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高考人教A版理科数学一轮复习文档《微点教程》学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版《微点教程》高考人教A版理科数学一轮复习文档:第八章第五节 椭圆 学案
展开
第五节 椭 圆
2019考纲考题考情
1.椭圆的概念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0,c>0,且a,c为常数}。
(1)若a>c,则M点的轨迹为椭圆。
(2)若a=c,则M点的轨迹为线段F1F2。
(3)若a<c,则M点不存在。
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1(a>b>0)
+=1(a>b>0)
图形
性质
范围
-a≤x≤a
-b≤y≤b
-b≤x≤b
-a≤y≤a
对称性
对称轴:坐标轴;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
A1(-a,0),A2(a,0)
B1(0,-b),B2(0,b)
A1(0,-a),A2(0,a)
B1(-b,0),B2(b,0)
轴
长轴A1A2的长为2a;短轴B1B2的长为2b
焦距
|F1F2|=2c
离心率
e=∈(0,1)
a,b,c
的关系
c2=a2-b2
1.椭圆方程中的a,b,c
(1)a,b,c关系:a2=b2+c2。
(2)e与:因为e===,所以离心率e越大,则越小,椭圆就越扁;离心率e越小,则越大,椭圆就越圆。
2.在求焦点在x轴上椭圆的相关量的范围时,要注意应用以下不等关系:-a≤x≤a,-b≤y≤b,0
3.焦点三角形
椭圆上的点P与焦点F1,F2若构成三角形,则称△PF1F2为焦点三角形,焦点三角形问题注意与椭圆定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联系。
一、走进教材
1.(选修2-1P40例1改编)若F1(-3,0),F2(3,0),点P到F1,F2距离之和为10,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 )
A.+=1 B.+=1
C.+=1 D.+=1或+=1
解析 设点P的坐标为(x,y),因为|PF1|+|PF2|=10>|F1F2|=6,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其中a=5,c=3,b==4,故点P的轨迹方程为+=1。故选A。
答案 A
2.(选修2-1P49A组T6改编)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2- D.-1
解析 设椭圆方程为+=1,依题意,显然有|PF2|=|F1F2|,则=2c,即=2c,即e2+2e-1=0,又0
解析:因为△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F2|=|F1F2|=2c,|PF1|=2c。因为|PF1|+|PF2|=2a,所以2c+2c=2a,所以e===-1。故选D。
答案 D
二、走近高考
3.(2018·全国卷Ⅱ)已知F1,F2是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A是C的左顶点,点P在过A且斜率为的直线上,△PF1F2为等腰三角形,∠F1F2P=120°,则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由题意可得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如图所示,设|F1F2|=2c,因为△PF1F2为等腰三角形,且∠F1F2P=120°,所以|PF2|=|F1F2|=2c。因为|OF2|=c,所以点P坐标为(c+2ccos60°,2csin60°),即点P(2c,c)。因为点P在过A且斜率为的直线上,所以=,解得=,所以e=,故选D。
答案 D
4.(2017·全国卷Ⅲ)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且以线段A1A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x-ay+2ab=0相切,则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由题知以线段A1A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y2=a2,圆心到直线bx-ay+2ab=0的距离d==a,得a2=3b2,C的离心率e==,故选A。
答案 A
三、走出误区
微提醒:①忽视椭圆定义中的限制条件;②忽视椭圆标准方程焦点位置的讨论;③忽视点P坐标的限制条件。
5.平面内一点M到两定点F1(0,-9),F2(0,9)的距离之和等于18,则点M的轨迹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MF1|+|MF2|=18,但|F1F2|=18,即|MF1|+|MF2|=|F1F2|,所以点M的轨迹是一条线段。
答案 线段F1F2
6.椭圆+=1的焦距为4,则m等于( )
A.4 B.8
C.4或8 D.12
解析 当焦点在x轴上时,10-m>m-2>0,10-m-(m-2)=4,所以m=4。当焦点在y轴上时,m-2>10-m>0,m-2-(10-m)=4,所以m=8。所以m=4或8。
答案 C
7.已知点P是椭圆+=1上y轴右侧的一点,且以点P及焦点F1,F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P(x,y),由题意知c2=a2-b2=5-4=1,所以c=1,则F1(-1,0),F2(1,0)。由题意可得点P到x轴的距离为1,所以y=±1,把y=±1代入+=1,得x=±,又x>0,所以x=,所以P点坐标为或。
答案 或
第1课时 椭圆的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
考点一 椭圆的定义及应用
【例1】 (1)过椭圆+y2=1的左焦点F1作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F2是椭圆右焦点,则△ABF2的周长为( )
A.8 B.4
C.4 D.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P是椭圆+=1上的一个动点,点A(1,1),B(0,-1),则|PA|+|PB|的最大值为( )
A.5 B.4
C.3 D.2
解析 (1)因为+y2=1,所以a=2。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1|+|AF2|=2a=4,且|BF1|+|BF2|=2a=4,所以△ABF2的周长为|AB|+|AF2|+|BF2|=(|AF1|+|AF2|)+(|BF1|+|BF2|)=4a=8。故选A。
(2)因为椭圆方程为+=1,所以焦点为B(0,-1)和B′(0,1),连接PB′,AB′,根据椭圆的定义,得|PB|+|PB′|=2a=4,可得|PB|=4-|PB′|,因此|PA|+|PB|=|PA|+(4-|PB′|)=4+(|PA|-|PB′|)。因为|PA|-|PB′|≤|AB′|,所以|PA|+|PB|≤4+|AB′|=4+1=5,当且仅当P在AB′延长线上时,等号成立。故|PA|+|PB|的最大值为5。
答案 (1)A (2)A
椭圆定义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确认平面内与两定点有关的轨迹是否为椭圆;二是当P在椭圆上时,与椭圆的两焦点F1,F2组成的三角形通常称为“焦点三角形”,利用定义可求其周长,利用定义和余弦定理可求|PF1|·|PF2|,通过整体代入可求其面积等。面积公式S△PF1F2=b2tan(其中θ=∠F1PF2)。
【变式训练】 (1)(2019·惠州调研)设F1,F2为椭圆+=1的两个焦点,点P在椭圆上,若线段PF1的中点在y轴上,则的值为( )
A. B.
C. D.
(2)已知椭圆+=1上一点P与椭圆的两焦点F1,F2的连线夹角为直角,则|PF1|·|PF2|=________。
解析 (1)如图,设线段PF1的中点为M,因为O是F1F2的中点,所以OM∥PF2,可得PF2⊥x轴,可求得|PF2|=,|PF1|=2a-|PF2|=,=。故选D。
(2)依题意a=7,b=2,c==5,|F1F2|=2c=10,由于PF1⊥PF2,所以由勾股定理得|PF1|2+|PF2|2=|F1F2|2,即|PF1|2+|PF2|2=100。又由椭圆定义知|PF1|+|PF2|=2a=14,所以(|PF1|+|PF2|)2-2|PF1|·|PF2|=100,即196-2|PF1|·|PF2|=100。解得|PF1|·|PF2|=48。
答案 (1)D (2)48
考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经过两点,(,),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2)设F1、F2为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经过F1的直线交椭圆C于A,B两点,若△F2AB是面积为4的等边三角形,则椭圆C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1)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n>0,m≠n)。由解得m=,n=,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因为△F2AB是面积为4的等边三角形,所以AB⊥x轴,所以A,B两点的横坐标为-c,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F1A|=|F1B|=。又|F1F2|=2c,∠F1F2A=30°,所以=×2c ①。又S△F2AB=×2c×=4 ②,a2=b2+c2 ③,由①②③解得a2=9,b2=6,c2=3,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答案 (1)+=1 (2)+=1
1.求椭圆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先定位,再定量,即首先确定焦点所在位置,然后根据条件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
2.如果焦点位置不确定,可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m≠n),求出m,n的值即可。
3.椭圆的通径(过焦点且与长轴垂直的弦)长为。
【变式训练】 (1)已知两圆C1:(x-4)2+y2=169,C2:(x+4)2+y2=9,动圆M在圆C1内部且和圆C1相内切,和圆C2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 )
A.-=1 B.+=1
C.-=1 D.+=1
(2)(2019·亳州模拟)椭圆E:+=1(a>b>0)的两个焦点为F1,F2,椭圆上两动点P,Q总使PF1QF2为平行四边形,若平行四边形PF1QF2的周长和最大面积分别为8和2,则椭圆的标准方程可能为( )
A.+y2=1 B.+=1
C.+=1 D.+=1
解析 (1)设圆M的半径为r,则|MC1|+|MC2|=(13-r)+(3+r)=16,所以M的轨迹是以C1,C2为焦点的椭圆,且2a=16,2c=8,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1。
(2)如图,由四边形PF1QF2周长为8,可知4a=8,所以a=2。当P,Q为短轴端点时,四边形的面积最大,故2bc=2,即bc=。椭圆方程可以是+=1。故选C。
答案 (1)D (2)C
考点三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微点小专题
方向1:求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例3】 (1)(2018·安徽二模)已知椭圆+=1(a>b>0)的左顶点为M,上顶点为N,右焦点为F,若·=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2)(2019·湖南联考)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是椭圆上一点,△PF1F2是以F2P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60°<∠PF1F2<120°,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析 (1)由题意知,M(-a,0),N(0,b),F(c,0),所以 =(-a,-b),=(c,-b)。因为·=0,所以-ac+b2=0,即b2=ac。又知b2=a2-c2,所以a2-c2=ac,所以e2+e-1=0,解得e=或e=(舍)。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故选D。
(2)由题意可得,|PF2|2=|F1F2|2+|PF1|2-2|F1F2|·|PF1|cos∠PF1F2=4c2+4c2-2·2c·2c·cos∠PF1F2,即|PF2|=2c·,所以a==c+c·,又60°<∠PF1F2<120°,所以-
答案 (1)D (2)B
求椭圆离心率的三种方法
1.直接求出a,c来求解e。通过已知条件列方程组,解出a,c的值。
2.构造a,c的齐次式,解出e。由已知条件得出关于a,c的二元齐次方程,然后转化为关于离心率e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3.通过取特殊值或特殊位置,求出离心率。
提醒:在解关于离心率e的二次方程时,要注意利用椭圆的离心率e∈(0,1)进行根的取舍,否则将产生增根。
方向2:最值问题
【例4】 (2018·浙江高考)已知点P(0,1),椭圆+y2=m(m>1)上两点A,B满足=2,则当m=________时,点B横坐标的绝对值最大。
解析 设A(x1,y1),B(x2,y2),由=2,得即因为点A,B在椭圆上,所以得y2=m+,x=m-(3-2y2)2=-m2+m-=-(m-5)2+4≤4,所以当m=5时,点B横坐标的绝对值最大,最大值为2。
答案 5
与椭圆有关的最值或范围问题的求解方法
1.利用数形结合、几何意义,尤其是椭圆的性质,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2.利用函数,尤其是二次函数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3.利用不等式,尤其是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4.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题点对应练】
1.(方向1)P是椭圆+=1(a>b>0)上的一点,A为左顶点,F为右焦点,PF⊥x轴,若tan∠PAF=,则椭圆的离心率e为( )
A. B.
C. D.
解析 如图,不妨设点P在第一象限,因为PF⊥x轴,所以xP=c,将xP=c代入椭圆方程得yP=,即|PF|=,则tan∠PAF===,结合b2=a2-c2,整理得2c2+ac-a2=0,两边同时除以a2得2e2+e-1=0,解得e=或e=-1(舍去)。故选D。
答案 D
2.(方向1)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若椭圆C上存在点P,使得线段PF1的中垂线恰好经过焦点F2,则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析 因为线段PF1的中垂线经过焦点F2,所以|PF2|=|F1F2|=2c,即椭圆上存在点P,使|PF2|=2c,所以a-c≤2c≤a+c,再结合e∈(0,1),解得≤e<1。故选C。
答案 C
3.(方向2)如图,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1的离心率e=,F,A分别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和顶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a=2,因为e==,所以c=1,b2=a2-c2=3。故椭圆方程为+=1。设P点坐标为(x0,y0)。所以-2≤x0≤2,-≤y0≤。因为F(-1,0),A(2,0),=(-1-x0,-y0),=(2-x0,-y0),所以·=x-x0-2+y=x-x0+1=(x0-2)2。则当x0=-2时,·取得最大值4。
答案 4
1.(配合例1使用)已知椭圆C:+=1,M,N是坐标平面内的两点,且M与C的焦点不重合。若M关于C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B,线段MN的中点在C上,则|AN|+|BN|=( )
A.4 B.8
C.12 D.16
解析 设MN的中点为D,椭圆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如图,连接DF1,DF2,因为F1是MA的中点,D是MN的中点,所以F1D是△MAN的中位线,则|DF1|=|AN|,同理|DF2|=|BN|,所以|AN|+|BN|=2(|DF1|+|DF2|),因为D在椭圆上,所以根据椭圆的定义知|DF1|+|DF2|=4,所以|AN|+|BN|=8。
答案 B
2.(配合例2使用)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若椭圆C的离心率等于,且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x2=8y的焦点,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设椭圆的方程为+=1(a>b>0)。由题设知抛物线的焦点为(0,2),所以椭圆中b=2。因为e==,所以a=2c,又a2-b2=c2,联立解得c=2,a=4,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答案 +=1
3.(配合例3使用)已知椭圆+=1(a>b>0)的左顶点和上顶点分别为A,B,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在线段AB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满足PF1⊥PF2,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平方为( )
A. B.
C. D.
解析 由题意得,A(-a,0),B(0,b),由在线段AB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满足PF1⊥PF2,得点P是以点O为圆心,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x2+y2=c2与线段AB的切点,连接OP,则OP⊥AB,且OP=c,即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c。又直线AB的方程为y=x+b,整理得bx-ay+ab=0,点O到直线AB的距离d==c,两边同时平方整理得,a2b2=c2(a2+b2)=(a2-b2)(a2+b2)=a4-b4,可得b4+a2b2-a4=0,两边同时除以a4,得2+-1=0,可得=,则e2===1-=1-=。故选B。
答案 B
4.(配合例4使用)已知椭圆C:+y2=1的两焦点为F1,F2,点P(x0,y0)满足0<+y<1,则|PF1|+|PF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点P(x0,y0)满足0<+y<1,可知P(x0,y0)一定在椭圆内(不包括原点),因为a=,b=1,所以由椭圆的定义可知|PF1|+|PF2|<2a=2,当P(x0,y0)在线段F1F2上(不在原点)时,|PF1|+|PF2|=2,又|PF1|+|PF2|≥|F1F2|=2,故|PF1|+|PF2|的取值范围是[2,2)。
答案 [2,2)
第2课时 椭圆的综合问题
考点一 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弦问题
【例1】 (2018·北京高考)已知椭圆M:+=1(a>b>0)的离心率为,焦距为2。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M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
(1)求椭圆M的方程;
(2)若k=1,求|AB|的最大值。
解 (1)由题意得
解得a=,b=1。
所以椭圆M的方程为+y2=1。
(2)设直线l的方程为y=x+m,A(x1,y1),
B(x2,y2)。
由得4x2+6mx+3m2-3=0。
Δ>0⇒m2<4,
所以x1+x2=-,x1x2=。
|AB|=|x1-x2|
=
=
=。
当m=0,即直线l过原点时,|AB|最大,最大值为。
1.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问题,其常规思路是先把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2.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为A(x1,y1),B(x2,y2),则|AB|=
=(k为直线斜率)。
3.利用公式计算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是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要忽略判别式。
【变式训练】 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1,点A为椭圆的右顶点,直线y=k(x-1)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当△AMN的面积为时,求k的值。
解 由
得(1+2k2)x2-4k2x+2k2-4=0。
设点M,N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则y1=k(x1-1),y2=k(x2-1),
x1+x2=,x1x2=,
所以|MN|=
=
=。
又因为点A(2,0)到直线y=k(x-1)的距离d=,
所以△AMN的面积为S=|MN|·d=。
由=,解得k=±2。
考点二 中点弦问题
【例2】 (2019·南宁摸底)已知椭圆+=1(a>b>0)的一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y+5=0,弦的中点坐标是M(-4,1),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解析 设直线x-y+5=0与椭圆+=1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因为AB的中点M(-4,1),所以x1+x2=-8,y1+y2=2。易知直线AB的斜率k==1。由两式相减得,+=0,所以=-·,所以=,于是椭圆的离心率e===。故选C。
答案 C
弦及弦中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1.根与系数的关系: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元,利用根与系数关系表示中点。
2.点差法:利用弦两端点适合椭圆方程,作差构造中点、斜率。
【变式训练】 已知椭圆:+x2=1,过点P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且弦AB被点P平分,则直线AB的方程为( )
A.9x-y-4=0 B.9x+y-5=0
C.2x+y-2=0 D.x+y-5=0
解析 设A(x1,y1),B(x2,y2),因为A,B在椭圆+x2=1上,所以两式相减得+x-x=0,即+(x1-x2)(x1+x2)=0,又弦AB被点P平分,所以x1+x2=1,y1+y2=1,将其代入上式得+x1-x2=0,即=-9,即直线AB的斜率为-9,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y-=-9,即9x+y-5=0。
答案 B
考点三 证明问题
【例3】 (2018·全国卷Ⅰ)设椭圆C:+y2=1的右焦点为F,过F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M的坐标为(2,0)。
(1)当l与x轴垂直时,求直线AM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证明:∠OMA=∠OMB。
解 (1)由已知得F(1,0),l的方程为x=1。
由已知可得,点A的坐标为或。
所以AM的方程为y=-x+或y=x-。
(2)证明:当l与x轴重合时,∠OMA=∠OMB=0°。
当l与x轴垂直时,OM为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OMA=∠OMB。
当l与x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l的方程为y=k(x-1)(k≠0),A(x1,y1),B(x2,y2),则x1<,x2<,直线MA,MB的斜率之和为kMA+kMB=+。
由y1=kx1-k,y2=kx2-k得
kMA+kMB=。
将y=k(x-1)代入+y2=1,
得(2k2+1)x2-4k2x+2k2-2=0。
所以,x1+x2=,x1x2=。
则2kx1x2-3k(x1+x2)+4k==0。
从而kMA+kMB=0,故MA,MB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OMA=∠OMB。
综上,∠OMA=∠OMB。
破解此类解析几何题的关键:一是“图形”引路,一般需画出大致图形,把已知条件翻译到图形中,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或两点式,即可快速表示出直线方程;二是“转化”桥梁,即会把要证的两角相等,根据图形的特征,转化为斜率之间的关系,再把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斜率公式即可证得结论。
【变式训练】 (2019·成都一诊)已知椭圆+=1的右焦点为F,设直线l:x=5与x轴的交点为E,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l1与椭圆交于A,B两点,M为线段EF的中点。
(1)若直线l1的倾斜角为,求|AB|的值;
(2)设直线AM交直线l于点N,证明:直线BN⊥l。
解 由题意知,F(1,0),E(5,0),M(3,0)。
(1)因为直线l1的倾斜角为,所以斜率k=1。
所以直线l1的方程为y=x-1。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9x2-10x-15=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所以|AB|=·
=×=。
(2)证明:设直线l1的方程为y=k(x-1)。
代入椭圆方程,得(4+5k2)x2-10k2x+5k2-20=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设N(5,y0),因为A,M,N三点共线,
所以=,所以y0=。
而y0-y2=-y2=-k(x2-1)
=
==0。
所以直线BN∥x轴,即BN⊥l。
考点四 最值与范围问题
【例4】 (2019·武汉调研)已知椭圆C:+=1(a>b>0)经过点P,且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F1,F2分别为椭圆C的左、右焦点,不经过F1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如果直线AF1,l,BF1的斜率依次成等差数列,求焦点F2到直线l的距离d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意,知
解得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易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代入椭圆方程+y2=1,
整理得(1+2k2)x2+4kmx+2(m2-1)=0。
由Δ=(4km)2-8(1+2k2)(m2-1)=16k2-8m2+8>0,得2k2>m2-1。 ①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因为F1(-1,0),
所以kAF1=,kBF1=。
由题可得2k=+,
且y1=kx1+m,y2=kx2+m,
所以(m-k)(x1+x2+2)=0。
因为直线l:y=kx+m不过焦点F1(-1,0),
所以m-k≠0,
所以x1+x2+2=0,从而-+2=0,
-4km+2+4k2=0,
所以4km=2+4k2,即m=k+②。
由①②得2k2>2-1,
化简得|k|>③。
焦点F2(1,0)到直线l:y=kx+m的距离d===,
令t=,由|k|>知t∈(1,)。
于是d==,
考虑到函数f(t)=在[1,]上单调递减,
所以f()
所以焦点F2到直线l的距离d的取值范围是(,2)。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法,即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代数法,即把要求最值的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然后利用导数、不等式等进行求解。
【变式训练】 已知椭圆C的两个焦点为F1(-1,0),F2(1,0),且经过点E。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点F1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点A位于x轴上方),若=λ,且2≤λ<3,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解 (1)设椭圆方程为+=1(a>b>0),
由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由题意得直线l的方程为y=k(x+1)(k>0),
联立方程,得
整理得y2-y-9=0,
Δ=+144>0,
设A(x1,y1),B(x2,y2),
则y1+y2=,y1y2=,
又=λ,所以y1=-λy2,
所以y1y2=(y1+y2)2,
则=,λ+-2=,
因为2≤λ<3,所以≤λ+-2<,
即≤<,且k>0,解得0
故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
1.(配合例3使用)已知椭圆Γ:+=1(a>b>0)的右焦点F(1,0),椭圆Γ的左、右顶点分别为M,N。过点F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C,D两点,且△MCD的面积是△NCD的面积的3倍。
(1)求椭圆Γ的方程;
(2)若CD与x轴垂直,A,B是椭圆Γ上位于直线CD两侧的动点,且满足∠ACD=∠BCD,试问直线AB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解 (1)因为△MCD的面积是△NCD的面积的3倍,
所以|MF|=3|NF|,即a+c=3(a-c),
所以a=2c=2。
又a2=b2+c2,所以b2=3。
故椭圆Γ的方程为+=1。
(2)当∠ACD=∠BCD时,kAC+kBC=0。
设直线AC的斜率为k,则直线BC的斜率为-k,
不妨设点C在x轴上方,C,
设A(x1,y1),B(x2,y2),
则直线AC的方程为y-=k(x-1),
代入+=1中整理,
得(3+4k2)x2-4k(2k-3)x+4k2-12k-3=0,
1+x1=。
同理1+x2=。
所以x1+x2=,x1-x2=,
则kAB===,
因此直线AB的斜率是定值。
2.(配合例4使用)已知点M是圆E:(x+)2+y2=16上的动点,点F(,0),线段MF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EM于点P。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矩形ABCD的边所在直线与轨迹C均相切,设矩形ABCD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
解 (1)依题意,得|PM|=|PF|,
所以|PE|+|PF|=|PE|+|PM|=|ME|=4(为定值),|EF|=2,4>2,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E,F为焦点的椭圆,其中2a=4,2c=2,
所以P点的轨迹C的方程是+y2=1。
(2)①当矩形的边与坐标轴垂直或平行时,易得S=8。
②当矩形的边均不与坐标轴垂直或平行时,其四边所在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1x+m,直线BC的方程为y=k2x+n,则直线CD的方程为y=k1x-m,直线AD的方程为y=k2x-n,其中k1·k2=-1,
直线AB与CD间的距离d1==,
同理直线BC与AD间的距离d2==,
所以S=d1·d2=·。
由得x2+2k1mx+m2-1=0。
因为直线AB与椭圆相切,所以Δ=4k+1-m2=0,
所以|m|=,同理|n|=,
所以S=
=
=
=4·
=4·,
因为k+≥2(当且仅当k1=±1时,不等式取等号),
所以4
由①②可知,8≤S≤10。
2019考纲考题考情
1.椭圆的概念
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椭圆。这两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集合P={M||MF1|+|MF2|=2a,|F1F2|=2c,其中a>0,c>0,且a,c为常数}。
(1)若a>c,则M点的轨迹为椭圆。
(2)若a=c,则M点的轨迹为线段F1F2。
(3)若a<c,则M点不存在。
2.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
标准方程
+=1(a>b>0)
+=1(a>b>0)
图形
性质
范围
-a≤x≤a
-b≤y≤b
-b≤x≤b
-a≤y≤a
对称性
对称轴:坐标轴;对称中心:原点
顶点
A1(-a,0),A2(a,0)
B1(0,-b),B2(0,b)
A1(0,-a),A2(0,a)
B1(-b,0),B2(b,0)
轴
长轴A1A2的长为2a;短轴B1B2的长为2b
焦距
|F1F2|=2c
离心率
e=∈(0,1)
a,b,c
的关系
c2=a2-b2
1.椭圆方程中的a,b,c
(1)a,b,c关系:a2=b2+c2。
(2)e与:因为e===,所以离心率e越大,则越小,椭圆就越扁;离心率e越小,则越大,椭圆就越圆。
2.在求焦点在x轴上椭圆的相关量的范围时,要注意应用以下不等关系:-a≤x≤a,-b≤y≤b,0
椭圆上的点P与焦点F1,F2若构成三角形,则称△PF1F2为焦点三角形,焦点三角形问题注意与椭圆定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联系。
一、走进教材
1.(选修2-1P40例1改编)若F1(-3,0),F2(3,0),点P到F1,F2距离之和为10,则P点的轨迹方程是( )
A.+=1 B.+=1
C.+=1 D.+=1或+=1
解析 设点P的坐标为(x,y),因为|PF1|+|PF2|=10>|F1F2|=6,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其中a=5,c=3,b==4,故点P的轨迹方程为+=1。故选A。
答案 A
2.(选修2-1P49A组T6改编)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2作椭圆长轴的垂线交椭圆于点P,若△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2- D.-1
解析 设椭圆方程为+=1,依题意,显然有|PF2|=|F1F2|,则=2c,即=2c,即e2+2e-1=0,又0
解析:因为△F1PF2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PF2|=|F1F2|=2c,|PF1|=2c。因为|PF1|+|PF2|=2a,所以2c+2c=2a,所以e===-1。故选D。
答案 D
二、走近高考
3.(2018·全国卷Ⅱ)已知F1,F2是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A是C的左顶点,点P在过A且斜率为的直线上,△PF1F2为等腰三角形,∠F1F2P=120°,则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由题意可得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如图所示,设|F1F2|=2c,因为△PF1F2为等腰三角形,且∠F1F2P=120°,所以|PF2|=|F1F2|=2c。因为|OF2|=c,所以点P坐标为(c+2ccos60°,2csin60°),即点P(2c,c)。因为点P在过A且斜率为的直线上,所以=,解得=,所以e=,故选D。
答案 D
4.(2017·全国卷Ⅲ)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且以线段A1A2为直径的圆与直线bx-ay+2ab=0相切,则C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解析 由题知以线段A1A2为直径的圆的方程为x2+y2=a2,圆心到直线bx-ay+2ab=0的距离d==a,得a2=3b2,C的离心率e==,故选A。
答案 A
三、走出误区
微提醒:①忽视椭圆定义中的限制条件;②忽视椭圆标准方程焦点位置的讨论;③忽视点P坐标的限制条件。
5.平面内一点M到两定点F1(0,-9),F2(0,9)的距离之和等于18,则点M的轨迹是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MF1|+|MF2|=18,但|F1F2|=18,即|MF1|+|MF2|=|F1F2|,所以点M的轨迹是一条线段。
答案 线段F1F2
6.椭圆+=1的焦距为4,则m等于( )
A.4 B.8
C.4或8 D.12
解析 当焦点在x轴上时,10-m>m-2>0,10-m-(m-2)=4,所以m=4。当焦点在y轴上时,m-2>10-m>0,m-2-(10-m)=4,所以m=8。所以m=4或8。
答案 C
7.已知点P是椭圆+=1上y轴右侧的一点,且以点P及焦点F1,F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等于1,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设P(x,y),由题意知c2=a2-b2=5-4=1,所以c=1,则F1(-1,0),F2(1,0)。由题意可得点P到x轴的距离为1,所以y=±1,把y=±1代入+=1,得x=±,又x>0,所以x=,所以P点坐标为或。
答案 或
第1课时 椭圆的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
考点一 椭圆的定义及应用
【例1】 (1)过椭圆+y2=1的左焦点F1作直线l交椭圆于A,B两点,F2是椭圆右焦点,则△ABF2的周长为( )
A.8 B.4
C.4 D.2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P是椭圆+=1上的一个动点,点A(1,1),B(0,-1),则|PA|+|PB|的最大值为( )
A.5 B.4
C.3 D.2
解析 (1)因为+y2=1,所以a=2。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1|+|AF2|=2a=4,且|BF1|+|BF2|=2a=4,所以△ABF2的周长为|AB|+|AF2|+|BF2|=(|AF1|+|AF2|)+(|BF1|+|BF2|)=4a=8。故选A。
(2)因为椭圆方程为+=1,所以焦点为B(0,-1)和B′(0,1),连接PB′,AB′,根据椭圆的定义,得|PB|+|PB′|=2a=4,可得|PB|=4-|PB′|,因此|PA|+|PB|=|PA|+(4-|PB′|)=4+(|PA|-|PB′|)。因为|PA|-|PB′|≤|AB′|,所以|PA|+|PB|≤4+|AB′|=4+1=5,当且仅当P在AB′延长线上时,等号成立。故|PA|+|PB|的最大值为5。
答案 (1)A (2)A
椭圆定义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确认平面内与两定点有关的轨迹是否为椭圆;二是当P在椭圆上时,与椭圆的两焦点F1,F2组成的三角形通常称为“焦点三角形”,利用定义可求其周长,利用定义和余弦定理可求|PF1|·|PF2|,通过整体代入可求其面积等。面积公式S△PF1F2=b2tan(其中θ=∠F1PF2)。
【变式训练】 (1)(2019·惠州调研)设F1,F2为椭圆+=1的两个焦点,点P在椭圆上,若线段PF1的中点在y轴上,则的值为( )
A. B.
C. D.
(2)已知椭圆+=1上一点P与椭圆的两焦点F1,F2的连线夹角为直角,则|PF1|·|PF2|=________。
解析 (1)如图,设线段PF1的中点为M,因为O是F1F2的中点,所以OM∥PF2,可得PF2⊥x轴,可求得|PF2|=,|PF1|=2a-|PF2|=,=。故选D。
(2)依题意a=7,b=2,c==5,|F1F2|=2c=10,由于PF1⊥PF2,所以由勾股定理得|PF1|2+|PF2|2=|F1F2|2,即|PF1|2+|PF2|2=100。又由椭圆定义知|PF1|+|PF2|=2a=14,所以(|PF1|+|PF2|)2-2|PF1|·|PF2|=100,即196-2|PF1|·|PF2|=100。解得|PF1|·|PF2|=48。
答案 (1)D (2)48
考点二 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1)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经过两点,(,),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2)设F1、F2为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经过F1的直线交椭圆C于A,B两点,若△F2AB是面积为4的等边三角形,则椭圆C的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1)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n>0,m≠n)。由解得m=,n=,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
(2)因为△F2AB是面积为4的等边三角形,所以AB⊥x轴,所以A,B两点的横坐标为-c,代入椭圆方程,可求得|F1A|=|F1B|=。又|F1F2|=2c,∠F1F2A=30°,所以=×2c ①。又S△F2AB=×2c×=4 ②,a2=b2+c2 ③,由①②③解得a2=9,b2=6,c2=3,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答案 (1)+=1 (2)+=1
1.求椭圆方程的基本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先定位,再定量,即首先确定焦点所在位置,然后根据条件建立关于a,b的方程组。
2.如果焦点位置不确定,可设椭圆方程为mx2+ny2=1(m>0,n>0,m≠n),求出m,n的值即可。
3.椭圆的通径(过焦点且与长轴垂直的弦)长为。
【变式训练】 (1)已知两圆C1:(x-4)2+y2=169,C2:(x+4)2+y2=9,动圆M在圆C1内部且和圆C1相内切,和圆C2相外切,则动圆圆心M的轨迹方程为( )
A.-=1 B.+=1
C.-=1 D.+=1
(2)(2019·亳州模拟)椭圆E:+=1(a>b>0)的两个焦点为F1,F2,椭圆上两动点P,Q总使PF1QF2为平行四边形,若平行四边形PF1QF2的周长和最大面积分别为8和2,则椭圆的标准方程可能为( )
A.+y2=1 B.+=1
C.+=1 D.+=1
解析 (1)设圆M的半径为r,则|MC1|+|MC2|=(13-r)+(3+r)=16,所以M的轨迹是以C1,C2为焦点的椭圆,且2a=16,2c=8,故所求的轨迹方程为+=1。
(2)如图,由四边形PF1QF2周长为8,可知4a=8,所以a=2。当P,Q为短轴端点时,四边形的面积最大,故2bc=2,即bc=。椭圆方程可以是+=1。故选C。
答案 (1)D (2)C
考点三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微点小专题
方向1:求离心率的值或范围
【例3】 (1)(2018·安徽二模)已知椭圆+=1(a>b>0)的左顶点为M,上顶点为N,右焦点为F,若·=0,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2)(2019·湖南联考)已知椭圆+=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P是椭圆上一点,△PF1F2是以F2P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且60°<∠PF1F2<120°,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析 (1)由题意知,M(-a,0),N(0,b),F(c,0),所以 =(-a,-b),=(c,-b)。因为·=0,所以-ac+b2=0,即b2=ac。又知b2=a2-c2,所以a2-c2=ac,所以e2+e-1=0,解得e=或e=(舍)。所以椭圆的离心率为。故选D。
(2)由题意可得,|PF2|2=|F1F2|2+|PF1|2-2|F1F2|·|PF1|cos∠PF1F2=4c2+4c2-2·2c·2c·cos∠PF1F2,即|PF2|=2c·,所以a==c+c·,又60°<∠PF1F2<120°,所以-
求椭圆离心率的三种方法
1.直接求出a,c来求解e。通过已知条件列方程组,解出a,c的值。
2.构造a,c的齐次式,解出e。由已知条件得出关于a,c的二元齐次方程,然后转化为关于离心率e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3.通过取特殊值或特殊位置,求出离心率。
提醒:在解关于离心率e的二次方程时,要注意利用椭圆的离心率e∈(0,1)进行根的取舍,否则将产生增根。
方向2:最值问题
【例4】 (2018·浙江高考)已知点P(0,1),椭圆+y2=m(m>1)上两点A,B满足=2,则当m=________时,点B横坐标的绝对值最大。
解析 设A(x1,y1),B(x2,y2),由=2,得即因为点A,B在椭圆上,所以得y2=m+,x=m-(3-2y2)2=-m2+m-=-(m-5)2+4≤4,所以当m=5时,点B横坐标的绝对值最大,最大值为2。
答案 5
与椭圆有关的最值或范围问题的求解方法
1.利用数形结合、几何意义,尤其是椭圆的性质,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2.利用函数,尤其是二次函数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3.利用不等式,尤其是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4.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求最值或取值范围。
【题点对应练】
1.(方向1)P是椭圆+=1(a>b>0)上的一点,A为左顶点,F为右焦点,PF⊥x轴,若tan∠PAF=,则椭圆的离心率e为( )
A. B.
C. D.
解析 如图,不妨设点P在第一象限,因为PF⊥x轴,所以xP=c,将xP=c代入椭圆方程得yP=,即|PF|=,则tan∠PAF===,结合b2=a2-c2,整理得2c2+ac-a2=0,两边同时除以a2得2e2+e-1=0,解得e=或e=-1(舍去)。故选D。
答案 D
2.(方向1)已知F1,F2分别是椭圆C:+=1(a>b>0)的左、右焦点。若椭圆C上存在点P,使得线段PF1的中垂线恰好经过焦点F2,则椭圆C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解析 因为线段PF1的中垂线经过焦点F2,所以|PF2|=|F1F2|=2c,即椭圆上存在点P,使|PF2|=2c,所以a-c≤2c≤a+c,再结合e∈(0,1),解得≤e<1。故选C。
答案 C
3.(方向2)如图,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1的离心率e=,F,A分别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和顶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知a=2,因为e==,所以c=1,b2=a2-c2=3。故椭圆方程为+=1。设P点坐标为(x0,y0)。所以-2≤x0≤2,-≤y0≤。因为F(-1,0),A(2,0),=(-1-x0,-y0),=(2-x0,-y0),所以·=x-x0-2+y=x-x0+1=(x0-2)2。则当x0=-2时,·取得最大值4。
答案 4
1.(配合例1使用)已知椭圆C:+=1,M,N是坐标平面内的两点,且M与C的焦点不重合。若M关于C的焦点的对称点分别为A,B,线段MN的中点在C上,则|AN|+|BN|=( )
A.4 B.8
C.12 D.16
解析 设MN的中点为D,椭圆C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如图,连接DF1,DF2,因为F1是MA的中点,D是MN的中点,所以F1D是△MAN的中位线,则|DF1|=|AN|,同理|DF2|=|BN|,所以|AN|+|BN|=2(|DF1|+|DF2|),因为D在椭圆上,所以根据椭圆的定义知|DF1|+|DF2|=4,所以|AN|+|BN|=8。
答案 B
2.(配合例2使用)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若椭圆C的离心率等于,且它的一个顶点恰好是抛物线x2=8y的焦点,则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
解析 由题意设椭圆的方程为+=1(a>b>0)。由题设知抛物线的焦点为(0,2),所以椭圆中b=2。因为e==,所以a=2c,又a2-b2=c2,联立解得c=2,a=4,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为+=1。
答案 +=1
3.(配合例3使用)已知椭圆+=1(a>b>0)的左顶点和上顶点分别为A,B,左、右焦点分别是F1,F2,在线段AB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满足PF1⊥PF2,则椭圆的离心率的平方为( )
A. B.
C. D.
解析 由题意得,A(-a,0),B(0,b),由在线段AB上有且只有一个点P满足PF1⊥PF2,得点P是以点O为圆心,线段F1F2为直径的圆x2+y2=c2与线段AB的切点,连接OP,则OP⊥AB,且OP=c,即点O到直线AB的距离为c。又直线AB的方程为y=x+b,整理得bx-ay+ab=0,点O到直线AB的距离d==c,两边同时平方整理得,a2b2=c2(a2+b2)=(a2-b2)(a2+b2)=a4-b4,可得b4+a2b2-a4=0,两边同时除以a4,得2+-1=0,可得=,则e2===1-=1-=。故选B。
答案 B
4.(配合例4使用)已知椭圆C:+y2=1的两焦点为F1,F2,点P(x0,y0)满足0<+y<1,则|PF1|+|PF2|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由点P(x0,y0)满足0<+y<1,可知P(x0,y0)一定在椭圆内(不包括原点),因为a=,b=1,所以由椭圆的定义可知|PF1|+|PF2|<2a=2,当P(x0,y0)在线段F1F2上(不在原点)时,|PF1|+|PF2|=2,又|PF1|+|PF2|≥|F1F2|=2,故|PF1|+|PF2|的取值范围是[2,2)。
答案 [2,2)
第2课时 椭圆的综合问题
考点一 直线与椭圆的相交弦问题
【例1】 (2018·北京高考)已知椭圆M:+=1(a>b>0)的离心率为,焦距为2。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M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
(1)求椭圆M的方程;
(2)若k=1,求|AB|的最大值。
解 (1)由题意得
解得a=,b=1。
所以椭圆M的方程为+y2=1。
(2)设直线l的方程为y=x+m,A(x1,y1),
B(x2,y2)。
由得4x2+6mx+3m2-3=0。
Δ>0⇒m2<4,
所以x1+x2=-,x1x2=。
|AB|=|x1-x2|
=
=
=。
当m=0,即直线l过原点时,|AB|最大,最大值为。
1.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相关问题,其常规思路是先把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应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2.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为A(x1,y1),B(x2,y2),则|AB|=
=(k为直线斜率)。
3.利用公式计算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是在方程有解的情况下进行的,不要忽略判别式。
【变式训练】 已知椭圆C的方程为+=1,点A为椭圆的右顶点,直线y=k(x-1)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M,N。当△AMN的面积为时,求k的值。
解 由
得(1+2k2)x2-4k2x+2k2-4=0。
设点M,N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则y1=k(x1-1),y2=k(x2-1),
x1+x2=,x1x2=,
所以|MN|=
=
=。
又因为点A(2,0)到直线y=k(x-1)的距离d=,
所以△AMN的面积为S=|MN|·d=。
由=,解得k=±2。
考点二 中点弦问题
【例2】 (2019·南宁摸底)已知椭圆+=1(a>b>0)的一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x-y+5=0,弦的中点坐标是M(-4,1),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解析 设直线x-y+5=0与椭圆+=1相交于A(x1,y1),B(x2,y2)两点,因为AB的中点M(-4,1),所以x1+x2=-8,y1+y2=2。易知直线AB的斜率k==1。由两式相减得,+=0,所以=-·,所以=,于是椭圆的离心率e===。故选C。
答案 C
弦及弦中点问题的解决方法
1.根与系数的关系: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元,利用根与系数关系表示中点。
2.点差法:利用弦两端点适合椭圆方程,作差构造中点、斜率。
【变式训练】 已知椭圆:+x2=1,过点P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且弦AB被点P平分,则直线AB的方程为( )
A.9x-y-4=0 B.9x+y-5=0
C.2x+y-2=0 D.x+y-5=0
解析 设A(x1,y1),B(x2,y2),因为A,B在椭圆+x2=1上,所以两式相减得+x-x=0,即+(x1-x2)(x1+x2)=0,又弦AB被点P平分,所以x1+x2=1,y1+y2=1,将其代入上式得+x1-x2=0,即=-9,即直线AB的斜率为-9,所以直线AB的方程为y-=-9,即9x+y-5=0。
答案 B
考点三 证明问题
【例3】 (2018·全国卷Ⅰ)设椭圆C:+y2=1的右焦点为F,过F的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点M的坐标为(2,0)。
(1)当l与x轴垂直时,求直线AM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证明:∠OMA=∠OMB。
解 (1)由已知得F(1,0),l的方程为x=1。
由已知可得,点A的坐标为或。
所以AM的方程为y=-x+或y=x-。
(2)证明:当l与x轴重合时,∠OMA=∠OMB=0°。
当l与x轴垂直时,OM为AB的垂直平分线,所以∠OMA=∠OMB。
当l与x轴不重合也不垂直时,设l的方程为y=k(x-1)(k≠0),A(x1,y1),B(x2,y2),则x1<,x2<,直线MA,MB的斜率之和为kMA+kMB=+。
由y1=kx1-k,y2=kx2-k得
kMA+kMB=。
将y=k(x-1)代入+y2=1,
得(2k2+1)x2-4k2x+2k2-2=0。
所以,x1+x2=,x1x2=。
则2kx1x2-3k(x1+x2)+4k==0。
从而kMA+kMB=0,故MA,MB的倾斜角互补,
所以∠OMA=∠OMB。
综上,∠OMA=∠OMB。
破解此类解析几何题的关键:一是“图形”引路,一般需画出大致图形,把已知条件翻译到图形中,利用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或两点式,即可快速表示出直线方程;二是“转化”桥梁,即会把要证的两角相等,根据图形的特征,转化为斜率之间的关系,再把直线与椭圆方程联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斜率公式即可证得结论。
【变式训练】 (2019·成都一诊)已知椭圆+=1的右焦点为F,设直线l:x=5与x轴的交点为E,过点F且斜率为k的直线l1与椭圆交于A,B两点,M为线段EF的中点。
(1)若直线l1的倾斜角为,求|AB|的值;
(2)设直线AM交直线l于点N,证明:直线BN⊥l。
解 由题意知,F(1,0),E(5,0),M(3,0)。
(1)因为直线l1的倾斜角为,所以斜率k=1。
所以直线l1的方程为y=x-1。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9x2-10x-15=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所以|AB|=·
=×=。
(2)证明:设直线l1的方程为y=k(x-1)。
代入椭圆方程,得(4+5k2)x2-10k2x+5k2-20=0。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设N(5,y0),因为A,M,N三点共线,
所以=,所以y0=。
而y0-y2=-y2=-k(x2-1)
=
==0。
所以直线BN∥x轴,即BN⊥l。
考点四 最值与范围问题
【例4】 (2019·武汉调研)已知椭圆C:+=1(a>b>0)经过点P,且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F1,F2分别为椭圆C的左、右焦点,不经过F1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如果直线AF1,l,BF1的斜率依次成等差数列,求焦点F2到直线l的距离d的取值范围。
解 (1)由题意,知
解得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y2=1。
(2)易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且不为零。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m,代入椭圆方程+y2=1,
整理得(1+2k2)x2+4kmx+2(m2-1)=0。
由Δ=(4km)2-8(1+2k2)(m2-1)=16k2-8m2+8>0,得2k2>m2-1。 ①
设A(x1,y1),B(x2,y2),
则x1+x2=-,x1x2=。
因为F1(-1,0),
所以kAF1=,kBF1=。
由题可得2k=+,
且y1=kx1+m,y2=kx2+m,
所以(m-k)(x1+x2+2)=0。
因为直线l:y=kx+m不过焦点F1(-1,0),
所以m-k≠0,
所以x1+x2+2=0,从而-+2=0,
-4km+2+4k2=0,
所以4km=2+4k2,即m=k+②。
由①②得2k2>2-1,
化简得|k|>③。
焦点F2(1,0)到直线l:y=kx+m的距离d===,
令t=,由|k|>知t∈(1,)。
于是d==,
考虑到函数f(t)=在[1,]上单调递减,
所以f()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问题类型较多,解法灵活多变,但总体上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几何法,即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几何性质以及平面几何中的定理、性质等进行求解;二是代数法,即把要求最值的代数表达式表示为某个(些)参数的函数,然后利用导数、不等式等进行求解。
【变式训练】 已知椭圆C的两个焦点为F1(-1,0),F2(1,0),且经过点E。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点F1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点A位于x轴上方),若=λ,且2≤λ<3,求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解 (1)设椭圆方程为+=1(a>b>0),
由解得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2)由题意得直线l的方程为y=k(x+1)(k>0),
联立方程,得
整理得y2-y-9=0,
Δ=+144>0,
设A(x1,y1),B(x2,y2),
则y1+y2=,y1y2=,
又=λ,所以y1=-λy2,
所以y1y2=(y1+y2)2,
则=,λ+-2=,
因为2≤λ<3,所以≤λ+-2<,
即≤<,且k>0,解得0
1.(配合例3使用)已知椭圆Γ:+=1(a>b>0)的右焦点F(1,0),椭圆Γ的左、右顶点分别为M,N。过点F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C,D两点,且△MCD的面积是△NCD的面积的3倍。
(1)求椭圆Γ的方程;
(2)若CD与x轴垂直,A,B是椭圆Γ上位于直线CD两侧的动点,且满足∠ACD=∠BCD,试问直线AB的斜率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解 (1)因为△MCD的面积是△NCD的面积的3倍,
所以|MF|=3|NF|,即a+c=3(a-c),
所以a=2c=2。
又a2=b2+c2,所以b2=3。
故椭圆Γ的方程为+=1。
(2)当∠ACD=∠BCD时,kAC+kBC=0。
设直线AC的斜率为k,则直线BC的斜率为-k,
不妨设点C在x轴上方,C,
设A(x1,y1),B(x2,y2),
则直线AC的方程为y-=k(x-1),
代入+=1中整理,
得(3+4k2)x2-4k(2k-3)x+4k2-12k-3=0,
1+x1=。
同理1+x2=。
所以x1+x2=,x1-x2=,
则kAB===,
因此直线AB的斜率是定值。
2.(配合例4使用)已知点M是圆E:(x+)2+y2=16上的动点,点F(,0),线段MF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EM于点P。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矩形ABCD的边所在直线与轨迹C均相切,设矩形ABCD的面积为S,求S的取值范围。
解 (1)依题意,得|PM|=|PF|,
所以|PE|+|PF|=|PE|+|PM|=|ME|=4(为定值),|EF|=2,4>2,所以点P的轨迹是以E,F为焦点的椭圆,其中2a=4,2c=2,
所以P点的轨迹C的方程是+y2=1。
(2)①当矩形的边与坐标轴垂直或平行时,易得S=8。
②当矩形的边均不与坐标轴垂直或平行时,其四边所在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为0,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1x+m,直线BC的方程为y=k2x+n,则直线CD的方程为y=k1x-m,直线AD的方程为y=k2x-n,其中k1·k2=-1,
直线AB与CD间的距离d1==,
同理直线BC与AD间的距离d2==,
所以S=d1·d2=·。
由得x2+2k1mx+m2-1=0。
因为直线AB与椭圆相切,所以Δ=4k+1-m2=0,
所以|m|=,同理|n|=,
所以S=
=
=
=4·
=4·,
因为k+≥2(当且仅当k1=±1时,不等式取等号),
所以4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