听到三个声音。
ii.请计算武力听到头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
答案:(1)武力离山崖102m;
(2)声音在空气、水、铝三种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空气中最慢,在铝中最快;且时间差均超过了0.1s;所以会听到三个声音;听到头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25s。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I
尼龙
100
1.02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水
1500
空气(15℃)
340
铝(棒)
3000
空气(25℃)
346
铁(棒)
5200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甲
50
2000
乙
100
500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80
1.02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I
尼龙
100
1.02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声速/(m•s-1)
介质
声速/(m•s-1)
空气(0℃)
331
水
1500
空气(15℃)
340
铝(棒)
3000
空气(25℃)
346
铁(棒)
52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 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原卷版docx、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考点专题训练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测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人教版物理中考专题训练 声现象,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专题作业2:声现象,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