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574706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等式的性质》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574706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3.1 从算式到方程3.1.1 一元一次方程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了解方程的概念;
3、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4、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处理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培养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等量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乐观人生态度。
2、体验用估算方法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2、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三、教学难点
1、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
2、需要两次运用等式的性质,并且有一定的思维顺序。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它有什么特征?
翘翘板的两边增加的量之间到底满足什么关系时,翘翘板才能保持平衡?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应用等式的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例1:用适当的数或整式填空,使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1)如果2x+7=10,那么2x=10-_______;
(2)如果-3x=8,那么x=_______;
(3)如果x−=y−,那么x=_____;
(4)如果=2,那么a=_______。
解析:(1)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7可得2x=10-7;
(2)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可得x=;
(3)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可得x=y;
(4)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4可得a=8。
故答案为:7,-8 3 ,y,8。
方法总结:运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将等式进行变形,变形时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完全相同的四则运算,否则就会破坏原来的相等关系。
例2:已知mx=my,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x=y B。a+mx=a+my
C。mx-y=my-y D。amx=amy
解析:A. 等式的两边都除以m,根据等式性质2,m≠0,而A选项没有说明,故A错误;B. 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C. 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D. 符合等式的性质1,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等式的基本性质。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这里的数或字母没有条件限制,但是在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字母时,这里的数或字母必须不为0。
探究点二: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3: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4x+7=3;
(2)x-x=4。
解析:(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或都减7,再在等式的两边都除以4,可得答案
(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6,在合并同类项,可得答案。
解:(1)方程两边都减7,得4x=-4。
方程两边都除以4,得x=-1。
(2)方程两边都乘以6,得3x-2x=24,
x=24。
方法总结:解方程时,一般先将方程变形为ax=b的形式,然后再变形为x=c的形式。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某数x的1/2与3的差是7,列方程为:
(2)某数y的25%与15的和等于它的45%,列方程为
(3)爸爸今年37岁,是儿子年龄的3倍还多1岁,设儿子为x岁,列方程为:
2、解答
(1)X=1000和X=2000中哪一个是方程0.52x-(1-0.52)x=80的解?
解:X=1000时,左边=40,右边=80,左边≠右边,所以x=1000不是方程的解。
X=2000时,左边=80,右边=80,左边=右边,所以x=2000是方程的解。
3、方程 =-6的解是( D )
A. -3 B.- C. 12 D. -12
4、某班开展为贫困山区学校捐书活动,捐的书比平均每人捐3本多21本,比平均每人捐4本少27本,求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如果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请列出关于x的方程。
3x+21=4x-27
(四)课堂小结
1、等式的性质。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变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五、板书设计
1、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
2、等式的性质2 :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b,那么ac=bc;如果a=b(c≠0),那么。
3、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从生活中的跷跷板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教给学生类比、猜想、验证等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疑、解疑,组织活泼互动、有效的教学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力求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湘教版3.2 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1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11.3 不等式的性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问题情景,回顾不等式概念,想一想,认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做一做,进行简单的不等式变形,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3.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5 min阅读,3 min反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