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中国版,含解析)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9《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含解析) 学案
展开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九)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19·济宁模拟)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 ( )A.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B.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C.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D.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2.图示内容可反映出 ( )A.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制造业份额不断增加B.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C.东部沿海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转入地区D.目前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低1.C 2.B [第1题,在不同的城市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的类型存在差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部门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据此推断①②③分别代表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第2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2018·淮南二模)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3~5题。3.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变化特征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该国最可能是( )A.美国 B.中国C.巴西 D.日本5.该国20世纪80年代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A.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动力导向型工业3.D 4.B 5.C [第3题,1960~197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很快,说明其他产业就业人口增长快,总就业也增长;1980~1990年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和所占比重都迅速增长,也反映这一时期就业人口增长快。第4题,根据2010年总就业人口接近8亿,可以推知为中国,故选B。第5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数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吸引大量劳动力导向型企业集聚。](2019·西安模拟)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的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表完成6~7题。 1965年1990年2000年2011年辽宁省34.1%50.6%54.2%63.3%广东省17.6%23.6%55.1%66.2%6.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②1990~2000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优惠政策支持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7.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B.基础设施落后C.严格的户籍制度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6.D 7.D [第6题,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广东省起步晚,主要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制约。第7题,为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2019·吉林模拟)读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回答8~9题。8.图中阴影所示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模式是( )A.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B.小商品经营→个体私营企业→工业化→城市化C.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D.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9.黄河三角洲与图中阴影地区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技术 B.交通C.政策 D.资源8.C 9.D [第8题,图示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上海、南京、杭州等大城市,其城市化发展模式是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第9题,图中阴影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缺乏;黄河三角洲与之相比,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的区位优势是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2018·安徽名校联考)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10~11题。10.下列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C.淮南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11.根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整体定位是( )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②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承接地③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④安徽旅游示范区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③10.A 11.C [第10题,沿淮城市群面积占安徽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说明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该城市群第一产业比重总体上较大,城市化水平较低。淮南市外圆圈不是最大,说明经济总量不是最大;淮北市第一产业比重最低,城市化水平最高。第11题,淮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重要的能源地,也是重化工业的主要集聚地,且平原广阔,农业发达,农产品丰富,可建设农产品加工基地;距长江三角洲近,是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转移的承接地;皖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是安徽省旅游业示范区。]二、非选择题12.(2019·嘉兴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嘉兴一直为富庶繁华之地,被誉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近些年来,嘉兴在一无能源、二无资源的情况下,形成了“皮革之都”——海宁、羊毛衫市场——桐乡、木业大县——嘉善、服装中心——平湖等特色产业区域。(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嘉兴市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改革开放初期,环太湖地区很多集镇人口没有进入城市,集镇慢慢发展成为小城市。评述这种城市化发展方式对当地的影响。[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嘉兴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比重偏高,且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经济发展较慢。针对上述问题,该地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进行污染治理、调整产业结构等。第(2)题,当地原有乡村、集镇发展为城市,避免了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所导致的“城市病”,提升了区域整体发展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开发和集约化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方式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城市层次不高。[答案] (1)问题:第二产业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对资源消耗、交通运输要求高,技术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产品的附加值低等。措施: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低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等。(2)有利影响:提高区域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整体发展;乡村地区得到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避免了大城市的拥堵、污染等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整合等。不利影响:县级城市重复建设,投入高,削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影响力等。13.(2019·江西赣中南五校第一次联考)福建省总面积为12.4万平方千米,近年来该省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分别为福建省城市发展和工业总产值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2)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3)简述福建省城市化与其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解析] 第(1)题,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可以从图中的工业总产值变化中看出,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可以从图中城市化率的变化中看出。第(2)题,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影响可从城市化发展对水果需求量增大、市场扩大等方面分析,不利影响可以从城市化发展对农业用地和水果产量的影响方面分析。第(3)题,分析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从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两方面分析。[答案] (1)工业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城市化率显著提升。(2)有利影响: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水果的需求量增大,市场扩大;不利影响: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农业用地的规模缩小,水果产值和产量减少。(3)城市不断发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