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背景图课件ppt,共4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思考,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电荷量与验电器,验电器,交流与讨论,所带电荷的多少不同,原子的结构,原子及其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演示实验】如图所示,展示一个塑料捆扎绳,用小刀划成细丝状,用手捋几次,你会发现什么现象?能把塑料捆扎绳梳理整齐吗?
为什么越理越乱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进入电的世界,认识有关电学的知识.
回答:不能,捋的次数越多反而越散.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
被丝绸摩擦的玻璃棒能吸轻小物体说明带电;
被毛皮摩擦的橡胶棒能吸轻小物体说明带电。
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注:使物体带电的方法:1.摩擦起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生活中的摩擦起电现象
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晚上脱毛衣时会发现一些小火花,并伴有“啪啪”的响声,这是由于脱毛衣时因 起电,发生 的缘故。
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层,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有 ,而具有了 的性质。
无论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物体所带电荷,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相同。
1.大量的事实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1)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小结:玻 正 橡 负
注:1、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摩擦时不会带电 2、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 ,
异种电荷相互 。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应用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
一根摩擦过的玻璃棒或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大约只有10-7C。一片雷雨云带电的电荷,大约有几十库仑。
(2).单位:电荷的单位为库仑,简称库, 符号是C。
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1)、构造:金属球、金属箔、金属杆(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3)、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且所带电荷量越多金属箔 张开的角度越大)。(4)、检验方法:让物体接触验电器的 金属球若金属箔片张开,说 明物体 带了电。
(1).试一试,用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用验电器还能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吗?
想一想: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小结: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1、用验电器来检验。2、能否吸引轻小物体。3、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
原子是由原子核(比电子质量大得多不易移动)和核外电子(绕核运动)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1.6×10-19C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 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②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荷束缚能力强的得到电子:带负电荷
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例如: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例如: 。3.自由电子:(35页)金属导电靠 移动。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橡胶、玻璃、塑料、陶瓷等
4导体容易导电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
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5.导体与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内有大量的自由电荷.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2.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原子及其结构:原子是由原子核(带正电荷)和核外电子(带负电荷)组成的.
1.中央电视台的“三星智力快车”节目介绍说,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因此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蜜蜂带负电 B.蜜蜂带正电C.空气不带电 D.空气带负电
解析:由于蜜蜂飞行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蜜蜂在飞行中就可以吸引带正电的花粉,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规律,蜜蜂带负电.故选A.
2.有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则该轻小物体( )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解析:带正电的物体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会出现相互吸引现象;带正电的物体靠近不带电的轻小物体时,也能出现吸引现象.所以该轻小物体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选D.
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电,用它去接触轻质小球A后,小球A再与轻质小球B靠近,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则B球带 电.
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用它去接触轻质小球A后,小球A带上正电荷.球A再与轻质小球B靠近,由图可知,A,B两球相互排斥,它们带同种电荷,由于A带正电,则B球带正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集体备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两种电荷,实验器材,电荷间有相互作用,互相排斥,互相吸引,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实验5验电器的使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1节 两种电荷课前预习课件ppt,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排斥,相吸引,原子及其结构,实质电荷的转移,验电器,作用原理,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同种电荷相排斥,导体和绝缘体,实验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两种电荷教学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验物体是否带电,说出你的猜想,氧原子,摩擦起电的原因,学习检测,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