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理科数学(人教版)一轮复习讲义:第九章第九节解析几何压轴大题突破策略第一课时 破题上——着眼4点找到解题突破口
展开第九节解析几何压轴大题突破策略
第一课时 破题上——着眼4点找到解题突破口
(阅读课——供学有余力的考生自主观摩)
解析几何研究的问题是几何问题,研究的手法是代数法(坐标法).因此,求解解析几何问题最大的思维难点是转化,即几何条件代数化.如何在解析几何问题中实现代数式的转化,找到常见问题的求解途径,即解析几何问题中的条件转化是如何实现的,是突破解析几何问题难点的关键所在.为此,从以下几个途径,结合数学思想在解析几何中的切入为视角,分析解析几何的“双管齐下”,突破思维难点.
利用向量转化几何条件 |
[典例] 如图所示,已知圆C:x2+y2-2x+4y-4=0,问:是否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l,使l与圆C交于A,B两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若存在,写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题观摩] 假设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l,使l与圆C交于A,B两点,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
设直线l的方程为y=x+b,
点A(x1,y1),B(x2,y2).
联立
消去y并整理得2x2+2(b+1)x+b2+4b-4=0,
所以x1+x2=-(b+1),x1x2=.①
因为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所以OA⊥OB,
即x1x2+y1y2=0.
又y1=x1+b,y2=x2+b,
则x1x2+y1y2=x1x2+(x1+b)(x2+b)=2x1x2+b(x1+x2)+b2=0.
由①知,b2+4b-4-b(b+1)+b2=0,
即b2+3b-4=0,解得b=-4或b=1.
当b=-4或b=1时,
均有Δ=4(b+1)2-8(b2+4b-4)=-4b2-24b+36>0,
即直线l与圆C有两个交点.
所以存在直线l,其方程为x-y+1=0或x-y-4=0.
以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等价于OA⊥OB,而OA⊥OB又可以“直译”为x1x2+y1y2=0,可以看出,解此类解析几何问题的总体思路为“直译”,然后对个别难以“直译”的条件先进行“转化”,将“困难、难翻译”的条件通过平面几何知识“转化”为“简单、易翻译”的条件后再进行“直译”,最后联立“直译”的结果解决问题.
角平分线条件的转化 |
[典例] 已知动圆过定点A(4,0),且在y轴上截得的弦MN的长为8.
(1)求动圆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
(2)已知点B(-1,0),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轨迹C交于不同的两点P,Q,若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求证:直线l过定点.
[解题观摩] (1)设动圆圆心为点P(x,y),则由勾股定理得x2+42=(x-4)2+y2,化简即得圆心的轨迹C的方程为y2=8x.
(2)证明:法一:由题意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k≠0).
联立得k2x2+2(kb-4)x+b2=0.
由Δ=4(kb-4)2-4k2b2>0,得kb<2.
设点P(x1,y1),Q(x2,y2),
则x1+x2=-,x1x2=.
因为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所以kPB+kQB=0,
即kPB+kQB=+===0,
所以k+b=0,即b=-k,所以l的方程为y=k(x-1).
故直线l恒过定点(1,0).
法二:设直线PB的方程为x=my-1,它与抛物线C的另一个交点为Q′,设点P(x1,y1),Q′(x2,y2),由条件可得,Q与Q′关于x轴对称,故Q(x2,-y2).
联立消去x得y2-8my+8=0,
其中Δ=64m2-32>0,y1+y2=8m,y1y2=8.
所以kPQ==,
因而直线PQ的方程为y-y1=(x-x1).
又y1y2=8,y=8x1,
将PQ的方程化简得(y1-y2)y=8(x-1),
故直线l过定点(1,0).
法三:由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如果定点存在,
则它一定在x轴上,
所以设定点坐标为(a,0),直线PQ的方程为x=my+a.
联立消去x,
整理得y2-8my-8a=0,Δ>0.
设点P(x1,y1),Q(x2,y2),则
由条件可知kPB+kQB=0,
即kPB+kQB=+
=
==0,
所以-8ma+8m=0.
由m的任意性可知a=1,所以直线l恒过定点(1,0).
法四:设P,Q,
因为x轴是∠PBQ的角平分线,
所以kPB+kQB=+=0,
整理得(y1+y2)=0.
因为直线l不垂直于x轴,
所以y1+y2≠0,可得y1y2=-8.
因为kPQ==,
所以直线PQ的方程为y-y1=,
即y=(x-1).
故直线l恒过定点(1,0).
本题前面的三种解法属于比较常规的解法,主要是设点,设直线方程,联立方程,并借助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等知识解题,计算量较大.解法四巧妙地运用了抛物线的参数方程进行设点,避免了联立方程组,计算相对简单,但是解法二和解法四中含有两个参数y1,y2,因此判定直线过定点时,要注意将直线的方程变为特殊的形式.
弦长条件的转化 |
[典例] 如图所示,已知椭圆G:+y2=1,与x轴不重合的直线l经过左焦点F1,且与椭圆G相交于A,B两点,弦AB的中点为M,直线OM与椭圆G相交于C,D两点.
(1)若直线l的斜率为1,求直线OM的斜率.
(2)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AM|2=|CM||DM|成立?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题观摩] (1)由题意可知点F1(-1,0),
又直线l的斜率为1,
故直线l的方程为y=x+1.
设点A(x1,y1),B(x2,y2),
由消去y并整理得3x2+4x=0,
则x1+x2=-,y1+y2=,
因此中点M的坐标为.
故直线OM的斜率为=-.
(2)假设存在直线l,使得|AM|2=|CM||DM|成立.
由题意,直线l不与x轴重合,
设直线l的方程为x=my-1.
由消去x并整理得(m2+2)y2-2my-1=0.
设点A(x1,y1),B(x2,y2),则
可得|AB|=|y1-y2|
= =,
x1+x2=m(y1+y2)-2=-2=,
所以弦AB的中点M的坐标为,
故直线CD的方程为y=-x.
联立消去y并整理得2x2+m2x2-4=0,
解得x2=.
由对称性,设C(x0,y0),D(-x0,-y0),则x=,
可得|CD|=·|2x0|==2 .
因为|AM|2=|CM||DM|=(|OC|-|OM|)(|OD|+|OM|),且|OC|=|OD|,
所以|AM|2=|OC|2-|OM|2,
故=-|OM|2,
即|AB|2=|CD|2-4|OM|2,
则=-4,
解得m2=2,故m=±.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y+1=0或x+y+1=0.
本题(2)的核心在于转化|AM|2=|CM|·|DM|中弦长的关系.由|CM|=|OC|-|OM|,|DM|=|OD|+|OM|,又|OC|=|OD|,得|AM|2=|OC|2-|OM|2.又|AM|=|AB|,|OC|=|CD|,因此|AB|2=|CD|2-4|OM|2,转化为弦长|AB|,|CD|和|OM|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易计算.
面积条件的转化 |
[典例] 设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A(2,0),B(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kx(k>0)与椭圆交于E,F两点,求四边形AEBF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题观摩] 法一:如图所示,依题意得椭圆的方程为+y2=1,
直线AB,EF的方程分别为x+2y=2,y=kx(k>0).
设点E(x1,kx1),F(x2,kx2),其中x1<x2,
且x1,x2满足方程(1+4k2)x2=4,
故x2=-x1= .①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①,得点E,F到直线AB的距离分别为
h1==,
h2==.
又|AB|==,
所以四边形AEBF的面积为
S=|AB|·(h1+h2)=··==2=2=2≤2,当且仅当=4k,即k=时取等号.
因此四边形AEBF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
法二:依题意得椭圆的方程为+y2=1.
直线EF的方程为y=kx(k>0).
设点E(x1,kx1),F(x2,kx2),其中x1<x2.
联立消去y,得(1+4k2)x2=4.
故x1=,x2=,
|EF|=·|x1-x2|=.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点A,B到直线EF的距离分别为d1==,d2=.
因此四边形AEBF的面积为
S=|EF|·(d1+d2)=··==2=2=2≤2,当且仅当=4k,即k=时取等号.
因此四边形AEBF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
如果利用常规方法理解为S四边形AEBF=S△AEF+S△BEF=|EF|·(d1+d2)(其中d1,d2分别表示点A,B到直线EF的距离),则需要通过联立直线与椭圆的方程,先由根与系数的关系求出EF的弦长,再表示出两个点线距,其过程很复杂.而通过分析,若把四边形AEBF的面积拆成两个小三角形——△ABE和△ABF的面积之和,则更为简单.因为直线AB的方程及其长度易求出,故只需表示出点E与点F到直线AB的距离即可.
[总结规律·快速转化]
做数学,就是要学会翻译,把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表格语言相互转换,我们要学会对解析几何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对象逐个理解、表示、整理,在理解题意的同时,牢记解析几何的核心方法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核心思想是“数形结合”,牢固树立“转化”意识,那么就能顺利破解解析几何的有关问题.附几种几何条件的转化,以供参考
1.平行四边形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 代数实现 |
(1)对边平行 | 斜率相等,或向量平行 |
(2)对边相等 | 长度相等,横(纵)坐标差相等 |
(3)对角线互相平分 | 中点重合 |
2.直角三角形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 代数实现 |
(1)两边垂直 | 斜率乘积为-1,或向量数量积为0 |
(2)勾股定理 | 两点的距离公式 |
(3)斜边中线性质(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 两点的距离公式 |
3.等腰三角形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 代数实现 |
(1)两边相等 | 两点的距离公式 |
(2)两角相等 | 底边水平或竖直时,两腰斜率相反 |
(3)三线合一(垂直且平分) | 垂直:斜率或向量 平分:中点坐标公式 |
4.菱形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 代数实现 |
(1)对边平行 | 斜率相等,或向量平行 |
(2)对边相等 | 长度相等,横(纵)坐标差相等 |
(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 垂直:斜率或向量 平分:中点坐标公式、中点重合 |
5.圆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 代数实现 |
(1)点在圆上 | 点与直径端点向量数量积为零 |
(2)点在圆外 | 点与直径端点向量数量积为正数 |
(3)点在圆内 | 点与直径端点向量数量积为负数 |
6.角条件的转化
几何性质 | 代数实现 |
(1)锐角,直角,钝角 | 角的余弦(向量数量积)的符号 |
(2)倍角,半角,平分角 |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夹角、到角公式) |
(3)等角(相等或相似) | 比例线段或斜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