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甘肃省金昌市2020年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展开
金昌市2020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考试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0小题,每题1分,11-25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面包发霉
C. 纸张燃烧
D. 钢铁生锈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挥发是酒精从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 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氢能
B. 核能
C. 石油
D. 风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B、核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符合题意;
D、风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美丽中国”的是
A. 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B.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 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答案】B
【解析】
【详解】A、鼓励开私家车,产生大量的尾气污染环境,不符合“美丽中国”;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美丽中国”;
C、大量使用化肥,污染水体和土壤,要合理使用化肥,不符合“美丽中国”;
D、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美丽中国”;
故选:B。
4.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哪种食物中富含该营养素
A. 土豆 B. 菠菜 C. 鸡蛋 D. 面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土豆富含淀粉等物质,不符合题意;
B、菠菜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物质,不符合题意;
C、鸡蛋等蛋类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D、面包是由面粉等做成,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蛋白质不是其主要成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学习化学基础。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A. 试管
B. 量筒
C. 集气瓶
D. 烧杯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试管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符合题意;
B、量筒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C、集气瓶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D、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A. 废电池
B. 瓜果皮
C. 塑料瓶
D. 旧报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废旧电池必须集中处理,防治污染,不属于厨余垃圾,A错。
B、果皮属于厨余垃圾,B正确。
C、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C错。
D、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D错。
故选:B。
7.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白酒
C. 干冰
D. 苏打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A错。
B、白酒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溶液,属于混合物,B错。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C正确。
D、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
故选:C。
8.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A. 生石灰
B. 苛性钠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石灰氧化钙和空气中水蒸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大,A错。
B、苛性钠吸水,还可以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增大,B错。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质量增大,C错。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质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9. 下列物质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柠檬汁(2.0~3.0)
B. 西瓜汁(5.0~6.0)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答案】A
【解析】
【详解】pH<7,溶液显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10. 2020年1月14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迎来了进入2020年后的第一次飞行。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铝锂合金中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相对原于质量不同 B. 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C.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D.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D。
11. 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铜锌合金
B. 玻璃纤维
C. 玻璃钢
D. 聚乙烯塑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锌合金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
D、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很多,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植物生长过程中若出现叶片发黄症状应施加的一种化肥是
A. NH4NO3
B. Ca3(PO4)2
C. KCl
D. K2SO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的作用,故植物生长过程中若出现叶片发黄症状应施加的一种化肥是氮肥。
【详解】A、硝酸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B、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B.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霉变大米经多次淘洗后可食用
D. 可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A正确。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正确。
C、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高温不容易分解,经多次淘洗后也不可食用,C错。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钠碳和水是发酵粉主要成分,可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D正确。
故选:C。
14.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定溶液pH B. 配制溶液
C. 称量固体质量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测定溶液pH,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变色后的试纸与标准比色卡进行颜色对比,A正确。
B、量筒不能用于溶解,配制溶液,B错。
C、托盘天平使用,左物右码,C错。
D、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D错。
故选:A。
15. 高氯酸(HClO4)是种酸性和氧化性都较强的酸,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7 C. +5 D. +1
【答案】B
【解析】
【详解】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4=0,解得x=+7,故选B。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好
D. 利用煮沸的方法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烧需要氧气,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隔绝氧气灭火,A正确。
B、硬水加肥皂水起泡少,浮渣多,软水加肥皂水,起泡多浮渣少,现象不同,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正确。
C、合金相对于纯金属,耐腐性能更好,不锈钢是合金,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好,C正确。
D、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错。
故选:D。
17. 高铁酸钾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实验室可用氯气、氢氧化铁和X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化学式是KOH
B. 高铁酸钾是一种酸
C. 高铁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
D. Fe(OH)3是一种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6个Cl、2个Fe、6个H、6个O,生成物中含10个K、2个Fe、16个O、6个Cl、16个H,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0个O、10个H、10个K,故X的化学式为:KOH,不符合题意;
B、高铁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C、高铁酸钾是由Fe、K、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铁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 ①④均表示离子
C. ③④化学性质相似
D. 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③④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均表示离子,不符合题意;
C、③④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
D、质子数=原子序数,13号元素是铝元素,通常显+3价,17号元素是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C. 导气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
D. 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A错。
B、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试管炸裂,B错。
C、导气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时,开始用装满水集气瓶收集气体,C错。
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D正确。
故选:D。
20. 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 将Fe、Cu分别加入AgNO3溶液中
B. 将Fe、Cu、Ag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C. 将Fe分别加入CuSO4、AgNO3溶液中
D. 将Fe、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详解】A、铁、铜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铁和稀盐酸反应,铜、银和稀盐酸不反应,而则得出:铁>铜、银,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铁与CuSO4、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能达到目的。故选D。
【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21. 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相等
B.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
C. 浓溶液在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和与负价总和绝对值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一定相等,A错。
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B正确。
C、浓溶液在加水稀释后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正确。
D、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正价总和与负价总和绝对值一定相等,D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在空气中点燃镁带:
B. 用稀盐酸除铁锈:
C.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CO
—
点燃
B
NaCl溶液
Na2CO3
Ca(NO3)2溶液
过滤
C
氯化钾固体
二氧化锰
水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D
CaCO3固体
CaO固体
—
高温、灼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碳酸钠能与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4. 类比、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 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13和H2,所以铁和盐酸反应也生成FeCl3和H2
D. 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C、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13和H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不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D。
25.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 b可能是催化剂
B. X值等于15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5+16+15﹣5﹣30﹣26=15,故B正确;
C、反应后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30﹣16)g:(26﹣15)g=14:11,故D错误。故选D。
【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26. 请你用合适的化学用语或语言文字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
(2)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符号“ ”中H正上方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H右下角的“2”表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 (2). He (3). (4).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5).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解析】
【详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氦气为稀有气体单质,由氦原子直接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氦原子,符号为He;
(3)氧化铝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铝元素化合价为+3,故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4)在符号“”中H正上方的“+1”表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H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7. 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天气炎热,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 (2). 清除可燃物 (3). 森林中禁止明火
【解析】
【详解】(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天气炎热,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故填:天气炎热,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
(2)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3)在深林中不要随意使用明火,故填:禁止明火。
2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一种)。
(3)t2℃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4)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物质。
【答案】 (1). 甲 (2). 增加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 80 (4). 丙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甲;
(2)A点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B点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由图可知,t2℃时,丙的溶解度是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0g丙物质,故该温度下,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丙物质,只能溶解30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30g=80g;
(4)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丙的溶解度增加,无溶质析出。
29. 水是生命的源泉。为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氯气(Cl2)作为消毒剂,氯气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如下:
(1)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物质代号)。
(2)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_____色,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人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利用此法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3)2020年5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来自东京大学的一项令人惊讶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用光来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请你写出该条件下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红 (3). (4).
【解析】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水由H、O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填:B;
(2)由图可知,C是HCl,C的水溶液是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水在催化剂和光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 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归纳总结了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B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文字描述反应⑤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代号,下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Na2CO3 (2). (3). (4). 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5). ⑥⑨ (6). ①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B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B可能是碳酸钠,故填:Na2CO3;
(2)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故A是铁,故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⑤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②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③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也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⑤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⑥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符合“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反应⑦为稀硫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⑧为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⑨为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符合“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⑥⑨;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4分)
31. 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你补全下列3个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1)
探究____________
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红墨水;②加入适量活性炭,搅拌;③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
①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__________
(3)
配制____________
①在烧杯中加入2.5g氯化钠;②加入47.5g水;③搅拌至全部溶解。
【答案】 (1). 活性炭的吸附性 (2). 适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3). 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
【详解】(1)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红墨水;②加入适量活性炭,搅拌;③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见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活性炭的吸附性。
(2)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3)①在烧杯中加入2.5g氯化钠;②加入47.5g水;③搅拌至全部溶解,可得到2.5g+47.5g=50g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可见该实验目的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1)
探究活性炭的吸附性
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红墨水;②加入适量活性炭,搅拌;③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
①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3)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
①在烧杯中加入2.5g氯化钠;②加入47.5g水;③搅拌至全部溶解。
32.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但装置A有明显错误,请你指出错误___________,若按该装置操作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_____。实验室选用装置B或装置C还可以制取CO2,其反应药品是____________,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一个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试管 (2). 锥形瓶 (3). 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 (4). 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5). 2H2O22H2O+O2↑ (6). E或F (7).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8).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①为试管;②为锥形瓶,故填:试管;锥形瓶。
(2)试管口需低于试管底部,否则容易造成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故填: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3)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加热,可用B做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E或F;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在装置C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2H2O22H2O+O2↑;E或F;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3. 实验台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实验员说该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溶液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是NaOH溶液
猜想Ⅱ:是Na2CO3溶液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已知白色沉淀M不溶于稀硝酸)
(1)通过操作①,兴趣小组的同学确认该溶液呈碱性,则X溶液是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操作②和操作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你认为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Y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由此你认为______________(选填“猜想Ⅰ”或“猜想Ⅱ”)正确。
【反思交流】(3)大家认为该溶液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③实验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酚酞试液 (2).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3). Ba(OH)2 (4). 猜想Ⅱ (5). NaOH溶液发生了变质 (6). 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 (7). Na2SO4+Ba(OH)2=BaSO4↓+2NaOH
【解析】
【详解】(1)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故填:酚酞试液。
(2)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CO2↑+H2O,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碱溶液呈碱性酚酞变红,猜想Ⅱ正确,故填:Na2CO3+H2SO4=Na2SO4+CO2↑+H2O;Ba(OH)2;猜想Ⅱ。
(3)该溶液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变质,故填:NaOH溶液发生了变质(答案合理即可)。
(4)操作③实验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4+Ba(OH)2=BaSO4↓+2NaOH,故填: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Na2SO4+Ba(OH)2=BaSO4↓+2NaOH。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34. 新型冠状肺炎在我国发生后,我省推出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医药“甘肃方剂”,成效明显。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分子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请你计算:
(1)C16HxO9中x=______________。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8;4:3;40.7%
【解析】
【详解】(1)C16HxO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则(12×16)+x+(16×9)=354,x=18。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9)=4:3。
(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5.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下信息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4.4;(2)80.0% ;(3)10.5%
【解析】
【详解】(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2.5g+50g+50g﹣108.1g=4.4g;
(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x=10g
,y=11.1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0%;
(3)C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5%。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前后质量之差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分钟。所有试题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否则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1-35.5 Ca-40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0小题,每题1分,11-25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 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酒精挥发
B. 面包发霉
C. 纸张燃烧
D. 钢铁生锈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酒精挥发是酒精从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2. 能源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 氢能
B. 核能
C. 石油
D. 风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B、核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C、石油属于化石燃料,不属于新能源,符合题意;
D、风能属于新能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2020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美丽中国”的是
A. 鼓励开私家车,带动经济发展
B.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C. 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D. 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答案】B
【解析】
【详解】A、鼓励开私家车,产生大量的尾气污染环境,不符合“美丽中国”;
B、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美丽中国”;
C、大量使用化肥,污染水体和土壤,要合理使用化肥,不符合“美丽中国”;
D、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美丽中国”;
故选:B。
4.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哪种食物中富含该营养素
A. 土豆 B. 菠菜 C. 鸡蛋 D. 面包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土豆富含淀粉等物质,不符合题意;
B、菠菜富含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物质,不符合题意;
C、鸡蛋等蛋类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D、面包是由面粉等做成,富含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蛋白质不是其主要成分,不符合题意。故选C。
5. 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学习化学基础。下列仪器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的是
A. 试管
B. 量筒
C. 集气瓶
D. 烧杯
【答案】A
【解析】
【详解】A、试管可以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符合题意;
B、量筒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C、集气瓶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
D、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要垫上石棉网,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 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下列属于厨余垃圾的是
A. 废电池
B. 瓜果皮
C. 塑料瓶
D. 旧报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废旧电池必须集中处理,防治污染,不属于厨余垃圾,A错。
B、果皮属于厨余垃圾,B正确。
C、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C错。
D、旧报纸属于可回收垃圾,D错。
故选:B。
7.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
B. 白酒
C. 干冰
D. 苏打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矿物质,属于混合物,A错。
B、白酒含有酒精和水,属于溶液,属于混合物,B错。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属于纯净物,C正确。
D、苏打水是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D错。
故选:C。
8.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A. 生石灰
B. 苛性钠
C. 浓硫酸
D. 浓盐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石灰氧化钙和空气中水蒸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质量增大,A错。
B、苛性钠吸水,还可以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质量增大,B错。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质量增大,C错。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液质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9. 下列物质pH范围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 柠檬汁(2.0~3.0)
B. 西瓜汁(5.0~6.0)
C. 牛奶(6.3~6.6)
D. 鸡蛋清(7.6~8.0)
【答案】A
【解析】
【详解】pH<7,溶液显酸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柠檬汁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A。
10. 2020年1月14日,C919大型客机第二架机迎来了进入2020年后的第一次飞行。C919部分机身采用了新型的铝锂合金。铝锂合金中铝(Al)元素与锂(Li)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A. 相对原于质量不同 B. 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C. 原子的电子数不同 D. 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所以铝元素与锂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故选:D。
11. 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 铜锌合金
B. 玻璃纤维
C. 玻璃钢
D. 聚乙烯塑料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铜锌合金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玻璃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玻璃钢是由玻璃纤维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属于复合材料,符合题意;
D、聚乙烯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很多,其中氮、磷、钾需要量较大。植物生长过程中若出现叶片发黄症状应施加的一种化肥是
A. NH4NO3
B. Ca3(PO4)2
C. KCl
D. K2SO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氮肥有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的作用,故植物生长过程中若出现叶片发黄症状应施加的一种化肥是氮肥。
【详解】A、硝酸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B、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D、硫酸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下列有关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B. 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 霉变大米经多次淘洗后可食用
D. 可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A正确。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B正确。
C、霉变大米含有黄曲霉素,高温不容易分解,经多次淘洗后也不可食用,C错。
D、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钠碳和水是发酵粉主要成分,可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D正确。
故选:C。
14.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定溶液pH B. 配制溶液
C. 称量固体质量 D. 稀释浓硫酸
【答案】A
【解析】
【详解】A、测定溶液pH,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滴到pH试纸上,将变色后的试纸与标准比色卡进行颜色对比,A正确。
B、量筒不能用于溶解,配制溶液,B错。
C、托盘天平使用,左物右码,C错。
D、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D错。
故选:A。
15. 高氯酸(HClO4)是种酸性和氧化性都较强的酸,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A. ﹣1 B. +7 C. +5 D. +1
【答案】B
【解析】
【详解】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在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高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4=0,解得x=+7,故选B。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 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 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好
D. 利用煮沸的方法不能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A、燃烧需要氧气,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隔绝氧气灭火,A正确。
B、硬水加肥皂水起泡少,浮渣多,软水加肥皂水,起泡多浮渣少,现象不同,利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B正确。
C、合金相对于纯金属,耐腐性能更好,不锈钢是合金,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纯铁好,C正确。
D、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错。
故选:D。
17. 高铁酸钾是一种优良的多功能水处理剂。实验室可用氯气、氢氧化铁和X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X的化学式是KOH
B. 高铁酸钾是一种酸
C. 高铁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
D. Fe(OH)3是一种碱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6个Cl、2个Fe、6个H、6个O,生成物中含10个K、2个Fe、16个O、6个Cl、16个H,故生成物中还应含10个O、10个H、10个K,故X的化学式为:KOH,不符合题意;
B、高铁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铁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C、高铁酸钾是由Fe、K、O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铁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③④属于同种元素
B. ①④均表示离子
C. ③④化学性质相似
D. 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③④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不符合题意;
B、①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④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均表示离子,不符合题意;
C、③④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相似,符合题意;
D、质子数=原子序数,13号元素是铝元素,通常显+3价,17号元素是氯元素,通常显-1价,故②和③可形成化合物AlCl3,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 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B. 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C. 导气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用装满水的集气瓶收集气体
D. 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制取气体时,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添加药品,A错。
B、反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停止加热,防止水倒吸入试管,试管炸裂,B错。
C、导气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时,开始用装满水集气瓶收集气体,C错。
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D正确。
故选:D。
20. 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
A. 将Fe、Cu分别加入AgNO3溶液中
B. 将Fe、Cu、Ag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C. 将Fe分别加入CuSO4、AgNO3溶液中
D. 将Fe、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否合理,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详解】A、铁、铜都能与AgNO3溶液反应,证明铁、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不能比较铁、铜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铁和稀盐酸反应,铜、银和稀盐酸不反应,而则得出:铁>铜、银,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C、铁与CuSO4、AgNO3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但不能比较铜、银的活动性的强弱,故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D、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银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能达到目的。故选D。
【点睛】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设计实验,去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氢前边的金属会与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但也要注意,与金属反应酸一般是指稀硫酸和盐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21. 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相等
B. 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
C. 浓溶液在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D. 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和与负价总和绝对值一定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一定相等,A错。
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B正确。
C、浓溶液在加水稀释后溶剂质量增大,溶质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C正确。
D、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正价总和与负价总和绝对值一定相等,D正确。
故选:A。
22.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 在空气中点燃镁带:
B. 用稀盐酸除铁锈:
C.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
D.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C、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和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方法
A
CO2
CO
—
点燃
B
NaCl溶液
Na2CO3
Ca(NO3)2溶液
过滤
C
氯化钾固体
二氧化锰
水
加水溶解后,过滤、蒸发
D
CaCO3固体
CaO固体
—
高温、灼烧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碳酸钠能与硝酸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氯化钾固体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睛】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4. 类比、总结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化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 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13和H2,所以铁和盐酸反应也生成FeCl3和H2
D. 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
C、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13和H2,铁和盐酸反应生成FeCl2和H2,不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H2、O2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一氧化碳也具有可燃性,所以点燃CO、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发生爆炸,符合题意。
故选D。
25. 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0
5
16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5
30
26
A. b可能是催化剂
B. X值等于15
C.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 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15:13
【答案】D
【解析】
【详解】A、b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A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40+5+16+15﹣5﹣30﹣26=15,故B正确;
C、反应后a质量减小,是反应物,c、d质量增大,是生成物,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30﹣16)g:(26﹣15)g=14:11,故D错误。故选D。
【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6分)
26. 请你用合适的化学用语或语言文字填空。
(1)两个氮原子______________;
(2)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铝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符号“ ”中H正上方的“+1”表示_______________,H右下角的“2”表示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N (2). He (3). (4). 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5).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解析】
【详解】(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氦气为稀有气体单质,由氦原子直接构成,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氦原子,符号为He;
(3)氧化铝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铝元素化合价为+3,故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4)在符号“”中H正上方的“+1”表示: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H右下角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27. 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突发森林火灾,现场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扑灭森林火灾,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提出一条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天气炎热,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 (2). 清除可燃物 (3). 森林中禁止明火
【解析】
【详解】(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分析,森林突发火灾的原因是天气炎热,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故填:天气炎热,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氧气接触。
(2)消防员在火灾现场的外围打出隔离带,其灭火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
(3)在深林中不要随意使用明火,故填:禁止明火。
28.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填一种)。
(3)t2℃时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g。
(4)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__物质。
【答案】 (1). 甲 (2). 增加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 80 (4). 丙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甲;
(2)A点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B点是t3℃时,甲的饱和溶液,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甲物质或恒温蒸发溶剂;
(3)由图可知,t2℃时,丙的溶解度是6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60g丙物质,故该温度下,在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35g丙物质,只能溶解30g,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0g+30g=80g;
(4)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若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乙的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丙的溶解度增加,无溶质析出。
29. 水是生命的源泉。为确保城市饮用水安全,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氯气(Cl2)作为消毒剂,氯气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如下:
(1)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物质代号)。
(2)C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_____________色,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人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利用此法可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Cl-。
(3)2020年5月27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来自东京大学的一项令人惊讶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用光来分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效率几乎可以达到100%。请你写出该条件下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B (2). 红 (3). (4).
【解析】
【详解】(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由图可知,水由H、O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填:B;
(2)由图可知,C是HCl,C的水溶液是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取C物质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盐酸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水在催化剂和光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0. 某实验中学的同学归纳总结了有关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如下图所示。其中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B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图中短线表示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B可能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④: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文字描述反应⑤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所标的9个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____(填代号,下同),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Na2CO3 (2). (3). (4). 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5). ⑥⑨ (6). ①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B既能与稀硫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钙反应,B可能是碳酸钠,故填:Na2CO3;
(2)A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故A是铁,故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应⑤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反应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该反应符合“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②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③为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④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也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⑤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⑥为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符合“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反应⑦为稀硫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⑧为氢氧化钙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反应⑨为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也符合“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故属于中和反应的是:⑥⑨;
属于置换反应的是①。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4分)
31. 明确实验目的和步骤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你补全下列3个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1)
探究____________
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红墨水;②加入适量活性炭,搅拌;③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
①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__________
(3)
配制____________
①在烧杯中加入2.5g氯化钠;②加入47.5g水;③搅拌至全部溶解。
【答案】 (1). 活性炭的吸附性 (2). 适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3). 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解析】
【详解】(1)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红墨水;②加入适量活性炭,搅拌;③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可见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活性炭的吸附性。
(2)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Na2CO3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故实验步骤:①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3)①在烧杯中加入2.5g氯化钠;②加入47.5g水;③搅拌至全部溶解,可得到2.5g+47.5g=50g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可见该实验目的是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1)
探究活性炭的吸附性
①在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滴入1-2滴红墨水;②加入适量活性炭,搅拌;③静置,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检验NaCl中混有Na2CO3
① 在烧杯中加入少量样品;②加入适量水至全部溶解;③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3)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氯化钠溶液
①在烧杯中加入2.5g氯化钠;②加入47.5g水;③搅拌至全部溶解。
32.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来制取氧气,但装置A有明显错误,请你指出错误___________,若按该装置操作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常用装置B来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__________。实验室选用装置B或装置C还可以制取CO2,其反应药品是____________,与装置B相比,装置C的一个突出优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试管 (2). 锥形瓶 (3). 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 (4). 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5). 2H2O22H2O+O2↑ (6). E或F (7).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8).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①为试管;②为锥形瓶,故填:试管;锥形瓶。
(2)试管口需低于试管底部,否则容易造成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故填: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冷凝水倒流,试管炸裂。
(3)过氧化氢制氧气,不需要加热,可用B做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E或F;
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在装置C中,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液体药品从长颈漏斗中加入。反应开始后,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填:2H2O22H2O+O2↑;E或F;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可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3. 实验台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实验员说该溶液只含一种溶质。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溶液作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是NaOH溶液
猜想Ⅱ:是Na2CO3溶液
【进行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按下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已知白色沉淀M不溶于稀硝酸)
(1)通过操作①,兴趣小组的同学确认该溶液呈碱性,则X溶液是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操作②和操作③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你认为操作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Y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由此你认为______________(选填“猜想Ⅰ”或“猜想Ⅱ”)正确。
【反思交流】(3)大家认为该溶液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③实验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 酚酞试液 (2).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3). Ba(OH)2 (4). 猜想Ⅱ (5). NaOH溶液发生了变质 (6). 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 (7). Na2SO4+Ba(OH)2=BaSO4↓+2NaOH
【解析】
【详解】(1)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故填:酚酞试液。
(2)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CO2↑+H2O,硫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是碱溶液呈碱性酚酞变红,猜想Ⅱ正确,故填:Na2CO3+H2SO4=Na2SO4+CO2↑+H2O;Ba(OH)2;猜想Ⅱ。
(3)该溶液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变质,故填:NaOH溶液发生了变质(答案合理即可)。
(4)操作③实验过程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SO4+Ba(OH)2=BaSO4↓+2NaOH,故填:硫酸钠和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酚酞遇碱变红;Na2SO4+Ba(OH)2=BaSO4↓+2NaOH。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
34. 新型冠状肺炎在我国发生后,我省推出防治新冠肺炎的中医药“甘肃方剂”,成效明显。传统中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分子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请你计算:
(1)C16HxO9中x=______________。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答案】18;4:3;40.7%
【解析】
【详解】(1)C16HxO9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则(12×16)+x+(16×9)=354,x=18。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6×9)=4:3。
(3)“绿原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35. 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以下信息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C烧杯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4.4;(2)80.0% ;(3)10.5%
【解析】
【详解】(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2.5g+50g+50g﹣108.1g=4.4g;
(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
,x=10g
,y=11.1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0%;
(3)C烧杯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10.5%。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前后质量之差得出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进行计算。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