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版)文档:必修3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 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版)文档:必修3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 学案01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版)文档:必修3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 学案02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版)文档:必修3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 学案03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版)文档:必修3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 学案

    展开
    第27讲 免疫调节
    [考纲明细] 1.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2.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Ⅱ)
    考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①组成: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
    ①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②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
    a.种类
    b.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
    (3)免疫活性物质
    ①组成: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②来源: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2.免疫的类型



    深挖教材
    唾液、泪液、胃液属于第几道防线?
    提示 唾液、泪液、胃液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都不是体液,而属于黏膜的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

    3.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第三道防线的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深挖教材
    神经系统能否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人体能否靠反射对病原体作出反应?
    提示 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不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也不能通过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


    题组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作用分析
    1.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浆细胞和T细胞能合成免疫活性物质
    B.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D.B细胞和T细胞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答案 C
    解析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都是免疫活性物质,A正确;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正确;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C错误;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起源相同都是骨髓造血干细胞,D正确。
    2. 如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及淋巴细胞的生成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和b都属于免疫细胞
    B.各类细胞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不同细胞表达的基因不同
    C.当再次接受抗原刺激后,机体产生更强烈的免疫反应,主要与c和d有关
    D.c和d在不同的场所发育而成
    答案 C
    解析 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A正确;人体内各种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但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正确;二次免疫的反应更强烈,与初次免疫过程中产生的e(记忆B细胞)、f(记忆T细胞)有关,C错误;c是B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而成,d是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而成,D正确。

    知识拓展
     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题组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3.(2018·成都金堂中学高三月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青霉素能杀菌和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 C
    解析 人体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A正确;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B正确;青霉素能杀菌不属于免疫,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错误;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D正确。
    4.(2018·福州模拟)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答案 D
    解析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A错误;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不属于免疫反应,C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即为免疫球蛋白,因此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D正确。

    考点2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抗原与抗体
    (1)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等特点。
    (2)抗体:机体接受特定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活性的一类蛋白质。
    2.体液免疫

    3.细胞免疫


    深挖教材
    (1)当外毒素和寄生生物侵入人体时,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提示 ①对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②对细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起作用将抗原释放,抗体与暴露的抗原结合,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2)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
    提示 浆细胞;浆细胞;吞噬细胞
    (3)(必修3 P36及P41资料分析“讨论”改编)
    ①人的免疫系统能成功抵御大多数病原体,但为何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
    ②HIV浓度升高与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之间有何内在关系?
    提示 ①因为艾滋病病毒直接杀死的是在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T淋巴细胞,当T淋巴细胞被杀死之后,免疫系统就处于瘫痪状态,因而不能抵御艾滋病病毒。②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各种病原菌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

    4.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
    (1)记忆细胞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2)二次免疫反应: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二次免疫反应特点:抗体产生的速度快、量多、持续时间长,如下图:


    题组 抗原与抗体的辨析
    1.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原都是外来的大分子
    B.抗原都是致病的细菌或病毒
    C.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
    D.抗体只参与细胞免疫过程
    答案 C
    解析 机体自身的组成物质也可以成为抗原,如癌变的细胞等,A、B错误;抗体是受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与相应抗原可以发生特异性结合,C正确;抗体主要在体液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D错误。
    2.(2015·全国卷Ⅱ)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答案 D
    解析 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只能消灭细胞外的抗原,A错误;抗体抵抗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错误;Rous肉瘤病毒是病毒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C错误;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D正确。
    知识拓展
    抗原、抗体和淋巴因子

    题组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综合辨析
    3.(2019·河北邢台一中月考)下图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f
    C.对于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如病毒、结核杆菌等,⑤⑥两种免疫都发挥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图过程,可判断⑤为细胞免疫,⑥为体液免疫,A错误;细胞a为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f为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g、e、d,B错误;对于胞内寄生的病原体,体液免疫先阻止其散播,侵入细胞后,细胞免疫起作用将抗原释放,抗体与暴露的抗原结合,最终由吞噬细胞吞噬消灭,C正确;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D错误。

    技法提升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分析判断
    (1)“三看法”辨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2)依据图像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通过流程图识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变式训练
    [3-1] (2018·辽宁凌源联考)下图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部分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3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
    B.物质Ⅰ和物质Ⅱ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
    C.若同种病菌再次侵入,则细胞D的周期缩短
    D.细胞B和C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答案 B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B为T细胞,细胞C为B细胞,细胞D为浆细胞,其中T细胞和B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即图中有两种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菌,A错误;物质Ⅰ为淋巴因子,物质Ⅱ为抗体,二者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正确;细胞D所示的浆细胞没有分裂能力,C错误;细胞B所示的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细胞C所示的B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D错误。
    [3-2] 如图表示人体免疫调节中某一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过程表示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
    B.图中②④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除免疫细胞外,其他细胞也可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D.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④,导致机体出现免疫缺陷
    答案 D
    解析 题图所示免疫过程中出现了抗体,说明该免疫过程为体液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A正确;图中②④分别代表T细胞和B细胞,两者均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正确;唾液腺等细胞产生的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C正确;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细胞(②),D错误。
    题组 二次免疫反应及特点


    4.先后将抗原a和抗原a、b注射到小鼠体内,得到的抗体含量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图表明(  )

    A.小鼠对抗原a更敏感
    B.抗原a的破坏性更大
    C.二次免疫反应比初次免疫反应更强
    D.小鼠对抗原b反应较慢
    答案 C
    解析 由坐标曲线纵轴“抗体浓度”可知,同一种抗原a再次进入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比第一次更强。
    5.(2015·天津高考)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答案 C
    解析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原,A错误;在第一次注射后,引发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变异是不定向的,鸡霍乱病原菌不能诱导存活鸡产生定向的抗性变异,B错误;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C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也会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错误。

    考点3 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应用

    1.自身免疫病
    (1)病因:防卫功能过强。
    (2)概念: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成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
    (3)病理:抗原结构与正常细胞表面物质结构相似,抗体消灭抗原时,也破坏正常细胞。
    (4)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2.过敏反应
    (1)病因:防卫功能过强。
    (2)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3)病理: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4)特点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5)实例:消化道、呼吸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3.免疫缺陷病
    (1)病因:防卫功能过弱。
    (2)概念: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3)类型
    (4)艾滋病


    深挖教材
    (1)胸腺被切除或先天无胸腺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什么影响?
    提示 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被切除或先天无胸腺,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绝大部分丧失。
    (2)如果骨髓被破坏对机体免疫有什么影响?
    提示 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

    4.免疫学应用
    (1)疫苗——免疫中相当于抗原,其作用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2)人工标记抗体——检测追踪抗原在机体中的位置。
    (3)免疫抑制剂——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


    1.(必修3 P38相关信息)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鱼、虾、蛋类、青霉素等。
    2.(必修3 P38旁栏思考)接种疫苗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预防所有的传染病,因为疫苗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3.(必修3 P40讨论)在进行器官移植时,为提高成活率可运用免疫抑制剂,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因此应控制适当的用量。


     (必修3 P40拓展题改编)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这是因为人们对捐献骨髓存在误区,下列对捐献骨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
    B.可以在捐献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可以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D.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
    答案 D
    解析 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A正确;可以在捐献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正确;可以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C正确;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D错误。

    题组 免疫功能异常分析
    1.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紊乱,抗原入侵机体后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被破坏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下列有关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将导致血浆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加
    B.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导致的
    C.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
    D.红细胞表面存在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
    答案 B
    解析 红细胞被破坏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会释放到血浆中,A正确;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属于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B错误,C正确;抗体只能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抗体能吸附在红细胞表面,说明红细胞表面有与抗原相似的化学基团,D正确。
    2.有少数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轻度的引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导致休克、死亡等。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起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
    B.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 D
    解析 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起过敏反应的根本原因,A正确;吃虾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为过敏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正确;机体初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C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
    3.(2019·四川绵阳南山中学月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可能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
    B.逆转录酶不能直接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
    C.由于免疫系统无法消灭HIV,感染者体内HIV的浓度一直升高
    D.感染HIV后,感染者体内的HIV抗体浓度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
    答案 C
    解析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都有可能接触到其他人的血液或体液,A正确;逆转录酶的作用是以病毒RNA为模板合成DNA,再通过DNA转录产生病毒RNA才能合成病毒蛋白质,B正确;HIV最初侵入人体时,能迅速被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现并加以清除,机体内HIV浓度迅速下降,之后潜伏下来的HIV在T细胞内大量繁殖后逐渐侵染T细胞,在此消彼长的情况下,T细胞逐渐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逐渐下降,HIV才逐渐增多,C错误;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同一感染者在感染初期,产生HIV抗体多,HIV被消灭也多,之后的潜伏期,HIV浓度低,产生的HIV抗体也少,再之后,随HIV增多,但机体免疫功能大大下降,产生HIV抗体也不多,D正确。

    技法提升
     快速确定三类免疫失调病的方法
    错将“正常组织”作为免疫对象——自身免疫病;
    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过敏反应;
    免疫功能先天或后天不足——免疫缺陷病。

    题组 免疫学的应用
    4.(2018·商丘模拟)下列关于器官移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
    B.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
    D.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B细胞
    答案 D
    解析 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配型相合,A正确;器官移植最大的问题是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器官移植病人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B正确;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会使淋巴细胞减少,降低免疫能力,这个导致患者容易患感染性疾病,C正确;器官移植时,外来器官主要引起细胞免疫,受到效应T细胞的攻击,所以免疫抑制剂主要作用于T细胞,使其增殖受阻,以此来使免疫系统暂时处于无应答或弱应答状态,从而降低免疫力,提高移植的成功率,D错误。
    5.(2018·南昌市八一中学第三次模拟)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是三种常见传染病,分别由三种致病菌导致。我国政府在儿童中推广“百白破”三联体疫苗的免费接种,大大降低了发病率,接种后(  )
    A.吞噬细胞产生三类相应的淋巴因子
    B.效应T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
    C.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
    D.体内出现一种能抑制上述三类致病菌的抗体
    答案 C
    解析 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的,不是吞噬细胞产生的,A错误;吞噬细胞对疫苗进行摄取、处理和呈递,B错误;接种疫苗成功的标志是相应记忆细胞和抗体的产生,C正确;抗体具有专一性,一种抗体只能抑制一类病菌,D错误。

    知识拓展
     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
    (1)免疫预防:患病前的预防,即把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产生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增强了人的免疫力。通过预防接种,人们能够积极地预防多种传染病,但不能预防所有传染病。
    (2)免疫治疗:患病后的治疗,即在人体患病条件下,通过输入抗体、胸腺素、淋巴因子等调整人的免疫功能,使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命题新角度 贴近生活关注健康—实验探究类风湿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案
    6.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的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TNF-α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________结合后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________,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________,结合甲、乙的作用分析,推测RA的发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致的免疫失调。请针对甲类细胞因子提出两种治疗RA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糖皮质激素(GC)属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正常机体通过下图所示的途径调节GC的分泌。GC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________,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

    (3)GC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且临床效果并不理想。研究人员为探索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RA的干预作用做了如下研究。将体重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组进行如下处理,造模组前期处理需完成RA病动物模型的制备,前期处理完成后再分别进行后期处理。请完成实验方案(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注射弗氏完全佐剂'b.注射生理盐水'c.注射姜黄素
    d.关节肿胀'e.关节不肿胀
    后期处理15天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两类细胞因子水平相对值,若结果为甲类细胞因子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类细胞因子结果与之相反,表明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
    答案 (1)特异性受体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TNF-α和IL-6 IL-4和IL-10 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 思路一: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思路二:使用甲类细胞因子拮抗剂;思路三:使用受体阻断剂阻断促炎症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思路四:降低靶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受体的数量
    (2)减退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3)

    姜黄素组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
    解析 (1)第一空考查免疫调节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信号分子需要和相应或特异性受体结合,进而调节细胞代谢。第二空较为基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第三、四空需要结合题干信息。甲类细胞因子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引起自身免疫,乙类细胞因子抑制免疫炎症反应,抑制自身免疫,因此正常人较RA患者,甲类细胞因子偏低,如TNF-α和IL-6浓度偏低、乙类细胞因子偏高如IL-4和IL-10浓度偏高。第五空是在上一问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推测,RA的发生可能是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导致的免疫失调。第六空,需要考生针对甲类细胞因子提出两种治疗RA的思路,可以从甲类细胞因子的来源、作用对象(相应受体)、拮抗剂或受体阻断剂等角度寻找思路,若其他表达也能够达成该效果,也可认为是合理的方案。
    (2)本小题解题关键在于正常情况下GC负反馈抑制CRH和ACTH的分泌,进而降低GC的分泌。长期大量使用GC会导致CRH和ACTH降低,进而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降低,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ACTH。
    (3)造模是动物实验中的常用方法,即用人为的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药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故此推测弗氏完全佐剂处理的目的是得到关节肿胀的大鼠。造模成功后,需要使用它去判断姜黄素对关节肿胀的干预效果,因此模型组和姜黄素处理组的变量为姜黄素的有无,故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而姜黄素组注射姜黄素。若姜黄素具有一定的抗RA作用,则实验结果应为姜黄素组甲类细胞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低于模型组。

    高考热点突破

    1.(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答案 C
    解析 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乙酰胆碱或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出现相应症状,A、B、D错误;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不会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在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出现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C正确。
    2.(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
    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
    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
    答案 B
    解析 效应T细胞可以由T细胞和记忆T细胞分裂分化产生,A错误;细胞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T细胞有关,体液免疫的二次应答与记忆B细胞有关,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经过肿瘤免疫以后,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C错误;因为杂交瘤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所以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只要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经过筛选后进行培养就可以生产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了,D错误。
    3.(2017·天津高考)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答案 C
    解析 呼吸道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人体的特异性免疫,B正确;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D正确。
    4.(2016·全国卷Ⅰ)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
    (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________。
    (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______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
    (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 (1)免疫功能下降
    (2)抗原 浆细胞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
    (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1)由题意知,感染病毒甲后,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
    (2)甲疫苗的实质是处理后的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相应疾病的作用。
    (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均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均形成囊泡,且均需要消耗能量。
    5.(2015·全国卷Ⅰ)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_______,以其作为模板,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______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______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_______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答案 (1)RNA 逆转录酶 cDNA(或DNA)
    (2)抗体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T(或T淋巴) (4)监控和清除
    解析 (1)HIV属于逆转录病毒,要获取目的蛋白的基因,可先从HIV中提取其RNA,再以其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此cDNA即含有该目的蛋白的基因。
    (2)目的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启动机体的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而此抗体可与目的蛋白抗原结合。利用上述原理可检测受试者血清中是否含有HIV。
    (3)HIV致病的机理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功能。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创新版)文档:必修3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27讲 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