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八年级上历史同步课件
-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第23课 内战的爆发 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件
展开
null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辛亥革命后,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近代民族工业之特点,艰难曲折,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主要在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落后,社会生活的变化,“人”字形轨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2.发展:3.热潮:4.短暂春天:5.再度受挫:
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一战时期(1914——1918)。
一战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
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米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萧条发展:一战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后)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特点:轻工业多、重工业少
地区分布特点:沿海、沿江多,内地少。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图
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
1.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他设计“人”字形路轨,以减缓坡度。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穿中山装、西服、旗袍成为时尚
废除跪拜礼,代之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称呼
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流行,时装,烫发流行
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萧条: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短暂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完整版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名词解释,发展特点曲折前进,著名实业家,特点不平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课ppt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老照片里看“新”生活,欧风美雨的洗,欧风美雨的洗礼,老爷大人,先生阁下,自由平等的观念,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戊戌变法,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辛亥革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教案配套ppt课件,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