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民版」2021高考历史选考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1版江苏高考选考人民版历史(专题史)一轮复习讲义:专题过关检测(九)
展开
专题过关检测(九)
(建议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苏州二模)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解析:选A。寻找黄金和传播宗教是哥伦布探险的两个目的,并不冲突,故选A项;哥伦布远航文化侵略和经济掠夺兼具,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远洋探险、传播宗教,与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无关,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D项。
2.(2020·南通调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些现象表明( )
A.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地中海区域成为贸易中心
解析:选C。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说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故C项正确。
3.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
西班牙、葡萄牙
从美洲掠夺
1521~1544年间
每年平均
1545~1560年
每年平均
黄金
2 900公斤
5 500公斤
白银
30 700公斤
246 000公斤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解析:选B。西班牙、葡萄牙从美洲掠夺大量黄金、白银,从而引发本国的“价格革命”,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实力下降,拥有大量商品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故B项正确。
4.(2020·南京调研)“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 )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解析:选D。材料“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反映出欧洲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D项。
5.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
年份
西非(价
格:英镑)
牙买加(价
格:英镑)
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
1651~1675
2.68
23.12
14.68
1701~1720
10.28
24.98
8.46
1761~1780
16.08
37.73
(31.25)
12.22
(1.58)
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
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
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
解析:选C。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利颇丰,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美洲地区劳动力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非洲地区的人口情况,排除D项。
6.(2020·宿迁二模)成立于1600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有限公司制度,影响至今。这一制度( )
A.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 B.保证了王室的尊贵地位
C.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则 D.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
解析:选A。“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使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保护,这一制度有利于消除投资人的后顾之忧,激发人们的投资热情,故选A项。
7.(2020·苏州模拟)
对比图一、二分析,英国版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英国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C.英国取得殖民霸主地位
D.英国主导世界市场运行
解析:选C。1763年英国还未开始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王权不断削弱,故B项错误;1763年即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取得殖民霸主地位,故C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主导世界市场运行,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8.(2020·如东模拟)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
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工厂存在的特征就是需要一个总动力设备的安设,得出工厂制度的出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即机器生产的普及,故C项正确。
9.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 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解析:选A。材料中19世纪以前的精英教育发展到20世纪初的大众教育,说明社会发展对人民教育提出了要求,这符合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故选A项。
10.(2020·江苏高考压轴卷)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C.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解析:选C。根据材料“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可知,这样的变化主要是技术发展带来的,故等级制度逐渐消失不是推动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新技术发明能推动牙膏的改良,但不是推动牙膏能批量生产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能够实现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是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优势的体现,故C项正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能推动牙膏的批量生产,故D项错误。
11.(2020·南通二模)下图是英国各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据图中的数据变化可知( )
A.英国工业化转型尚未完成
B.圈地运动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C.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
D.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解析:选A。图中数据显示到1801年农业的比重仍然超过工业,故选A项;圈地运动使农业迅速资本主义化,排除B项;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机器的全面使用,排除D项。
12.西方黑奴贸易废除情况表
1807年后
英美法先后宣布禁止黑奴贸易,但黑奴贸易禁而不止
1861~
1865年
美国南北战争使大西洋黑奴贸易的根基发生了彻底的动摇
1890年
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了反对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黑奴贸易最终画上了句号
由表可推知,黑奴贸易终结主要是因为( )
A.工业革命与黑奴贸易的矛盾
B.国际会议通过立法方式推动
C.各国政府先后采取措施推动
D.黑人奴隶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解析:选A。据材料“美国南北战争”“1890年……黑奴贸易最终画上了句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殖民地与劳动力,黑奴贸易的终止有助于提供广阔的劳动力与市场,故选A项。
13.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这反映出当时( )
A.英国企业缺乏创新精神
B.美德综合国力已经超过了英国
C.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D.英国贸易政策促进贸易自由化
解析:选A。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随后英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德迅速赶上,“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说明英国的企业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被美国、德国等超过,故选A项。
14.(2020·宿迁质检)下图是1850年、1870年英、法、德三国蒸汽动力的增长对比,这说明( )
A.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为迅速
B.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起步最晚
C.德国国家统一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D.英、法、德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解析:选D。据图可知,1850年,德国蒸汽动力落后于英、法两国,但1870年德国蒸汽动力超过法国,且与英国的差距缩小,这说明英、法、德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故D项正确。
15.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 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
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
B.背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选C。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与材料中“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相符,故C项正确。
16.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蒸汽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
D.“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福特汽车公司采用了标准化、专业化和流水线生产的生产方式,推动了汽车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
17.下表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它反映了( )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5
7.2
14.7
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A.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B.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产量逐渐减少
C.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
D.19世纪初中国制造业水平世界领先
解析:选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750~1830年中国占比最大,印度其次;1860~1880年间英国占比最大,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独占鳌头;1900年美国后来居上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选C项。
18.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美国的关税改革( )
A.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
B.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C.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D.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解析:选B。《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评价认为其“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由此可知美国的关税改革有利于美国与欧洲竞争,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B项。
19.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解析:选A。由材料中时间“1870年至1914年”可知此时期为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发展推动社会贫富分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工人失业、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因而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建立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
20.(2020·南京、盐城调研)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在1815~1880年期间,英国经常存在于一种实力政治的真空之中,这很难说是夸张之词,这也是殖民军队能够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的原因。不错,英国帝国主义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还有西半球的扩张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及东半球的法国和俄国。但是,长期以来在热带的许多地方,除土著民族外,英国的利益集团(商人、种植园主、探险者和传教士)几乎碰不到其他外国人。”材料反映了英国( )
A.开始成为“日不落帝国”
B.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霸权受到法俄严重挑战
D.实力强大但隐藏着危机
解析:选D。依据材料“长期以来在热带的许多地方,除土著民族外,英国的利益集团(商人、种植园主、探险者和传教士)几乎碰不到其他外国人”可知,英国实力强大,依据材料“英国帝国主义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还有西半球的扩张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及东半球的法国和俄国”可知,一些国家对英国的地位构成了挑战,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这反映了英国实力强大但隐藏着危机,因此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空前交换,其内容和数量急剧增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大陆的“发现”与殖民,使美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圈,即拉丁美洲文化圈,其特点是印第安文化与外来诸多文化的有机融合。这是由于各大洲人民(印第安人、欧洲人、黑人、亚洲人)混居和融合而形成的。这一文化融合是通过漫长而痛苦的相互排斥、撞击、渗透、吸收和改造才最后形成的。……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把旧大陆的大量农具和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柑桔、柠檬、甜瓜及各种蔬菜种籽源源运进新大陆。与此同时,新大陆的玉米、花生、土豆、木薯、可可、奎宁和橡胶也陆续传入旧大陆。尤其是玉米和土豆,在旧大陆起了重大作用。工业革命的实现使旧大陆人口猛增,仅靠产量较低的大麦和小麦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因此高产的玉米和土豆成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食之一。
——摘编自孙家堃《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疾病的传播无须人类的主动性,而是不顾人类的主观意图,在人类当时根本不理解的情况下就发生了。……欧洲船只把大量非洲疾病转移到新大陆,很可能包括黄热病和疟疾,这些通过老鼠传播的病菌使中南美洲许多地区几乎人烟灭绝。此外,长期流行于欧洲人中的疾病,当它们散布到没有遗传或获得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中时是灾难性的,如天花、麻疹或斑疹伤寒等。也许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把梅毒传播给了旧大陆,虽然梅毒的发源地是否是美洲还不确定。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
《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闻名的互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并分析这些目的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地理大发现时期新旧大陆的交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论题: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然后,根据材料“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把旧大陆的大量农具和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柑桔、柠檬、甜瓜及各种蔬菜种籽源源运进新大陆……因此高产的玉米和土豆成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食之一”,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阐述。
答案:(1)目的:传播天主教,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联系:首先让当地居民信仰天主教,然后达到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
(2)论题: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各地经济往来、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等角度分析阐述。根据材料得出其他论题也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三行在中国近代史中,关系最巨。以政治而言,行商有秉命封舱停市约束外人之行政权,又常为政府官吏之代表,外人一切请求陈述,均须有彼辈转达,是又有唯一之外交权;以经济而言,行商为对外贸易之独占者,外人不得与中国其他商人直接贸易。此等特殊制度,无论中国外国,皆蒙不利,鸦片战争,即为击破此种外交制度及通商制度而来,自此一战,中国一蹶不振,外交经济,皆为不平等条约所束缚,百年以来,皆受十三行所贻之祸。
——朱希祖《广东十三行考》
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在此后200多年里,东印度公司享有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这个权力在1813年被取消后,该公司仍然继续持有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垄断权,直至1834年才被取消。1623年詹姆士一世又授予公司任命官员、审判和惩罚下属的权力。1661年,查理二世扩大公司权力范围,可宣战、维持军队、设立法庭和独立处理与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关系。由于公司成立时没有得到议会一个便士的支持,因此它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免政府对自己行动的干涉。
——据赵伯乐《从商业公司到殖民政权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变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十三行的特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的获得和解除分別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并比较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的不同之处。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以政治而言,行商有秉命封舱停市约束外人之行政权,又常为政府官吏之代表,外人一切请求陈述,均须有彼辈转达,是又有唯一之外交权”“以经济而言,行商为对外贸易之独占者,外人不得与中国其他商人直接贸易”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此等特殊制度,无论中国外国,皆蒙不利,鸦片战争,即为击破此种外交制度及通商制度而来,自此一战,中国一蹶不振,外交经济,皆为不平等条约所束缚,百年以来,皆受十三行所贻之祸”和所学知识得出。(2)第一小问经济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第二小问不同之处,可以从设立的目的、对外政策、机构性质与经济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政治、经济双重性质;外交通商权,贸易垄断权。
影响:抑制先进经济因素的成长;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近代遭受侵略的原因之一;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
(2)经济思想: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
不同之处:前者是“闭关锁国”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后者是出于保护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前者的设立有抵制外国之意,后者利于对外扩张;前者属于政府经济和外交机构,后者是殖民统治机构;前者受控于政府,后者相对独立;前者阻碍社会进步,后者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23.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概括工业革命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世界市场扩大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主要表现。
答案:(1)条件:圈地运动。
特征:第一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各行业的机械化为特征;第二阶段以科学与大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为特征。
(2)影响:英国失去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新的世界贸易格局形成;世界贸易均衡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
(3)表现:推动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改变国际格局。
(建议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苏州二模)哥伦布航行到古巴附近时,明确向土著居民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然而在给西班牙国王信中,他又说:“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基督教)统治之下……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关于哥伦布远航的背景和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外殖民与传播宗教并行不悖
B.文化侵略的初衷多于经济掠夺
C.宗教改革刺激人们远洋探险
D.工业革命促进开辟海外市场
解析:选A。寻找黄金和传播宗教是哥伦布探险的两个目的,并不冲突,故选A项;哥伦布远航文化侵略和经济掠夺兼具,排除B项;材料提及的是远洋探险、传播宗教,与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无关,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排除D项。
2.(2020·南通调研)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些现象表明( )
A.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D.地中海区域成为贸易中心
解析:选C。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这说明欧洲经济重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故C项正确。
3.观察下表,从近代化的角度看,此现象对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影响是( )
西班牙、葡萄牙
从美洲掠夺
1521~1544年间
每年平均
1545~1560年
每年平均
黄金
2 900公斤
5 500公斤
白银
30 700公斤
246 000公斤
A.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C.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解析:选B。西班牙、葡萄牙从美洲掠夺大量黄金、白银,从而引发本国的“价格革命”,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实力下降,拥有大量商品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故B项正确。
4.(2020·南京调研)“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一些成长神速的城市也一样——阿姆斯特丹、巴黎、伦敦。相比之下,地中海显得停滞不前。……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这里的“优势”主要是指 ( )
A.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B.垄断性贸易公司的建立
C.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欧洲新贸易中心的形成
解析:选D。材料“17世纪的新兴势力——尼德兰、瑞典、英国、法国都在北部……16和17世纪在欧洲北部做生意比在欧洲南部有着无可争议的优势”反映出欧洲商业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D项。
5.恩格尔曼对英国不同时期贩卖黑奴所获得的利润进行了估算,具体情况见下表。据此可知,奴隶贸易( )
年份
西非(价
格:英镑)
牙买加(价
格:英镑)
每个奴隶平均利润估算(英镑)
1651~1675
2.68
23.12
14.68
1701~1720
10.28
24.98
8.46
1761~1780
16.08
37.73
(31.25)
12.22
(1.58)
A.改变了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
B.增加了美洲地区的劳动力
C.为英国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D.缓解了非洲地区人口压力
解析:选C。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利颇丰,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各地人口分布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美洲地区劳动力的状况,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英国从奴隶贸易中获取利润,未涉及非洲地区的人口情况,排除D项。
6.(2020·宿迁二模)成立于1600年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成立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特许了如下条件——如果公司破产、欠债,不管出多大事儿,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由此奠定了有限公司制度,影响至今。这一制度( )
A.激发了人们的投资热情 B.保证了王室的尊贵地位
C.确立了财产私有的原则 D.奠定了大工厂制的基础
解析:选A。“股东的损失仅限于在公司的投资,而不牵连其他责任”使投资人的利益得到保护,这一制度有利于消除投资人的后顾之忧,激发人们的投资热情,故选A项。
7.(2020·苏州模拟)
对比图一、二分析,英国版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B.英国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C.英国取得殖民霸主地位
D.英国主导世界市场运行
解析:选C。1763年英国还未开始工业革命,故A项错误;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王权不断削弱,故B项错误;1763年即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取得殖民霸主地位,故C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化,成为世界工厂,主导世界市场运行,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8.(2020·如东模拟)英国的保尔·芒图指出:“工厂制度是机械化的必然结果。一套由若干相依成分所组成的、带有一个总动力的设备,只能安设在一个地方,而它的运转是由一批受过训练的人员操纵的。这个地方就是工厂,工厂是不允许有别的定义的。”这种制度的确立( )
A.使劳动力开始集中生产
B.开创了精细生产分工的模式
C.推动了机器生产的普及
D.开启了流水线标准化的生产
解析:选C。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工厂存在的特征就是需要一个总动力设备的安设,得出工厂制度的出现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即机器生产的普及,故C项正确。
9.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但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规定所有6岁至12岁的儿童都要接受教育。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 B.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
C.当时社会矛盾的缓和 D.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
解析:选A。材料中19世纪以前的精英教育发展到20世纪初的大众教育,说明社会发展对人民教育提出了要求,这符合工业时代的社会需求,故选A项。
10.(2020·江苏高考压轴卷)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C.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D.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解析:选C。根据材料“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可知,这样的变化主要是技术发展带来的,故等级制度逐渐消失不是推动材料变化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新技术发明能推动牙膏的改良,但不是推动牙膏能批量生产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能够实现批量生产,降低成本,是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优势的体现,故C项正确;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能推动牙膏的批量生产,故D项错误。
11.(2020·南通二模)下图是英国各部门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据图中的数据变化可知( )
A.英国工业化转型尚未完成
B.圈地运动导致农业发展缓慢
C.服务业所占比重略有下降
D.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解析:选A。图中数据显示到1801年农业的比重仍然超过工业,故选A项;圈地运动使农业迅速资本主义化,排除B项;服务业所占比重上升,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机器的全面使用,排除D项。
12.西方黑奴贸易废除情况表
1807年后
英美法先后宣布禁止黑奴贸易,但黑奴贸易禁而不止
1861~
1865年
美国南北战争使大西洋黑奴贸易的根基发生了彻底的动摇
1890年
布鲁塞尔国际会议通过了反对奴隶贸易的总决议书,黑奴贸易最终画上了句号
由表可推知,黑奴贸易终结主要是因为( )
A.工业革命与黑奴贸易的矛盾
B.国际会议通过立法方式推动
C.各国政府先后采取措施推动
D.黑人奴隶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解析:选A。据材料“美国南北战争”“1890年……黑奴贸易最终画上了句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需要广阔的殖民地与劳动力,黑奴贸易的终止有助于提供广阔的劳动力与市场,故选A项。
13.从19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形成了“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的工业贸易结构。这反映出当时( )
A.英国企业缺乏创新精神
B.美德综合国力已经超过了英国
C.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加强
D.英国贸易政策促进贸易自由化
解析:选A。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随后英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长,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美、德迅速赶上,“从美国和德国进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对外出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制成品”说明英国的企业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被美国、德国等超过,故选A项。
14.(2020·宿迁质检)下图是1850年、1870年英、法、德三国蒸汽动力的增长对比,这说明( )
A.英国工业化的发展进程最为迅速
B.法国开始工业化进程的起步最晚
C.德国国家统一促进了工业化发展
D.英、法、德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
解析:选D。据图可知,1850年,德国蒸汽动力落后于英、法两国,但1870年德国蒸汽动力超过法国,且与英国的差距缩小,这说明英、法、德经济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故D项正确。
15.1901年,美国金融巨头摩根在收购了卡内基的钢铁公司后,成立了美国钢铁公司。后来又不断兼并其他中小公司,最终控制了全国钢产量的65%。此后并购浪潮席卷了美国,每年大约有3 000家中小公司消失,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材料所反映的现象( )
A.推动工厂制度的基本形成
B.背离了自由资本主义思潮
C.有利于优化企业经营管理
D.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选C。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首先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与材料中“大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市场”相符,故C项正确。
16.成立于1903年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13年便开始使用标准化、专业化分工和流水线生产,从而使汽车普及并成为美国人重要的交通工具。福特汽车公司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蒸汽机的发明
B.内燃机的发明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创新
D.“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解析:选C。从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福特汽车公司采用了标准化、专业化和流水线生产的生产方式,推动了汽车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
17.下表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表(%),它反映了( )
国家
1750年
1800年
1830年
1860年
1880年
1900年
中国
32.8
33.3
29.8
19.7
12.5
6.2
印度
24.5
19.7
17.6
8.6
2.8
1.7
英国
1.9
4.3
9.5
19.9
22.9
18.5
美国
0.1
0.8
2.5
7.2
14.7
23.6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A.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B.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产量逐渐减少
C.技术创新改变世界制造业格局
D.19世纪初中国制造业水平世界领先
解析:选C。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750~1830年中国占比最大,印度其次;1860~1880年间英国占比最大,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独占鳌头;1900年美国后来居上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故选C项。
18.1913年10月,在总统威尔逊的呼吁下,美国国会通过了《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有人评价该法案“目的是减少保护,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美国的关税改革( )
A.体现出扩大资本积累的客观需求
B.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
C.反映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妥协让步
D.有利于保护美国的国内市场
解析:选B。《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将关税税率由40%降至29%,评价认为其“使美国工业与欧洲制造商展开真正竞争”,由此可知美国的关税改革有利于美国与欧洲竞争,客观上推进世界市场的发展,故选B项。
19.1870年至1914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解析:选A。由材料中时间“1870年至1914年”可知此时期为英国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化发展推动社会贫富分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工人失业、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因而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法律建立福利制度以缓和社会矛盾,故A项正确。
20.(2020·南京、盐城调研)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在1815~1880年期间,英国经常存在于一种实力政治的真空之中,这很难说是夸张之词,这也是殖民军队能够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上的原因。不错,英国帝国主义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还有西半球的扩张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及东半球的法国和俄国。但是,长期以来在热带的许多地方,除土著民族外,英国的利益集团(商人、种植园主、探险者和传教士)几乎碰不到其他外国人。”材料反映了英国( )
A.开始成为“日不落帝国”
B.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C.霸权受到法俄严重挑战
D.实力强大但隐藏着危机
解析:选D。依据材料“长期以来在热带的许多地方,除土著民族外,英国的利益集团(商人、种植园主、探险者和传教士)几乎碰不到其他外国人”可知,英国实力强大,依据材料“英国帝国主义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还有西半球的扩张中的美利坚合众国及东半球的法国和俄国”可知,一些国家对英国的地位构成了挑战,综合上述分析可知,这反映了英国实力强大但隐藏着危机,因此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空前交换,其内容和数量急剧增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吾坚信,彼等不信任何宗教,也不崇拜偶像。彼等非常顺从,不知邪恶……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
——摘编自《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大陆的“发现”与殖民,使美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圈,即拉丁美洲文化圈,其特点是印第安文化与外来诸多文化的有机融合。这是由于各大洲人民(印第安人、欧洲人、黑人、亚洲人)混居和融合而形成的。这一文化融合是通过漫长而痛苦的相互排斥、撞击、渗透、吸收和改造才最后形成的。……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把旧大陆的大量农具和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柑桔、柠檬、甜瓜及各种蔬菜种籽源源运进新大陆。与此同时,新大陆的玉米、花生、土豆、木薯、可可、奎宁和橡胶也陆续传入旧大陆。尤其是玉米和土豆,在旧大陆起了重大作用。工业革命的实现使旧大陆人口猛增,仅靠产量较低的大麦和小麦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因此高产的玉米和土豆成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食之一。
——摘编自孙家堃《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三 疾病的传播无须人类的主动性,而是不顾人类的主观意图,在人类当时根本不理解的情况下就发生了。……欧洲船只把大量非洲疾病转移到新大陆,很可能包括黄热病和疟疾,这些通过老鼠传播的病菌使中南美洲许多地区几乎人烟灭绝。此外,长期流行于欧洲人中的疾病,当它们散布到没有遗传或获得免疫力的印第安人中时是灾难性的,如天花、麻疹或斑疹伤寒等。也许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把梅毒传播给了旧大陆,虽然梅毒的发源地是否是美洲还不确定。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
《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闻名的互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哥伦布航行的目的,并分析这些目的之间的内在联系。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地理大发现时期新旧大陆的交流”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论题: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然后,根据材料“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把旧大陆的大量农具和牛、马、羊、大麦、小麦、葡萄、柑桔、柠檬、甜瓜及各种蔬菜种籽源源运进新大陆……因此高产的玉米和土豆成了欧洲许多国家的主食之一”,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分析阐述。
答案:(1)目的:传播天主教,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联系:首先让当地居民信仰天主教,然后达到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
(2)论题:地理大发现促进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从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各地经济往来、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等角度分析阐述。根据材料得出其他论题也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三行在中国近代史中,关系最巨。以政治而言,行商有秉命封舱停市约束外人之行政权,又常为政府官吏之代表,外人一切请求陈述,均须有彼辈转达,是又有唯一之外交权;以经济而言,行商为对外贸易之独占者,外人不得与中国其他商人直接贸易。此等特殊制度,无论中国外国,皆蒙不利,鸦片战争,即为击破此种外交制度及通商制度而来,自此一战,中国一蹶不振,外交经济,皆为不平等条约所束缚,百年以来,皆受十三行所贻之祸。
——朱希祖《广东十三行考》
材料二 英国东印度公司创立于1600年。在此后200多年里,东印度公司享有印度贸易的垄断权。这个权力在1813年被取消后,该公司仍然继续持有印度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垄断权,直至1834年才被取消。1623年詹姆士一世又授予公司任命官员、审判和惩罚下属的权力。1661年,查理二世扩大公司权力范围,可宣战、维持军队、设立法庭和独立处理与印度及其他国家的关系。由于公司成立时没有得到议会一个便士的支持,因此它具有相对独立性,以免政府对自己行动的干涉。
——据赵伯乐《从商业公司到殖民政权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变化》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十三行的特点及影响。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印度公司贸易垄断权的获得和解除分別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并比较广州十三行和东印度公司的不同之处。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以政治而言,行商有秉命封舱停市约束外人之行政权,又常为政府官吏之代表,外人一切请求陈述,均须有彼辈转达,是又有唯一之外交权”“以经济而言,行商为对外贸易之独占者,外人不得与中国其他商人直接贸易”归纳。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此等特殊制度,无论中国外国,皆蒙不利,鸦片战争,即为击破此种外交制度及通商制度而来,自此一战,中国一蹶不振,外交经济,皆为不平等条约所束缚,百年以来,皆受十三行所贻之祸”和所学知识得出。(2)第一小问经济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得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第二小问不同之处,可以从设立的目的、对外政策、机构性质与经济影响等方面回答。
答案:(1)特点:政治、经济双重性质;外交通商权,贸易垄断权。
影响:抑制先进经济因素的成长;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近代遭受侵略的原因之一;导致中国落伍于世界。
(2)经济思想: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
不同之处:前者是“闭关锁国”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后者是出于保护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前者的设立有抵制外国之意,后者利于对外扩张;前者属于政府经济和外交机构,后者是殖民统治机构;前者受控于政府,后者相对独立;前者阻碍社会进步,后者促进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23.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世界市场的扩大使这一时期的世界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此外,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概括工业革命的阶段特征。
(2)据材料二,分析世界市场扩大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工业革命改变世界面貌的主要表现。
答案:(1)条件:圈地运动。
特征:第一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各行业的机械化为特征;第二阶段以科学与大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为特征。
(2)影响:英国失去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新的世界贸易格局形成;世界贸易均衡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
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
(3)表现:推动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改变国际格局。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