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单元 2《丁香结》教案+反思

    第一单元 2《丁香结》教案+反思第1页
    第一单元 2《丁香结》教案+反思第2页
    第一单元 2《丁香结》教案+反思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2 丁香结公开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2 丁香结公开课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语文要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会写“缀、幽”等11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11个生字,会写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重点)


    一、交流预学,初赏丁香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走进了辽阔的《草原》。今天我们跟随宗璞先生去赏丁香。(板书课题:丁香结,并齐读)


    2.放声朗读课文,看看宗璞先生笔下的丁香是怎样的。(生自由读)


    3.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4.指导书写:“幽、薄”两个字。


    幽,半包围结构,笔顺是先内后外,先写一竖,再写两个“幺”,最后写竖折和竖。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5.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宅院 幽雅 伏案 浑浊 笨拙 眼帘 参差 单薄 照耀 文思


    梦想 迷蒙 模糊 花蕾 衣襟 恍然 愁怨 顺心 平淡


    6.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二、整体感知,再赏丁香


    (一)理解内容,提问质疑。


    1.说一说,在预习当中,你批注了哪些读不懂的地方?


    预设:课文题目是“丁香结”,为什么还写了丁香花呢?


    2.为什么“月光下的丁香白的潇洒,紫的朦胧”呢?


    3.为什么说丁香“莹白”,但绿叶“参差”呢?


    4.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是什么意思呢?


    ……


    (二)梳理疑问,聚焦问题。


    作者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


    (三)整体把握,理出脉络。


    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板书结构图,见板书设计)


    预设:


    课文第一部分写丁香花,是“赏花”部分。


    课文第二部分写丁香结,是“悟花”部分。


    课文第一部分描写丁香花的颜色、香味、形状,以及丁香花陪伴“我”写作。


    三、品读语句,三赏丁香


    (一)自由读文,批注丁香之美。


    主问题:作者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丁香花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描写。


    (二)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


    从你们批画的语句看,文中有不少描写丁香色彩的语句:月光下的丁香,春来窗前的丁香,细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美。


    1.创设情境,感受月光下丁香的色彩美。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1)感受表达效果:想一想,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创设情境读: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洁白的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而下。看那白丁香,好像更有光泽了,它们——(学生接)还有那紫丁香,紫得更柔和了,它们——(学生接)


    2.想象画面,感受窗前丁香的色彩美。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抓颜色想象:莹白、绿、红,各种色彩交相辉映,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抓对比想象:一片莹白中透出参差的绿,可见花团锦簇,挤挤挨挨,绿叶只能从花的缝隙里钻出来啊!


    抓顺序想象:作者从外面回来,她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呢?最先看到的是花,然后是叶,最后才是两扇红窗,这红窗恰似画框一般。赏花就成了赏画。


    3.借助图片,感受雨中丁香的色彩美。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1)展示印象派的画,发现雨中丁香特点。


    让我们来欣赏几幅印象派的代表作,印象派突出光和色彩,不强调清晰、细腻。再读读句子,雨中的丁香就是这样的一幅印象派画作。


    (2)理解“渗”过来,感受色彩的交融。


    这紫色因为线条模糊,没有了限制,仿佛流动起来,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于是两种颜色交融在了一起——(学生读句子)。


    (3)配乐读,感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联系上下文,再读一读,为什么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音乐起)在细雨迷蒙中——(学生读)


    (三)从生动的描写感受“美”。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这里将花写成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读到的?


    预设:“星星”——小巧、亮。


    “窥”——活泼、灵动,像孩子一样。


    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预设:读到“檐前积雪”,你想到了哪首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写丁香与王安石写梅,有异曲同工之妙。


    3.“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预设:朗读句子说画面。


    说说作者的描写顺序是怎样的。


    丁香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呢?


    窗外的丁香,也许增益了作者的文思,更引起了作者尺幅千里的想象……


    四、理解提升,回味丁香


    1.朗读、回味丁香美。


    读作者笔下的丁香,更能触摸到自然的可爱——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2.质疑引入“丁香结”。


    作者不止写了丁香花的美,在赏花美之后,还展开联想,感悟了“丁香结”,这“丁香结”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去感悟“丁香结”背后的人生启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难点)


    一、复习引入,初读“丁香结”


    1.直接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丁香花的美,这节课我们聚焦丁香结,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整体感知,再读课文,回顾丁香结这部分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这样的说法?


    为什么说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呢?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聚焦主问题: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二、朗读理解,读懂“丁香结”


    (一)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请你观察课文插图,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2.欣赏古代服饰,再结合古代服饰中女子衣服上的盘花扣,你又有什么发现?


    原来,丁香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恰如盘花扣,正是丁香结啊!


    (二)了解象征


    1.品读文中诗句,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释义:蕉心紧裹未展,丁香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的音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让我想起凝结的愁怨。


    2.拓读链接诗句,不仅这几句诗,我们还会读到——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可见,自古以来,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


    (三)领悟思考


    从古至今,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被传承着,丁香结的意象被继承着,人的生命、情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正如作者所写——“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


    但是,作者对丁香结却有了新的感悟——“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联系上下文,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预设:学习压力很大考试中失利与朋友发生争吵


    联系生活实际,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鸣?既然“结”是难免的,我们何不积极面对?如果生活总是一帆风顺,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面对“结”,解开“结”,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拓展练笔,延读“丁香结”


    1.同学们,《丁香结》原文还有一个结尾,读读——“小文成后一直搁置,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2.默读课文,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的心中此时有什么想说的吗?请批注在课文结尾处。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课为起点,导入第二课,体现上挂下联。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优美语句,感受丁香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足,难以全面、准确地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这个课后问题。我引导学生课前质疑,梳理主问题,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此环节,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从和谐的色彩和生动的描写两个角度品味语言,欣赏丁香之美。通过再现经典语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过渡到“丁香结”。引导学生读懂“丁香结”意象的文化内涵,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读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内涵,解决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尚不丰富,对文章中“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体会不深的问题。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丁香结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丁香结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

    六年级上册2 丁香结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上册2 丁香结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2 丁香结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2 丁香结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探“丁香”,整体感知,研读课文,感悟丁香花的特点,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