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曲鉴赏2020年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曲鉴赏2020年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曲鉴赏2020年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曲鉴赏2020年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古诗词曲鉴赏2020年中考真题汇编(含答案)

    展开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古诗词曲鉴赏2020年中考真题(含答案)
    年级语文(上)·古诗词曲鉴赏2020年中考真题 1.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2019泰安)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2)(2019广州)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分) (3)  (2019广州)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2019梧州)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诗歌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乘鹤而去,既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又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B.诗歌前四句三见“黄鹤”,二见“去”“空”,回环咏叹,抒发了诗人那种求而不得、待而不来的迷惘与惆怅之情。C.诗人登高远眺,长江对岸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的芳草长势喜人,此时他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D.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偶句押“ou”韵,韵脚是“楼”“悠”“洲”“愁”,读起来朗朗上口,音调和谐,旋律优美。(2)(2020湘潭)请分析颈联中运用“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作用。(2分) (4)  (2020湘潭)尾联有“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请你联系全诗,说说诗人崔颢因何而“愁”。(2分) (5)  请找出本诗中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并作赏析。(2分)  (6)  李白登临黄鹤楼曾言:“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细读全诗,简析此诗在写景方面的精妙之处。(2分) (7)  (补充设问)《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2020遵义)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颔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2)(2020遵义)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4分)  (3)  (2019鄂州)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2分) (4)“校园诗词大会”设计了“文字线索题”环节。在比赛的筹备过程中,命制试题的同学颇费心思。下面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该题已有三条线索,请你编写最后一条线索,让答题者能锁定答案。(2分)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D.                                                            (5)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4.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展现了一幅                 的景象。(2分)(2)(2020十堰)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3)请简要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2020朝阳)下列对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B.颈联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C.尾联用“最爱”一词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D.全诗紧扣“早春”着笔,运用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清新自然。(2)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颔联所写的画面。(2分)  (3)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两句。(2分) (4)(补充设问)《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谈谈你的理由。①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②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转川别业》)③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④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  6.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自由闲适、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和“             ”。(2分)(2)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反映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3分) (4)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2分) (5)  (补充设问)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谈谈你的想法。  7.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2020鄂州)下列各项中对本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的样子;春天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表达了诗人念家悲己的感情。B.颔联将人的情感赋予花和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面对国都破败的无奈感慨和绵绵愁绪。C.颈联“三月”表明丧乱之久,“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儿的强烈思念。D.全诗所写意象甚多,从“远景”的山河城郭,到“中景”的荒草残木,再到“近景”的春花飞鸟,一直到“自身”的白发,步步推进,“镜头”越来越小,将宏大的家国之悲,渐渐渗透凝缩在诗人自己身上。(2)(2019海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 (3)  (2019湘潭)诗人时年四十多岁,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原因是什么?(2分) (4)  (2020鄂州)诗的尾联“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2分) 8.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2019衡阳)“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运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从                       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2分)    (2)(2019衡阳)下面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诗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B.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写景也是写事,渲染战前敌军压境,我军英勇应战的危急、紧张气氛;暗示战斗的残酷,为下文描写战斗的惨烈做铺垫。C.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此句中“鼓寒”指的是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的是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无力击鼓,斗志难振。D.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引用典故,表达了守城将士们誓死报效君王的决心。(3)(2020广元)请从炼字或修辞手法中任选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3分)(4)“秋”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人或借秋的萧索表现愁绪,或借秋的活力表现朝气……下列诗句中,与《雁门太守行》中“秋意”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A.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D.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主旨内涵?(2分) 9.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2019淄博)阅读上面的唐诗,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3分)   A.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的“前朝”,指东汉末年的战乱时代;“铜雀”即铜雀台,是曹操的休闲行乐之处。B.诗歌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C.三、四句假设东风不助周瑜,二乔定会被曹操锁进铜雀台,由此表达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D.整首诗尺幅之中有历史的大气象,形象中又寓哲理,同时还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2)(2020河北)请解释《赤壁》这首诗中加横线的句子。(2分) (3)  “借物兴叹”是杜牧咏史绝句《赤壁》中的主要写法。请你结合诗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说明这一特点。(2分) (4)诗评,即对诗歌的评论。以下几则诗评,评论《赤壁》的一项是          ,评论《泊秦淮》的一项是                 。(2分)A.意致缠绵,语调谐婉。B.牧之之意,正谓幸而成功,几乎家国不保。C.亡国之音,自不堪听,又当此景。D.此篇乃变体律诗,前半是古诗体,以古笔为律诗。(5)(补充设问)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1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南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柏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2020 柳州)“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①         ,“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出作者②              的苦闷心情。(2分)(2)(2020衡阳)下列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李清照的词以婉约细腻为主,《渔家傲》是其婉约词的代表之作。B.诗中“归”字饱含作者经历人生道路上的流徙奔波后,希望得到一个理想归宿的热切愿望。C.“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表达了诗人空有才华、终遭逢不幸的深沉慨叹。D.本词通过记梦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传达出积极进取的力量。(3)有人说一个“舞”字引起人无限遐想,请简要分析“舞”字的精妙之处。(2分) (4)  (2020衡阳)请用自己的话描绘“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两句诗的画面。(2分) (5)  (补充设问)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的哪些认识? 1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  “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言有尽而意无穷,请简要分析。(2分) (2)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2分) (3)  (2019昆明)请具体分析画线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3分) (4)  请简要概括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1.(1)(3分)C 【解析】C项“返”“归”写的是诗人眼见的景象,并未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且全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忧伤无助,故选C项。(2)(2分)描绘了一幅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们带着捕获的猎物回家的田园景象。(3)(3分)诗人举目四望,身边竟无相识的朋友,无人分享此刻的心情,惘然若失,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共享心境。抒发了诗人孤苦无依之感和隐逸山林之志。2.(1)(2分)C 【解析】C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表述有误,应该是“思念之情”。(2) (2分)“历历”“萋萋”两个叠词写出了树木分明、草木茂盛的样子,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3) (2分)人生失意,思念家乡。(4) (2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采用问句,表达出游子思乡心切的情感。(5)(2分)①全诗情景交融(融情于景),如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增添了浓浓的乡愁。②本诗写景意境深远壮阔,诗中所用的“白云”“晴川”“芳草”“烟波”“江”等意象,给人以愁而不怨之感。③本诗写景抓住景物特征,如颈联描写草木丰茂,抓住其生机勃勃的特点。④本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任选两点即可)(6)《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抒发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3.(1)(3分)D 【解析】D项中“‘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士兵”解释错误。“候骑”指的是“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理解错误,尾联中诗人情绪已经高涨起来,似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诗人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雄浑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有的只是慷慨悲壮的情感,表现出的是诗人的达观。(2)(4分)“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的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3)(2分)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4)(2分)这两句诗的妙处在于虚实结合、善用典故。东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纪汉威德。诗人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5)(2分)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4.(1(2分)对偶雄伟壮阔(或:雄奇壮美)(2)(2分)C 【解析】尾联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C项中“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理解不正确。(3)(2分)示例: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倒映在水中的月亮比喻成明镜,用海市蜃楼这一特定的景观形容江上云霞之美。想象大胆奇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昼夜交替、时空变换的奇景,表达出诗人豪迈开阔的心情。(4)(3分)尾联由观赏美景转人深沉的思乡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作者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意重,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5.(1)(2分)B 【解析】“乱花迷眼”是说春花初放,而未缤纷,“浅草没蹄”说的是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的样子。B项中“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初春百花盛放,草木繁茂的景象”赏析有误。(2)(2分)示例:几只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枝头上,几只燕子正在人家屋檐落脚,在来来回回啄着泥土建巢。(3)(2分)这两句描绘了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描绘了蓬勃盎然的春意,表达了诗人对春光美景的喜爱之情。(4)“早莺”“新燕”可以很明显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色,“几处”说明早莺尚少;“争暖树”,说明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浅草才能没马蹄”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①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尚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②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③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④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6.(1)(2分)心远  悠然(2)(2分)A 【解析】首联写诗人住在众人聚居的闹市,却没有世俗交往的喧闹,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故A项理解有误。(3)(3分)示例: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4)(2分)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喧嚣的厌恶。(5)苏东坡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人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7.(1)(2分)A 【解析】A项中“念家悲己”不准确,应该是“忧国伤时” 的感情。(2)(3分)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3)(2分)“白头”为愁所致,“搔”是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之深。诗人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因此,诗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4)(2分)刻画了一位苍颜白发、愁绪满怀、为国为民而忧心忡忡的诗人形象。8.(1)(2分)听觉(声音)  视觉(颜色、色彩)(2)(2分)C 【解析】C 项中“不起”是因为夜寒霜重,战鼓擂不响,根据尾联可知,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故“无力击鼓,斗志难振”的表述有误。(3)(3分)示例一: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4)(2分)D 【解析】D 项与题干中《雁门太守行》中的“秋”都指塞外秋日的景象。(5)(2分)①赞扬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②表现全体官军的忘身报国之情。9.(1)(3分)D 【解析】诗人即物起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D项中“忧国忧民”的说法错误。(2)(2分)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拿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3)(2分)①借“折戟”叹指当年的赤壁之战。②借“沉沙”叹指英雄无用武之地,暗讽当朝昏庸。③借“铁未销”叹指英雄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4)(2分)B  C 【解析】A 项评论的是晏殊的《浣溪沙》,D项评论的是崔颢的《黄鹤楼》。(5)作者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10.(1)(2分)①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 ②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2)(2分)A 【解析】李清照虽为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之作,这首词风格雄奇,不同于婉约词,充分显现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3)(2分)示例一:“舞”字化静为动,变平凡为神奇,描绘出了因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以帆代指)在风浪中飞舞前进的画面。示例二:一个“舞"字,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达给读者,船摇帆舞,所以会觉得星河在转,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础。(4)(2分)示例:天上云海茫茫,如波涛般起伏的白云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而那天河也好像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5)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11.(1)(2分)①夕阳西下,无法阻止,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现。②时光流逝、人事变更,再也无法重复。(2)(2分)示例一:选取典型意象,寓情于景。“落花”的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的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示例二:运用对偶。“无可奈何”对“似曾相识”,“花落去”对“燕归来”,对仗工整,音调谐婉。该句借助对易逝春光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易逝、好景不长的惋惜和伤感。(3)(3分)“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4)(3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色飘零的怅惘以及由此生发的物是人非之感和孤独寂寞之情。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