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新高考生物培优大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4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4378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新高考生物培优大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4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4378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新高考生物培优大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4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574378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版新高考生物培优大一轮复习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4
展开等级考阶段滚动评估验收卷(四)(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9·惠州一模)细胞内不同的化合物可以形成复合物或参与某些结构的构成,从而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以存在于突触后膜上B.各种细胞中均含有蛋白质与脂质分子参与构成的结构C.DNA只有与蛋白质结合后,才能发挥遗传物质的功能D.有的RNA可以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某种结构C [在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受体,该受体是由多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糖蛋白,A正确;各种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分子与蛋白质构成,B正确;DNA作为遗传物质,其功能的发挥与否和蛋白质结合无关,C错误;核糖体是由rR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D正确。]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B.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需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C.细菌和青蛙等生物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D.核孔保证了控制物质合成的基因能够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B [有氧呼吸的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后才能进入线粒体中,故线粒体膜上不存在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A错误;青蛙的红细胞在无丝分裂过程中需进行DNA复制,细菌分裂是二分裂,C错误;核孔保证了控制物质合成的mRNA能够从细胞核到达细胞质,与核糖体结合,基因不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D错误。]3.(2019·岳阳市高三模拟)研究发现β1,3D葡聚糖能强烈抗肿瘤,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能促进bax基因表达、抑制bcl2基因表达,并促进TNF(肿瘤坏死因子)分泌。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β1,3D葡聚糖能增强患者自身抗肿瘤免疫应答 B.上述机制导致肿瘤细胞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C.β1,3D葡聚糖抗肿瘤的作用不会导致基因突变 D.bax基因、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增加有利于抗肿瘤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β1,3D葡聚糖能增强患者自身抗肿瘤免疫应答,A正确;上述机制导致肿瘤细胞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β1,3D葡聚糖抗肿瘤的作用不会导致基因突变,C正确;bax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增加有利于抗肿瘤,但bcl2基因的表达产物不利于抗肿瘤,D错误。]4.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图示应为DNA的复制过程B.图中两条子链的合成都是连续的,且合成过程中消耗能量C.真核细胞内可进行图示过程的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D.图示物质的复制具有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等特点B [由题图知,新合成的DNA的两条子链中,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5.某植物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Y、y和R、r表示,若基因型为YyRr的该植物个体自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_R_∶Y_rr∶yyR_∶yyrr=9∶3∶3∶1,下列叙述不必要的是( )A.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B.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C.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不存在差别性致死现象 D.受精过程中各种基因型的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B [两对等位基因Y、y和R、r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与出现9∶3∶3∶1的比例没有必要的联系,B错误。]6.(2019·青岛市高三一模)已知施加药物A能使蔗糖酶的活性丧失;施加药物B后蔗糖酶活性不变,但蔗糖和蔗糖酶结合的机会减少。如图为蔗糖酶在不同处理条件下(温度、pH均适宜)产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其中乙组使用少量药物B处理。据图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甲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适当提高了温度B.丙组先使用药物B处理,在t1时可能使用药物A处理C.在t1时间之后甲组蔗糖酶的活性高于乙组和丙组D.在t1时间之后丙组中蔗糖酶和蔗糖作用机会不变B [甲、乙、丙可能开始均用药物B处理,甲组原本是最适温度,若提高温度,酶活性会下降,达到平衡点的时间会延长而不是缩短,A错误;丙组开始用药物B处理,t1后产物浓度不变,可能是药物A处理导致酶失活,B正确;t1后,丙组酶失活,甲、乙组酶活性不变,故甲乙组酶活性高于丙组,C错误;t1后,丙组蔗糖酶失活,酶与底物不能结合,D错误。]7.(2019·济宁市高三模拟)下列针对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C.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D.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A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B错;亲代的突变基因若发生在体细胞一般不能传递给子代,C错;基因突变发生在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D错。]8.(2019·安徽省宣城市高三期末)如图为人体某DNA片段上的若干基因,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a、b、c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不同B.片段Ⅰ、Ⅱ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属于基因突变C.基因a、b、c转录时的模板链同为α链或β链D.由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遗传病都不能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测A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a、b、c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序列不同,A正确;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片段,其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不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不同的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不一定相同,C错误;由基因突变引发的人类遗传病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能直接通过显微镜检测,D错误。]9.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C.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环境条件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的个体,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B错误;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存环境,如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昆虫的残翅为有利变异,C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错误。]10.在17世纪,鸣禽A和鸣禽B的喙大小相仿,均捕食树枝头上的昆虫,在21世纪,鸣禽A依然捕食树枝头上的昆虫,而鸣禽B的喙发生显著变化,捕食树干上的昆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鸣禽B通过自然选择导致遗传物质发生相应的改变B.进化过程中,鸣禽A和鸣禽B的种间关系未发生改变C.21世纪两种鸣禽呈现垂直分布,有利于资源的利用D.进化过程中控制喙的基因频率只在鸣禽B中发生改变C [鸣禽B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与自然选择无关,A项错误;两种鸣禽竞争食物和空间,后来不发生竞争,B项错误;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有利于资源的利用,C项正确;进化过程中,两种鸣禽控制喙的基因频率都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11.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中,男女比例相等,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群体的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高于20%B.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不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C.在这一人群中,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依次为2%、10%D.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会越来越高C [基因频率与性别无关,因此该群体的男性中的Xb的基因频率等于20%,A错误。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女性可能是携带者,可能生出患色盲的孩子,B错误。按照遗传平衡定律计算, 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20%×20%=4%,但男女比例为1∶1,则XbXb的频率为4%×1/2=2%。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性染色体,则X的基因频率就是基因型频率,则XbY的频率为20%×1/2=10%,C正确。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可以降低色盲的发病率,但是如果不采取遗传咨询、基因诊断等措施,该群体中色盲的发病率不会越来越高,D错误。]12.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正常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1 图2A.图1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中2、3为性染色体,其他均为常染色体B.图2中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①和②上同时出现A、a一定是发生了基因突变C.图1和图2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DNA数均等于1∶2D.图1和图2中细胞可出现于同一器官中D [图1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性染色体除了2、3外,还有6和7,A错误;由于不知道精原细胞的基因型,①和②上同时出现A、a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中的交叉互换,B错误;图1中有4个染色体组,8个DNA,图2中有1个染色体组,4个DNA,C错误;图1是有丝分裂,图2是减数分裂,可能出现在同一器官如睾丸中,D正确。]13.(2019·全国卷高三大联考)下列有关变异、遗传病、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B.生物的生殖细胞中含有的全部染色体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进而导致种群的进化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遗传病D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只是等位基因分离,不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生殖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为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数的一半,不一定就是一个染色体组,B错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14.(2019·郴州市高三三模)在作物育种中,使作物具有矮生性状是某些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之一。实验小组利用诱发基因突变的方法从某二倍体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田中获得了一株矮生型突变体,将该突变体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矮生植株占5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长势弱小,所结的种子比野生型水稻的小B.可用矮生型突变体植株逐代自交的方法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植株C.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发生了整倍性的变化A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变异及育种,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得的单倍体矮生植株高度不育,因此其不能结种子,A项错误;获得的矮生型突变体植株为杂合子,可通过逐代自交淘汰隐性植株的方法使矮生基因纯合,以获得纯合的矮生植株,B项正确;单倍体矮生植株与矮生型突变体植株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项正确;获得单倍体矮生植株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目减少一半,D项正确。]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15.一个DNA片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把该DNA放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DNA中不含有15N的DNA占3/4B.②处碱基对的缺失将导致染色体变异C.作用于①和③的酶的种类肯定是不一样的D.如该DNA片段含120个磷酸基团,则其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40个氨基酸AC [DNA复制两代,共有4个DNA分子,亲代DNA中只有一条链是15N,所以子代含有15N的DNA分子只有1个,不含有15N的DNA分子有3个,占3/4,A正确;②处碱基对的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酶具有专一性,所以①③处酶种类不同,C正确;DNA片段有120个碱基,所以指导合成的蛋白质最多含有20个氨基酸,D错误。]16.如图为某细菌mRNA与对应的翻译产物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分子mRNA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B.mRNA上的AUG是翻译的起始密码,它是由基因中的启动子转录形成C.在该mRNA合成结束后,核糖体才可以与之结合并开始翻译过程D.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AD [A.一分子mRNA上5′端有一个游离磷酸基团,其他磷酸基团均与两个核糖相连,A正确;B.启动子是DNA上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启动子序列不作为转录模板,B错误;C.原核细胞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C错误;D.由图可知,一个mRNA有多个起始密码,所以一个mRNA可翻译成多种蛋白质,D正确;答案选AD。]17.在体外用14C标记半胱氨酸-tRNA复合物中的半胱氨酸(Cys),得到*Cys-tRNACys,再用无机催化剂镍将其中的半胱氨酸还原成丙氨酸(Ala),得到*Ala-tRNACys(见下图,tRNA不变)。如果该*Ala-tRNACys参与翻译过程,那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同时合成多条被14C标记的多肽链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由tRNA上结合的氨基酸决定C.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AlaD.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Ala的位置会被替换为14C标记的CysAC [A.多聚核糖体是指一条mRNA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被14C标记的多肽链,A正确;B.反密码子与密码子按碱基互补原则进行配对,与tRNA携带的氨基酸无关,B错误;C.由于该tRNA携带的氨基酸由Cys替换成Ala,则新合成的肽链中,原来Cys的位置会被替换成Ala,C正确;D.该tRNA本应运输Cys,则Ala的位置不会替换为Cys,D错误。]18.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是一种抑癌基因,杂合子(Rr)仍具有抑癌功能。杂合子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旦体细胞的杂合性丢失,形成纯合子(rr)或半合子(r),就会失去抑癌的功能而导致恶性转化。下图为视网膜母细胞增殖过程中杂合性丢失的可能机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是由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B.2是由于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C.3是由于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 D.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而导致纯台子(rr)的产生ACD [A.据题干可知,1属于含R的染色体丢失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A正确;B.2中如果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则不会形成两条完全相同的染色体,B错误;C.据图可知,3是缺失了含R的染色体片段而导致半合子(r)的产生,C正确;D.据图可知,4是由于R基因突变成了r而导致纯合子(rr)的产生,D正确;答案选ACD。]19.某种遗传病由X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一对夫妇(XBXb×XBY)生了一个患病男孩(XbXb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患病男孩同时患有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B.若患病男孩长大后有生育能力,产生含Y精子的比例理论上为1/2C.患病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D.患病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祖辈中的外祖父或外祖母BD [该男孩同时患有单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病,A错误;XbXbY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XbXb∶Y∶XbY∶Xb=1∶1∶2∶2,含Y精子的比例为1/2,B正确;该男孩的染色体异常是由于母亲减Ⅱ后期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C错误;男孩的致病基因Xb来自母亲,而母亲的Xb来自该男孩的外祖父或外祖母,D正确。 ]20.果蝇的红眼、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足够大,个体间自由交配,自然选择对果蝇眼色没有影响,不发生基因突变,没有迁入和迁出;其中白眼雄果蝇(XaY)占5%,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2.5%B.若维持该条件,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C.该种群Xa基因频率是0.05D.若维持该条件,该种群下一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BCD [白眼雄果蝇(XaY)占5%,说明Xa的基因频率为5%,则可以估算该种群中白眼雌果蝇约占5%×5%=0.25%,A错误、C正确;若以上条件不变,则种群基因频率不变,因此该种群将不会发生进化,B正确;该种群遵循遗传平衡,若维持该条件,该种群,下一代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会发生改变,D正确。]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4分。21.(8分)请回答下列有关酶的问题:(1)酶在反应过程中具有高效性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酶为什么这么“娇气”?__________________,所有的酶都________(填“有”或“没有”)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3)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该酶的最适温度是60 ℃)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为什么最后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酶可以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故在反应过程中具有高效性。(2)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等),故这么“娇气”。 所有的酶都没有调节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作用,只起催化作用。(3)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该酶的最适温度是60 ℃)活性的影响实验时,不能用斐林试剂来检测结果,因为在检测过程中,低温组酶活性会升高,导致结果与适宜温度组相当。[答案] (每空2分,共8分)(1)可以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 (2)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等) 没有 (3)在检测过程中,低温组酶活性会升高,导致结果与适宜温度组相当22.(10分)(2019·陕西省高三模拟)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28对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幼蚕体色中的有斑纹和无斑纹性状分别由Ⅱ号染色体上的A和a基因控制。雄蚕由于吐丝多,丝的质量好,更受蚕农青睐,但在幼蚕阶段,雌雄不易区分。于是,科学家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培育出了“限性斑纹雌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该染色体变异可发生在细胞的哪种分裂方式中?____________。图中F1有斑纹的个体中染色体正常的比例为________。(3)根据题意,在生产中,选取题中的家蚕做亲本培育,并根据体色辨别幼蚕性别,选出雄蚕。请用遗传图解和适当的文字表示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可以推测出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28条染色体,其中一条为性染色体Z或W。(2)Ⅱ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易位到W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由染色体断裂和重接造成的,可以发生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分裂期。F1中有斑纹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AaZZ、1/3AaZWA、1/3a0ZWA,染色体正常的为1/3AaZZ。(3)根据题意,在生产中,应选取题中的普通家蚕2(即无斑纹雄蚕)和限性斑纹雌蚕做亲本,子代中雄蚕全为无斑纹,雌蚕全为有斑纹,选出无斑纹的即为雄蚕。[答案] (每空2分,共10分)(1)27+Z或27+W(2)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1/3(3) 后代中有斑纹的均为雌蚕,应淘汰;无斑纹的为雄蚕,应保留23.(12分)(2019·福建省高三模拟)玉米(2n=20)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在遗传学及农作物育种上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1)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测定玉米基因组的序列,需对____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单倍体玉米在____________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生产中使用的玉米品种都是具有优良性状的杂合子,现有长果穗白粒和短果穗黄粒品种,请设计快速的育种方案以实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品种的目的。(长果穗对短果穗是显性,用H/h表示相关基因;黄粒对白粒是显性,用F/f表示相关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玉米具有材料易获得、生长周期短、易于去雄、子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等优点,因此常常作为遗传学的实验材料。(2)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测定玉米基因组的序列时,需对10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3)单倍体玉米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联会,导致配子中无完整的染色体组。(4)已知玉米品种都是具有优良性状的杂合子,则该实验的目的是利用长果穗白粒(Hhff)和短果穗黄粒(hhFf)品种,获得长果穗黄粒(HhFf)品种,若要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品种的目的,应该先获得HHff和hhFF品种,具体实验方案如下:①分别种植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hhFf)玉米,性成熟后,分别取其花药离体培养至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二倍体纯合子,分别自交,选择长果穗白粒 (HHff)、短果穗黄粒(hhFF)玉米分别留种。②分别种植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 (hhFF)玉米,选择一部分玉米进行杂交,获得长果穗黄粒(HhFf)的杂合子品种。③其余另一部分玉米进行自交,获得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hhFF)玉米分别留种。[答案] (除特殊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1)材料易获得、生长周期短、易于去雄、子代多、相对性状易于区分等 (2)10 (3)减数 染色体组 (4)①分别种植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hhFf)玉米,性成熟后,分别取其花药离体培养至单倍体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二倍体纯合子,分别自交,选择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hhFF)玉米分别留种。②分别种植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 (hhFF)玉米,选择一部分玉米进行杂交,获得长果穗黄粒(HhFf)的杂合子品种。③其余另一部分玉米进行自交,获得长果穗白粒(HHff)、短果穗黄粒(hhFF)玉米分别留种(4分)24.(12分)(2019·合肥市高三质检)自交系常指单株经过连续多代自交而形成的纯合株系,常用作育种材料。香水稻自交系Y具有香味浓郁、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1)研究者对自交系Y进行了分子水平的深入研究,发现合成香味物质的代谢过程由酶甲催化。研究无香水稻自交系W发现,细胞中合成了该香味物质,但被酶乙催化分解。Y与W杂交,F1表现型为无香味。请从分子水平解释F1出现这种表现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香水稻自交系Y对除草剂敏感。为使其获得抗除草剂的性状,育种工作者将其与抗除草剂水稻自交系K杂交,并进行多轮回交选育。此处回交是子代与亲本自交系进行杂交的方法。具体育种过程如图所示。已知抗除草剂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Y与K杂交产生的F1表现为________(填“具有”或“不具有”)抗除草剂性状。F1~Fn与亲本____________(填“自交系K”或“自交系Y”)进行回交。多轮回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育的主要标准是:①具有抗除草剂性状;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Y与W杂交,则F1为无香味,原因是F1从亲本W获得控制酶乙合成的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乙,使香味物质分解,表现为无香味。(2)据分析可知,Y与K杂交产生的F1为Aa,表现为具有抗除草剂性状;最终目的是获得香味浓郁、高产、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故应选择F1~Fn与亲本自交系Y进行回交,多轮回交的目的是积累更多自交系Y的优良性状。(3)根据题意,最终目的是获得香味浓郁、高产、抗除草剂等优良性状的自交系,因此选育的主要标准是:①具有抗除草剂性状;②其他性状与自交系Y相同,如有香味等。[答案] (除特殊注明外,每空2分,共12分)(1)F1从亲本W获得控制酶乙合成的基因,可产生有活性的酶乙,使香味物质分解,表现为无香味(3分) (2)具有 自交系Y 积累更多自交系Y的优良性状(遗传物质)(3分) (3)②其他性状与自交系Y相同25.(12分)(2019·榆林市高三模拟)分析如图所示的家族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已知为伴性遗传,通过基因检测已知Ⅰ2 、Ⅱ6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回答下列有关问题(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________控制的遗传病。(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Ⅲ4个体为纯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3)若Ⅲ2和Ⅲ4近亲结婚,生岀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若Ⅲ2与Ⅲ4配后生出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患甲病男孩,则可能是________(填“精子”或“卵细胞”)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____分裂没有正常进行。[解析] (1)单基因遗传病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2)分析可知,甲为伴X显性病,乙为常隐病,Ⅱ2是患甲病不患乙病女性,基因型为B_XAX-;由于其母亲不患甲病,其女儿患乙病,故其基因型为BbXAXa。Ⅲ4个体是一个两病都不患的女性,其基因型为B_XaXa,由于其母亲Ⅱ6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其父亲Ⅱ5的基因型决定是否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由题干分析可知,Ⅰ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Ⅱ5的基因型BB占1/2,Bb占1/2,推出B概率为3/4,b概率为1/4,得到Ⅲ4个体BB占3/4,Bb占1/4。故Ⅲ4个体为纯合子BBXaXa的概率为3/4。(3)根据分析,Ⅲ2的基因型为1/3BBXAY、2/3BbXAY,Ⅲ4的基因型及概率为BBXaXa、BbXaXa,则患乙病概率2/3×1/4×1/4=1/24,患甲病概率为1/2,则Ⅲ2和Ⅲ4近亲结婚,生岀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23/24×1/2=23/48。若Ⅲ2与Ⅲ4配后生出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患甲病男孩,则可能是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没有正常进行。[答案] (每空2分,共12分)(1)一对等位基因(2)BbXAXa 3/4 (3)23/48 精子 减数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