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1 t;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卷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
A.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
B.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C.原子的种类、质量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D.分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xH8+5O2eq \(=====,\s\up7(点燃))3CO2+4H2O,则x的数值为( )
A.1 B.2 C.3 D.4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学习的重要理论,在化学反应aA+bB===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
B.A、B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与C、D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不一定相同
C.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
D.若取x g A和x 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 g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单质A2和 B2的分子,A2和B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X,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反应过程中A2和B2分子保持不变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参加反应的A2与B2分子数之比为3∶1
D.物质X含4种元素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P+O2eq \(=====,\s\up7(点燃))P2O5 B.H2O2eq \(=====,\s\up7(MnO2))H2↑+O2↑
C.2H2Oeq \(=====,\s\up7(通电))2H2↑+O2↑ D.Mg+O2eq \(=====,\s\up7(点燃))MgO2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和丙为生成物
B.a等于32
C.b等于37
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2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铜片与浓硝酸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u+4HNO3(浓)===Cu(NO3)2+2X↑+2H2O,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H2
B.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改变的原子与N元素化合价不变的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浓硝酸属于纯净物
D.反应物Cu与生成物H2O的质量比为32∶9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体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中有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2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若1.3 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D。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 C.10∶11 D.13∶44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在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m的值是1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29∶8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
A.在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的红磷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在少量二氧化锰中加入双氧水
D.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我国从2011年5月1日起,酒驾入刑。“酒精检测仪”可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Cr2(SO4)3+2CO2↑+9X,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Cr2(SO4)3,其中X的化学式为 。
(2)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由“”聚集成的物质 (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参加反应的两种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
(3)已知m1 g镁条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m2 g氧化镁(不考虑其他反应),m1 (填“>”“<”或“=”)m2。小西在做该实验时,观察到耀眼的白光,冒出大量白烟,称量无误时,发现m1>m2,其原因是 。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是研究化学反应的重要方法。以下是运用上述方法认识红磷燃烧反应的过程,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定性认识,从宏观角度讲,该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五氧化二磷;从微观角度讲,该反应产生了新的分子,即________________;
(3)定量认识,从宏观角度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P2O5的质量;从微观角度讲,磷、氧________的总个数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4)现有62 g红磷,要使其完全燃烧,至少需要________g氧气。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它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它在化学工业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制化肥、制纯碱等。近年来,人们还利用氨来治理环境污染。
(1)氨分子中,氮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为 。
(2)在细菌的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CH3OH)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CO2和N2等物质,从而清除它对环境的污染。
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H3+5CH3OH+12O2====3N2+5CO2+19X。
其中X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
(3)化学肥料是农作物生长的一种营养元素,工业上常用氨气和酸等物质生产铵态氮肥。请写出氨气(NH3)与硫酸(H2SO4)反应生成硫酸铵[(NH4)2SO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依据下列要求,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市售打火机里装的不是汽油,而是液体丁烷(C4H10),丁烷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写出丁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的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这两个实验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小刘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李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与解释】
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你认为________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思与评价】
在探究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题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1)三氧化硫(SO3)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2)我市某氯碱工厂排放的尾气里含有毒的氯气(Cl2),为防止其污染空气,工厂用20%的NaOH溶液吸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O+NaCl+H2O)。
计算:4 t溶质质量分数20%的NaOH溶液,理论上可吸收氯气的质量为多少?
参考答案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s 1 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解析:在化学变化前后虽然原子的个数不变,但分子个数可能发生改变,故化学计量数a、b之和不一定等于c、d之和,故A错误;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A、B中所含的元素种类一定等于C、D中所含的元素种类,故B错误;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C、D的质量之和,但反应物A、B的质量比不一定等于生成物C、D的质量之比,故C错误;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是按一定的质量比进行的,故若取x g A和x 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 g,故D正确。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解析:本题采用守恒法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0+1+16=0+54+b+0,则b=37,反应后甲、丁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乙、丙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故A、C正确;反应中甲、乙的质量比为64 g∶(54-10)g=16∶11,所以(64-32)g∶(a-10)g=16∶11,则a=32,故B正确;甲、丁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4 g∶16 g=4∶1,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x∶y,又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2x∶y=4∶1,解得x∶y=2∶1,故D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B;
解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结合化学方程式Cu+4HNO3(浓)===Cu(NO3)2+2X↑+2H2O可推知,X的化学式为NO2,故A错误;分析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可知,若4个HNO3分子反应,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氮原子有2个,化合价不变的氮原子个数也是2个,原子个数比为1∶1,故B正确;浓硝酸是一种溶液,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反应物铜与生成物水的质量比是64∶36=16∶9,故D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解析:反应前后,分子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A说法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只是重新组合,B说法正确;从图示看出,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C说法正确;由分析知,反应前的两种分子各有2个分子参加反应,因此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D说法错误。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C;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D;
解析:根据表格可以判断,乙在反应中质量增加了29 g-20 g=9 g,是生成物;丙在反应中质量减少了15 g,是反应物;丁在反应中质量增加了8 g-
2 g=6 g,是生成物;并且丙减少的质量等于乙与丁增加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甲的质量应该不变,所以m=1,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并且该反应是由丙一种物质生成乙与丁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是9∶6。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A;
解析:红磷为固体,燃烧后生成的P2O5也是固体,故密闭容器内剩余固体物质中磷元素的质量不变;加热KMnO4会生成固体K2MnO4和MnO2,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C选项中反应刚开始时氧气的质量应从零开始;D选项中由于氯酸钾分解需要的温度较高,刚开始加热时没有氧气生成。故选项A符合题意。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
(1)H2O。
(2)可能_,2∶1(或1∶2)_,化合反应。
(3)<_,生成物氧化镁部分以白烟的形式逸散(或扩散)到空气中。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
(1)4P+5O2eq \(=====,\s\up7(点燃))2P2O5
(2)五氧化二磷分子
(3)参加反应的红磷和氧气;原子
(4)80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1)1∶3 (2)H2O;(3)2NH3+H2SO4====(NH4)2SO4
解析:本题以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物质为依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即为化学式中各原子右下角的数字之比。(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保持不变,即可得出X的化学式。(3)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氨气和硫酸,生成物为硫酸铵,因此,可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
(1)3Fe+2O2Fe3O4
(2)2KMnO4K2MnO4+ MnO2+O2↑
(3)2C4H10+13O28CO2+10H2O
解析:有黑色固体生成的化合反应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反应;实验室用一种纯净物制取氧气,是加热高锰酸钾的反应;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要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条件,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
(2)Fe+CuSO4===FeSO4+Cu;2HCl+Na2CO3===2NaCl+H2O+CO2↑
(3)小刘;小李的实验中反应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去了;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
(4)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放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LISTNUM OutlineDefault \l 3 答案为:(1)2∶3,40%。(2)0.71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