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生物培优大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3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437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新高考生物培优大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3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437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新高考生物培优大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3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437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新高考生物培优大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3
展开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三)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衡水中学二调)下列有关生物体中“多少”的比较,错误的是( )A.活细胞中,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B.浆细胞内DNA数量多于染色体数量C.人短时间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小于产生二氧化碳量D.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蛋白质C [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所以氢原子数目多于氧原子数目,A正确;浆细胞内DNA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且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所以其数量多于染色体数量,B正确;剧烈运动中,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此时会通过无氧呼吸补充能量,而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并且产生的是乳酸,因此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和氧气的消耗量相等,C错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不同时期会产生不同的蛋白质,D正确。]2.(2019·大兴期末测试)松露是和松科植物根系共生的一种地下真菌。下列关于松露和松科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突变 B.都含有叶绿素,能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C.都有线粒体,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 D.都有核糖体,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B [松露和松科植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均可发生基因突变,A正确; 松露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都有线粒体,能通过有氧呼吸获得能量,C正确; 松露和松科植物都是真核生物,都有核糖体,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D正确。]3.(2019·江苏高考改编)有些实验可以通过染色改进实验效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①观察菠菜叶肉细胞时,用甲基绿染色后叶绿体的结构更清晰②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红墨水,可用于观察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③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D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而叶绿体本身呈绿色,其形态为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因此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不需要染色,①错误;白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无色,以此为实验材料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时,在蔗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红墨水使之成为红色,会使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②正确;脂肪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龙胆紫等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染成深色,因此检测花生子叶中脂肪时,不能用龙胆紫溶液对子叶切片进行染色,③错误;活细胞的细胞膜对物质进出细胞具有选择透过性,其细胞膜可以阻止活细胞不需要的台盼蓝染色剂进入,因此活细胞不能被台盼蓝染成蓝色,而当细胞死亡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台盼蓝染色剂才能进入细胞,因此凡被染成蓝色的均为死细胞,④正确。]4.(2019·黄山检测)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D.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应设置高温、室温、低温三组实验D [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应设置具有一定温度梯度的实验组,不是设置高温、室温、低温三组实验。]5.(2019·广州一模)北方某城市的最低气温约为零下16 ℃,园林绿化部门对大叶黄杨、法国冬青、金叶女贞三种备选绿化树木进行了低温试验(相对电导率越高,细胞受低温损伤程度越严重)。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植物中,大叶黄杨更适合做该市的绿化植物B.低温会使膜结构受损,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C.三种植物抗低温能力不同的原因是其呼吸酶的最适温度不同D.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降低,三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均增加C [由于该市的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6 ℃,在最低气温时,大叶黄杨的相对电导率最低,细胞受损最轻,适合做该市的绿化植物,A项正确;低温下会使细胞内液体结冰、膨胀,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容物溢出,使电导率增加,B项正确;三种植物抗低温能力不同与细胞呼吸相关酶的活性无关,由其遗传特性决定,C项错误;由图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降低,三种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均增加,D项正确。]6.若要表示某动物细胞(2n)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A B C DC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的识记是解题关键。正常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故只有C符合。]7.(2019·日照期末)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是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B.细胞衰老会发生多种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小等现象C.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C [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A项错误;细胞衰老会发生多种酶活性降低及细胞核体积变大等现象,B项错误;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C项正确;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D项错误。]8.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B.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的方式是让其自交D.鉴别一匹栗色公马(栗色对白色为显性)是否为纯合子,最好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A [若以A、a这一对等位基因为例,在一个种群中,可有6种不同的交配类型,即A错误;F2出现3∶1性状分离比,需要雌雄配子各有两种且为1∶1,再随机结合并具有同等的生活力才能出现,B正确;鉴别小麦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且能保留结合抗锈小麦,C正确;鉴别动物是否为纯合子,通常选择测交的方法,但要保证后代数量足够多,所以鉴定一匹栗色公马是否为纯合子,最好与多匹白色母马交配,D正确。]9.黑腹果蝇的复眼缩小和眼睛正常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A和隐性基因a控制,但是显性基因A的外显率为75%,即具有基因A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现将一对果蝇杂交,F1小眼睛∶正常眼睛=9∶7,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亲本表现型都为小眼睛B.只考虑控制眼睛大小的基因,F1正常眼睛个体都是纯合子C.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7D.该比例说明眼睛大小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 [具有A基因的个体只有75%是小眼睛,其余25%的个体眼睛正常,故不能判定亲本的表现型,A错误;由于含有A基因的部分个体也可表现为正常眼睛,故不能确定F1正常眼睛个体是否都是纯合子,B错误;由于自由交配,基因频率不变,故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小眼睛和正常眼睛的比例仍然是9∶7,C正确;由题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10.有关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杂交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A.孟德尔对F1植株上收获的种子进行统计,发现4种表现型的比接近9∶3∶3∶1B.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YR卵细胞和YR精子的数量之比约为1∶1C.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体现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D.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故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 [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各4种,数量比均接近1∶1∶1∶1,但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不相等,其中雄配子的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的数量,B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产生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不能体现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由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的遗传各自遵循分离定律,不能推出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11.(2019·邯郸市高三模拟)某遗传性肥胖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例能同时体现基因对性状控制的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B.可通过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来治疗基因型为AAeebb的肥胖患者C.双方体重都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育患遗传性肥胖的子代D.基因型均为AaEeBb的夫妇生育体重正常子代的概率是C [题图中,黑皮素的合成是由基因直接控制的,促黑素细胞激素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的,A正确;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后,体内有bb基因,可以控制机体为正常体重,B正确;由于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故双方体重都正常的夫妇可能生育患遗传性肥胖的子代,C错误;基因型均为AaEeBb的夫妇生育体重正常子代的概率是××=,D正确。]12.豌豆子叶的颜色黄色(A)对绿色(a)为显性,种子的形状圆粒(B)对皱粒(b)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现有一批黄色圆粒种子进行测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见下表亲本交配方式子代黄色圆粒测交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497851061031989则这批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A.全为AaBbB.AaBb∶AABb=1∶2 C.AaBb∶AABb=1∶3D.AaBb∶AABb=1∶4B [若黄色圆粒全为AaBb,则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A错误;若黄色圆粒中AaBb∶AABb=1∶2,则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5∶5∶1∶1,B正确;若黄色圆粒中AaBb∶AABb=1∶3,则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7∶7∶1∶1,C错误;若黄色圆粒中AaBb∶AABb=1∶4,则子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9∶1∶1,D错误。]13.下列与人群中抗维生素D佝偻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所以女性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大于男性人群B.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父,也可来自外祖父C.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既可来自祖母,也可来自外祖母D.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2%,则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0.04%D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女性人群中致病基因的频率与男性人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是相等的,A项错误;女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来自外祖父,但不可能来自祖父,B项错误;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可来自外祖母,不可来自祖母,C项错误;若男性群体中患者的比例为2%,则女性群体中纯合子患者的比例为2%×2%=0.04%,D项正确。]14.(2019·潍坊期中)两只正常的果蝇交配,后代有603只雌果蝇和300只雄果蝇,对该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可能是父本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B.可能是亲本均携带常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C.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D.可能是母本携带X染色体显性致死基因并传给后代雄性果蝇C [两只正常的果蝇交配,后代有603只雌果蝇和300只雄果蝇,说明雄性果蝇有致死现象,且致死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5.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含W)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只含w)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A.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统计植株上非糯性米和糯米的比例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BCD [将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该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结种子,A错误;F1的基因型为Ww,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W∶w=1∶1,自交所得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WW∶Ww∶ww=1∶2∶1,因此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能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正确;F1产生的花粉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W∶w=1∶1,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能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F1(Ww)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W∶w=1∶1,与基因型为ww的个体测交,所结出的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Ww∶ww=1∶1,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能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正确。]16.洋葱鳞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三种,研究人员用红色鳞茎洋葱与白色鳞茎洋葱杂交全为红色鳞茎洋葱,F1自交,F2中红色、黄色和白色鳞茎洋葱分别有119株、32株和10株。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洋葱鳞茎不同颜色是由细胞液中不同色素引起的B.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C.F2的红色鳞茎洋葱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9D.从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中任取一株进行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4AB [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为A、a和B、b,则可推测,红色鳞茎洋葱的基因型为A_B_和A_bb(或aaB_),黄色鳞茎洋葱的基因型为aaB_或A_bb,白色鳞茎洋葱的基因型为aabb。洋葱鳞茎的颜色由细胞液中的不同色素引起的,A正确;根据题干信息F2中不同颜色鳞茎洋葱的表现型比例大致为12(9+3)∶3∶1,故洋葱鳞茎颜色是由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B正确;根据题意可得,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的红色鳞茎洋葱基因型为AaBb的概率为1/3,C错误;F2中的黄色鳞茎洋葱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比例为1∶2,故测交得到白色洋葱的概率为1×=,D错误。]17.在小鼠的常染色体上有一系列决定体色的复等位基因(A1、A2、a,前者对后者为显性)。该复等位基因在决定小鼠体色时,其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鼠的尾巴有短尾(D)和长尾(d),且与体色独立遗传。若任意取两只基因型不同的黄色短尾鼠多次交配,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体色表现型基因型黄色A1_灰色A2_黑色aa注:A1纯合时存在胚胎致死A.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为A1A2Dd、A1aDdB.F1中的四种表现型个体均为杂合体C.若F1中的雌雄黄色短尾鼠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色长尾鼠占1/12D.若F1中的灰色长尾鼠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会出现黑色鼠ABCD [依题意和分析表中信息可知:F1的黄色∶灰色=2∶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A1A2、A1a,F1的短尾∶长尾=2∶1,说明D显性纯合致死,亲本基因型是Dd、Dd,因此,两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1A2Dd、A1aDd,F1存活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1A2Dd∶A1aDd∶A2aDd∶A1A2dd∶A1add∶A2add=2∶2∶2∶1∶1∶1,可见,F1中的四种表现型个体均为杂合体,A、B正确;在F1中,雌雄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均为1/2A1A2Dd、1/2A1aDd,产生的雌雄配子及其比例均为A1∶A2∶a=2∶1∶1,D∶d=1∶1,它们自由交配产生的存活的子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1A2∶A1a∶A2a∶A2A2∶aa=4∶4∶2∶1∶1,Dd∶dd=2∶1,所以若F1中的雌雄黄色短尾鼠自由交配,子代中灰色长尾鼠占3/12(包括2/12A2a和1/12A2A2)×1/3dd=1/12,C正确;F1中的灰色长尾鼠的基因型为A2add,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子代会出现黑色长尾鼠(aadd),D正确。]18.某生物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与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通过杂交实验判定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基因完全显性、配子和子代数量足够多且存活率相同、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可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可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用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子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可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用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可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B [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符合两对等位基因的测交实验结果,可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A正确;用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或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均会出现此结果,B错误;用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子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可证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如果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9∶3∶3∶1,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C、D正确。]19.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B.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C.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D.Ⅳ-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1/8BD [A.Ⅱ-2得到I-1的XA1概率是1,得到Ⅰ-2的XA2概率是1/2,故Ⅱ-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1/2=1/2,A错;B.Ⅲ-1得到Ⅱ-2的XA1概率是1/2,而Ⅱ-2得到Ⅰ-1的XA1概率是1,故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1/2=1/2,B正确;C.Ⅲ-2得到Ⅱ-3的XA1概率是1/2,Ⅲ-2得到Ⅰ-1的XA1概率是1;Ⅲ-2得到Ⅱ-4的XA2概率是1,故Ⅲ-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1/2×1=1/2,C错;D.Ⅳ-1得到Ⅲ-1的XA1的概率是1,而Ⅲ-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2;Ⅳ-1得到Ⅲ-2的XA1的概率是1/2,Ⅲ-2得到Ⅱ-3的XA1的概率是1/2,故Ⅳ-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1×1/2×1/2×1/2=1/8,D正确。]20.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 ( )A.F1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C.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 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AC [A.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aaXBXB)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AAXbY)杂交得F1,则F1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可见F1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A正确;B.F2雄果蝇的红眼基因型为XBY,显然XB来自F1中的母方XBXb,B错误;C.F2代雄果蝇中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算是纯合子,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Aa∶aa=1∶2∶1,因此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C正确;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比例是3∶1,D错误。]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21.(14分)(2019·潍坊期中)香椿为我国特产蔬菜,为实现高产,科研人员对其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他们从5月嫩叶初展到10月植株衰老,在每月的相同时间测定香椿叶片的光合速率。测定在密闭环境中进行,以CO2吸收速率为测量指标,测定时的主要环境条件及测定结果如下表。请回答:时间(月)温度(℃)光照强度(μmol·m-2·s-1)CO2浓度(μL·L-1)光合速率(μmol·m-2·s-1)526.31 4523483.7631.51 64533623.11732.81 82334222.60832.71 86133824.21930.51 50734119.981023.11 0523464.63(1)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该阶段发生的能量转换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表中数据推断,5月份香椿光合速率较低的原因最可能是叶片初展时________________,限制了光反应速率;10月份的光合速率较低除了与植株衰老有关,还受环境因素________________的制约。(3)表中所示光合速率为香椿的________(填“净”或“总”)光合速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在6月份测得香椿的光饱和点与CO2饱和点分别为1 385 μmol·m-2·s-1和1 314 μ L·L-1,则在适宜温度下应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以提高香椿的产量。[解析] (1)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化为ATP和[H]中活跃的化学能。(2)从表中可读出10月份相对5月份光照强度弱,温度低。(3)测定的植物CO2吸收速率为净光合速率。(4)6月份的光照强度已经超过光饱和点,CO2浓度还没有达到CO2饱和点。[答案] (每空2分,共14分)(1)光反应 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2)光合色素含量低 温度、光照强度(3)净 有光时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细胞呼吸,CO2的吸收速率是净光合速率(4)提高CO2的浓度22.(10分)(2019·唐山期末)用野生型果蝇培育出两个果蝇突变品系——黑檀体和黑条体,两个品系都是由于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且这2个突变品系与野生型都只有一对等位基因存在差异。请回答:(1)选择________果蝇通过一次杂交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方式,若实验预期为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可推测野生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2)经大量实验,实验结果不支持上述推论。为进一步确定突变品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可利用黑檀体和黑条体果蝇杂交,统计子代的性状及分离比。①若F1未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黑檀体与黑条体基因的关系是________基因。②若F1表现为野生型,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接近于________,可知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③若F1表现为野生型,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接近于________,说明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注:不考虑交叉互换)[解析] (1)已知条件野生型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之上,说明这个隐性突变在性染色体上,使用测交的方法,杂交方式如下述操作,野生型雄性与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实验,结果预期就应当是子代雄性都为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都为野生型。(2)已知野生型基因不在X染色体上,而是在常染色体上,利用黑檀体和黑条体果蝇杂交:①若F1未出现野生型,则可以推测黑檀体与黑条体基因的关系是互为等位基因。②若F1表现为野生型,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为9∶7。③若F1表现为野生型,控制黑檀体与黑条体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2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比例为1∶1。[答案] (每空2分,共10分)(1)野生型雄性和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 子代雄性都为黑檀体(或黑条体)、雌性都为野生型 (2)①等位 ②9∶7 ③1∶123.(10分)(2019·潍坊期末)果蝇繁殖能力强、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实验材料。某小组利用纯合的棒眼、后胸正常、灰身、正常肢、黑身短肢且为CO2敏感型的雄性果蝇,与纯合的圆眼、后胸变形、黑身、短肢且为CO2耐受型的雌性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眼形性别后胸正常、灰身、正常肢∶后胸正常、黑身、短肢∶后胸变形、灰身、正常肢∶后胸变形、黑身、短肢CO2的耐受性1/2棒眼1/2雌9∶3∶3∶1全为耐受型1/2雄9∶3∶3∶11/2圆眼1/2雌9∶3∶3∶11/2雄9∶3∶3∶1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眼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解释F2中性状分离比出现9∶3∶3∶1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对CO2的耐受性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________。为证实该推断,可选择____________的杂交组合,观察后代的表现型,作为对照。[解析] 纯合的棒眼雄蝇与纯合圆眼雌蝇杂交,得到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雌雄果蝇中棒眼和圆眼的比例为1∶1,说明棒眼和圆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棒眼是显性。根据F2中9∶3∶3∶1判断后胸正常、灰身、正常肢是显性。F2中的果蝇都表现CO2耐受型,与亲本雌蝇的性状相同,后代表现母本的性状是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判断CO2耐受为线粒体基因控制,细胞质基因没有等位基因,因此细胞质基因没有显隐性。在F2的9∶3∶3∶1的比例中,灰身、正常肢∶黑身、短肢=3∶1,说明控制体色和肢型的基因共同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控制胸型的基因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答案] (除特殊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1)棒眼、后胸正常、灰身、正常肢(2)X(1分) 若为常染色体遗传,F2的性状分离比应为3∶1,与结果不符,故为伴X染色体遗传(其他答案合理亦可)(3)控制胸型的基因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控制体色和肢型的基因共同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且未发生交叉互换(4)细胞质(线粒体)(1分) 对CO2耐受型的雄性果蝇和对CO2敏感型的雌性果蝇[或答:耐受型(雄)和敏感型(雌)]24.(9分)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为ZW型,其体色灰、白受对等位基因 A、a 控制,触角长、短受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用一对纯合的长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个体杂交,F1均为长触角灰身,F1自由交配得F2,F2中:灰身∶白身=3∶1;雄性∶雌性=1∶1。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F2的统计数据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控制体色的基因A、a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要判断控制触角长短和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应该进行统计数据的补充: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如果统计的结果为长触角灰身∶长触角白身∶短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41∶7∶7∶9,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控制触角长短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让F2中长触角个体与短触角个体杂交,F3中短触角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解析] (1)本题中体色与性别是分别统计的,因此不能反映基因A、a是否位于Z染色体上。(2)若控制触角长短和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符合自由组合定律,长触角灰身∶长触角白身∶短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9∶3∶3∶1;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F1只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后代长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3∶1;如果分离比不是上述两种数值,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部分性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3)如果控制触角长短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长触角ZBZB、短触角ZbW个体杂交,F1均为长触角ZBZb、ZBW,F1自由交配得F2,F2:ZBZB、ZBZb、ZBW、ZbW,F2中长触角个体(ZBZB、ZBZb)与短触角个体(ZbW)杂交,F3中短触角雄性个体所占比例是1/4×1/2=1/8。[答案] (除特殊注明外,每空2分,共9分)(1)不能(1分) 统计数据没有反映体色与性别是否有关联(2)长触角灰身∶长触角白身∶短触角灰身∶短触角白身=9∶3∶3∶1 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部分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3)1/825.(11分)(2019·石家庄一模)如图为雄果蝇染色体组成及X、Y染色体各区段示意图。果蝇Ⅲ号染色体上的裂翅(D)对正常翅(d)为显性,裂翅纯合致死。假定每对亲本产生的子代总数相等且足够多,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子代数目的________;将多只裂翅和正常翅果蝇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子代裂翅比例将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为保存该致死基因,摩尔根的学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用另一致死基因来“平衡”。黏胶眼基因(G)和正常眼基因(g)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另一对等位基因,黏胶眼纯合致死。现有①裂翅正常眼、②正常翅黏胶眼、③正常翅正常眼三种果蝇品系,应选择品系________(填序号)交配,在F1中选出表现型为裂翅黏胶眼的果蝇并相互交配,F2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________(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3)果蝇的腿部有斑纹对无斑纹是显性,由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雌雄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还是2区段,请写岀最简便的杂交方案及预期结果。杂交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期结果: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解析] (1)由于裂翅纯合致死,故群体中裂翅的基因型均为Dd,裂翅个体杂交的后代:DD(致死)∶Dd∶dd=0∶2∶1,子代中只有正常翅个体杂交后代总数的3/4能够存活,即一对裂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是一对正常翅果蝇交配产生的子代数目的3/4;将多只裂翅(Dd)和正常翅果蝇(dd)放入饲养瓶中,随机交配多代,由于后代DD纯合致死,所以子代裂翅比例将会降低。(2)由于黏胶眼纯合也致死,故群体中黏胶眼的基因型均为Gg,所以①裂翅正常眼的基因型为Ddgg,②正常翅黏胶眼的基因型为ddGg,③正常翅正常眼的基因型为ddgg,若要子代出现裂翅黏胶眼(DdGg)的果蝇,需要亲代表现型为①裂翅正常眼和②正常翅黏胶眼的个体杂交,由于两对基因均位于Ⅲ号染色体上,且根据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知,d和G连锁,D和g连锁,所以子一代基因型为DdGg的个体可产生dG和Dg两种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后代基因型为ddGG∶DdGg∶DDgg=1∶2∶1,由于DD、GG纯合均致死,故存活的子代只有裂翅果蝇。即F2中裂翅果蝇的比例为100%。(3)根据分析可知:若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则纯合果蝇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A、XaYa共四种,若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则纯合果蝇的基因型有XAXA、XaXa、XAY、XaY共四种,观察可知,选择隐雌和显雄纯合体杂交,若基因位于1区段,则后代无论雌雄均为显性性状,若基因位于2区段,则后代雌性均为显性性状,雄性均为隐性性状,据此可判断基因的位置。所以可选择的杂交方案为: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①若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则该对基因位于1区段;②若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则该对基因位于2区段。[答案] (除特殊注明外,每空2分,共11分)(1)3/4(或75%)(1分) 降低(1分) (2)①② 100% (或1)(1分) (3)让腿部无斑纹的雌果蝇与腿部有斑纹的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代雌雄(或雄)果蝇腿部有无斑纹 ①子代雌雄(或雄)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 ②子代雌果蝇均为腿部有斑纹,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或子代雄果蝇均为腿部无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