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练习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第1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第2页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餐作业2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含解析) 练习

    展开

    配餐作业(二十六)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018·江西调研)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B.该“媒介”的稳态指的是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D.该“媒介”pH的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解析 题述“媒介”指人体内环境。麦芽糖是二糖,二糖必须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单糖才能被机体吸收,A错误;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平衡,B错误;调节内环境稳态的系统有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C错误;内环境的pH保持相对稳定与HCO和HPO等离子有关,D正确。答案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内液B.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属于细胞外液C.汗液、尿液、泪液属于细胞外液,消化液属于细胞内液,四者均属于体液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它们来源于体液,但已不再存在于细胞内和内环境中,故它们已不属于体液(既不是细胞内液,也不是细胞外液)解析 体液由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故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体液。答案 D3.下列有关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内直接吸收葡萄糖B.组织细胞有氧呼吸所需要的O2从外界进入,经过的内环境至少有组织液和血浆C.组织细胞的代谢废物(如尿素)的排出需要循环系统、泌尿系统以及皮肤的直接参与D.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都参与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解析 组织细胞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组织细胞从外界吸收的氧气、营养物质,向外界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都要经过组织液和血浆的运输,涉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及皮肤等;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离不开内环境的参与。答案 A4.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D.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及相关物质交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与分析能力。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②③均为单向箭头,其余箭头为双向箭头,A正确;血浆蛋白、葡萄糖可以成为内环境的成分,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在物质交换过程中,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也参与其中,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多,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少。答案 A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某人一次性吃了很多的橘子后,血液的pH只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B.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C.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只需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即可维持人体稳态D.人体红细胞内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至少要通过12层磷脂分子解析 本题结合实例考查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吃了较多的橘子后,血液的pH只发生较小范围的波动;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人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后,除了补充足够的水分外,还要补充适量的无机盐;红细胞内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依次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组织细胞膜、线粒体膜,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答案 C6.如图为淋巴和另外三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分别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B.如果淋巴回流受阻,则会导致乙的积累C.甲和乙中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D.人体内四种体液的pH和温度相近解析 根据四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出,甲为细胞内液,乙为组织液,丙为血浆。细胞内液和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组织液中含蛋白质较少。答案 C7.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解析 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降低,所以从图中结果可知,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从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缓冲液组的曲线较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答案 D8.与肌肉注射相比,静脉点滴因能将大剂量药物迅速送到全身细胞而疗效显著。图中所示的内环境a、b、c、d的名称分别是(  )①血浆 ②组织液 ③淋巴A.①②③①  B.②①③②C.③①②③  D.②③①①解析 肌肉注射药物首先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血浆和淋巴,在随体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之前,药物要再次进入组织液中,B正确。答案 B9.右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ab段上升是由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乳酸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解析 图中ab段上升是由机体无氧呼吸增强造成的;人体无论是O2充足还是在高原缺O2的条件下,细胞呼吸都是以有氧呼吸为主的;进入血液的乳酸能与缓冲物质NaHCO3反应。答案 B10.如图表示人体的皮下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良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 正常人组织间液体的量相对恒定,依赖于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和血管内外液体交换的平衡。水肿的本质是组织间液体过多,包括以上5种平衡失调。答案 D11.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液、乙液和丙液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B.胰腺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乙液运输到作用部位C.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O2浓度降低。CO2浓度升高D.乙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造成甲液增多解析 依据图示可知甲液为组织液,乙液为血浆,丙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胰腺细胞直接将消化酶分泌到消化腔中,不通过乙液运输。流经胰腺组织细胞的血液中O2被组织细胞利用,O2浓度降低,同时胰腺组织细胞产生的CO2通过组织液扩散到血液中,CO2浓度升高。乙液周围的管壁破损或其含有的蛋白质减少均会导致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吸水能力相对增强,造成甲液增多。答案 B12.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______”上填文字)(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___;d与a、f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a、d、f合称为______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组成c的细胞具体内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2)血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经过的途径为(用图中的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共穿过_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  ]________。(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  ]内存在着________物质。(4)若g为肝细胞,过程③和④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________,将导致组织________。解析 图中a为淋巴,b为毛细淋巴管壁,c为毛细血管壁,d为血浆,e为红细胞,f为组织液,g为组织细胞。血液中的O2由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携带,因此血液中的O2被组织细胞利用需经过的途径:红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组织细胞,其中要穿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一层细胞,两层细胞膜)、组织细胞膜,共4层膜结构。肝细胞中发生的③和④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若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导致水分过多地滞留于组织液(f)中,将会引起组织水肿。答案 (1)2/3 蛋白质 细胞外液 无机盐、蛋白质 组织液和血浆 (2)e→d→c→f→g 4 g 组织细胞 (3)不会 d 缓冲 (4)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5)f 组织液 水肿13.图示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请据图回答:(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血浆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经过B的运输,②可到达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正常人体的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多对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B D C(2)A(3)主动运输 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4)H2CO3与NaHCO31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①中B.图中②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解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分析和应用能力。据图分析可知:①表示血浆,②表示组织液,③表示淋巴,④表示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选项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血浆中。选项B,组织液中不含血浆蛋白。选项C,淋巴与血浆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含有的蛋白质较少。选项D,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答案 B15.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将药片含在舌下,硝酸甘油溶于水后,立即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释放NO,NO可调节平滑肌的收缩状态,使血管舒张,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在上述整个过程中,硝酸甘油至少穿过几层磷脂分子(假设进入血液中的NO全部被血红蛋白运输)(  )A.5层  B.7层C.10层  D.14层解析 将药片含在舌下,硝酸甘油溶于水后,立即通过舌下丰富的毛细血管被吸收,此时需要通过2层膜(进毛细血管壁细胞+出毛细血管壁细胞);靠红细胞运输(进红细胞+出红细胞),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进毛细血管壁细胞+出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平滑肌细胞),共需穿过7层膜,即14层磷脂分子层。答案 D16.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1)实验材料:略。(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 mL浓度为0.5%、0.7%、0.9%、1.1%、1.3%的_________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试管盐水红细胞形态10.5%①体积变大,或涨破20.7%②____________________30.9%③____________________41.1%④体积缩小51.3%⑤体积缩小,皱缩相应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讨论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________。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人的细胞内液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与0.9%的生理盐水浓度相当,为等渗溶液。低于该浓度,组织细胞会因吸水而涨破,反之则会失水皱缩。生理盐水与细胞内液为等渗溶液,但是成分差别非常大:①氯化物水平明显高于血浆;②缺少正常血浆中的几种物质(如钾、钙、镁)和葡萄糖;③缺少血浆中维持正常pH所需的缓冲物质。答案 (2)①NaCl溶液 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3)②体积变大 ③维持正常形态 相应的结论: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4)①偏高 ②分组时缩小浓度梯度 ③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