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 (普高)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  (普高) (含解析)第1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  (普高) (含解析)第2页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  (普高) (含解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6 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 (普高) (含解析)

    展开

    专题六  古诗歌鉴赏思想情感题  (普通高中适用作业)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A.这首诗抓住从薄暮到深夜的特征,描绘了一幅山间初夜图:夕阳西下、群壑蒙烟、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欲归、烟鸟栖定。B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写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清泉而感山幽,细致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激动心情,很有韵味。C孤琴候萝径写诗人独抱古琴,孤零零地伫立在洒满月色、长满藤萝的小径,痴痴期盼友人丁大的到来,期待知音之象栩栩如生。D.诗人运用视觉、感觉、听觉等写景,笔意在若有若无间挥洒自如,点染空灵,将暮后山中景色勾勒得极具特色,并寓情于景。E.从表面上看,前六句只是写景,只有结尾两句才写候友,其实不然,诗人一开始就在写候友,只是诗人暗藏在景物中没有露面罢了。解析:AB A项,樵人欲归分析不当,归欲尽的意思是差不多走尽了。B项,激动心情分析不当。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表现了将要见到友人的惬意。(2)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情主人公具有怎样的心态?(6)答:                                                                                                                                                                     解析:诗题中的待丁大不至限定了诗作的感情范围,前三联的环境描写酝酿了感情基础,孤琴候萝径集中展现了诗人的感情所向。参考答案:抒发了对丁大归宿的期盼之意和对丁大的挂念与信任之情。抒情主人公不心焦,不抱怨,表现出异常平静的心态。[诗歌鉴赏]此诗写在山间夜宿,期待友人不至。前六句尽写夜色: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听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后两句写期待故人来宿而未至,于是抱琴等待。全诗不仅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时令特征,而且融合着诗人期盼知音的心情,境界清新幽静,语言委婉含蓄。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11)秋晚登城北门陆 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城北门:成都城北门。幅巾:当时读书人闲居时的一种装束。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暗喻故都汴京。(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A.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不但紧扣了诗题,而且写出了诗人当时闲散的生活和日趋衰颓的状况。B.颔联抓住一点烽两行雁这两个物象抚今追昔,在远观与俯视中想到岁月空逝,大宋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C杜陵秋明指长安,暗指宋朝故都汴京,它寄寓着诗人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D.颈联的山河代表国家,身世指所处的时代,诗人登城搔首”“倚楼不禁考问,谁是兴国的英雄?谁是扭转乾坤的豪杰?E.尾联横槊赋诗借指诗人铁马秋风大散关的戎马生涯,而现在这些已成往事,非复昔三字包含着大势已去的无比感慨。解析:BC B项,俯视分析不当,两行雁是空中的物象,应为仰视。C项,对已逝美好生活的深情留恋分析不当,应为对故都沦陷的无比忧虑。(2)诗人的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6)答:                                                                                                                                                                     参考答案:因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深秋时节,西风劲吹,寒气袭人,眼前萧条凄凉的景象使诗人愁绪满怀。山河沦陷、忧国伤时的叹惋。颔联和颈联抒发了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壮志难酬的悲愤。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而自己却报国无门,悲愁难耐。(答对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诗歌鉴赏]这首诗主要是诗人登城所见所想,叙事与抒情的结合是这首诗最大的特色。头两句叙出游地点、时间及感受,点明题旨。第二联抒写自己远望烽火、仰观雁阵所兴起的失地之愁。第三联由失地而想到国家的命运与自身的遭际。最后一联写自己对横槊赋诗往事的追忆和壮志难酬的悲哀痛苦。全诗以诗人之贯穿全篇,感情激愤,意想沉痛,爱国热情跃然纸上。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11)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空惆怅。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叶梦得(10771148),南宋主战派人物之一,本词作于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被迫去任、隐居吴兴卞山时。(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A.词的首句开门见山,与词题中绝顶小亭照应;缥缈二字写出了小亭立于绝顶,若隐若现的情景。B笑谈独在千峰上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异曲同工,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C.从独在二字看,词人似乎是独自登上小亭,但从笑谈少年豪放来看,一同登亭的应该还有晚辈。D万里横烟浪写词人在绝顶小亭极目所见,描绘出一幅辽远无际、苍茫宏阔的景象,意境雄浑。E莫学一句包含着词人的自嘲,意在与少年豪放形成对比,突出自己的老态,并与前面的老去相照应。解析:BE B项,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情感理解错误,该句既有登高临远的豪迈之情,也流露出世无同道(知音)的孤独之感;E项,意在……突出自己的老态理解错误,词人奉劝少年莫学衰翁样意在激励晚辈要胸襟豪迈、胸怀大志。(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答:                                                                                                                                                                      参考答案:表现了词人年纪虽大却依然想要恢复中原的壮志。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两句中的天涯想就非常鲜明地表现了词人的雄心壮志。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词人空有恢复中原之志,却无人支持,被迫离职隐居,终究空惆怅抒发了缺乏知音理解的孤寂之情。”“与谁同赏,流露出孤独失意之情。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应胸襟豪迈、胸怀大志。词人激励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莫学衰翁样(答出一点给2分,其中思想情感1分,结合词句简要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诗歌鉴赏]首句缥缈,形容亭在绝顶,既高且小,从远处遥望,若隐若现,这是紧扣题目中的绝顶小亭来写的。笑谈句,可见其豪放旷达,纵情山水,年老而不衰。与谁二句倒装,一则说北方大片失地,山河破碎,不堪赏玩;二则说找不到同心同德,一起去把失地收回,重建共赏的人,因为主战派不断受到排挤和打击,朝中几已无人了。作者笑谈的豪情一下转向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惆怅。下片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两句说自己人虽老了,情怀不变,还是以天下为己任,把国事放在心上,总在作着恢复中原那万里山河的计虑和打算。这里以老去情怀反衬天涯想的爱国心切,矢志不渝,表现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但是整个时局,毕竟不是个人的壮志豪情所能改变的,自觉回天无力,所以有空惆怅之句,一个字把前面的一切想望都勾销了,又回到了无可奈何、孤独寂寞的心境,不免要表现出某些颓丧情绪。但他又不甘如此,所以结句又劝勉随从小辈,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说年轻人应该豪放一点,不要学习我这衰老之人的模样。是示人,也是律己。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野 望杜 甫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答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C.尾联照应题目,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解析:BD 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6)答:                                                                                                                                                                     解析:颔联两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参考答案: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音信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无限人世之悲,流离之苦。[白话诗歌]西山终年积雪,三城都有重兵驻防;南郊外的万里桥,跨过泱泱锦江。海内连年战乱,几个弟弟音讯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凄怆唯将迟暮的年华,交与多病的身躯;至今无点滴功德,报答贤明的圣皇。我独自骑马郊游,常常极目远望,世事一天天萧条,真叫人不堪想象。[诗歌鉴赏]首两句写野望时所见西山和锦江。中间四句是野望时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五、六句又由天涯”“一身引出残年多病贡微力,无补圣朝的内疚。七、八句最后点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忧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